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娃開夜班出租的武漢單親媽媽:車禍後失業,彷徨中仍在堅持

2020-12-22 澎湃新聞

李少雲失業了。

她心裡只有一個念頭:完了完了。

三歲女兒依依陪她站在江漢一橋邊。夜風吹過,遠處光影迷離,她什麼都看不到,只感覺天塌下來了,活著沒意思。

她對女兒說:「依依,我們去跳橋吧。」

「不要嘛。」

「那媽媽跳。」

「媽媽也不跳……」

2017年8月15日晚7點半,開了近三年出租的李少雲,第一次出事故——一位40多歲的男子騎著電動車逆向衝上機動車道,朝她的車撞過來。

男子頭部和腰部受傷,她和女兒平安無事。8月18日,交警判定男子負事故主責,她負次責。

僱她的計程車老闆委婉地告訴她,把孩子安頓好後再上車,不再允許她帶著女兒開計程車。

沒了工作,李少雲覺得自己快要瘋了。她託人四處打聽,哪兒有車可以開。女兒上幼兒園8000多塊的學費還等著她掙。

這個自詡「牆縫中野草」的女子,在成為單親媽媽的第三年,第一次感覺自己快被壓垮了。

「我不能休息」

8月10日,初見李少雲,是在她家小區的門口。

李少雲穿著一件灰色T恤,碎花睡褲,長發溼漉漉的滴著水,來接記者。

42歲的她有著與年齡不相符的容顏,雖粉黛未施,卻不見歲月刻下的印痕,再加上言談爽朗,讓人很難與「單親媽媽」、「夜班計程車司機」這些聯繫在一起。

直到走進她的家——武漢漢陽翠微路車站社區內一間10餘平米的出租房。房間裡幾乎沒什麼像樣的家具,一張放有毛絨玩具和毯子的床,一張板凳,一把路邊撿來的椅子,是唯一可以坐的地方。大衣櫃、梳妝檯,都堆滿了雜物。

李少雲家進門處。  澎湃新聞記者 朱瑩 實習生 張盼 圖

老舊窗機發出「嗡嗡」的聲響,李少雲不好意思地說,那是去年夏天女兒熱得受不了,央求她去舊物市場淘來的。400元,花了她們半個多月的生活費。

怕熱的小女孩正躺在床上睡覺。「她昨天蠻晚才睡。」李少雲一邊捋頭髮一邊說,常年跟著她開夜班出租的女兒,已經習慣了晚上活動、白天補覺。

李少雲擔心她營養跟不上,省出吃飯的錢為她定了牛奶,但小女孩個頭依然比同齡的孩子矮一些。

李少雲給依依餵飯。  澎湃新聞記者 朱瑩 圖

中午時分,李少雲點來三個菜招待記者——魚塊、白菜、紫菜蛋湯。她解釋說,晚上開車太累,白天只想睡覺,所以一般不會做飯,中午就從隔壁餐館點個菜或麵條,沒吃完的帶到車上當晚餐,或在機場買份盒飯。依依因為生物鐘顛倒,沒了三餐一說,「醒了就吃,餓了就買點」。

為了省錢,李少雲只點了碗麵條,這是她和依依一天的食物。  澎湃新聞記者 朱瑩 圖

附近餐館老闆說,李少雲通常只點一個青菜,像土豆絲這種,就10來塊錢;魚這種,一個月才會點一次。

即便省著過日子,生活仍時常捉襟見肘:李少雲三年沒有剪過頭髮,因為剪一次要10元,她覺得貴。女兒的衣服都是別人給的,只在過年時才會添件新的,幾十塊錢的衣服,小女孩會開心得亂蹦。逛超市時,看到好吃的好玩的,女兒會哀求著要,她安慰女兒:「媽媽沒錢,等媽媽明天賺錢了再給你買,好不好?」

一次,好不容易攢起來的5000塊錢房租被偷了,那是她拼命跑了三個月的車才攢到的。李少雲絕望不已,但她沒時間悲傷,生活還得繼續,她還要想著明天怎麼掙錢。

午飯後,李少雲補覺,依依一個人在旁邊畫畫。  澎湃新聞記者 朱瑩 圖

午飯過後,李少雲實在太累,躺床上補覺。依依一個人在旁邊,看了會兒動畫片,又翻出圖冊畫畫。之後跑出家門,看到有小朋友在玩,她蹲在一旁,想靠近又不敢,遠遠地看著。

這個8月31日滿3歲的小女孩,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活在一個成人的世界裡。每晚跟著媽媽開夜班出租,白天補覺或是一個人玩,沒什麼朋友,接觸的幾乎全是大人。

