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浩談吐自如,性格活潑開朗。記者梁萌攝
魯浩談吐自如,性格開朗、活潑
魯浩在高新某公司實習,不僅要幫公司寫金融投資方面的專利,還要負責安排總經理每天的工作
■記者 鳳晨 侯顯敏/文 梁萌/圖 實習生 高鵬浩
3月4日下午2時30分,新加坡的淡馬錫高中,學生們正在等待自己的A水準考試成績,這時,滾動的大屏幕上出現了一位中國學生的名字———「魯浩」,他成為了「大英國協高考」A水準)2015年新加坡最優成績的獲得者。而當時,魯浩還在健身房鍛鍊,很快,不少同學打來電話,告訴他這一消息。
有「大英國協高考」之稱的A-level考試即A水準課程考試,漢語又叫做「大英國協學生大學入學考試」,新加坡採用的是大英國協教育A水準課程體系,高中學生畢業時統一在新加坡參加「大英國協高考」的A水準考試。憑藉此成績,學生可以直接申報大英國協所有大學包括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愛爾蘭、新加坡、香港、馬來西亞、南非等大英國協幾十個的國家所有大學和全球眾多名校,A水準考試成績是牛津、劍橋等世界頂級名校的金牌入學通行證。
而這個名叫魯浩的孩子,2012年通過新加坡政府JM3獎學金項目選拔,從高新一中初中校區到新加坡開始讀高中,四年後,他以八科全A的最優成績,被「英國大學三甲」之一的英國帝國理工大學錄取,主修應用數學與金融專業本碩連讀。他說,自己從來都不是模範學生,也沒有長一張「學霸」臉,但就是這種自由與輕鬆的狀態,讓他的人生道路目前來看充滿了很多可能性。
你不知道的A水準考試和帝國理工大學
其實,在國內,聽過A水準考試和帝國理工大學的家長可能並不多。
通俗的講,A水準考試就相當於大英國協國家的高考,新加坡的A水準課程證書被幾乎所有英語授課的大學作為招收新生的入學標準。世界上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德國、法國在內的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1000所大學將A水準成績作為入學標準。證書受到世界160多個國家數千所大學的認可,畢業後學生可赴美、英、澳、加、歐亞等多個國家任何一所大學就讀。
帝國理工大學成立於1907年,位於英國倫敦,是一所享譽全球的頂尖高等學府,在2014QS世界大學排名(公認的世界四大最具影響力的全球性大學排名之一)中名列第二。帝國理工大學與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倫敦大學學院並稱為「G5超級精英大學」,其研究水平被公認為英國大學的三甲之列,並以工程、醫科專業、商學而著名。2015年,習近平訪問英國,參觀的大學首站就是帝國理工。
值得一提的是,帝國理工大學的應用數學與金融專業,是該校的王牌專業,實力名列英國第一。文科牛津,理科劍橋,而工程當屬帝國理工大學,這是英國教育界公認的「三足鼎立」局面。時至今日,曾就讀、曾任職或現任職於帝國理工大學的校友中,共有1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2位菲爾茲獎獲得者。
作為一個專精於科學技術的大學,帝國理工在英國享有的聲譽和麻省理工學院在美國享有的聲譽同等。一項調查表明,帝國理工畢業生的起薪為英國之最。因為所學的知識與實際聯繫緊密,畢業生進入大公司找到年薪較高的位置,也顯得相對輕鬆,很多人畢業前就被「預定」。
老師、同學:對於他取得的成績一點都不意外
作為一個在漢語環境中成長到十五歲的中國學生,在2015「大英國協高考」聯考中,PK眾多以英語為母語考生,全部八門功課都取得了該科的最好成績,不禁讓人驚嘆。
但是,魯浩的老師和同學都認為,魯浩能取得這麼好的成績,他們一點都不感到意外。
英語老師丁偉玲提起魯浩有說不完的話,她說,魯浩這孩子,從小就有志向,做學問時腦子也靈活,同時還有責任心。「他能取得這麼好的成績,不是偶然的,他是我們班的英語科代表,口語非常了得,人又有思想,初中的時候就說過他以後要成為華爾街的精英。」
