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孩子人生高度的,是他的自主學習力

2020-08-01 運營邵老師

父母的層次等於孩子的起跑線,最需要學習與成長的是父母。

育人先育己,慈懷媽媽每周和您分享一個育兒話題,一周共讀5本書,讓我們都成為孩子眼中合格的父母。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的書是:《學習的格局:孩子自主學習的秘密》

點擊音頻播放

孩子的學習成績是每個父母都非常關心的事情。很多家長為了提高孩子的成績而使出渾身解數,但不管孩子怎麼努力,成績卻還是不見起色。這是為什麼呢?

孩子很迷茫,家長亦是不解。

如果你的孩子遇到了學習上的問題,如果你正在為孩子的學習而擔憂,那麼不妨來讀讀黃靜潔老師的這本《學習的格局:孩子自主學習的秘密》。

作者培養出了兩位非常優秀的兒子。

大兒子以滿分的成績考上了美國頂尖高中,目前在藝術名校紐約電影學院攻讀電影製作。小兒子正在備考中國最好的音樂學院附中,立志成為一名音樂人。

作者在書中融合了28個世界前沿學習理論,用65個高效學習新方法和89個翔實生動的案例故事,徹底顛覆了「只有刻苦學習才能出成績」的傳統認知,幫助孩子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策略,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習者。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探索孩子自主學習的秘密吧。

決定孩子人生高度的,是他的自主學習力

找到孩子的「學習區」,

提高學習效率

為什麼有些孩子明明上課認真聽講,課後按時完成作業,刷很多習題,上各種補習班,刻苦努力,但卻成績平平呢?

其實,刻苦學習並不能與好成績劃等號。因為很多時候孩子只是看起來在努力學習,但實際上已經在「低水平勤奮」的陷阱裡越陷越深了,學習效率並不高。

那麼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呢?我們要先來了解一下在認知領域中非常著名的「三區理論」。

「三區理論」的提出者是美國密西根商學院的教授諾爾·迪奇,該理論將學習分成了一環套一環的三個圓形區域。

其中,處於最內層的是「舒適區」。

在「舒適區」裡,孩子會針對已經熟練掌握的各種技能展開練習。很多孩子看似一直在勤奮地不斷刷題,其實不過是待在「舒適區」裡,陷入「低水平勤奮」的陷阱,一遍又一遍地重複練習著已經掌握的知識而已。

這種學習方式可能會讓孩子在短時間內提分,但同時也會帶來不良後果。孩子會誤以為自己已經掌握了所有的知識,從而對學習失去滿足感、成就感和趣味感。

處於最外層的是「恐慌區」,它代表孩子暫時無法學會的知識和技能,也就是超出孩子能力和理解的內容。

由於內容超綱,孩子在「恐慌區」屢試屢敗,產生挫敗感。長此以往,孩子不但容易厭學,還可能自暴自棄,形成固定思維模式,從而影響健康人格的養成。

只有當孩子身處位於「舒適區」和「恐慌區」之間的地帶「學習區」,並將學習內容的難度配比調整到15%左右,也就是練習85%的舊內容,學習15%的新內容,孩子的勤奮和努力才會呈現最佳效果。因為如此一來,孩子會感到學習內容既不太難又不太容易,恰好是適合自己能力的區域,學習起來會更加得心應手。

很多家會讓孩子上各種補習班。但是通過這個理論,我們至少應該明白,要想讓孩子愛上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家長對於補習班的選擇就要有針對性。

「學習區」概念最有價值的地方,就是告訴我們孩子需要在符合自己認知水平的區域裡學習。

為孩子報名上那些沒有針對性的補習班,就有可能把孩子放在低水平勤奮的「舒適區」,讓他們漫無目的地遊蕩,消耗掉學習的熱情;也有可能把孩子推進超水平的「恐慌區」,最終導致孩子自我「癱瘓」,提早放棄學習的意願。

所以,家長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在此基礎上,為孩子找對具有針對性的學習班,讓孩子感受良好的學習過程。

