文:ICE蟈蟈
上班時,想著放假;放假時,想著上班。想必這是我們大多數人的真實寫照吧?疫情期間,封城的封城,封村的封村,很多人就此沉淪,也有很多人保持勻速前進。也有人本想就此疫情期間,實施自己的計劃,譬如,擱置許久的閱讀,樂器,攝影,繪畫等。但直到各地開始陸續復工復產,也沒有開始自己的計劃。
有沒有好的方法能夠讓我們把大目標化成小目標,步步為營呢?《達成小目標》就是這樣的一本工具書。
《達成小目標》的作者唐·加博爾,是美國演講協會會員,斯普林特公司新聞發言人,電視節目嘉賓主持,全美知名培訓師,暢銷書作家。長期為美國在線,MTV,時代華納,蘭登書屋,美國管理協會等跨國公司和國際組織提供溝通技能,培訓。在美國他曾幫助上百萬人,改善談話效果和獲得有效的交流技巧。
《達成小目標》整本書是以五步計劃為主線貫穿全文,為我們揭示如何正確開啟人生,在這過程中怎樣掌握處理問題的策略。《達成小目標》能讓我們重新梳理思維,讓計劃更具實操性。
一、制定可實施性計劃
路要一步步走,飯要一口口吃。大目標要分成小目標一個個擊破。唐·加博爾提出決心+計劃+行動+堅持=達成目標。這個公式中,最重要的是計劃,計劃越詳細,可操作性越高。行動和堅持都是為計劃服務的。
決心可以這樣理解,想想五年後的自己,你希望自己在哪裡,做什麼?繪製優缺點圖表,分析自己優缺點,尺有所長,寸有所短。借鑑優缺點,確定最重要的事情和順序,簡化做決策的過程。
不分析優缺點,直接下決心能行嗎?當然也可以,只不過會影響效率,計劃實操性低。比如,有個孩子,手指修長,又熱愛鋼琴。如果父母非要安排她學習繪畫,這個會很難實現,就算這個孩子學習了繪畫,但在繪畫上的造詣肯定不高。因材施教也是這個道理,從興趣愛好出發,結合自身優缺點。
想像自己五年後會是誰,在哪兒?有點像輸入倒逼輸出。想像五年後成功的自己,通過可視化,跨過自我設置的心理障礙,明確會遇到的障礙,整理,分類,找出主要問題,集中精力解決問題,直面失敗的恐懼。
繪製大步驟,安排小步驟,有利於計劃實施。畫出步驟流程圖,中期目標對應小目標。克服惰性,啟動計劃。製作日程表,類似計劃書。不要追求完美,先完成再完美。設定截止日期,克服拖延,按期完成。
計劃一定要結合實際,有方向性,不可盲目跟風。有一次,我們開車回家,導航只導了個大位置,沒有具體明細化,結果冤枉繞路。我想很多初次自駕的人,也遇到過這種繞遠路的經歷吧!這就是計劃沒有具體化引起的。
二、實用小技巧
怎麼制訂合理的計劃?唐·加博爾在《達成小目標》中分享了5種頭腦風暴技巧:
技巧1、聚焦一個明確定義的想法、問題或目標。這段話的重點在於明確。如果含糊不清,很可能將想法、問題或目標扼殺在搖籃裡。
技巧2、依託從前的想法。如果不知道自己怎麼下決心,訂計劃,可以參考從前的想法,或許能從中找到一點靈感。
技巧3、產出大量的想法。頭腦風暴的意義就在於,隨心所欲,任思想馳騁。不經意間就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技巧4、使一種想法引發出另一種想法。有點像「導火索」。也許一時半會想不出好的方法,用一個想法去觸碰另一個想法,往往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技巧5、記錄你的想法。隨手記錄自己的想法很有必要。
忠言逆耳利於行,多聽聽別人的意見。多聽不代表全聽,畢竟信息是需要篩選的。批評建議也是基於批評者知識水平和動機,同時也要衡量批評的價值,兩者需要綜合考慮。如果批評者純粹出於找茬,那這個批評的價值就不高。換言之,聽聽而已,不用放在心上。如果批評者知識水平在你之上,動機也是為你好,避免你走彎路,那這個批評信息就值得好好研究。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對於拖延症的我們而言,最好的方法就是設定截止日期。唐·加博爾分享了設定截止日期的三個步驟:
步驟1、明確你想要完成的事情。
步驟2、預估完成每一步驟所需要的時長。
步驟3、定下一個具體的日期完成你的目標。
就拿我來說,預計一年跑600公裡。一年有12個月,一個月起碼要跑50公裡。一個月有4周,平均一周跑12.5公裡。很快就出來了一周跑3次,每次跑5公裡。這樣算下來,很輕鬆,而且會超額完成。
唐·加博爾分享了6個時間助推器:製作主清單,附上截止期限;製作日程表,堅持不懈的按期完成任務;組織整理你的工作空間;在同一時間做相近的工作;尋找正確的時間和地點完成任務;清除幹擾。
每本書教會我們的只有方法,真正量化成自己的,還需要更多磨合,探索。與其說市面上成功學不一定禁得起考驗,還不如說我們能把書中知識內化多少?當然成功學很多書籍需要考究,而我覺得《達成小目標》不屬於成功學更偏向於方法論。這裡面也有點心理學相關的知識。作者建議我們在閱讀此書時最好準備一個筆記本,按著上面方法捋清思路,書讀完自己的五年人生規劃也差不多浮出水面,更清晰,更自信!
如果你也對《達成小目標》中的小操作感興趣,可以去讀一讀。很多方法也適用於在生活中。
……END……
點讚是最好的喜歡,關注是最大的支持。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歡迎來我的小屋做客,我們一起成長,用文字記錄我們走過的歲月,留下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