馬潤森是魯浩的好友,也是一同從高新一中去新加坡留學的同學。對於魯浩全部科目以最優的A成績被帝國理工錄取,馬潤森一點也不意外。在他看來,魯浩在參加A水準考試前的一年,非常認真。同時,魯浩開朗、活潑、抗壓力強,有著很好的心理素質,這也是他能取得全A的最優成績的有利因素。
魯浩的英文名叫「Derek」,「Derek改變了我對中國和中國學生的偏見。以前,我認為中國學生不善言談,可Derek是一個很好玩、很酷的人。通過跟他接觸,也讓我對中國文化和形象有了新的認識。下次一定要去西安吃那個瘦漢堡(肉夾饃)!」這是魯浩的外國同學ClemenceLai對魯浩的評價。
父母:從來不會因為成績不好而指責孩子
隨後,《陽光報》記者也採訪了魯浩的爸媽。
魯浩家在寶雞,爸媽都是電子工程師,他們很注重對小孩閱讀習慣的培養。聽魯浩說,小時候,每到晚上,爸媽一般都不怎麼看電視,他們喜歡看書和雜誌,家裡閱讀的氛圍比較濃。
魯浩的爸媽在談到孩子的教育問題時,很謙虛。他們說,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他們認為做人比做學問重要,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孩子灌輸這個思想。重要的一點是,他們從來不會因為孩子成績不好而責罵孩子,很多時候,都是因為孩子在做人方面,比如不夠禮貌時,才會「嚴肅」地找孩子談談。
問起爸媽對自己的影響,魯浩樂了。他說,在新加坡這四年,父母從不幹涉自己學習上的事情,每天打電話來除了問「吃的好不好」就是「冷不冷,要多注意身體。」
撰寫金融投資專利提前預熱大學的知識
4月7日上午9時,《陽光報》記者見到了正在高新一家公司實習的魯浩,「昨天買了一支股票,虧損了3000元。」小夥子一邊和記者打招呼,一邊不忘自嘲。很快,氣氛便活躍了起來。
原來在考試成績揭曉到大學入學之間,有一段時間的假期,在這段時間裡,魯浩回到國內,開始到金融投資公司實習,做著總經理助理的工作。同時為了鍛鍊自己,他還承擔了更多「雜活」,不僅幫公司撰寫金融投資方面的專利,還安排著總經理每天的工作,公司大大小小的事情魯浩幾乎都親自來過了一遍。
對於自己心儀的應用數學與金融專業來說,在公司實習其實是讓自己對將來所學的專業知識有提前的了解,積累相關經驗,提前預熱一下。而對於撰寫投資專利的工作,雖然他之前沒有做過,「憑藉自己的知識儲備、再加上資料查閱、虛心學習,這項有點有挑戰性的工作我一定能做好。」自信洋溢在魯浩的臉上。
談及對未來的規劃,魯浩有著非常清晰的目標。「畢業後準備先進投行,積累一定的經驗後和關係比較好的4個小夥伴們一起回國創業,這個想法初中的時候就有了。」
新加坡面試情景題答的很自信
「如果你要建一個水壩,以初中生的角度,你會考慮一些什麼問題?」
「如果往熱氣球裡放大象,你會考慮些什麼?」
魯浩拋給了《陽光報》記者兩個問題。
這兩道題是魯浩在面對新加坡教育部面試官時,被問到的問題。幾年過去了,當時的場景,魯浩依舊記憶猶新。
魯浩說,可能自己平時自由慣了,當時還挺放鬆,第一道題分別以物理學家、工程師以及地質學家的角度來回答。比如,如果是物理學家,他會考慮這個壩是不是要建個梯形;而如果是工程師,就會考慮它的材質;講到地質學家時,需要考慮水位上升時所要擔心的問題。
「因為我對生物比較感興趣,到了第二道題時,我說了大象的種類以及體重分別是什麼,用初中物理學做了簡單的說明,然後告訴面試官以我目前的知識面只能解答這麼多,具體的我也不太清楚。」
「面試大概用了半個小時的時間,隨後大概只有不到一天時間,新加坡教育部就給了我們結果。當時我們校長把參加面試的學生召集起來,給每一個人發了一個信封,我打開以後,看到第一個單詞『congratulation』(恭喜)時,我就知道成了。」
從高新一中初中校區走出的這11個學生都考上了國外名校
那一年,陝西省有23個學生被新加坡海星中學錄取,高新一中初中校區佔了11個。