依依示意不要說話,怕吵到媽媽。  澎湃新聞記者 朱瑩 圖

她想上幼兒園,在媽媽帶她去找幼兒園時,趴在幼兒園門口叫著「老師老師」。別的小朋友都哭著不讓媽媽走,她卻小大人一樣對媽媽說:「媽媽你走吧,晚上記得來接我。」因為學費問題暫時無法上幼兒園,李少雲滿懷歉疚,依依安慰媽媽:「別傷心。」

8月17日,依依在家附近的小火車幼兒園偏門張望。   澎湃新聞記者 朱瑩 實習生 張盼 圖

8月10日晚5點,李少雲一手牽著依依,一手抱著毯子,出門上班。

過去的900個夜晚,她們都是這樣度過:每天下午5點出門,6點多到達武漢天河機場,排上三四個小時的隊,才等來第一位乘客。一晚上跑兩三趟機場,直到次日凌晨5點交班回家。

李少雲和依依。  澎湃新聞記者 朱瑩 圖

白天則在補覺中度過,直到下午5點繼續開車上班。

日復一日,李少雲很少休息,她像馬達一樣不知疲倦地跑車,想為孩子的未來攢錢。

依依有時會累:「媽媽我好累啊,能不能休息一天?」

李少雲有些心疼:「那你在家休息,媽媽去上班。」

依依哀求她:「媽媽,你陪著我一起休息吧。」

「我不能休息啊,休息了我們賺不到錢,明天吃什么喝什麼呀。」

「好吧,那我跟你一起上班吧。」

凌晨十二點,依依困意襲來,在車上睡著了。  澎湃新聞記者 朱瑩 圖

「生活的路繞了一個大彎」

李少雲不記得被問過多少次「為什麼帶著孩子開夜班出租」,她只知道,2015年1月,從她帶著孩子走出家門的那一刻開始,生活就不是自己能選擇的了。

她成了一個單親媽媽,身無分文。只能拼命工作,掙錢養活孩子。

她覺得自己的前半生都像名字一樣,「少雲,少運」,不走運。

1975年,李少雲出生在武漢市蔡甸區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父母務農為生,父親還會做電工,村裡哪家有問題都會找他幫忙。家裡4個孩子,李少雲排行老二,有一個哥哥兩個妹妹,大妹妹20歲時不幸車禍去世。

在李少雲印象中,母親是個傳統的農村婦人,喜歡哥哥和兩個妹妹,不喜歡她。不過父親很疼她,兩人性格也相似,都很開朗,「我就是我爸的翻版」。

李少雲說自己的童年很「造業」,別人都上學去了,十歲不到的她還在地裡插秧、放牛,幫忙幹農活。小學讀完後,她就開始跟著熟人在村裡的小作坊幹活,掙的錢都給家裡。

18歲時,李少雲在鎮上的一家紡織廠幹活。在那裡,她邂逅了第一任丈夫。兩人是姐弟戀,對方長相帥氣,很會追女孩。李少雲一開始不願意,對方卻很堅持:「你可以不喜歡我,但不能阻止我喜歡你。」

他還在李少雲左手臂上紋下了「雲」字。年少的浪漫,在多年後卻成為她竭力想要抹去的痕跡。

一年後,兩人結婚。次年,李少雲生下大女兒,七年後,生下小女兒。兩人一起打拼,生活慢慢變好。結婚的第10年,婚姻卻出現危機,李少雲一度絕望到割腕自殺,卻還是活了過來。

2006年,李少雲結束第一段婚姻。兩個女兒跟著前夫生活,李少雲逃離到深圳,進入一家臺資企業做銷售。漂泊在外的日子,她經常會想家,想女兒。

每逢春節,父親會打電話叫她回家。母親思想傳統,深信「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過春節不應該回家。李少雲記得,有一年春節,父母因為自己差點吵起來了。她立馬說:「你倆別吵了,我出去。」這之後,她便不再回家過年,「因為我的事引起父母吵架,那不是我想看到的。」

回歸單身後,李少雲也遇到過不少追求者,但前一段婚姻的失敗讓她缺乏安全感,「不想走回頭路」。直至2013年7月,經朋友介紹認識了一位武漢黃陂的男子。對方也離過婚,帶著3個孩子。李少雲看中了他的勤快、能吃苦,心想「都是離過婚的,以後肯定會好好過日子」。

