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質化研究(ID:zhihuayanjiu)
文:紫蘇 編輯:學妹
文獻綜述寫作指南(上)
文獻綜述之理論篇
我們看文獻,不是為了學習,而是為了超越,所以應該看文獻裡最新,最領先的成果。做文獻綜述的目的不僅僅是證明這個觀點是你想出來的,而且你還得論證別人沒有想到過。綜述文獻是學徒工的事情,我們寫文章的時候要有一個基本的出發點,那個基本的出發點是通過閱讀文獻獲得的。
(一)文獻綜述應該為讀者勾勒出一幅眾觀所選研究領域的全景圖
該領域是怎樣發展演變至今的?
該領域是否存在某種發展趨勢?
該領域是否存在某種爭議,又是否達到過某種共識?
該領域的發展歷程中,那些書籍或者文獻被譽為經典,又有哪一些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二)文獻綜述應該點明以往研究與當下研究的關係
該領域是否存在明顯的研究空白?
該領域是否有尚待修正的錯誤?
該領域的某些方面是否還缺少進一步的研究工作?
(三)文獻綜述應當為我們的研究問題、研究假設做鋪墊、做論證
前人的研究理論是否存在矛盾之處?
前人的研究方法與研究設計是否正確得當?
前人的論證是否存在一定的缺陷或者局限?
(四)文獻綜述應指出以往研究所選取的方面、以避免重複
該領域的哪一些方面做得已經很充分,成熟的研究?
哪些方面還未被充分檢驗?
哪些方面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哪些方面還有待改進?
哪些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的摸索?
撰寫文獻綜述通常出於某種需要或目的,如為科研立項,為某學術會議或期刊投稿,為積累文獻資料等等,所以,文獻綜述的選題,作者一般是明確的。
(一)撰寫資助申請書
比如,消費者教育基金會對健康促進和疾病預防感興趣。他現在的資助優先領域之一是預防老年人的酗酒和濫用。「社區健康計劃」決定項該基金會申請一筆基金用於編寫一套老年教育材料。該基金會要求所有申請報告都要有文獻綜述,以證明所提出的研究或者該教育項目是有創新性和有根據的。
(二)撰寫學位論文
一名博士生計劃撰寫一篇關於新開一門中學課程的論文,這一課程的目標是改變和愛滋病相關的知識、理念、提升與愛滋病預防措施相關的自我效能,以減少愛滋病的危險行為。這個學生被告知,只有通過文獻綜述回答下列問題,論文才能被接受:
(1) 現在有哪些課程?這些課程是否能滿足當前中學生對愛滋病教育的需要?這些課程能否可以經過正式的評估?若評估過,他們是有效的嗎?
(2) 現在有哪些與愛滋病相關的知識、信念、自我效能和行為的測量方法?他們是可靠的嗎?他們是有效的嗎?
