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來:同為人族一脈,青冥、蓮花兩座天下為何沒有相助浩然?

2020-12-19 觀文說意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自萬年前登天之戰功成後人族便取代神靈登頂,即便是經歷了異常慘烈的內戰仍舊力壓妖族獨具更為豐饒的三座天下。自此萬年,人族佔據的三座天下分別在三教的帶領下發展壯大,到如今即便只是一座浩然天下,其實力似乎也並不弱於妖族僅有的蠻荒天下,後者舉半座天下之力浩蕩而來,卻只得鎩羽而歸!

而由於這一場兩座天下大戰過於慘烈,也使得妖族和人族的實力相對來說暴露得比較充分。其中妖族這邊根據已有的說法,出兵浩然的大軍實際上應該只相當於半座蠻荒的力量,但刨除類似老瞎子這種特殊存在,想必蠻荒出動的實力絕不止半數,至少有託月山大祖和賈生這兩人就足以說明很多。再加上散落在屬於人族三座天下的妖族勢力和高手,誠如白澤、劉十六、觀道觀老觀主、鐵樹山等,妖族的實力確實不俗,至少對得起他們數萬年的傳承。

而浩然天下這邊同樣不弱,除了在大戰中嶄露頭角的一眾山巔高手外,諸子百家的諸多老祖似乎沒有過多展現,誠如黃粱福地的雜家祖師爺、躋身中土十人的兵家砥柱、曾跨界從老瞎子手中救人的小說家祖師等皆如此,而且說是百家其實遠不止百家,這麼多流派的老祖只要一出手恐怕就是驚世駭俗。還有文廟的七十二位陪祀聖賢,也因各自身擔重任而無緣參戰,此外還有如吳霜降、白起這種飛升離開的浩然本土人士。可即便是缺席了如此多高端戰力浩然仍舊順利翻盤,很難想像完整的浩然天下會有多強。

但理論歸理論,現實歸現實,無論理論上浩然天下有多強,其在這場戰爭中經受的損失之巨卻著實讓人心驚,三洲陸沉、兩洲半落,僅從隻言片語便能想像到那種伏屍億萬、流血漂櫓的悲涼和血腥。而造成這種局面固然有浩然高層決策上存在重大失誤的原因,畢竟陳平安已經傾其所能為浩然天下多爭取了三年的準備期,可文廟並沒有對即將到來的大戰做出任何最高層面的準備,如果不是崔瀺和陳淳安個人準備充分,這場大戰的結果很可能倒轉。

再者就是浩然天下的高層戰力分身乏術,就好像七十二聖賢這等主力被種種原因死死牽制難以抽身,誠如禮聖以法天相地守護浩然天下時,一眾聖賢便於天外和遠道而來的神靈餘孽對峙甚至交戰。還有柳七、張條霞這等巔峰戰力也是在戰爭中後期才從遠遊之地趕赴戰場,這也是戰爭初期浩然落於下風的原因之一。多方面原因造成了這場人間悲劇的發生,也為平靜了近萬年的浩然澆下了一場冰徹刺骨的冷雨。

雖然一切好像都有可以解釋通的理由,但有一點卻始終讓人心存疑惑,那就是人族掌握的另兩座天下,即道教的青冥天下和佛教的蓮花天下為什麼眼睜睜看著浩然天下遭此厄難卻無動於衷呢?就算在教義上有所不同,但畢竟是同族,這樣做真的好嗎?佛教好歹還出了一個雞湯和尚,至於道教,早先為了大道之爭便可以出動數位飛升跨界激戰齊靜春,可這一次卻是不見絲毫人跡,難道這其中真的有什麼貓膩嗎?其實未必如此,有些原因實際上書中隱約已經給出了答案。

其一是跨界不易,人族的三座天下相互之間並不接壤,想跨界只能飛升,而且普通的飛升境也沒有十足把握成功,這一點從阿良帶青秘飛升蠻荒那一次便能看出,所以青冥和蓮花兩座天下即便想出力,怕也只有少數巔峰高手有資格,而這個級別的高手在各自勢力中往往都是頂梁柱,輕易動不得,更別說極可能赴死了,這是人之常情;其二是浩然猶有餘力,這一點之前說過,浩然天下不是不行,就是沒準備好,否則蠻荒沒希望的,所以後期隨著戰爭跨度的拉長,即便沒有外力相助浩然也逐漸找回了節奏,直至最終獲得勝利。