身邊的人卻並不看好,覺得男方「看起來就不是過日子的人」,連一向支持她的父親也不贊成。

「我年復一年,總是一個人,我也覺得孤獨。」李少雲說,漂泊多年,她渴望有個家安定下來,「我也想過年時可以回家,不再被人說閒話。」

二女兒提出想跟她一起生活,男方也同意了。於是2013年年底,兩人結婚。婚後,男方反悔不讓李少雲把二女兒接過來,兩人為此爭吵不斷。

次年8月,女兒依依出生。對方見生的是女兒,想將孩子送人。

李少雲閨蜜呂峰記得,依依出生那天,她去醫院看望李少雲。李少雲丈夫對她說,要把依依送給她。她隨口接了句「好啊」。病床上的李少雲聽了,眼角一下子流出了淚。

生完孩子第二天,李少雲一個人躺在醫院,孩子沒人照顧,她只得跪到地上給孩子換尿布。掃地的阿姨看到了,心疼地說:「你歇著,我來幫你弄。」李少雲回絕了:「你今天幫我,明天我還是要一個人弄。」

李少雲妹夫劉浩(化名)說,那時家裡人建議她不要帶著孩子,她不聽,她說:「身邊沒有孩子,想有個依靠。」

也是在那一年,李少雲父親因病去世,這讓她備受打擊:「我爸不在了,我就沒有家了。但我想給依依一個家,所以我不會拋棄她。」

2015年春節前夕,李少雲帶著5個月大的依依離開家來到漢陽,在妹妹家附近租了個房。房租一個月700元,身無分文的她,向親戚朋友借了2000元才勉強支付了房租。

她不願談及過往的經歷,「以前的生活就像是電視劇裡的橋段,回頭想的話,可能連生活的勇氣都沒有。」

她說,人生的前40年,從未想過會成為單親媽媽,「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熬過來的」。她也不止一次設想過,沒帶著孩子會怎樣,「如果不帶孩子,我會過得很瀟灑,但這不是我想要的,一旦知道孩子出了什麼狀況,我會痛不欲生。」

呂峰心疼她,「我們幾個朋友都是打工的,家庭條件都不好,幾年打拼後都逐漸好了起來。唯獨她,生活的路轉了一個大彎。」

「不想讓孩子以為,媽媽不要她了」

成為單親媽媽後,李少雲開始為生存發愁:孩子要吃要喝,拿什麼養活她?

她向2013年開計程車時的老闆萬由嵐求助。萬由嵐說:「車你先開著,租金慢慢還。」

李少雲說,選擇開出租,是因為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自己沒有一技之長,別的行業沒法帶著孩子,工資太低又養活不了她。那時候孩子容易生病,每個月都要發燒一次,就可以隨時用車子帶著她去看病。

為方便照顧依依,李少雲最開始上的是「花班」,兩天白班三天夜班。與她交替上班的女司機每次上夜班時,開到晚上12點就提前交車,電話問她要不要起來開。李少雲立馬彈起來,「我開」,一直上到第二天下午5點。

這樣的日子李少雲並不覺得累,反而「覺得挺開心也挺有希望的,那個時候沒時間去悲傷,只想儘快讓自己好起來,不讓孩子吃苦,就這樣一直熬到現在。」

李少雲出車。  澎湃新聞記者 朱瑩 實習生 張盼 圖

2015年3月8日,李少雲清楚地記得,開車第一天她賺了200塊錢,立馬跑去給孩子買了一罐奶粉,「感覺特別開心」。

李少雲的母親也曾幫她帶過孩子,但兩人「合不來」,再加上母親70多歲了,身體不好,斷斷續續帶了一年就走了。

住在附近的妹妹妹夫也會幫忙照看孩子。妹夫劉浩說,依依小時候也在他家睡過,但自家女兒有些調皮,有時說話比較難聽,李少雲很敏感,「有時候過多的幫助,她會覺得是施捨」。

李少雲不否認這一點,「我覺得自己的事還是自己扛比較好,這樣在親戚朋友面前,腰杆也直一些。總是以祈求的方式換取同情,將來自己也會變得很低微。我不希望孩子以後也這樣。」

呂峰說,李少雲從不在朋友面前抱怨,她好面子,一直都希望過得好一點,不喜歡麻煩別人。

一天,依依在劉浩家玩,晚上12點吵著要媽媽。李少雲回來後,劉浩勸她「要麼把小孩哄睡著了再出車,要麼把她帶著」。李少雲賭氣道:「她要是吵,你們就把她關在外面。」

還有一次,李少雲把依依哄睡後獨自出車。凌晨一兩點時,劉浩聽到隔壁傳來依依的哭聲。他和妻子趕過去後發現,依依一個人在床上哭。劉浩趕緊給李少雲打電話,母女兩視頻後才把依依哄睡。