另外,我們還可以增強學習的趣味性,把學習過程變得像打怪一樣好玩。

「學習區」裡的15%最佳難度配比率告訴我們,學習是一個漸進的、螺旋式上升的過程。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把學習的進度設計成像遊戲通關一樣,當15%的新內容變成了孩子可以駕馭的舊內容時,就宣告孩子打通了一道難關,上升了一個難度級別。

這不但是一種有效的外部激勵法,同時也會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對學習越來越感興趣。

孩子的學習是有科學規律的。

父母要及早更新自己對孩子學習的認知,用科學的方法帶動孩子的積極性,鼓勵孩子在符合自己學習能力的「學習區」裡,不斷接受15%的新挑戰,努力創造層層上升的持續進步。

決定孩子人生高度的,是他的自主學習力

養成健康的時間觀念,

讓作業不再拖延

很多孩子都會有拖延症,尤其是寫作業的時候。明明知道第二天就要交作業,但仍忍不住拿起手機玩遊戲,到了該睡覺的時候才突然意識到作業連一個字都還沒寫。

事實上,這些孩子都很聰明,他們在學習上遇到的瓶頸可能並不是來自於學業本身,而更多的是學習習慣、時間觀念和自控力薄弱等問題。

拖延是與時間觀念緊密相關的,如果父母能夠教導孩子從小便學會管理時間,那麼我們就可以幫助孩子把「愛拖延」這隻調皮的小猴子關進籠子裡,等到可以找樂子的時候再放它出來玩一下。

而想要讓孩子養成健康的時間觀念,我們就要讓孩子理解時間的分配。

對於低齡階段的孩子來說,時間是很抽象的,抽象到只剩下鐘錶盤上的數字。想要讓孩子理解時間,父母們就需要將時間具體化,以一種更加直觀的方式呈現給孩子。畫「時間餅」便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時間餅」就像孩子們愛吃的比薩,只要把每一塊比薩餅裡的任務、活動與相對應的時間一一聯繫起來,就可以把日常生活變成一張時間清單。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把清單上的活動用筆畫出來、用文字列出來,再塗上喜歡的塗鴉和顏色,然後一些你意想不到的變化就會悄然發生。

你會發現,孩子開始期待某個時間的到來,而「時間餅」會提醒他,在等待那個喜歡的時間和活動到來之前,自己還需要完成哪些事情。

通過這樣的創意過程,家長不僅可以及早培養孩子的時間意識,還能幫孩子了解到,時間是有限的,在一塊「比薩餅」裡沒有做完的事,就會佔用下一塊「比薩餅」的時間,導致後面的事情也無法完成。

當孩子能夠很好地理解時間的分配後,接下來我們還要幫助孩子了解時間的長度。

低齡孩子對時間長度的認識是非常模糊的,比如說當你告訴孩子他可以用10分鐘做好數學預習,15分鐘抄寫完英語單詞,雖然孩子點頭稱是,但其實心裡卻是蒙的。

孩子對時間的長度沒有實際的認知和感受,那麼不管家長說多少道理也都是白費力氣。

對於這種情況,作者在書中分享了她的應對方式。

為了更加形象地讓孩子感知時間,作者會帶著孩子去買各種時間長度和顏色的沙漏。 比如,10分鐘的沙漏是黑色的,20分鐘的是藍色的,半個小時的是淺白色的,45分鐘的是橘黃色的,用不同顏色的沙漏來提示孩子時間的長度。

然後,讓孩子為某個活動選擇一個相對應的時間沙漏。比如,讀繪本半小時用淺白色的,講故事45分鐘用橘黃色的,看電視20分鐘用藍色的。

慢慢地,孩子會對時間長度變得敏感,從而在心裡建立起一個看不見的時間表,為之後的時間管理打下認知和心理基礎。

父母教孩子時間管理最好是從小開始做起,因為如果孩子從小對時間的感知能力就比較弱的話,那麼長大後對時間的概念也會很模糊,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來糾正原有的習慣。

