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消防全員崗位大練兵近日在大興區舉行,2400多名消防員在烈日下,向著自己體能極限發起衝擊。
大練兵並非單純的體能考察,23個科目模擬實戰,既檢驗消防員的業務技能,也考驗他們的團隊配合。
槍炮協同進攻
體現團隊協作的精神
滅火救援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戰鬥,槍炮協同進攻操考驗的就是消防員團隊協作的能力。
在北京消防教育訓練中心的南門外大路上,8名消防員共同參與的槍炮協同進攻操科目在此進行。在起跑線前,停著一輛水罐車,消防員拎著水帶等待開始的口令。
8名消防員需要在140米的距離內,迅速將16盤水帶、一支水炮、兩支水槍,34個接口連接好,最後將水打到155米的指定位置。
「這個科目非常考驗我們的配合,特別像是接口這樣的小細節」。順義消防支隊南法信中隊崔續星中隊長剛剛比完,滿臉是汗,「因為水閥一開,水壓非常大,我們消防員必須跑得比水還要快,不然就很難連接水帶了。」
記者觀察一些隊伍的比賽,因為接口不牢固,水壓一下子便將接口頂開,斷開的水帶就像失控的蟒蛇,搖頭擺尾。「這樣的失誤是要加秒的,我們剛才沒有發生這種情況,成績是1分36秒,算是穩定發揮,我們平時訓練的最好成績是1分29秒。」 崔續星說。
「我們練了半個多月,每天從早上5點,練到晚上10點,每個細節反覆很多次,精確到每個人跑多少秒。」崔續星說,這個科目模擬的是像廠房火災這種大跨度、大空間的救援,消防員到場後需要快速展開工作,「我們越快速穩定地出水,後面的救援就能越及時穩固。」
崔續星當消防員已有11年,在他當消防員的第三年頭偷偷哭過一次,一名被困者被救出,但在送醫前沒有呼吸了,「當時有些自責,是不是我們再快點,他就能活下來了呢?」
自那之後,崔續星就和兄弟們經常偷偷加練,磨練自己的技能,「救援現場,速度和配合就是生命。」
縱深滅火救援
檢驗攻堅克難的能力
如果說槍炮協同進攻操體現了消防員的團隊配合,那麼同樣是團隊科目的縱深滅火救援操,則更多考驗的是消防員在狹小空間攻堅克難的能力。
4名消防員需要扛著水帶水槍穿過設置了障礙物的兩條地籠,將「被困者」救出去,然後將水打到指定位置。
一名消防員先利用電鋸將地籠的鐵門鋸開,瞬間火花四濺。狹窄的地籠僅僅容許一名消防員低頭通過,連轉身的空間都沒有。進入地籠後,一隻水槍進攻,一隻水槍掩護,兩名消防員抬著擔架鑽過障礙擋板後,將被困的假人固定在擔架上,抬著鑽出地籠。
臨近中午,氣溫升至33度,人在太陽下走幾步汗就流下來,穿著戰鬥服比賽什麼感受呢?比賽場地雖然環境嘈雜,但記者稍稍靠近,就能聽到消防員從面罩下發出的急促喘息聲,「呼哧呼哧」。
「戰鬥服加空氣呼吸器一共四十多斤,熱!」 胡嘉坤當消防員5年,來自密雲消防支隊太師屯中隊,比賽一結束,他一把摘掉頭盔,發梢掛著汗珠,小臉通紅。「這個科目模擬的是建築物內、地震等複雜火災現場,我們需要在狹小空間內突破前行。」
「不怎麼累。」19歲的田新去年入伍,是密雲支隊參加該項目的四人中年紀最小的一個,嘴上不喊累,但戰鬥服一脫,他的T恤早已溼透貼在了身上,「真正的滅火救援比這累多了。」
「這個科目我們練了一個多月,但有些需要配合的地方做的不夠完美。」對於已經當了7年消防員,戰鬥經驗豐富的班長林強來說,這一科目雖然只是火災現場的模擬,但也需要認真對待,「訓練的時候吃苦,救援的時候才能輕鬆。」
負重爬10樓
考核高層徒步能力
看完兩個團隊科目,記者來到賽場的另一側,一座11層的訓練大樓下。正在進行的是個人科目,負重爬上31米高的十樓。
所謂負重,除了上面提到的戰鬥服和空氣呼吸器,這一科目還給消防員加重:拎著兩盤水帶,全套下來60斤左右。
消防員在聽到開始的口令後登樓,在十樓的終點處,有人員負責計時。記者觀察到,消防員在比賽中,他們將兩盤水帶夾在身體的一側,另一隻抓著樓梯欄杆,飛速上樓。
在比賽的間隙,記者測試了一下自己的速度,背著三四斤左右的電腦包爬十樓需要多久呢?經歷了前三層樓的輕鬆和後三層樓的腿軟,記者用時為1分32秒,而參賽消防員的最好成績是53秒95!