(三)描述和解釋現有的知識以指導專業實踐
一組醫生出於為抑鬱症患者的治療尋求一系列指導方針或者是建議療法的目的而進行文獻綜述。首先他們使用文獻綜述幫助定義抑鬱症及其不同的表現形式,接下來,醫生們根據文獻獲取了關於有效治療方法的資料。他們發現文獻支持對於不同的人群(諸如孩子和老人)、抑鬱類型、性別和療法(包括藥物和精神)需要區別對待。根據文獻綜述的結果,醫生們對於不同的關注人群提出了不同的指導原則,並根據性別和抑鬱類型的不同方法分別推薦療法。
(四)尋找有效的研究和開發方法
一項文獻綜述提及了一種有效的關於飲酒的網絡評估方法。這項評估不僅測量了65歲以上老年人的酒類消費,還測量了酒類消費和健康惡化、醫療條件以及身體機能之間的關係。報告撰寫人開發和評估了一項飲酒課程計劃,準備為他們的研究購買一種計算機評估工具,因為購買工具的花銷要少於開發和驗證一種新工具的花銷。
(五)尋找能夠幫助解釋現有文獻的專家以及尋找未發表的信息源
例如,在評估文獻之後,找到了三個同在本市工作的人,他們分別在本主題上發表了至少5向研究。其中兩個人同意為我們的項目提供諮詢,幫助我們尋找其他有關的出版物。
(六)尋找資金來源和正在開展的工作
通過文獻搜索我們檢索到了100項相關的研究,教育部贊助了其中的一半左右。我們聯繫該部門詢問是否可以把我們列入他們未來的研究資助目錄裡。我們聯繫項目經理了解當前項目中未發表的信息,以填充我們的文獻綜述。
(七)滿足個人的好奇心
有些父母觀察到他們的孩子吃了富含糖分的食物之後顯得不安甚至激動,吃「過多」的糖是否會誘發孩子的攻擊性行為?文獻綜述將會幫助你回答這個問題。
(一)文獻綜述的定義
文獻綜述(review)是作者在收集大量有關文獻的基礎上,通過綜合分析與評價,整理概括而成的專題性學術論文。從字面理解,「綜」即綜合,要求對文獻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歸納整理,使材料更精練明確,更有邏輯層次;「述」即評述,就是要求對綜合整理後的文獻進行比較專門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統的論述。總之,文獻綜述即對文獻的綜合與評述,是作者對某一方面問題的歷史背景、前人工作、爭論焦點、研究現狀和發展前景等內容進行評論的科學性論文。一篇好的文獻綜述,應有較完整的文獻資料,有評論分析,並能準確地反映主題內容,還要有發展預測。
(二)文獻綜述的特點
1.綜合性
綜述要「縱橫交錯」,既要以某一專題的發展為縱線,反映當前課題的進展;又要從本單位、省內、國內到國外,進行橫的比較。只有如此,文章才會佔有大量素材,經過綜合分析、歸納整理、消化鑑別,使材料更精練、更明確、更有層次和更有邏輯,進而把握本專題發展規律和預測發展趨勢。
2.評述性
是指比較專門地、全面地、深入地、系統地論述某一方面的問題,對所綜述的內容進行綜合、分析、評價,反映作者的觀點和見解,並與綜述的內容構成整體。一般來說,綜述應有作者的觀點,否則就不成為綜述,而是手冊或將座了。
3.先進性
綜述不是寫學科發展的歷史,而是要搜集最新資料,獲取最新內容,將最新的信息和科研動向及時傳遞給讀者。
綜述不應是材料的羅列,而是對親自閱讀和收集的材料,加以歸納、總結,做出評論和估價。並由提供的文獻資料引出重要結論。一篇好的綜述,應當是既有觀點,又有事實,有骨又有肉的好文章。由於綜述是三次文獻,不同於原始論文(一次文獻),所以在引用材料方面,也可包括作者自己的實驗結果、未發表或待發表的新成果。
綜述的內容和形式靈活多樣,無嚴格的規定,篇幅大小不一,大的可以是幾十萬字甚至上百萬字的專著,參考文獻可數百篇乃至數千篇;小的可僅有千餘字,參考文獻數篇。