這之後,李少雲去哪兒都會把孩子帶著,「不想讓依依以為,媽媽不要她了」。

2016年開始,李少雲固定開起了夜班出租,「晚上人要少些,車也少些,交的租金也少,而且好帶孩子,白天帶著孩子的話,別人一看,不會聽你多解釋,馬上就換車。」

依依小的時候,李少雲怕她摔著,就把她放到副駕駛位上。稍微大一點後,就放到後座上。活潑好動的依依喜歡兩頭跑,陪她說話,唱歌。

凌晨4點多,李少雲還在出車,依依在車上睡著了。  澎湃新聞記者 朱瑩 圖

有時突然一個急剎車,依依從座位上滑落,頭碰到了,李少雲就停下來抱抱她,「心挺疼的」。

依依在車上睡覺。  澎湃新聞記者 朱瑩 圖

帶著孩子,李少雲開車格外小心。她擔心一旦出了什麼狀況,把孩子傷到了怎麼辦?自己傷到了,孩子交託給誰?

經常有人勸她換別的工作,她有些無奈:「別的行業你不可能把孩子帶著,那你把孩子丟給誰?」

也有人問她,為何不在車上給孩子配個安全座椅。李少雲解釋,計程車畢竟是運營行業,放了安全座椅後,車上的空間佔了大半,別人看到,可能根本就不會上車。

8月12日凌晨4點多,李少雲抱著已經睡著的依依回家。  澎湃新聞記者 朱瑩 圖

李少雲的故事被媒體報導後,有網友提出疑問,未滿3歲的兒童坐在副駕駛位,且沒有安全座椅,是否有違交規。

武漢市一名從業多年的交警告訴澎湃新聞,《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中並無相關規定,《2016年武漢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中也未曾提及。但在深圳、上海等部分城市的地方性交規中,有規定未滿12歲的未成年人不得乘坐副駕駛位,未滿4歲的未成年人需使用兒童安全座椅。此外,今年5月發布的《武漢市未成年人保護實施辦法》修訂草案中提出,未滿12周歲的未成年人乘車,不得乘坐副駕駛位。

「不管違不違規,都很不安全。」天河機場計程車協管員孫自元說,他們也有勸過李少雲,但李少雲說,她一個單親媽媽,孩子沒人帶,她也沒有辦法。

計程車排隊時,依依在一旁玩。  澎湃新聞記者 朱瑩 圖

孫自元記得,第一次看到依依時,她正一個人在乘客排隊的地方玩。他有些詫異,問「這個小孩怎麼沒人管」,一旁的計程車師傅說「她是的士(司機)的小孩,聽話得很」。他問依依在幹嘛,依依看著他,乖乖地說:「我媽媽在開車,我在等媽媽。」

「這小孩蠻懂事,師傅們都喜歡跟她玩。」孫自元說,小女孩在車上待不住,經常跑下來玩,機場的計程車師傅和協管員們,幾乎都認識依依。

司機師傅胡愛松陪依依玩,給她放手機裡的動畫片。  澎湃新聞記者 朱瑩 圖

胡愛松也是一名夜班計程車司機,他和李少雲同在一個叫「開心車隊」的微信群,裡面有70多名司機,女司機才三四個。群裡的師傅們同情她的遭遇,有乘客的話,都會先讓給她。車子出了狀況,她只要在群裡喊一聲,附近的師傅就會趕過去幫忙。一起吃夜宵的時候,也會叫上她,並且從不讓她買單。

小依依更是深受師傅們喜愛,她只要在微信群裡喊一聲餓了,就會有從市區過來的師傅給她捎吃的。「六一」兒童節那天,師傅們還特意給依依發紅包,祝她節日快樂。

依依對著鏡頭比「耶」。  澎湃新聞記者 朱瑩 圖

「我都不想解釋了,我能怎麼辦?」

「上不上車?車上有小孩。」8月12日晚9點,在等候兩個多小時後,李少雲的車終於排到了乘客上車處。

她走下車,大聲詢問排隊的乘客。人群中沒有應答。排在最前面的乘客往車裡瞄了一眼,隨後擺擺手,從她身邊繞過,徑直往後面的車走去。第二位、三位乘客,也從她身邊繞過。

李少雲有些焦急,懇求的眼神望著隊列中的乘客。依依乖乖坐在後座,注視著車窗外擦肩而過的人群,眼神茫然。排在後面的計程車漸漸都坐上了乘客,司機們不停地按著喇叭,督促著。

