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生瑜何生亮」實乃千古笑談,周瑜和諸葛亮實為神交好友!

2020-12-13 文化大磚家

知道點中國歷史的人,都知道三國,知道點三國的人,肯定知道周瑜和諸葛亮。但是這二人之間的真實關係是什麼樣子呢,恐怕很多人就不清楚了?

周瑜諸葛亮

受羅貫中震古爍今的歷史小說《三國演義》影響,在大部分人心裡,周瑜是個氣量狹小、嫉賢妒能的人,諸葛亮是個神機妙算、足智多謀的人。兩個人關係十分不融洽,周瑜總想著殺掉諸葛亮,然而處於弱勢的諸葛亮總能憑藉自己的智慧化險為夷,最後利用周瑜的弱點將其氣死,留下了「三氣周瑜」的典故,也留下了「伏路把關饒子敬,臨江水戰有周郎」、「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謠言,更留下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千年諷刺。很顯然,這是小說中的周瑜和諸葛亮,不可信。真實歷史中,這二人是什麼樣的人,關係又怎麼樣呢,且看筆者娓娓道來。

周瑜

周瑜,字公瑾,從名和字上看,瑜和瑾都是美玉,用在名字中寓意為品德高尚,給周瑜起名字的人希望周瑜能夠品德高尚。周瑜也確實對得起這樣的名和字,縱觀周瑜一生,確實是品德高尚。另有諸葛亮之兄長諸葛瑾,字子瑜,名字和周瑜異曲同工。小說中羅貫中幫助諸葛亮製造了「伏路把關饒子敬,臨江水戰有周郎」、「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謠言,其中有周郎兩字,「郎」在古代意思大概為有能耐的年輕帥小夥子,能被稱為郎是種十分少見的榮耀。整個三國歷史,只有兩人被稱為郎過,分別是周瑜「周郎」,孫策「孫郎」(語出袁術,「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這二人可都是少年英雄。說少年英雄氣量狹小、嫉賢妒能,似乎不太可能。

周瑜孫策

再來看看周瑜的家世和官職,周瑜堂叔和堂祖父官之太尉,位列三公,父親官拜洛陽令,是首都一級的最高行政長官,周瑜絕對是出身名門。僅看家世,整個三國只有袁紹和楊修(四世三公)比周瑜強。周瑜21歲跟隨孫策平定江東,24歲,官拜吳軍中郎將,相當於地方高級軍事長官,孫策死後,為江東軍事首腦,後來封為大都督,相當於軍委主席和國防部長,絕對是身居要職,位居高官。周瑜本有事美男子一個,堪稱三國第一帥哥,又娶了三國第一美女小喬,這樣一個事業家庭都十分成功的人,又怎麼可能氣量狹小、嫉賢妒能呢。

周瑜

再來看看當時人們對周瑜的評價,

孫策:周公瑾英雋異才,與孤有總角之好,骨肉之分。吾得卿,諧也。孫權:周公瑾雄烈,膽略兼人,有王佐之資,天以君授孤也。劉備: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蔣幹: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間。王朗:周公瑾,江淮之傑,攘臂而為其將。程普: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諸葛亮

這些全是當時傑出人物對周瑜的評價,無一不是誇讚周瑜文韜武略、胸懷寬廣,這樣一個家世顯赫、英俊異常、年輕有為、身居高位、家庭美滿、幾乎完美的人,就算他想嫉妒,別人又有什麼能讓他嫉妒呢。尤其諸葛亮沒有任何可以讓他嫉妒的地方,赤壁之戰前夕,和周瑜相見時的諸葛亮,跟隨劉備屢戰屢敗、東奔西跑,既無地盤發展事業,又無高官展示雄才,怎麼會讓周瑜嫉妒呢,顯然是笑談。