總的說來,文獻綜述系統、嚴謹、不同於一般的科學論著,是反應進展、現狀、趨勢,展望未來的作品,同時也是是新知識的突破和新技術運用推廣的開始。
(三)文獻綜述的類型
1.背景式綜述
這是文獻綜述中最常見的一種,通常在文章的開頭部分出現。背景式文獻綜述介紹某一研究問題的意義、背景情況,將該研究問題置於一個大的相關的研究背景下,讓讀者了解到該研究在整個相關的研究領域中所佔的比重和位置。讀者可以從背景式綜述中看到該研究問題與前期研究的相關性,並了解到前期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2.歷史性綜述
歷史性綜述是一種介紹性的綜述,主要用於追溯某一思想或理論形成和發展的來龍去脈。研究者們往往對某一領域中最重要的問題作歷史性綜述,歷史性綜述對介紹某一學科領域具有重要的作用。讀者通過閱讀歷史性綜述,會對某一學科的全貌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和認識。
3.理論式綜述
理論式綜述是對解釋同一現象的不同理論進行綜述,分別介紹不同理論,比較各理論的優勢和劣勢,並評價他們對該現象的解釋力。當研究者需要整合兩種理論或拓展某一理論時,往往會作理論式綜述。
4.方法性綜述
方法性綜述是研究者對研究成果的方法部分進行綜述,評價相關研究中研究方法使用是否正確、得當,指出不同的研究設計、不同的樣本、不同的測量方法可能會導致不同的研究結果等。
5.整合式綜述
整合式綜述是研究者整合某一研究問題相關的論文和研究報告,為讀者展現出該研究問題的現狀。
文獻綜述寫作指南(下)
文獻綜述之實踐篇
第一節
選擇主題
研究興趣大多來自於人們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矛盾、爭端焦點問題和信念的好奇。大多數的研究興趣來自疑問,比如,為什麼有的人讀大學要比另一些人的收穫大?比如在工作中是否換種策略更有效?比如為什麼有的人喜歡記筆記而另一些人喜歡思考呢?日常生活中一些司空見慣的現象會引起我們的思考。
如何將日常生活興趣轉化為研究課題呢?這一轉變需要三個轉化過程。首先是具體化。因為只有具體的問題才能作為研究興趣。第二是問題聚焦。限定的研究興趣是否太複雜或者包括了過多的研究對象呢?我們通過簡化和選擇,集中關注一個興趣領域。必須設定一個可以明確解析的對象進行研究。例如,想要研究高校治理中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的關係,,要怎麼研究,這個時候你可以選擇一所大學來進行研究。第三個問題是選擇視角。從日常生活中產生的想法一般是從個人的角度或者立場出發的,這齣於你對某個主體想要有更多了解的個人需求。然而,一個可研究的課題應該是從相關的學術討論和辯論中產生或者從學術作品中衍生出來的。
第二節
文獻搜索
在確立了研究的課題之後,接下來進行文獻綜述的第二步:文獻搜索,即瀏覽可能與研究課題相關的數據和資料。梁啓超曾說:「資料,從量的方面看,要求豐備;從質的方面看,要求確實。所以資料搜羅和選擇,實佔全工作十分之七八。」可見文獻搜集在研究中的重要性。
(一)文獻檢索的步驟
1、發現需要審閱的文獻
主題決定著研究的方向和範圍,以主題陳述為路標,你需要不斷問自己如下的問題:你的研究對象是什麼?了解研究對象需要哪一些文獻資料?如此同時,你還需要進行另外一個任務,那就是提煉初步主題。在寫文獻綜述的起始階段,主題要具有靈活性是可變的。在思考研究課題時候,需要思考三個問題:
(1)文獻都告訴了你關於研究可以的哪些知識?
(2)你對研究課題的理解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3)你的研究課題應該如何陳述?