一旁的協管員趕緊衝還在排隊的乘客說:「有沒有一個人的乘客?先上她的車,她是單親媽媽。」

幾分鐘後,一位40多歲的男乘客上了車。李少雲長長地舒了口氣。

開車近三年,李少雲說,她最怕的就是乘客不願上車。這樣的情況時有發生。有時乘客看到依依坐在副駕駛位,頭也不回地走了。她有些鬱悶地對依依說:「你看,就是你非要坐前面,媽媽又沒生意做了。」依依一臉無辜地安慰她:「媽媽,沒事沒事。」

依依抱著媽媽的頭,安慰她。  澎湃新聞記者 朱瑩 圖

為避免乘客上車後看到車上有孩子又下車,李少雲通常會在乘客上車前,詢問對方有幾個人、是否介意車上有孩子。所幸,百分之八九十的乘客並不介意。

但幾乎所有人都會以好奇的口吻詢問,為何深夜帶著個孩子開車。「沒辦法啊,孩子沒人帶。」李少雲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解釋。

剛開始時,她覺得挺尷尬的,說不出口。時間長了,解釋得多了,就覺得很心累:「我都不想解釋了,我能怎麼辦?」她有些抓狂:「現在孩子是受罪了,但是沒有經濟來源的情況下,孩子不是更受罪?」

李少雲說,依依也很敏感,每次提到她,她就會擠到自己後面,嘟著嘴,小手搭在她肩上,說:「媽媽,你不要說話,開車要注意安全。」她安慰依依:「沒事,阿姨說的是別人家的小孩,是不是很可憐?」依依回:「是很可憐,好吧,你們聊吧。」

乘客王鷗鷗記得,今年3月她去武漢出差時,坐過李少雲的車。當時依依在後座上興奮地唱歌,王鷗鷗有些心疼地對她說:「寶寶,以後就在家裡睡覺,跟媽媽出來太辛苦了。」依依一聽,立馬安靜下來,閉上眼,眼淚一下子就流了出來。嚇得王鷗鷗趕緊安慰她別哭。

下車時,王鷗鷗主動加了李少雲微信,回家後就給依依寄了兩盒奶粉、一個玩具電子琴還有一些零食。依依對電子琴愛不釋手,經常拿出來彈。

8月10日晚8點多,從上海來武漢出差的潘靜(化名)坐上了李少雲的車。上車後,她發現後座上有個小女孩。李少雲連忙解釋,女兒5個月大就開始帶著她出車了。潘靜很震驚,兩人便一路聊了起來。下車時,潘靜從錢包中抽出500元,遞給李少雲,「這是給孩子的,不用找了。」

李少雲連忙推辭,潘靜卻已推開車門下了車。她只得收下錢,衝著車窗外離去的潘靜連聲道謝。

這不是第一次有乘客知道她的情況後,在付錢時說「零錢不用找了」。每次,她都堅持要給,對方卻把錢一放就下車走了,「我連個謝謝的機會都沒有」。

除夕夜,萬家團圓之際,李少雲還帶著依依在街頭開車。一些好心的乘客付了車費後,還會另外給依依壓歲錢,這讓她感動不已。

車上的900個夜晚,她曾遇到過各種各樣的乘客,出差的,醉酒的,流浪的……有的會詢問她的故事,然後講起自己的故事;有的閉口不語,陌路般上車下車;有的會陪依依玩,給她吃的東西,為她講故事;但也有一些乘客會發火、耍酒瘋,說些不懷好意的話。

乘客陪依依玩。  澎湃新聞記者 朱瑩 圖

「依依特別喜歡別人跟她玩。」李少雲說,有一次,一位男乘客因為依依纏著他玩,而衝依依發火,把依依嚇得不敢說話了。她忍不住回吼:「一個小孩子,你幹嘛這樣子!」

還有一次,一位喝醉酒的乘客在車裡耍酒瘋,還打了李少雲一巴掌。李少雲憤怒不已,說:「你憑什麼打女人?你跑我就報警。」醉酒男連連道歉。更讓她氣憤的是,還有一些喝醉酒的男乘客,直言想讓她做情人。