時間如流水,儘早引導孩子認識時間存在的各種形態和使用方式,就是在教孩子學會做時間的主人,就是在為將來的有效學習打好基礎。

決定孩子人生高度的,是他的自主學習力

提高閱讀力,

掌握一切學習的基礎能力

很多時候,我們都過於注重課本知識的學習,忽視了對孩子閱讀能力的培養。

閱讀其實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它與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密切相關,而自主學習能力恰恰是拉開孩子學習差距的主要原因。

一個喜歡閱讀的孩子,必然會自發地為課堂內容去做拓展閱讀,在增長知識的同時又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學習效果會比那些只讀教科書的孩子好很多。

可是,在充斥著各種電子遊戲產品的今天,如何讓孩子喜歡上閱讀呢?

我們應該首先去奠基孩子最初的閱讀興趣。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家長可以多去買一些好看好玩的硬板書。這種書不易撕爛,孩子可以隨便啃、隨便扔,它們的主要作用就是先和孩子混個臉熟,讓孩子認識書的模樣。

等孩子慢慢長大一些,家長要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比如,可以把家裡布置成一個到處都有孩子感興趣的書的環境,讓書帶給孩子一個趣味橫生的家。

早期的閱讀啟蒙很重要,我們要讓孩子一開始就知道閱讀並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

一旦孩子被閱讀吸引了,有了良好的閱讀興趣,那麼接下來的任務就是讓孩子長久地堅持閱讀這一習慣,成為一個愛閱讀的人。這可以通過家庭共讀來實現。

作者為我們提供了三個家庭共讀技巧。

第一、為孩子挑選與他閱讀能力相匹配的書。

說起能力,有些家長會習慣性地以為難就是好,超前就是贏。其實不然,真正有效的閱讀應該是幫助孩子找到適合他當前閱讀水平的能力區,然後按照孩子的能力來選書。

如此一來,孩子的閱讀興趣才會保持,不會因為進入閱讀恐慌區而拒絕閱讀。

另外,還可以用三階段閱讀法,幫孩子快速提升閱讀理解。

閱讀前,我們要提升孩子對即將閱讀的內容的興趣。對於低齡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對於高齡的孩子,則可以鼓勵他們帶著問題去閱讀,比如,你為何要讀這本書?這本書的背景故事是什麼?

閱讀中,我們要注重提高孩子對閱讀內容的理解。複述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因為當孩子在複述時,需要用自己的語言對故事內容展開邏輯編排。

到了閱讀後階段,重點就是和孩子一起針對書中內容展開深度討論。同時還可以鼓勵孩子與小夥伴互相交換書籍,找到更多可以延展閱讀的書單。

最後,把選書的自由還給孩子。

一個孩子選擇讀什麼樣的書,反映了他的個性和興趣。如果父母尊重孩子的選擇,就可以提高他們對閱讀的參與度。

當然,有時孩子可能會違背父母的意願,讀一些我們認為不夠挑戰他們的書。這時我們可以讓孩子在挑書時說一說自己選擇的理由,鼓勵孩子理性分析自己的選擇,最後再確定某些孩子必讀的書目是什麼。

總之,孩子的閱讀能力是所有學習的最底層能力。一個不會自主閱讀的孩子,就不會自主學習;而一個不愛閱讀的孩子,也很難愛上學習。

我們應該把打造孩子的閱讀力作為培養孩子各項能力的重中之重。

決定孩子人生高度的,是他的自主學習力

抓住關鍵期,

改善孩子專注力

許多孩子在學習上會出現上課走神、做作業不專心、注意力分散等問題。對此,家長們都會認為這是因為孩子還小,等孩子長大了,專注力自然就會變好的。

孩子的注意力的確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強,但是我們也要知道,孩子的專注力是有一個關鍵期的。