「這個科目模擬的是樓房,特別是高層樓房著火時,電梯不能用的情況,考驗的是消防員全套裝備負重爬樓滅火的能力。」順義消防支隊南法信中隊的班長黃雪源是上述最好成績的創造者,這一科目的優秀線1分20秒,他超過了26秒多。
「這個成績比我平時好,發揮得不錯。」 對於自己為何能取得這一好成績,皮膚黝黑的黃雪源自信地笑了,「這一科目需要腿部肌肉的耐力和爆發力,我平時在健身房經常練負重槓鈴深蹲,在外面會到一些居民樓爬樓,拿了第一名,算是厚積薄發吧。」
負重爬樓是消防員在滅火救援中經常遇到的情況,黃雪源說,自己曾遇過一起發生在12樓的居民火災,為了儘快滅掉發生在廚房的火,他和同事負重爬樓,「當時腿酸的不行,感覺肺都要炸了。」
為何要帶著兩盤水帶上樓呢?黃雪源解釋道,有些高層居民樓有牆壁消火栓,帶著水帶上樓可以直接展開滅火工作。「有時候我們還會攜帶破拆裝備,那玩意也不輕。」
跑!跑!跑!
挑戰耐力與爆發力極限
奔跑,是今年大比武的一個主題。400米疏散物資救人、搬運重物折返跑、60米肩梯跑、5000米負重跑這些個人科目,更側重於對消防員體能的考察。
400米疏散物資救人科目中,消防員需要先扛著120斤的假人飛奔,中途放下假人,一手拎起一隻32斤的水桶繼續狂奔,最後再換上30斤的煤氣罐,這一項目需要良好的爆發力。
搬運重物折返跑科目,考驗的是消防員在負重情況下的靈活度,每名消防員一手連拎著一個30斤的啞鈴,在近20米的距離內折返4次。
60米肩梯跑科目,要求消防員扛起一個6米長,66斤重的木質梯子,以最快的速度跑完60米,奔跑過程中,梯子觸地則成績無效。在耀眼的陽光下,消防員像一支箭,直奔終點。
這一科目的最好成績由來自朝陽消防支隊豆各莊中隊的消防員李卓創造,9秒30。
「這個也沒什麼訣竅,從去年都冬天到現在,我在中隊天天練。」李卓今年19歲,去年加入消防隊伍,「硬要說取勝的辦法的話,就是跑的時候要人梯同步。」
「一般二三樓著火時,我們會利用這個這個梯子進入建築物內部滅火,也會利用它往下搬運傷者。」李卓說,六米梯在實戰中經常用到,「除了輔助爬樓,有時候上樹也會用到。」
李卓告訴記者,他在最近的一起取鑰匙的警情中就用了六米梯,「老人在廚房裡坐著鍋,結果出門時忘了帶鑰匙,比起破門而入,利用梯子更省時省力,還不破壞門鎖。」
5000米負重跑是最考驗消防員耐力的項目,比賽時間也選擇在了一天中最熱的時候,消防員需要背著20斤的氧氣瓶,圍著操場一圈一圈的跑下來。
「其實跑到最後考驗的是我們的意志力。」 豐臺消防支隊西客站特勤中隊副中隊長劉洪順參加的是60人的指揮員組,他以20分14秒的成績位列第一,「成績說明了我的實力,也驗證了我對這份職業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