「如果是個男司機,他們還敢這樣做嗎?」李少雲反問道。

只有一個目標——賺錢,為孩子的未來

8月10日凌晨一點多,李少雲胃疼難忍,只跑了兩趟機場便回家休息。一到家,她就撲倒在床上。

依依彈琴給媽媽聽。  澎湃新聞記者 朱瑩 圖

依依爬到她身邊,小手撫摸著她的頭,自言自語:「她這麼可憐呀?」隨後拿出玩具電子琴,彈給媽媽聽。

聽到琴聲,李少雲抬頭:「胃好多了,繼續彈,我聽著就好了」。聽到媽媽的話,依依彈得更加起勁,還唱起了《世上只有媽媽好》。稚嫩的童聲,在午夜的出租屋中迴蕩。

李少雲說,作為單親媽媽,最脆弱的時刻就是自己生病了,沒人照顧。她記得有一次發燒到38度,渾身疼得難受,孩子還在一旁鬧。那時,特別想念去世的父親,「他不在了,我找誰撒嬌?」

依依摸媽媽的頭,看她有沒發燒。  澎湃新聞記者 朱瑩 圖

第二天一早,李少雲就去小區醫務室打了四針,「沒時間可憐自己同情自己,只想快快好起來去上班。」

呂峰很心疼她:「我們都覺得她不值得,把自己弄得太辛苦了,等把依依培養起來她都六十多了,那時候依依還沒成年,她怎麼養活依依?」

李少雲沒想那麼多,她只有一個目標——賺錢,攢錢,為孩子的未來。

然而撞車事故後,她的人生卻如一艘失控的船,駛向不可測的未來。

沒有工作的日子,她焦灼不已,四處託朋友聯繫車,「實在不行,我就去附近的超市做,一個月大概3000多元,除去五險一金剩下也就2000元左右。先做著吧,總不能一直在家等著。」

8月24日,武漢市個體計程車協會聯繫上她,表示願意為她提供一輛計程車,李少雲沒有考慮清楚便與對方籤了協議。

同行好友袁師傅得知後,幫她分析合同中的內容,認為每月5500元的租金,開起來壓力會很大。再加上籌不齊4萬元押金,李少雲想要放棄。而車主卻不同意,堅持要她賠償損失。

溝通數日無果後,李少雲的心直往下沉,她給袁師傅發消息「明天早上長江大橋見他們」。袁師傅趕緊勸她,幫她與車主和協會溝通。

9月10日,三方和解,以李少雲賠車主3000元損失費了事。

「能不能讓我有活下去的理由?」李少雲說:「當時真的有跳橋的想法,心太累了。」

所幸,依依上幼兒園的問題得到了解決。洪山區一家幼兒園得知李少雲的情況後,表示願意為依依提供入學機會,免三年學費。

9月11日,依依終於上了幼兒園。李少雲把她送到學校後離開,依依抱著她大哭不止,「她從來沒跟我分開這麼久。」

幼兒園離家較遠,又沒有校車接送,李少雲開始了每天接送孩子的生活。原本,她打算在孩子上學後,在幼兒園附近租個房子,「依依每次看到路邊漂亮的房子就會對我說,媽媽,你看人家的房子好漂亮啊,我們家能不能買個好房子啊。我說,好,媽媽努力。」

說到這兒,李少雲有些心酸,「我最大的心願就是給寶寶一個安穩的家。」

這個心願在她失業後變得越來越遙遠。李少雲恍然覺得生活陷入到前所未有的動蕩中。

重新租房需要一次交三個月的房租和押金,她拿不出來;重新開計程車得交一萬元押金,她也沒有;換別的工作,很難有時間接送孩子……現實的窘迫,宛如一把尖刀懸在李少雲頭上,她動彈不得,只能顫顫巍巍地張望,不敢輕易邁出一步,仿佛哪一步,都沒有出路。