美國杜克大學所做的一個調研項目表明,一年級出現注意力問題的孩子未來的學業更容易受到影響。而且,這些孩子即使後來克服了專注力問題,他們在學校的學習依然會受到幹擾。

因此,孩子的早期專注力對未來的學業成就至關重要。父母要抓住一年級這個關鍵期,幫助孩子克服注意力缺失。

書中為我們介紹了幾種改善專注力的方法。

第一個方法是,控制學齡前兒童使用電子產品。

有的家長很喜歡給孩子使用電子產品,但是,美國研究人員根據調研發現,孩子在1~3歲時,每天觀看電視的時間長度與七歲時出現的專注力問題有很大的關聯性。

所以,美國兒科學會對幼兒看電視的時間一直保持謹慎的態度,並明確提出不建議1歲半以下的嬰幼兒看電視,即使是2~5歲的孩子,每天看電視的時間也不要超過一小時。

由此可見,父母應適當控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尤其是學齡前兒童。

此外,要給孩子留出足夠的運動時間。

曾有研究表明,經常進行體育鍛鍊的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的專注力更集中。而且從總體上看,運動對孩子在校學習成績和表現有著全方位的積極影響,尤其對數學學習幫助最大。

這是因為運動能通過增加大腦血流量,為大腦增加氧氣和營養物質的供應,促進神經元的連接。

體育鍛鍊不僅對孩子的學習有幫助,而且更是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著很大的影響。我們應將體育鍛鍊和學業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為孩子安排出固定的鍛鍊時間。

最後,父母不要隨便幹擾孩子的專注力。

有些家長在孩子學習的時候會時不時地插幾句話,比如問孩子喝不喝水、吃不吃餅乾。這些看起來沒有多大影響的行為,其實都在破壞著孩子的專注力。

作者的小兒子有一次在讀故事書時急切地喊了兩聲「媽媽」。當她抬頭剛準備回應時,卻發現小兒子仍然在捧著書專注地讀。

作者立刻便明白了,剛才的呼喚只是兒子下意識裡在表達一份緊張的情緒,並沒有要講話的意思。於是她便安靜地在一旁等著,直到小兒子合上書才走過去請他把剛讀完的故事分享給自己。

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曾說: 「除非你被孩子邀請,否則永遠不要去幹擾孩子。」

所以,父母要懂得,當孩子在專注地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最好不要輕易地去打擾他們。

孩子的注意力很脆弱,稍縱即逝;孩子的專注力很寶貴,需要付出長期的耐心和時間去培養。父母要抓住一年級的關鍵期,運用合適的方法去幫助孩子克服專注力上的問題,為以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決定孩子人生高度的,是他的自主學習力

培養責任感,

讓孩子對自己的學習負責

上學本來應該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像整理書包、按時完成作業等,但現在卻變成了很多家長的噩夢,一旦稍有疏忽,孩子就會出現狀況。

書中便提到了這樣一位媽媽,早上剛趕到公司就被老師告知孩子忘記帶作業,請她立刻把孩子的作業送到學校。這位媽媽一臉無奈,因為這已經是孩子第五次上學忘記帶東西了。

出現這種情況的一個根本原因就是,孩子沒有學會對自己的學習負責任。

責任心不僅是人生中非常重要、非常深厚的品質,而且還與學習有很大的關聯。一個沒有責任心的孩子,是不會去主動學習的。

家長如果想對孩子的學習省心,就需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讓孩子對自己的學習負責。

怎樣培養責任感呢?

首先,我們要讓孩子分清楚「必須做」的事情和「應該做」的事情。

可能有人會問了,這兩種有區別嗎?