最後一點則是因果循環,為什麼蠻荒死盯著浩然不放?原因很簡單,浩然和蠻荒之間接壤,他們由劍氣長城守護的門戶相連已近萬年。而之所以會如此還是因為早先第一次河畔會議時是至聖先師將劍修的因果一肩挑下,後來為了不讓劍修絕滅浩然才設立了兩座天下間的門戶,否則只要將通道徹底毀去,就算妖族有通天之能又能如何?大軍跨不了界單靠那些巔峰大妖成不了事。所以後來的妖族入侵實際上是浩然本該背負的因果,這對崇尚因果循環和道法自然的佛、道兩教來說自然是不會橫加幹預。

只是說一千道一萬,無論高層之間有何種計較,最終受苦的還是山下的百姓,尤其是金甲、扶搖、桐葉三洲,死傷者難以數計,只是一切都無法挽回了。眼下新的大戰即將開啟,而且很可能一場接一場地進行,希望陳平安這一代有理想的年輕人能夠儘快成長起來,以便更好地守護人間、守護人族,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p.s. 以上觀點皆屬個人看法,如果有不同意見,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或是關注作者,大家一同討論。

劍來:周海鏡的仇怨牽出寶瓶洲舊事,山上勢力會因此洗牌嗎?

劍來:蠻荒的鐵壁合圍已經完成,阿良能夠破局的關鍵點在哪?

劍來:當阿良和左右傾力出劍時,誰有資格為他們護劍一程?

劍來:白也補足遺憾成為劍修,可沒了仙劍的他能否重回巔峰?