2、進行文獻查詢
在這一步,三個方式可以幫助你完成查詢任務。瀏覽文獻——快速閱讀文獻,並掌握主要內容——用圖表來組織研究所需要的資料。在這個時候你需要注意兩個問題:你的研究對象是什麼?關於研究對象的哪一些文獻是你必須要參閱的。
3、瀏覽文獻
不同的信息需要從不同的參考資料中獲得。我們不能從行業性雜誌中尋找某一主題的理論基礎,也不能通過查找理論性文章來發現當前問題或者實踐問題。在瀏覽時候,你應當考慮到自己需要何種類型額信息,以及在哪一些資料庫中能夠找到此類文獻。
文獻資料的分類
瀏覽文獻的第一步是對符合研究的關注點、視角和文獻內容的資料庫進行查詢。
4、資料的管理
隨時做好記錄。讀文獻進行分類,記錄文獻的信息和藏書地點。用讀書筆記或者文獻管理軟體都是可以的。文獻管理主要是記錄文章中的重要觀點或者是自己閱讀文獻時候的啟示、體會和想法。這樣一步一個腳印的把文獻的精髓記錄下來,不僅僅為文獻綜述真正開始寫的時候提供大量的「乾貨」,而且對於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和閱讀水平都有好處。
(二)文獻檢索要注意的問題
1、檢索文獻的標準:什麼樣的文獻是好文獻
如果說選題是文獻搜集的前提,那麼文獻的質量是一篇文獻能否可以稱之為文獻的前提或者是決定性因素。那麼我們這麼去辨別文獻質量的高低呢?方法層面上我們要做到這兩點。高級的文獻搜索總是要經過兩道篩選程序。第一道篩選的程序主要是從實用的角度、它主要是從實用的角度。它被用來尋找那些與主題相關的,以能聽懂的語言寫成的和發表在受推崇雜誌上的研究。第二道篩選程序是方法學質量的角度,用來查找那些最符合科學家和學者賴以收集良好證據的方法的研究。你必須同時使用兩種篩選方式才能保證綜述的相關性和準確性。
2、具體的來說有如下的標準
3、如果搜索文獻之後發現文獻不足怎麼辦?
事實上很有可能在我們初步選題之後開始查閱文獻資料時候發現,文獻資料的數量少的可憐或者根本不足以支撐我們所要研究的論題。儘管我們已經盡了種種努力去查閱資料。此時可能出現如下的幾種情況:
(1) 或許你所研究的論題是一個學術前沿、因此對於文獻資料的欠缺不要過於驚訝
(2)或許你所選擇的學術視角過於狹窄以至於材料不夠健全
(3)最後一個不太樂觀的問題就是你所選擇的論題根本沒有學術價值。此時要做的工作就是及時和導師溝通以便做好下一步的修正工作。
4、如何搜索某個學科領域的文獻綜述
(1)法學文獻來源
法律條文
論文
外文論文
著作(教科書、專著、案例、)
(2)經濟學的文獻來源
經濟學詞典中尋找線索
經濟學專業手冊中尋找線索
瀏覽相關專著中的文獻綜述以及目錄
藉助期刊資料庫或者圖書的目錄索引
請專家介紹或者藉助同事獲取名家的名著信息
此外,選擇文獻應該有的原則是由近及遠,因為最新的研究常常包括以前研究的參考資料,並且可以使人更快地了解知識和認識現狀。首先要閱讀文獻資料的摘要和總結,以確定他與要做的文獻有沒有聯繫,決定是否將其納入文獻綜述中。其次要根據相關的科學理論和研究的需要,要對已經搜集到的文獻做進一步的篩選、詳細系統的記下所評論的各個文獻中研究的問題、目標和方法、結論以及存在的相關問題、觀點不足和尚未提出的問題。
第三節
文獻整理
1、 閱讀與篩選
檢索和收集到文獻後,就要進行閱讀。一般分為粗讀和精讀。粗讀重點是閱讀摘要和結論,了解該文獻的大概情況,看文獻內容的相關性、可靠性、代表性如何,決定是否可用。對於選用的文獻,要進行精讀,了解其目的、方法、結果、結論和主要觀點,並做好文獻摘錄卡(包括作者、題名、期刊名稱、年、卷、期、起止頁、摘要及主要結果等,注意作者要姓前名後,寫出3位)。
2、 分類與歸納