成年人一般會將其等同起來,認為應該做的事情,就是必須做的事情。然而對於孩子來說,情況恰恰相反。因為孩子會覺得,必須做的事,往往是父母、老師強加給自己的;而應該做的事,才是自己覺得需要去做、而且還要想辦法做得好的。

所以培養孩子責任心的一個關鍵點就是,擴大孩子「應該做」的清單,並讓孩子感受到做完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之後的那份成就感。

然後,家長可以從生活入手,用快樂的方式引導孩子看到責任心。

有一個孩子每天都會賴床,媽媽嘗試了很多辦法都沒有效果。後來,媽媽發現孩子很喜歡看動畫片《龍貓》,於是就去買了一隻小龍貓。有了小龍貓後,媽媽每天叫孩子起床時都會說:「寶貝,龍貓餓了,快起床給小龍貓餵早飯。」沒想到,孩子一聽到龍貓兩個字,便立刻起來了。

漸漸地,孩子每天都能按時起床,不但自己吃完早飯,還會預留出時間來餵龍貓、為它做清潔。

就這樣,媽媽通過一種特別快樂的方式,讓孩子把媽媽認為必須做的事情,變成了自己認為應該做的事。

你也可以試試類似的方法,讓孩子去養一隻小動物,一盆小花,或者管理家裡的一小塊空間,用快樂的體驗去滋養孩子的責任心。

最後,要讓孩子學會把需求和責任對等起來。

如果孩子有事情需要你幫忙,最好不要一下子就幫孩子解決掉所有問題,而是要讓孩子明白,責任是相互的。

雖然你有責任幫助他們,但他們更有責任先向你解釋他們的需求和他們自己應該負起的責任。

作者在兩個兒子需要幫助時,會要求他們講清楚三件事情:第一,為什麼需要我幫忙;第二,需要我為他們做什麼;第三,他們自己能夠做什麼。

這樣的對話會讓孩子認識到,父母只是幫忙「打醬油」的配角,他們自己才是第一責任人。同時也會讓孩子知道,需要和責任是被綁在一起的,如果不完成自己的責任,他們的需求就得不到滿足。

責任心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就像一顆小苗,從播種入土到開花結果,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才能臻於成熟。在孩子的成長中,父母要耐心地一步步引導孩子建立責任心、增強責任感。

以上就是本書的精華內容。

決定孩子人生高度的,是他的自主學習力

養育孩子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想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名優秀的終生學習者,更是對父母的一項巨大挑戰。

比爾·蓋茨曾說,當今社會,人們比的不再是學習,而是學習的速度。未來更有競爭力的人將會是那些能夠自主學習的孩子。

一個能夠自主學習的人,才會主動去探索未知的領域,發現新奇的世界,才能讓自己的知識儲存跟得上日新月異的時代變化。

但漫漫學習路,孩子能否主動學習,始終保持對學習的熱情,父母的引導是至關重要的。

只有當父母的知識格局大了,孩子的學習格局才能變得更加寬廣;也只有當我們成長為一個內心更強大、知識儲備更充分的父母,才更有能力引導孩子成為一個不怕接受未來挑戰的優等生。

