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已經是浩然天下版圖的劍氣長城,其實比不上當初只是劍氣長城的時候,至少那個時候的劍氣長城是始終如一的。
如今劃作浩然天下的版圖卻還要被人「撿石頭」,這又是怎樣的一種諷刺呢?總管有沒有含沙射影說一些現實裡面的「拆牆」的做法不知道,但是這樣的做法在浩然天下的很多人眼裡其實是很失望的,特別是那些站在高處的人就會更加的感到失望:劍氣長城屹立萬年就保護了這麼些畜生?
除去這個不說,劍氣長城從原來肅殺的氛圍變成如今最好的網紅打卡地點,從一個時刻處於戰爭狀態的地方變為一個戶外直播的風水寶地。說好聽點,叫做熙熙攘攘,為劍氣長城增添人氣,說難聽點差不多是那數典忘祖,忘恩負義,好像這也是對於浩然天下一個天大的嘲諷。
再說最後一點,陳平安所合道的半坐劍氣長城倒是沒什麼人去,剩下半座倒是人來人往;魏晉坐著的地方也沒什麼人敢去,往那邊湊的時候還要小心翼翼;生死自負說出來的時候人人噤聲,不敢去往陳平安合道的半座長城。好像,人心就再一次折射出來,浩然天下的這些人好像還是和當初一樣的,對強者的態度永遠不是崇敬和欽佩,而是畏懼。
這些種種,站在浩然天下最高處的人其實都是知道,並且可以預見的,但是並沒有選擇去管,這是一種對於劍氣長城的尊敬,想管就隨意管,不想管就隨意。但是真正會傷心的其實只有陳平安,劍氣長城其他走出去的人,其實對於浩然天下的觀感始終一般,齊廷濟,陸芝,都是這樣,不是對於劍氣長城沒有感情,只是像寧姚說的那樣,他們心中的劍氣長城是劍修,如今的劍氣長城對她們而言其實沒有什麼意義,管了還煩心,不管還清心,反正浩然天下就這樣;至於另外那些更小一點的,落魄山上陳李,白玄一類的,其實年紀輕輕,也不能怎麼發聲,所以最後會去管的就只剩下陳平安這麼個末代隱官了。
所以,其實看起來未必沒有一種監守自盜的心理在裡面,心照不宣的雙方,浩然天下做得就很噁心,但是劍氣長城一方就只能捏著鼻子承認,最後其實苦的是陳平安;對於陳平安而言,這應該是也是可以預料的,所以更像是一場修心,並且也是一次嶄露頭角的機會,藉此機會,名正言順告訴天下,他陳平安脾氣不好,有些事情就是要依著他的道理來,這樣難免霸道,未免會給自己,給文聖一脈帶來不好的影響,當然這只是對於山下的言論和山水邸報而言的。所以可能這其實更是一場修心。
看著劍氣長城如今鶯鶯燕燕,一副夜夜笙歌的光景,陳平安說沒有生氣,反而給出這樣一句話:這就是劍氣長城存在的意義。正解也是錯解。確實,劍氣長城存在的意義就是保證浩然天下的安居樂業天下泰平,如今這樣的場景確實就是劍氣長城存在的根本意義。可是難道因為這樣,就可以允許他們在這裡這樣鶯歌燕舞,這其實就和在大屠殺紀念館裡面演喜劇一樣的道理,其實根本上就是一種尊重。所以這樣的回答其實只是一方面,小編覺得肯定還有後半句的回答,只是還沒有出來。
而這一章的內容,最終會影響到最後劍氣長城的氛圍和地位。劍氣長城終究不會是浩然天下,這是必然的,也是必須的。因為有陳平安的存在,所以不會放人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下去,這次出手教訓那些「撿石頭」的人就是最好的殺雞儆猴:有人拿走了石頭,有人卻因此付出巨大的代價。這其實就是在告訴天下這坐劍氣長城的規矩,是在昭示,劍氣長城就算只是遺址,也不會是浩然天下,不管誰來這裡都需要掂量一下。
那麼,劍氣長城會不會就是浩然天下境內的一處「無法之地」,就像是一座宗門一樣,儘管沒有真正的話事人,但是這裡的規矩和外面那座浩然天下的不一樣,聯繫之前禮聖說到的十五境的契機,和這一章說到的十四境需要早早準備,這些線索拼湊在一起差不多可以看出陳平安合道十四境的機會應該就是劍氣長城,可能陳平安合道十四境的機會就是劍氣長城未來的一種處境。處理好這次的事情,應該就會有陳平安十四境的眉目。
當然,這些最主要的還是最初的那句話:陳平安也好,還是那些來過劍氣長城的修士也罷,心裡對劍氣長城的期望都是希望劍氣長城永遠是劍氣長城。浩然天下如何不去管,但是劍氣長城只能是劍氣長城。而不是像劍氣長城走出取的劍修一樣,劍氣長城只在我心裡。
好了,這次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喜歡的朋友可以點讚收藏關注三連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