對於所查到的文獻資料,根據主要結果、結論、觀點等內容的不同,進行分類與歸納,使資料內容系統化並產生初步的判斷,形成初步構思。
3、 分析與寫提綱
通過對文獻內容的綜合分析,確定論證方法,安排層次結構,整理出寫作提綱。提綱的重點是確定前言的內容和正文的各級標題,並且要把相關的文獻標錄在相應的標題之下。最後,還要檢查,看資料是否充分,觀點與材料是否一致,各部分是否勻稱,如有問題,再進行調整、補充。
第四節
綜合撰寫
文獻綜述的格式與一般研究性論文的格式有所不同。這是因為研究性的論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結果,而文獻綜述要求向讀者介紹與主題有關的詳細資料、動態、進展、展望以及對以上方面的評述。因此文獻綜述的格式相對多樣,但總的來說,一般都包含以下4部分:即前言、主體、總結和參考文獻。撰寫文獻綜述時可按這4部分擬寫提綱,再根據提綱進行撰寫。
(一)前言:點題
說明寫作的目的和意義,介紹有關概念、定義和綜述範圍,說明資料來源,扼要說明所選擇主題的歷史背景、發展過程、現狀和爭論焦點、應用價值和實踐意義等,使讀者對正文主體有一初步的印象。篇幅300字左右。
(二)主體
(綜述的核心部分)內容包括:研究意義;概念、定義和理論基礎;起源、背景、現狀、問題;研究方案、技術、結論以及相關問題的比較和分析;發展趨勢;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應用前景預測
1、 主體的三種寫法:歷史發展、現狀分析、取向預測
歷史發展:說明這一課題的提出以及歷史階段的發展情況,體現各個階段的研究水平;
現狀分析:介紹國內外對本課題的研究現狀以及各派的觀點,包括作者本人的觀點;
趨向預測:肯定所綜述課題的研究水平,提出存在的問題,分析不同的觀點,提出展望性意見。(多層次結構,篇幅5000字以上)
2、 擬定主體大綱
(1) 明確寫法(縱式、橫式、縱橫結合式)
圍繞某一主題、按照時間或者專題自身發展的順序,對其歷史演變、目前的狀況趨勢預測作縱向描述,從而勾畫出某一專題的來龍去脈和發展軌跡。要求:脈絡清晰,對階段的發展動態做簡明扼要的描述(問題、成果、趨勢),詳略得當(重創造性、突破性成果,略一般性材料。)
對專題在國內和國際的各派觀點、各家之言、各種方法、各自成就等加以描述和比較。分辨出各種觀點、見解、方法、成果的優劣利弊;比較區域間或者機構間的差異;起到借鑑、啟示和指導的作用
全面系統的認識某一專題及其發展方向,作出比較可靠的取向預測,為新的研究工作選擇突破口或者參考依據。(學位論文的綜述多採用此寫法。)
(2) 層次分明、合理組織
將準備綜述的主要內容、以簡要的形式列出主要標題和小標題,在相應的標題下列出擬敘述和討論的問題以及應準備的文獻,使得文章有一個大概的輪廓。
(三)結語
讀全文進行總結式概括,力求簡明扼要、重點突出,強調著者最希望讀者了解和接受的內容;述評型文獻綜述,結語中更多的是建議。開題報告中的文獻綜述,在這裡要闡明清楚你的研究計劃是什麼?
(四)參考文獻
儘管是最後一部分,但的確是文獻綜述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不僅表示讀被引文獻作者的尊重以及引用文獻的依據,而且為讀者深入探討該問題提供了文獻查找線索。因此應該認真對待。參考文獻的編排應該條目清楚、查找方便、內容準確無誤。
(五)修改
文獻綜述寫作的最後一步是修改。
第五節
文獻綜述寫作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1、文獻綜述的引言要怎麼寫?
