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裡有一頭我無法馴服的獅子,門的開關不是我可以控制的。小時候,我會有突然的無意識的暴力行為,比如有幾次掐同學的脖子......」——網友小A
突然地興奮又突然地失落,大概每個人的情緒都避免不了有這樣的情況。
但是假設每天都的情緒都如「過山車」,「從一個極端得到另外一個極端」;
持續情緒忽高忽低,時而高亢狂躁,時而低沉抑鬱變成了日常;
那是身體在發出危險的信號!
什麼是雙相情感障礙?
雙相障礙,也稱為雙相情感障礙,舊稱躁鬱症。
一般是指臨床上既有躁狂或是輕躁狂的發作,又有抑鬱發作的一種情緒障礙。
它的本質是情感的不穩定,忽高忽低:高的時候特別高興,精力特別充沛,覺得自己的能力特別強,活動也增多;
但有時候又表現出另一極:情緒低落、活動減少、產生消極的念頭等。
「高患病率、高復發率、高自殺率、高共病率」是雙相障礙的幾大特點。
在大眾對抑鬱症的關注和認知度逐步提高的當下,雙相障礙似乎是一個更為「遙遠」的精神類疾病。
與抑鬱症在各個年齡段均「易感」不同,雙相障礙多發生於青少年,自殺率也更高。
雙相障礙的複雜性與隱蔽性導致其識別率低,誤診、漏診率高,患者從發病到確診過程艱難又漫長,往往充滿困惑也缺乏引導。
在雙相障礙的治療上,有心境穩定劑等藥物和心理、支持性等治療方式,但能夠做到快速、準確識別並確診,規範治療,依從性好的患者,仍是寥寥。
它是個「隱蔽」的高手
患上雙相情感障礙的人,就像坐上了一輛失控的過山車,他們無法掌控情緒的軌跡和方向,也永遠不知道下一刻迎接ta們的,是難以言說的低落,還是毫無理由的暴躁。
要識別雙相情感障礙,首先是患者周圍的人發現他的狀態異常。
因為尤其是當患者以躁狂發作時,他不認為自己的狀態是不正常的,很少主動就醫。
那麼周圍的人、家人朋友一定要及時發現他們的異常,鼓勵就醫。
雙相障礙一般呈發作性病程,躁狂和抑鬱常反覆循環、交替往復或不規則等多樣形式出現,但也可以混合方式存在。
病程多形演變,發作性、循環往復性、混合遷延性、潮起潮落式的病程不一而足,並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會功能等產生不良影響。
多次發作之後會出現發作頻率加快、病情越發複雜等現象。
加大了診斷難度。
躁狂發作容易被疏漏,尤其是輕躁狂未被正確識別,是造成雙相障礙漏診或誤診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由於多數雙相障礙患者以抑鬱首發,從首發抑鬱發作中儘早預測雙相障礙也是有效避免誤診的重要手段。
安撫內心的「獅子」
不要怕內心這頭不要怕內心這頭時而憂鬱時而狂躁的「獅子」,雙相障礙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療。
雙相障礙的治療應堅持全程、綜合、患者及家屬共同參與的原則。
規範化治療有利於提高療效,減少復發,改善患者的社會功能,為真正回歸社會提供有利條件。
目前,雙相障礙治療仍以藥物、心理治療為主,必要時採取物理治療、危機幹預等措施。
治療一般分為三個階段,急性期穩定並控制症狀,鞏固期達到完全緩解,維持並預防復發則讓患者維持在緩解狀態。
儘管多數輕躁狂患者可在門診治療,但嚴重的躁狂發作需住院。
除了藥物,心理疏導的需求也遠未得到滿足。
一是因為不了解或不接受疾病,雙相障礙患者往往存在拒絕就診的現象。
部分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因缺乏自知力,尤其是在躁狂狀態下,無法看到和理解自己的症狀,否定自己生病。
此外,由於病恥感,患者會害怕被歧視、疏遠,而隱瞞病情,不敢就醫。
二是雙相障礙患者長期處於對復發、獨處、及與配偶發生衝突的恐懼中,常常具有羞恥感、悲傷、對撫育子女和生活能力的自我懷疑、對發作的悔恨和自責感、過度敏感、孤獨感、對伴侶痛苦的同情感、絕望感,以及對過去治療不佳的挫敗感。
心理疏導在精神疾病治療中可起到事半功倍效果。需要專業護理人員和家屬的配合,給予患者細心的照料,幫助其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和心態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