周瑜小喬

或許有人會說,諸葛亮雄才大略,讓周瑜認為是東吳的威脅,所以嫉妒,一心想要除掉諸葛亮。這同樣是受《三國演義》影響。再來看看二人才能之間的對比。江東平定後,周瑜文韜武略得到展示,時人皆知,後來又率領孫劉聯軍擊敗曹操,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名聞天下。正史中的諸葛亮可謂超一流的外交家,擅長於內政治國,也就是丞相的完美人選,軍事和謀略實在很一般。博望坡和新野的大火是羅貫中燒的,赤壁之戰是周瑜打的,諸葛亮僅僅起到了外交出使的作用,劉備攻佔西川時帶的謀臣是法正,諸葛亮北伐六次,無一成功。讓諸葛亮名傳千古的是劉備死後他對蜀漢的忠心,而不是當時的能耐。從能耐上看諸葛亮還不如周瑜,嫉妒一說也就無從談起了。如果非要討論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借東風能起大霧,只能淪為別人的笑柄。

諸葛亮

那麼二人關係如何呢,赤壁戰前,周瑜早已名揚江南,天下人都很神往,諸葛亮也不能例外,出使江東後,更是近距離接觸到了周瑜,周瑜也很欣賞諸葛亮的才華,因為諸葛瑾的關係,一度想把諸葛亮挖過來,只是沒能成行,二人反而是關係很不錯的好友。