相關焦點

  • 家長教育理念決定孩子人生命運!教育好孩子關鍵在「學習力」!
    小孩生下來了,我們父母就要將他養大,不僅要養大還要教好,讓他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農村婦女都有這樣的一種說法,「我既然能將孩子生下來,那麼就一定要能將他養大,能將他養大,也一定要將他教好!」現代都市的人們卻反而沒有了這樣的底氣,總是抱怨老師沒有教好,學校不好,社會配套不完善,這不好,那不好,這其實也是心態上的一個缺失,心態上的缺失根源還是觀念的問題。
  • 家教的定位決定孩子的高度,家長的眼界決定孩子的境界
    家長的眼界不僅決定著孩子的高度,而且還決定著孩子的智識、邊界、格局、態度乃至孩子的一生。有眼界的家長一定會教導孩子「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有眼界的家長一定會讓孩子明白,態度決定高度,態度決定思維,態度決定人生。
  • 未來走多遠拼的是逆商,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如何提升逆商?
    人們普遍重視智商和情商,人的一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不總是一帆風順,逆商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決定孩子的未來能夠走多遠。,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彈力。」逆商高的人也可以說是鈍感力十足、心性純真的人,仿佛有金剛護身,別人無心或者有意的傷害,學習生活的暫且不如意,對他來說雲淡風輕,與其回頭品味失落,不如抬頭向前看。
  • 從閱讀入手,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力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2月20日訊(記者 龍文泱 通訊員 蔡家意 陳昊)今天,由湖南圖書館和小讀者學堂湖南省分會聯合舉辦的「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力」講座在湖南圖書館舉行。「我家孩子寫作業總是磨磨蹭蹭,學過的知識很快就忘」「我家孩子缺乏自律,沒有規劃」「看過了很多書,諮詢過很多人,但親子關係還是搞得雞飛狗跳」……現場家長表達著各自的困惑。
  • 父母的眼界,決定孩子人生的高度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教育她們,要用能力去彌補身份上的差距。卡羅爾不是一個只管孩子學習的家庭主婦,她也創立了自己的公司,是一個事業心極強的女人,有野心,極度自律,不屈不撓。公司成立30周年,價值3000萬英鎊,自己從礦工後代成為百萬富翁。為了杜絕孩子嬌生慣養的惡習,她鼓勵孩子跟她一起創業。就這樣,集美貌、學識、智慧、能力於一身的兩個女兒,誰會不愛!
  • 決定孩子人生高度的是學習成績,還是人格修養?
    中國偉大的教育學家蔡元培在《中國人的修養》說過這樣一句話: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大多父母都特在意孩子的成績,甚至可以這麼說,為了孩子的成績,家長已經變得「不擇手段」。買高端的學習工具,請厲害的私人家教,報名知名培訓班,目的只有一個——怎麼把學習搞好。為此,現在的學生什麼都可以不用做了,只要你會讀書!
  • 《媽媽別焦慮》:如何激發孩子的自主學習力
    《媽媽別焦慮》:如何激發孩子的自主學習力 澎湃新聞記者 徐明徽 實習生 塔娜 2020-12-02 14:41 來源:
  • 是什麼決定了孩子們的人生高度
    現在孩子學習的壓力真是太大,流水式參加輔導班學習,在此提醒:不要一味地給孩子報班了!我們家長們應該思考一下,是什麼決定了孩子將來的人生高度? 親愛的家長朋友,不管你是一胎或者是二胎的寶媽寶爸,有一個現象,我們不得不承認:以前的孩子都是粗式放養,現在都是精確的精緻餵養;這裡的養可不是以前的吃飽喝飽,現在的養包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咱們要明確的是決定孩子人生高度的因素~思維能力!
  • 如何提升孩子的自主學習力?從這5點出發
    面對這樣的焦慮感,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保持孩子的學習力?所以運動可以保持和提升孩子的學習力。孩子在玩遊戲的時候,會分泌一種物質,激發孩子的神經末梢發育,會玩的孩子情商比較高,可以在團體遊戲中學習如何與人相處,完成他的社會化。
  • 母親的品性和素質,決定孩子長大後的人生高度,你是哪一種媽媽?
    因此,媽媽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影響巨大,甚至可以說,媽媽的素質,將決定孩子的一生。一、母親的氣質會薰陶孩子小鈺是位二胎媽媽,同時在是一名英語老師,氣質如蘭,談吐間不急不躁,與她相處真的非常舒服。相信這兩個孩子長大後,氣質出眾,一定能在人群中脫穎而出,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會很順暢,她們的人生高度會很高。二、母親的持之以恆,能影響孩子的成長冬冬是一位酷愛瑜伽的媽媽,堅持瑜伽已有八年之久,用她兒子經常說的的那句話來說就是:「媽媽除了我,最愛的就是瑜伽了。」