為什麼要讀這個課題進行研究說明(現實意義和我國學界讀這個問題的研究現狀)而後,作者在對文章的大概內容做一個交代。即引言部分要求交代清楚本研究的背景、本文獻綜述的意義和目的,以達到導讀的效果。不要一上來直接開始綜述,要考慮到整體的行文銜接與過渡。
2、 概念方面應該如何寫
在文獻綜述需要介紹一個概念的時候,以作者為線索對概念進行綜述並不是最好的辦法。具體的做法是:你要說出這些定義在本質上的區別是什麼?分別從什麼角度進行了定義?被廣泛接受的定義是什麼?以這個定義的話題(旅遊節、空巢青年等)有什麼變化發展等問題,你應該從這些方面進行綜述。與此同時,你也要對這些概念的核心思想和共同觀點進行歸納和總結,還可以分析為什麼會存在這樣不同的表述。
或者說這個概念(主題公園)的不同定義,定義的思路是什麼?具體的劃分出發點是什麼?不同的思路有什麼合理性以及不合理性?這些劃分方法對我們研究(主題公園)到底有什麼借鑑意義。
最後,如果可以提出自己的概念就更好了。
例子:商店形象
(1) 從消費者角度定義商店形象
XXX學者認為……
另外一些學者認為……
還有一些學者認為……
雖然各種定義不盡相同,但是不互相衝突。總體來說,商店形象有如下兩個特點:第一……第二……
(2) 從零售商角度定義商店形象
3、如何讀文獻進行回顧
在寫作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比如說研究生的學術不端這個行為的研究,我們通過閱讀文獻會得出一定的結論:研究生學術不端的成因、表現和治理措施。在列舉完問題之後,給出一對學者的研究。這裡需要注意的是讀者在閱讀文獻的過程中除了要了解文獻的主要觀點之外,往往還需要知道哪個學者提出了哪個觀點。在這裡比較規範的做法就是在每個觀點之後就給出文獻出處。
(1) 切記文獻重複
為了避免文獻的重複,較好的解決方法是按照所涉及的問題來安排文獻。在涉及到一個話題的時候,比如A學者進行了相關研究,對學術不端的定義、危害、治理措施進行和研究;B學者對學術不端的定義和防治做了研究;C學者對研究生的學術不端進行了研究。那麼,這個時候按照所涉及的問題來行文會比較好。
(2) 文獻的順序問題
切記不要一上來就給結論。正確的做法是作者應該先對國內外學者的研究加以分析,最後在這個基礎之上給出一個結論性的觀點。此外,作者在得出一個複雜結論的時候,能夠結合文獻給出一些重要的數據和事實,將對讀者理解相關問題的複雜性有所幫助。
(3) 以什麼線索來編排文獻
切記不要以作者為線索進行文獻羅列。以關注的問題為線索,在每一個問題下對國內和國外的研究成果進行回顧和比較。
(4) 行文的銜接與過渡
本文的第一部分介紹了搞笑的財政危機問題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二部分讀財政危機的相關研究進行綜述,。本文主要從現代大學制度、國外搞笑財政危機研究經驗的借鑑、搞笑財財政來源渠道、財政撥款體制、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五個角度,研究導致高校財政危機的原因。(案例)
(案例點評)那麼這裡需要關注的問題是:文章在這裡需要解釋為什麼從這幾個角度就可以很好的對搞笑的財政問題進行研究;例如文獻綜述的相關研究是從哪些角度進行的;是不是有研究認為從這幾個角度來進行高校財政危機的分析可以對這個問題有深刻的了解?