相關焦點

  • 「既生瑜,何生亮」,哪個妖精讓孫悟空嫉恨到講出周瑜的絕命名言?
    「既生瑜,何生亮」——《三國演義》周瑜的經典名句,也是絕命遺言。劇情大約如此:氣血兩虛的周瑜,慘遭諸葛亮「三氣」之後,仰天長嘆曰:「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亡。壽三十六歲。當然,周郎還是很孝順的,臨終,還是想讓他那偉大的母親流芳百世,同時,也給惺惺難相惜的諸葛亮的母親樹立了千古豐碑。我周瑜的母親姓「既」,他諸葛亮的母親姓「何」!——「既氏」生周瑜,「何氏」生諸葛。——好像某段相聲段子這樣講過。笑談,笑談爾!「既生瑜,何生亮」,同樣一句話,《西遊記》中孫悟空也講過。你知道嗎?
  • 「既生瑜何生亮」,周瑜為何會說出這樣的遺言?和諸葛亮有何關係
    例如,為了給諸葛亮塑造一個足智多謀、運籌帷幄的人物形象,將歷史上周瑜策劃的赤壁之戰,硬生生的套在諸葛亮身上。作者讓諸葛亮做了很多事,先是舌戰群儒,又是草船借箭,連火燒赤壁,原本是周瑜和諸葛亮不謀而合的事件,也變成了諸葛亮一人的功勞,好像赤壁之戰的勝利全部歸於諸葛亮,跟周瑜一點關係都沒有一樣。
  • 周瑜為何會說出「既生瑜何生亮」這樣的遺言?和諸葛亮有何關係
    一、「老實厚道」的魯肅其實,周瑜並沒有氣死,他的真正死因是孫權和魯肅密謀暗算,說起這番話,不得不提起魯肅這個人物。在《三國演義》中,魯肅的形象偏正面,是一位忠誠的人物,只要諸葛亮說了一句話,魯肅就會隨心所欲,仿佛是被諸葛亮玩弄於掌中。
  • 「既生瑜何生亮」耳熟能詳,其實還有後半句,諸葛亮聽後啜泣不已
    作為孫權手下的左膀右臂,周瑜一向被人稱道為足智多謀,史書上也有記載,相貌英俊,又擅長音律,是一位文武兼備的人才。童年時代的周瑜就結識了孫策,並跟隨孫策前往大小戰場,孫策死後,周瑜獨撐大梁,充當護衛,但周瑜這個歷史人物卻有著悲痛和悲痛,英年早逝落得遺憾,後人評價周瑜若不早死,必成大事。
  • 既生瑜何生亮?事實:孔明和周瑜壓根不在一個段位上,被刻意抹黑
    三顧茅廬提到諸葛亮,大家往往會想起另一個人——周瑜。沒錯,就是那心胸狹隘,被諸葛亮活活氣的金瘡迸裂,死前感嘆「既生瑜何生亮」的那個東吳名將周瑜。——《三國志·周瑜傳》先看看兩個人的生卒:周瑜(175年-210年);諸葛亮(181年—234年)。也就是說,歷史上周瑜比諸葛亮大了六歲。周瑜出身世家,祖上幾代都審計朝廷要職,公元190年,孫堅加入十八路諸侯聯盟,出兵徵討董卓,來到周瑜的老家舒縣,其子孫策和周瑜結為異性兄弟。
  • 諸葛亮三氣周瑜,啟示人們,氣大傷身、氣大難養家,更誤國
    「既生瑜,何生亮!」是周瑜臨終的遺言,也是他一生最大的遺憾。在他的一生,最大的敵人不是曹操,而是諸葛亮和劉備。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周瑜與諸葛亮自一認識,就被諸葛亮的聰明才智給嚇著了。他每走一步,都會被諸葛亮識破、看透,並予以破解。所以在周瑜的判斷中,以後對江東威脅最大的不是曹操,因為在周瑜的眼裡曹操是不足為懼的。
  • 諸葛亮看破周瑜每個計謀,三氣周瑜都有哪些呢?
    諸葛亮看破周瑜每個計謀,三氣周瑜都有哪些呢?「既生瑜,何生亮」,周瑜和諸葛亮的關係也許從一開始便存在對比,但是這是影視劇《三國演義》給我們帶來的影響。對於真實的對比,我們可以從更加專業的書籍中得到。其實諸葛亮與周瑜的謀略還是不分高低的,但是周瑜敗就敗在他的氣量太小。所以,便有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到底是哪「三氣」呢?
  • 諸葛亮三氣周瑜是哪三氣?諸葛亮哭周瑜又是為何?
    周瑜和諸葛亮 「既生瑜,何生亮」,周瑜和諸葛亮的關係也許從一開始便存在對比,但是這是影視劇《三國演義》給我們帶來的影響。對於真實的對比,我們可以從更加專業的書籍中得到。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蜀漢的丞相,出色的軍事家,政治家,以及發明家。
  • 諸葛亮三氣周瑜是假的?那周瑜是怎麼死的?專家:讓人敬佩!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想必都會對「諸葛亮三氣周瑜」的事情印象深刻,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利用周瑜嫉妒心強、氣量狹小的弱點,用計策活活將周瑜給氣死了。最後周瑜死前的一句「既生瑜,何生亮」也是膾炙人口。不過,有歷史專家站出來,卻要為周瑜鳴不平了,因為他根本就不是被氣死的,且諸葛亮三氣周瑜只是小說裡才有的橋段,那麼歷史上周瑜真正的死因是什麼呢?專家表示:讓人很敬佩!原來,歷史上的周瑜很大度,根本就不是什麼愛嫉妒別人的小人,他戰略眼光之精準,甚至在諸葛亮之上。而且,周瑜成名之時,諸葛亮剛剛走入仕途,二人一生幾乎沒打過什麼交道。所以根本談不上誰氣誰的說法。
  • 王者榮耀:既生瑜何生亮?兵戎相見時,我不會手下留情的!
    一孩童喚作諸葛亮,另一孩童喚作周瑜。只知道周瑜乃吳地人士,將來定是要回吳地建功立業的。而諸葛亮只是來自於鄉野之間,他並沒有想好以後要做什麼。兩人的感情很要好,同吃同住,甚至被夫子懲罰了也要一起承受。歲月流逝,經過長時間的歷練,二人的進步是能看得見的。只不過,雖是師出同門,但諸葛亮和周瑜的發展卻有些出入。
  • 既生瑜何生亮家喻戶曉,卻不知還有下半句,體現了周瑜的真正為人