相關焦點

  • 劍來:蠻荒新主斐然會為了賈生的理想而犧牲半座蠻荒天下嗎?
    都說劍來世界沒有壞人,只是大家立場不同,故而事到臨頭做的選擇也會不同,而這個選擇在大多數情況下無法用「善惡」去界定,它出現的意義更接近「取捨」二字。誠如陳平安在劍氣長城時面對被虐殺的被俘劍仙選擇置之不理,有些人因此罵他、怨他,但只有活下來的人才能明白他的良苦用心。
  • 劍來:想要幹掉飛升境大修士,十二地支需要成長到什麼境界?
    而接下來的百年間整個浩然天下還將迎來一個飛速發展期,因為在兩座天下大戰期間浩然戰死了太多高階修士,這為整個天下空出來很多氣運,而且浩然還禮蠻荒在即,廝殺之下很可能會死更多人,這同樣會給後來人平添更多能夠爭取到的氣運。所以接下來的百年對於修行中人來說至關重要,誰能夠把握住這百年良機,爭取到更多的氣運,誰就能贏得未來,在浩然山巔之上爭取到一席之地。
  • 劍來:說說五位劍術不輸頂尖劍修的大能,賈生和餘鬥誰更強?
    早在遠古之時是持劍者將自身劍術通過四把仙劍散落人間,在人間形成了最初的四大劍術傳承,即以陳清都為代表的劍修一脈、以孫道長為代表的道門劍仙一脈、以龍虎山趙玄素為代表的天師府一脈和蓮花佛國一脈,其中最出名的自然是殺力最大的劍修一脈,憑藉自身誕生的本命劍他們往往都有著超越同階的強大戰力。
  • 劍來:陳淳安駐守的南婆娑洲有多強?浩然天下十人扎堆!
    就像在兩座天下大戰後的南婆娑洲,在看似力量對比懸殊、且位置突出的情況下最終得以倖存,其道理不外如是。其實南婆娑洲對比除中土神洲外其餘七洲實力算強,但要是和至少半座蠻荒天下相比那就是天地之差了,甚至對比那座守護浩然天下萬年的劍氣長城都遠遠不如,而且它還是距離曾經的倒懸山,也就是兩座天下入口最近的大洲。
  • 《劍來》兩座天下開戰在即,這天下誰主沉浮!
    《劍來》這本書作者刻畫了很多生動傳神的人物,許多人物性格都刻畫也都非常好,對章節的描寫也非常到位,讓我等讀者幾乎能記住每一個人物和關鍵的章節。幾乎比擬另外一部神作,也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作者辰東大神寫的《遮天》。(咳咳,扯遠了)。
  • 「劍來」浩然天下為何不支援劍氣長城?
    浩然天下為何不支援劍氣長城?這個事情我想很多讀者都是想過的,其實原因很簡單,中庸之道,就在於平衡,平衡很重要! 萬年前人神大戰結束後,一部分劍修想成為新的神靈,而後被眾人團滅。至聖主動擔下了剩餘劍修的因果,陳清都投桃報李,便為浩然守大門,一定程度上雙方是互利關係。(你幫我,我也幫你) 萬年後,蠻荒妖族捲土重來,打算攻破長城,入侵浩然。為什麼這時候文廟選擇不派一兵一卒?如果文廟派兵,這場仗肯定贏,甚至妖族都攻不下劍氣長城!
  • 劍來:劍氣長城終究不是浩然天下
    好像,人心就再一次折射出來,浩然天下的這些人好像還是和當初一樣的,對強者的態度永遠不是崇敬和欽佩,而是畏懼。這些種種,站在浩然天下最高處的人其實都是知道,並且可以預見的,但是並沒有選擇去管,這是一種對於劍氣長城的尊敬,想管就隨意管,不想管就隨意。
  • 劍來:說說浩然天下頂級妖族大能,嫩道人最慘差點成火鍋!
    老話雖然有些道理,但未必全對,是否有異心,並非看是否異族,同族、同姓甚至同血緣之間互戕的事件同樣不勝枚舉,所以關鍵得看兩件事,實力和利益。只要實力夠強且能帶來動人的利益,是龍會盤著、是虎要臥著,就是再有異心也能忍住,至於說天長地久,人間萬年可曾真正有過?就像浩然天下,能叫出名號的妖族大能為數不少,其中不乏頂尖強者,可兩族大戰時不一樣有站在人族這邊的嗎!
  • 劍來:禮聖犯的錯很嚴重嗎?陳平安當引以為戒!
    禮聖,一個提著腦袋血戰為人族贏回自由、一個用生命守護浩然天下近萬載的讀書人,在穗山之巔作揖認錯,向至聖先師、更是向天下人,因為他覺得是自己犯下了大錯才讓浩然天下蒙受如此大難,可敬可嘆!那禮聖真的錯了嗎?錯在了那裡?又是否能夠及時改正呢?問題不算複雜,但答案恐怕就沒有那麼簡單了!禮聖錯了嗎?當然了,他錯就錯在太忽視人心的力量,特別是消極的一面。
  • 劍來:崔瀺拉三教祖師下水用意深遠,他們恐已淪為新的神靈!
    根據目前已知的信息,縱覽神靈和人族兩大文明史,包括妖族在內所有的生靈無論修行的方法為何,其具有之境界頂峰便是十五境。而作為修行界的天花板,古往今來所有出現過的明確十五境和疑似十五境強者加一起似乎也未滿雙手之數,細細數來也只有三教祖師和五大至高神靈而已,足見十五境登頂之艱!
  • 劍來:失去三教祖師會對人間的穩定造成影響,誰會率先發難?