(5) 文章的總結和歸納
這一階段的時間起止大約是1986年~1991年,調整土地所有制關係就成了這一階段理論界所討論的熱點問題。對如何調整土地所有制關係卻眾說紛紜,主要形成了「以國有制代替土地所有制」「以私有制代替集體所有制」「在堅持集體所有制基礎之上進行完善」這三種代表性的觀點。
首先,主張土地國有化的學者……
其次,主張土地私有化的學者……
最後,在堅持完善土地集體所有制的人指出……
(6) 文獻綜述的時間順序
在按照時間順序來進行文獻綜述的時候,作者經常會對時間段進行劃分比如對美國家庭教育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南北戰爭以前、二戰前和二戰後。作者需要說明為什麼這樣劃分、是什麼觀點或者研究提出的劃分方法,作者應該引用具體的參考文獻。切記不要進行「蜻蜓點水」式的文獻回顧;顯然,讀者需要了解的是相關學者的觀點和研究成果,而不是誰做了研究這麼信息本身。
此問題常見於當今比較時髦的「基於A的B研究」或「A時期的B研究」這種題目。本來,「基於A的B研究」和「A時期的B研究」這樣的題目研究的研究重心是「B」而不是「A」,但作者的文獻綜述卻是「A」。顯然,此種文獻綜述脫題了。比如,「通貨緊縮時期的貨幣政策研究」這一題目,作者的研究中心應當是「貨幣政策」,「通貨緊縮時期」或「通貨緊縮」只是「貨幣政策」發揮作用的背景與環境,而作者的文獻綜述卻是「通貨緊縮」,此種文獻綜述和研究問題當然是不匹配的。
文獻 回顧不是講相關的研究結論和發現逐一列舉出來,原汁原味的呈現給讀者。相反,文獻綜述應該圍繞自己所研究的問題,對相關的研究進行有機的歸納和總結,有時甚至需要在總結和歸納的基礎上作出評價。典型的文獻羅列形式:XXX學者認為……XXX學者認為……XXX學者認為……。等等,而後卻無下文了。從這種文獻綜述當中讀者看不出作者所依據文獻演進的內在邏輯,作者也沒有能夠依據文獻綜述清晰地推導出研究問題。簡單地說,這種文獻綜述寫作嚴重違反文獻綜述的「文獻樹」寫作原則。
(1) 當所引用的文獻有三個以上的作者時,一般常用的做法是再次引用時候只需要列出文獻的第一個作者即可(XXX等)。而對於兩個作者,在每次引用時均需要全部給出兩個作者的姓名。這些在不同的學術文章寫作規範中可能有不同的要求。但之上的是常用的做法。
(2) 在文中出現的重要數據均要給出出處。這些數據是統計年鑑還是別的出處,要做說明。
(3) 在引用文獻時候,作者、時間、期刊、頁碼應該有標註。在文中一般常用的做法是作者+時間。
(4) 《現代漢語詞典》《韋伯英語辭典》《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法案》……這樣的引用需要給出具體的文獻信息,如出版年月日、作者和出版社等。對於相關的法律、法規、法案等,需要給出具體的出版年代和頒布的組織等細節信息。
8、文獻綜述缺乏權威性
有些研究生學位論文雖有文獻綜述,但只是簡單地羅列出一些缺乏權威性和經典性的算不上學術文獻的所謂文獻。比如研究貨幣政策問題,若不綜述凱恩斯、漢森、託賓、薩繆爾森、弗迪利亞尼、弗裡德曼等人的論著,而開出另一系列人物的論著清單,給人的感覺就是作者根本就不熟悉所研究領域的理論背景,也沒有認真研讀過真正有價值的貨幣政策文獻,其成果價值當然就要大打折扣了。當然,我們列示權威人物的權威論著,並不是不尊重非權威人物。在學術研究中理所當然必須堅持學術標準,也只能堅持學術標準,而不能有學術標準以外的其他因素參與其中。
9、切記不要利用另一篇文獻綜述中的內容
有的作者在寫作過程中發現一篇相類似的文章,研究問題和當前要做的研究很相似,於是便把該篇文獻綜述中的綜述直接引用。正確的做法是查找原始文獻,查看原始文獻中哪些學者進行了研究,或者針對每一個因素都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獻,其後作者需要對這些文獻進行很好的理解和總結,並進行綜述。
10、文獻綜述中提出假設要給出理由
有一些作者在提出假設前會對相關的實證研究進行綜述,然後據此提出自己的研究假設。這裡面往往忽視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不能一般的在簡單羅列幾個相關的實證研究結果之後,就提出自己的假設。這樣在很大程度上就使得自己的研究成為了對從前演技的重複,降低了研究的價值和意義。一個簡單的研究,既然實證研究都有了,那為什麼還要研究。一般來說,在提出假設之前,作者需要在回顧文獻的基礎上,發現以往研究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例如通過文獻綜述作者往往發現以往的研究結論在不同的條件之下可能出現不同。此外,作者還可以基於一些理論,對已經存在的實證研究的結果提出質疑……
第六節
文獻綜述模板
文獻綜述在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寫項目基金申請書中的文獻綜述和畢業論文中的文獻綜述會有區別;內容側重點不同,格式要求也不同。如下給出的模板是一般文獻綜述中應該包含的部分和基本的格式要求。讀者在實際的寫作過程中可視情況而選擇恰當的方式。
1、文獻綜述(論文標題,小二號,黑體,居中)
2、摘要:
(「摘要:」兩個字要求是黑體小四,頂格寫;摘要的內容要求是楷體小四。字數要求200-300.)