  • 你的認知層次,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簡言之,人和人一旦產生認知差距,就會做出完全不一樣的決定,最終走向不同的人生命運。1.比如,你推心置腹建議他人生要不斷自我成長,對自己的事業、人生都有幫助;而他卻認為學什麼都沒有用,遇到事情還得靠錢、靠關係、靠運氣。
  • 思想境界決定人生高度
    思想境界決定人生高度     □袁麗霞 本報記者 文銘權    20年前,他為鄉親修橋欠下巨額民工工資和工程款,從此,他通過各種努力賺錢還債,目前還差40個債主共10萬元債務。
  • 王一博的逆商有多高,決定孩子人生高度的,不是IQ、EQ而是AQ
    巴頓將軍說:衡量一個人的成功標誌,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彈力。說的就是逆商。相對於情商IQ,智商EQ,逆商(Adversity Quotient,簡稱AQ)稱為逆境商數,一般叫做挫折商或逆境商。
  • 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溫度,決定了孩子人生的高度。
    很多父母在孩子的問題上,猶如火星撞地球,情緒一觸即發,不是嚴厲懲罰,就是粗暴打罵,周而復始惡性循環。有專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安排學生們玩兩堆遊戲。 第一組學生的老師,語氣粗暴地對他們說,玩具裡機器人的那一堆不許玩,誰玩就處罰誰。 第二組學生的老師,語氣溫和,並語重心長地告訴他們為什麼不要玩那堆機器人玩具。
  • 想培養獨立自信的孩子,就讓他自己做決定
    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哪一天需要孩子自己定鬧鐘了,他可能就會忘掉,需要孩子自己決定出門的穿著了,他可能就會忘記看天氣預報。在這樣一個過程中,一旦家長的決定與孩子的想法不合,即使孩子接受了家長的決定,也可能會過得並不開心,矛盾的發生只是時間問題。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前途也可能會受到影響。
  • 逆商高低,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
    我們作為家長,都很希望孩子的路是一帆風順的,但是我們不能去陪伴他一生,因此我們就要培養孩子的逆商,提高他抗挫折的能力,才能在未來面對困難時更好的解決。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減少這種錯誤的挫折教育方式,而是應當在孩子面對困境的時候,加以正確的引導與鼓勵,給予孩子面對挫折的勇氣,讓他能夠勇敢的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式。
  • 自學能力決定了孩子一生的高度!
    周國平在他以「教育即生長」為主題的演講裡提到,他認為一切教育的本質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學習的本質都是自學。對於學校來說,成功的教育就是讓孩子擁有自學的能力,而對於每個家庭教育來說,也是同樣道理。父母不會陪伴孩子一輩子,有些路,終究需要孩子一個人去走。所以作為父母,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
  • 如何提高孩子自主學習能力?(下)
    介紹了自主學習能力的概念模型,今天首篇的《如何提高孩子自主學習能力?(中)》簡要介紹了一些提高學習動機的方法,本篇,我們將從理論上和操作上做進一步說明。二、學習動機培養在這個概念模型中,個人特質無疑是最重要的影響,它是最根本的內因,也是最為典型的內驅力;而學習情景都可以通過外援(父母、教師)進行直接幹預;學習過程既是學習者內部因素可影響的,也是外部因素可影響的。而在個人特質中,動機起著決定作用,反映了學習者在學習情景中的參與度和貢獻度。
  • 停課不停學,三招讓孩子在家養成自主學習力
    孩子拖延、在家不肯學,成了許多家長頭疼的問題。其實,養成孩子學習的自主性,並不難。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在家如何才能讓孩子養成自主學習力。為什麼孩子在家就不愛學習了?許多家長抱怨:孩子在學校是認真學習的態度,回到家卻是厭學的態度,在家根本不會去主動學習,還拖拉、磨蹭。面對這些問題,我們需要先找出原因。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力」家庭教育主題講座在長沙舉行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力」家庭教育主題講座在省圖書館舉辦。)(這是「樊登讀書」新父母大學學習力導師付立平女士「新父母力量」全國系列家庭教育講座的第一場。圖片均由通訊員提供)  星辰在線12月21日訊(通訊員 邱相平)12月20日,「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力」家庭教育主題講座在省圖書館舉辦,這是「樊登讀書」新父母大學學習力導師付立平女士「新父母力量」全國系列家庭教育講座的第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