    文/糯米餈既生瑜何生亮家喻戶曉,卻不知還有下半句,體現了周瑜的真正為人我相信讀過書而且接受過教育的人肯定都知道三國演義,這是一本很有名的書,裡邊有很多的英雄,相信大家也喜歡著裡邊不同的人物但是其中大部分人,肯定都喜歡諸葛亮。為什麼呢?諸葛亮也叫作臥龍先生,特別的有謀略,在他的指揮下,劉備的軍隊經常以少勝多。還有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空城計」的故事,也是出自諸葛亮的手筆。諸葛亮在眾多任務中一直充當著智囊團一般的存在。周瑜也是小說裡的一個英雄,和諸葛亮的關係也是非常的深。
  • 《諸葛亮三氣周瑜》是歷史事實還是小說故事?
    《諸葛亮三氣周瑜》是歷史演義作品中的一段經典故事,生動地表現了諸葛亮足智多謀。一氣周瑜,周瑜和諸葛亮商定,如果周瑜不能攻下曹任佔領的南郡,劉備再攻。周瑜第一次落網受了傷,打敗了曹兵。諸葛亮乘機攻佔了南郡等地。他不但沒有違約,還奪取了領土,一石二鳥!
  • 換個角度看歷史之,孫權與周瑜的關係和周瑜之死淺析
    很多人都知道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那句朗朗上口的「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更是朗朗上口。還有那「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今天想跟大家說的是,以上這些,統統沒有,都是假的,都是演義故事。歷史上的周瑜之死,其實也是個爭議頗多的話題,但無論哪一種說法,都跟諸葛亮毫無關係的。《三國志·周瑜傳》記載:(公元210年)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於馬丘病卒,時年三十六。周瑜是在跟孫權談好了要帶兵進攻蜀郡並返回江陵整軍的途中,病發而亡的。
  • 《三國演義》所描述的周瑜形象,歷史上真如此嗎?非也
    《三國演義》中,很多人了解周瑜,都是通過「既生瑜何生亮」這句經典名言,也正是因為這句話,周瑜形象為很多人所不齒。原因很簡單,因為其沒有正確的心態。面對一個才能和智謀都高過自己的人,他不是去討教,而是選擇了嫉妒和想方設法的與之爭鬥甚至陷害,這種要不得的心態終究使自己心願難遂下英年早逝。其實《三國演義》作為一部小說來說,作者基於文學藝術需要,虛構了較多的情節,周瑜被描寫成為與諸葛亮明爭暗鬥的人物。《三國演義》為了凸顯諸葛亮的高大正面的形象,對待周瑜形象的描述就會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貶低。
  • 三國演義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
    孔明三氣周瑜一氣周瑜《三國演義》「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戰東吳兵 孔明一氣周公瑾」:「周瑜和諸葛亮約定,如果周瑜奪取南郡失敗,劉備再去取,周瑜第一次奪取失利受傷,然後又將計就計,打敗了曹兵,但是諸葛亮卻乘機奪取了南郡等地,既沒有違約,
  • 周瑜妙計安天下,卻賠了夫人又折兵?
    周瑜妙計安天下,卻賠了夫人又折兵?三國時期,誰是第一謀士?十個人中是個都會說諸葛亮,三國時期的人也不例外。但偏偏有一個人不服,你就是周瑜。可是周瑜卻在臨死之前,發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周瑜屬於天之驕子的類型,文武雙全,一入仕途平步青雲,放眼東吳根本沒有人能與之匹敵,即使與諸葛亮幾度交手中,周瑜始終未能佔上風,也沒有摧毀他的自信心。但這一次的周瑜妙計卻讓他成為了歷史的笑柄。當時,赤壁之戰大獲全勝之後,劉備也順利佔得了荊州部分的地盤,有了立足之地。後來,諸葛亮又施妙計,讓劉備向東吳借了荊州南邊的地盤。
  • 周瑜英年早逝,小喬20多歲就開始守寡,她的餘生是如何度過的?
    《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句話,被大家耳熟能詳,即:「既生瑜,何生亮?」這句話的兩個主人公分別是周瑜和諸葛亮,諸葛亮是劉備旗下最牛的軍師,而周瑜則是東吳孫權最信賴的大都督。
  • 孫策、周瑜英年早逝,郭嘉和諸葛亮分別是他們生命終結的最後推手
    同時兩個人分別娶了喬玄的兩個女兒大喬和小喬,有連襟之情,總角之好,可以說周瑜是孫策的股肱之友。但是就是這樣兩個青年俊傑,卻都是英年早逝,而且兩個人的死都和三國的兩位名士有關。這兩位名士分別是曹操第一謀士郭嘉,劉備的第一軍師諸葛亮。
  • 周瑜真的是嫉賢妒能、氣量狹小,被諸葛亮活活氣死的嗎?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各路英雄紛紛登場,周瑜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然而在《三國演義》中周瑜的下場很悽慘,年僅36歲就被被諸葛亮活活氣死,留下了一句千古笑談: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那麼周瑜真的是嫉賢妒能、氣量狹小,被諸葛亮活活氣死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