    眼下崔瀺的學說雖然經歷兩座天下大戰的檢驗證明了其真正的價值,但這對於舊儒教一脈的衝擊顯然是非常巨大的,這就好比一場改革,新舊兩派之間的矛盾衝突從來都是無法調和的,因為這涉及到利益、大道、學問等諸多方面,顯然不是簡簡單單可以遮過的。這還只是三教內部的亂源,若是擴大到整個人間,三教各自坐鎮的天下分別都存在有巨大隱患和矛盾。
  • 劍來:浩然天下正式亮劍!山巔大修士和止境武夫扎堆中土文廟!
    不求連城璧,但求殺人劍。我國自古為求海晏河清通常會推行以仁孝治天下,但這就好像畫龍點睛,眼睛固然重要,可沒有肉身光點個眼睛那也不叫個事。而對於一個國家來說,肉身就相當於絕對實力,沒有實力就算政策再清明也難逃滅亡,可只有實力也很難太平,二者兼備才是帝國騰飛的根本。
  • 劍來:十五位現存的十四境修士,陳平安險些擊敗一位!
    01浩然天下禮聖,浩然天下除至聖先師外疑似最能打、也最講道理的大修士,畢竟整個浩然天下的規矩都是他定萬年來為保浩然天下不被神靈餘孽侵襲始終遊弋天外,阿良口中四座天下最受人尊敬的四位十四境大修士之一,少有的幾次現身都足夠驚豔,萬年前拉住白澤的袖子、萬年後雙手合十便將浩然天下護在其中,禮聖堪稱浩然天下守護神。亞聖,已知儒家第三位十四境大修士,合道中土神洲,桃李滿天下,但本人的存在感不高。
  • 劍來:白也補足遺憾成為劍修,可沒了仙劍的他能否重回巔峰?
    而且如果當初不是他刻意入局,執意於扶搖州出劍對付跨界而來的蠻荒妖族,他不僅不會遭遇險死還生的大劫,甚至有希望成為與三教祖師並肩、至少也是能和託月山大祖比肩的一座天下之主。要知道五彩天下本就是白也仗劍開闢的,他本人不僅可以憑藉此功勞留在五彩天下而無需插手兩座天下大戰,甚至說以他的境界如果真想要得到什麼,當時不過元嬰境的寧姚也根本無力相爭。
  • 《劍來700》深陷迷茫中的不只是觀道觀燒火小道童
    玄都觀在青冥天下處於弱勢,無法跟白玉京相提並論,但第五天下,大家處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就算是白玉京仍然佔著優勢,可破壞總比建設容易,只要不停破壞白玉京的計劃,對風水寶地需求不高的玄都觀,就有可能奪得道教在第五天下的氣運。玄都觀選擇破壞白玉京的舉動,看上去是損人不利已,其實是理性的抉擇。
  • 劍來:人人事功的世道,人心中的俠義何在?
    大雪龍騎軍劍來的江湖恰恰相反,處處泥濘遍布,步步人心詭譎,人人為己。修道的山上人和山下的百姓,前者如神明高坐,後者螻蟻苟活。是道祖、佛祖、至聖,三座天下的主宰者聯手打造而出,匯聚了浩然天下的十分之八的劍道氣運,強如蠻荒天下的妖組,也只能將其煉化成為蠻荒的一部分,而不能完全佔為己有。須知,天下一分為四,儒釋道各佔其一之前,青冥、蓮花、浩然同屬人族,是他們聯手將天下妖族,趕到了廣袤貧瘠的蠻荒天地。
  • 《劍來》白也什麼時候會重返浩然天下?
    2、後期陳平安需要幫助的時候,眾所周知,後期陳平安還有許多大敵,打不過的時間肯定叫師兄弟幫忙,劉十六君倩不會坐視不理,君倩又跟早年白也一起訪仙,註定會在後期重回浩然天下重新幹戰。同時白也對陳平安有贈送劍尖之情。白,指詩人李白;也,助詞無義。語出唐代杜甫《春日憶李白》詩句: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 劍來:雞湯和尚和老觀主的身份正式揭曉,那老瞎子是誰?
    人間最得意真名白也,是浩然天下的一位讀書人,得浩然劍絕裴旻傳授劍術,詩劍雙絕,是浩然天下、乃至四座天下諸多山上、山下人心中的偶像,曾憑藉仙劍玄都三劍斬王座、獨戰六大巔峰王座,戰力強大至極;觀道觀老觀主本應是道祖坐騎,原型應該是上古瑞獸兕,曾於觀道觀助陳平安重建長生橋,也立志與道祖比較道法;雞湯和尚
  • 《劍來》:陳平安已經這麼厲害了,還需要老劍條嗎?
    「劍來」,是給陳平安早就安排好的一句臺詞,為了這一句臺詞,書迷們已經期待了上千個日夜,可惜,在追了幾百萬字以後,這一刻非但沒有發生,還顯得越來越遙遠了。因為現如今的陳平安已經很厲害,以後還會更厲害,需要老劍條的機會越來越少了。
  • 《劍來》:浩然天下九大洲,各洲實力排行榜獻上
    劍來已更新的篇章浩然天下,妖族越過倒懸山,隨著宏大的故事情節緩緩鋪開,浩然天下九大洲逐漸浮出水面。每一個洲都有引領時代的絕代人物,那麼各洲武力排行,寶瓶洲可以排第幾。今天我們來捋一捋各洲的實力指數,看看我們熟知的寶瓶洲可以排在第幾,排名從弱到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