用魯浩的話說,可能是因為他們「心性相通」,從學校過去的這11個孩子,到現在關係都很好。「我們這11個人,都考上了國外還算有名的大學,有英國牛津大學、帝國理工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美國加州理工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等國際名校。」
因為新加坡是全英文教學,剛去的那段時間,這些孩子也因為語言的問題被「虐」過。
「大概有8個月的時間,英語實在是不行,第一次測評的分數是F9。打個比方,如果100分是滿分的話,那我的成績就是20分甚至更低。」他們的英文考試散文很多,文學性質較濃,如莎士比亞等古典文學對於英語母語的學生都比較有難度,更何況只有初中英語水平的魯浩。「理化、生物等等所有科目都是英文來呈現,我根本很難理解。」
魯浩說,第一次取得這麼差的成績確實比較崩潰,心理落差很大,不過他立刻進行調整,每天花至少三個小時查字典,背單詞,期間用壞了兩個電子詞典,後來成績才慢慢提高。
去柬埔寨做義工也做出人生的選擇
被問及為什麼會想學習應用數學與金融這個專業的時候,魯浩說出了一個非常感性的原因。「我當時在工科和理科之間糾結了一段時間,但是在2014年,我去了一次柬埔寨之後,我就決定要學金融數學。」魯浩說,2014年,作為組織者之一,他去柬埔寨一個貧困村莊做了半個月的義工。
由於湄公河上遊遭到汙染,導致那個村子有很多人喝了受到汙染的水,引起各種疾病。魯浩他們用一年時間籌到9000美金善款,買來了濾水器分給村民。「我們還幫他們打了一口很深的水井,當清澈的井水噴出來的時候,很多小孩兒第一次看到那麼乾淨清澈的水,開心地在泥地裡打滾。」魯浩說,當時眼前的這些讓他震撼。
「所以我覺得如果我學習了金融,我要用金融和投資手段,讓我的公司在盈利的情況下,讓世界上更多等待開發的地區得到發展,讓更多弱勢群體享受到科技發展的成果。」魯浩覺得,一個工程師研究的東西,如果沒有後續的投資和金融手段,這個東西只能停留在他的實驗室裡。「所以那一刻我就決定要學金融專業。」
留學心得 西方教育更寬國內教育更深
在新加坡學習的這四年,讓魯浩深深地體會到中西方教育的差異。他說:「西方教育是開放的,以新加坡的教育方式為例,在學術研究上會比中國寬,但沒有中國深。而國內的基礎教育,可以讓天性散漫、自制力差的人有規矩,更易養成好的習慣。」
「如果不是高新一中初中校區,我可能沒有去新加坡留學的機會,那我的人生就會是另一個模樣。」魯浩說,新加坡的高中採取走班制,不同的學生選擇不同的學科,每周的課程都不同。學生的課業壓力很大,學習節奏很快。高中學習的內容相對更深入,很多可能在國內到大學才引入的課程內容,在新加坡已經納入了高中課程,「比如微積分之類的我們就已經學習了。」
「在A-level課程考試即大英國協高考前,我們在原本課程表的基礎上,安排制訂一個密密麻麻的日程表,安排的時間都是用每10分鐘劃分的,上面記錄著我們每一天要做的事情,除了學校的課程和CCA活動外,其他的事情都是我們自己給自己安排的。」
感恩母校 「母校獨特的氛圍塑造了現在的我」
在新加坡的這些年,魯浩每年只能回一次家,但每一次回來,他都會回母校高新一中初中校區去看看,看看栽培過他的老師們,看看母校的成長和變化。在魯浩的內心,母校是他的第二個家。即便身在國外,只要提起母校高新一中初中校區,心底就會有強烈的自豪感和歸屬感。「從我們高新一中畢業的學生,自稱為『高新俠』,因為我們高新俠有著『俠』的氣度。」
9月份,魯浩就要去帝國理工大學報到了。他說,這一路,他特別要感謝自己的母校和老師對他的影響。「我從寶雞獨自一人在西安求學,放學後經常待在班主任白燕老師的辦公室裡,她加班,我在旁邊學習。她就像媽媽一樣,我們就像母子一樣。」魯浩說,「從12歲到15歲的三年裡,是我的性格、習慣形成的最重要時期,母校獨特的氛圍塑造了現在的我,我非常感謝她。如果不是在這樣活躍又輕鬆的學習氛圍中,我不會有如此樂觀向上的心態,也不會憑藉不服輸的心態,頑強地克服英語障礙,更不會以最高分被英國一流大學錄取。」老師常常教育他說,人要有「書卷氣」而不是「書呆子氣」,他覺得自己這點做的還不錯,「感謝老師們對我的付出,我會把丁老師說的『先做人,再做學問』記到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