3、關鍵詞:(關鍵詞要頂格寫,有3-5個,格式要求黑體小四,詞與詞間用分號隔開)
4、正文 (要求:正文的標題是宋體小四,要加粗,頂格寫;正文內容是首行空兩格,字體小四,不加粗;標題之間的標號統一)
一、前言
說明寫作目的意義
介紹有關的概念
提供必要的背景材料
描述課題的研究現狀
有關主題爭論的焦點及發展趨勢(核心主題)
交待綜述討論的範圍(引用文獻起止年份學科範圍)
二、正文
理論發展階段性成果
理論意義
實踐意義
成熟可靠新近的權威可信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一)歷史發展:採用縱向對比的方法,要按時間順序,簡要說明某一課題的提出及各歷史階段的發展狀況,體現各階段的研究水平,說明目前達到的水平。
(二)現狀分析:介紹國外研究現狀、國內研究現狀,對比研究差距,來闡述國內研究與國外研究相比還有哪些空白點沒有涉及,找到未來發展趨勢,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
首先將整理和歸納出來的資料進行排列和必要的分析;
其次講解有創造性和發展前途的理論或假說,並引出論據;
第三介紹有爭議的相關專家觀點或學說,對其進行分析比較,指出各種的發展趨勢和問題焦點,並提出自己的觀點;
第四,簡要的介紹陳舊、過時的或被否定的觀點,這樣使文章更系統全面,而且這些資料也可以起到對比反襯的作用。
(三)趨向預測:在縱橫對比中肯定所綜述課題的研究水平、存在問題和不同意見、提出展望性意見。這一部分主要是給讀者以啟示,使從事這一課題的工作者能看到未來課題研究的發展方向。這部分的內容要客觀,不僅要指明方向,而且要指出捷徑,為有志於攀登新高峰者指明方向,搭梯鋪路。
三、總結與展望
高度概括主題內容
提出觀點意見主張展望發展前景
簡明扼要地指出目前研究中尚需解決的問題及研究成果的意義和價值,在寫作中應注意給出一個較為明確的階段性結論。一篇好的綜述總結,可以發人深思,具有導向意義。
參考文獻(格式要求:黑體小四)
[1]作者,作者.文獻名稱[J].期刊名稱,年份,卷號,起止頁碼.(宋體五號)
(附錄:學術論文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
1.專著: [序號]作者.書名[M].版本(第1版不著錄).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2.期刊: [序號]作者.題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頁碼.
3.會議論文集(或彙編):[序號]作者.題名[A].編者.論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頁碼.
4.學位論文: [序號]作者. 題名[D]. 學位授予地址:學位授予單位,年份.
5.專利: [序號]專利申請者. 專利題名[P].專利國別(或地區):專利號, 出版日期.
6.科技報告: [序號]著者. 報告題名[R].編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7.標準: [序號] 標準編號,標準名稱[S].頒布日期.
8.報紙文章 : [序號] 作者. 題名[N]. 報紙名,年-月-日(版次).
9.電子文獻: [序號] 主要責任者.電子文獻題名[電子文獻及載體類型標識].電子文獻的出處或可獲得地址,發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選).
10.各種未定義類型的文獻:[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Z].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