「接下來有什麼打算?」記者問道。

「不知道,很茫然。」片刻後,她發來一行消息:「這麼多年都堅持了。相信我。」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單親媽媽帶娃開夜班出租 車禍後失業彷徨中堅持
    原標題:帶娃開夜班出租的武漢單親媽媽:車禍後失業,彷徨中仍在堅持李少雲失業了。她心裡只有一個念頭:完了完了。三歲女兒依依陪她站在江漢一橋邊。夜風吹過,遠處光影迷離,她什麼都看不到,只感覺天塌下來了,活著沒意思。她對女兒說:「依依,我們去跳橋吧。」「不要嘛。」「那媽媽跳。」
  • 馬上評|帶娃開出租的單親媽媽,需要社會支撐
    馬上評|帶娃開出租的單親媽媽,需要社會支撐 澎湃特約評論員 李勤餘 2017-09-15 12:07 來源:澎湃新聞
  • 帶娃開計程車 公共政策別忘了單親媽媽
    原標題:帶娃開計程車 公共政策別忘了單親媽媽遭遇「李少雲式」困境的人,並非只有李少雲一個,而存在一個不可小視但同時被公眾忽視的群體,即單親媽媽。武漢帶娃開計程車的單親媽媽李少雲的生活困境,因為得到了媒體的曝光,正在陸續得到解決。
  • 帶娃開出租的單親媽媽:女人最大的底氣,就是掙錢的本事
    1最近澎湃新聞又報導了那個帶女兒開出租的單親媽媽,於是她再度上熱搜了,網友們都在關心這對母女過得怎麼樣?李少雲說,為了女兒的學費,已經失業半年的她還打算繼續開計程車。她的願望是,多掙點錢買套房子,女兒能健健康康的長大。
  • 中青報:帶娃開計程車 公共政策別忘了單親媽媽
    原標題:帶娃開計程車 公共政策別忘了單親媽媽   遭遇「李少雲式」困境的人,並非只有李少雲一個,而存在一個不可小視但同時被公眾忽視的群體,即單親媽媽。   武漢帶娃開計程車的單親媽媽李少雲的生活困境,因為得到了媒體的曝光,正在陸續得到解決。
  • 單親媽媽帶娃開計程車,誰把她逼到了生活的角落
    武漢帶娃開計程車的單親媽媽李少雲的生活困境,因為得到了媒體的曝光,正在陸續得到解決。目前,武漢市、區兩級婦聯都對李少雲家進行了探訪,並提供了一定的經濟支援和職業技能培訓機會。此外,女兒上幼兒園的問題得到了漢陽區教育局的出手相助,據悉,區教育局將會為李少雲3歲的女兒提供免費入託服務。
  • 為照顧女兒 單親媽媽帶女兒一起「開出租」(圖)
    那天是婦女節,為了照顧女兒,這位沒有太多能力的單親媽媽只能把自己和孩子一股腦兒塞進車裡,在武漢的大街小巷兜兜轉轉。李少雲和依依在計程車中。黃士峰/攝每天一睜眼,等待著她的是房租、水電、夥食費,以及100元的計程車租金。李少雲必須精打細算。
  • 一位單親媽媽,穿過武漢最深的夜
    她45歲,是個單親媽媽,帶著6歲的女兒開夜班出租。2017年8月,李少雲帶著依依開夜班計程車。本文除特殊標註外,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朱瑩 圖3年前,有媒體報導了她,很多人給她幫助,也有人想與她重組家庭。她顧念孩子,也對建立新的親密關係躊躇不前。
  • 單親媽媽帶三歲女兒開的士 平凡母愛感動全國千萬網友
    依依對浙江乘客丁女士送給她的玩具琴愛不釋手「今天,武漢這個女計程車司機刷屏了朋友圈……」昨日本報推出「月光下的流動搖籃」系列報導後,單親媽媽李少雲帶著幼女開夜班的士的故事引爆了網絡楚天都市報記者梳理發現,至少有10名網友在本報文章後留言稱,他們曾坐過李少雲的車,乖巧懂事的依依給他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市民王女士說,今年5月的一天凌晨,她和男友在武漢天地等了很久都打不到車,一輛的士停在跟前,正是李少雲的車。「司機問我們一共有幾個人,解釋說她女兒在車上睡覺只能坐兩個人。」王女士說,上車後,男友坐在副駕駛位上,自己坐在了小女孩的旁邊。
  • 不要小看那些離婚帶娃的單親媽媽
    他馬上轉過頭埋怨介紹人:「你怎麼給我介紹一個這樣的女人?就因為我是個單親媽媽嗎?」 2 其實,職場上的姚梅,不容人小覷。她和丈夫因故離婚後,一個人帶著孩子在這座城市打拼。為了能給女兒最好的生活,結婚時已經辭去工作的她,重又返回職場。那時她一天打兩份工,因為和社會脫節,她一時找不到更好的工作,那幾年,為了生存,沒少折騰。
  • 單親媽媽很難,但努力工作獨自帶娃的你們最優秀
    #她們更因為單親媽媽的標籤,承受著社會負面輿論# 很多單親媽媽被認為是婚姻裡的loser,而未婚媽媽這個分支,更是常常被指責生活不檢點,背負著社會道德歧視。 她們生了娃就成了二手貨;再次嫁人就是找人接盤;長相好的還會被惡意解讀:
  • 「牛郎帶著娃會織女」,三個單親爸爸育兒事例,比媽媽帶娃還認真
    說到單親爸爸,我們總會想到一團混亂的帶娃現場。尤其是女孩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當然還有經常出現在故事裡的「後媽」。但事實上,單親爸爸群體每年都在增長,他們當中不乏帶娃好手。下面我們就通過中外三個單親爸爸的帶娃神操作,來了解一下!
  • 女人離婚,千萬別要孩子,3個帶娃的單親媽媽說出了實情
    01小易,一個30+的單親媽媽,她說:一個人帶孩子的苦與痛,沒有親身經歷的人永遠感受不到,一個人帶娃,拉個屎都是奢侈!一打聽,原來都是獨自帶娃給鬧的。離婚前家裡人分擔了帶娃的工作,她可以安心的在職場發揮,可如今,離婚了,沒有人幫忙帶孩子了,她一邊工作一邊帶娃,突然發現帶娃佔據了她大部分的時候,吃飯喝水上廁所都只能牙縫裡擠出一點事情去完成,更別提工作了。
  • 暑假來臨,別讓「單親帶娃」模式消耗你的婚姻
    今年只有她一個人充當暑假帶娃的壯勞力,而娃的爹打著出差的旗號躲到外地逍遙去了。快樂的暑假生活才開了個序幕,他們已經在電話裡吵了5回架了。所以,今天要聊的重點是:千萬別讓暑假單親帶娃成為你們婚姻的陰影。甭管是男人還是女人,只要自己帶著孩子出門,看見別的家庭都是一家幾口全乎著,只有自己孤零零的帶著娃,心情是落寞的,帶娃的雀躍在出門後大打折扣。
  • 周迅新片演單親媽媽,帶女兒開出租!賺走網友「2020年第一滴淚」
    該片以真實故事為靈感,作為計程車司機的單身母親周迅帶著自己女兒開計程車的故事。其中有為生活奔波的心酸,也有在這條奔波之路上的種種甜蜜的瞬間。短短8分鐘不到的影片中,三代女性形象被刻畫得近乎完整。美好純真的小女兒;■聰慧活潑的女兒不但沒有讓計程車上的乘客感到厭煩,還能活躍氣氛,與遊客的這段對話也是整段短片讓人欣然一笑,印象深刻的橋段。
  • 還記得陪媽媽開夜班出租的小依依嗎?她上幼兒園啦
    楚天都市報9月4日訊(記者滿達 黃士峰)還記得那個陪著媽媽開夜班的士,在「流動的搖籃」裡度過近千個夜晚的小依依嗎?今天,依依上幼兒園的願望終於夢想成真,洪山區歡樂大道一家幼兒園為她免費敞開大門。媽媽李少雲在一旁問:「依依,我們明天不來幼兒園了好不好?」依依連忙回覆:「不嘛,我們明天還要來。」 李少雲說,依依在家一直嚷嚷著要去上學,現在她的願望終於實現了,到了幼兒園後特別開心。幼兒園的許園長說,跟依依接觸了大半天,發現她是一個敏感、但很聰明的小朋友,而且她特別顧及媽媽的感受。 許園長說,上月初她看到本報報導後,就和李少雲取得聯繫,表示願意為依依提供免費入學的機會。
  • 「最苦媽媽」背娃上夜班,陪伴還是養家餬口,媽媽真的很不易
    導讀:「最苦媽媽」背娃上夜班,陪伴還是養家餬口,媽媽真的很不易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最苦媽媽」背娃上夜班,陪伴還是養家餬口,媽媽真的很不易!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企業定製靈活工作崗位 單親媽媽有了工作還能帶娃
    潮州市湘橋區磷溪鎮凝聚社會力量助力脫貧攻堅企業定製靈活工作崗位單親媽媽有了工作還能帶娃■潮州市湘橋區磷溪鎮培育出了 3 個 " 一鎮一品 "" 一村一業 " 專業合作社,潮州柑產業基地技術人員正在進行病蟲害防控技術培訓。
  • 單親爸爸帶娃是什麼體驗?知乎十萬高贊回答,感動萬千網友
    在天真的孩子心中,爸爸和媽媽就像天上的太陽,始終照亮和溫暖著自己,最幸福的事,莫過於在爸爸媽媽的共同呵護下成長。然而,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擁有被爸爸媽媽共同呵護的幸福——因為這個世界上,有一種家庭叫做「單親家庭」。
  • 離婚後的單親媽媽有多困難,看完她們的講述,你還堅持要孩子嗎
    但周俐利還是堅持自己的選擇,因為她不敢把孩子交給這樣一個不負責任的男人。都說,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最辛苦的一種人,那麼比媽媽更辛苦的就是單親媽媽了。周俐利離婚後,才感覺到這單身媽媽有多辛苦,因為離婚帶孩子,自己的父母是第一個反對的,她只能自己邊帶孩子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