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霖筱筱 圖:網絡
自從&34;的口號喊出,許多家庭又開始出現&34;的景象。孩子拖延、在家不肯學,成了許多家長頭疼的問題。其實,養成孩子學習的自主性,並不難。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在家如何才能讓孩子養成自主學習力。
許多家長抱怨:孩子在學校是認真學習的態度,回到家卻是厭學的態度,在家根本不會去主動學習,還拖拉、磨蹭。面對這些問題,我們需要先找出原因。
基本原因主要有三個:親子關係如何?家庭環境是否利於學習?孩子的學習方法是否正確?
我們先看第一個原因。實際上,親子關係跟孩子是否愛學習是密切相關的,如果一個家庭裡親子關係不好的話,孩子不僅會厭學,還會產生消極心理。所以良好的親子關係是促進孩子愛學習的基本條件。
古有孟母三遷,我們便知道家庭環境也是相當重要的。如果是非常吵雜的環境,比如說,有的學生家裡面是開店鋪的,孩子在店鋪寫作業的話,就會被上門的顧客打擾而無法專注。還有的家庭裡父母喜歡打牌或聚會,吵雜的環境也不利於孩子學習。因此,父母要給孩子創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要看看孩子的學習方法是否正確。學習方法,關係著孩子的成績,這包括筆記法、速記法等等,合適的學習方法能提高孩子的積極性,因為會減少很多學習上的困難。
1、尊重孩子,讓孩子有自主感。
在我的培訓機構裡,有很多孩子跟我說,他們在家的情況基本是這樣的:
一回到家,剛放下書包,水都還沒喝上一口,家長就在旁邊催著趕快寫作業了。孩子每次聽到這個聲音,就覺得特別反感。
其實我們可以試著放慢我們的腳步,我們可以試著問問自己:是不是真的就這般緊迫?連喝水的時間都沒有?是不是真的不能夠讓孩子先歇一歇?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不排除父母的焦慮感,大部分來自自身,而不是孩子。
也有家長反映,孩子在剛入學的時候,每次回到家都會很主動寫作業,但到了二、三年級就開始懈怠了。原因是什麼呢?剛接觸作業的孩子,會覺得很新奇,並且想趕快地完成作業得到父母的誇獎、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他們就會很積極的去完成作業。如果是在這一個環節裡,家長並沒有做到配合和尊重,那麼他就會覺得自己這麼做的意義根本就不大,也因此失去了積極性。
所以,家長要學會和孩子溝通,並且尊重孩子的計劃。
比如,家長可以問孩子:你打算什麼時候開始寫作業?打算在多長時間內完成。孩子聽到家長的提問後,便覺得自己得到尊重了,即便他之前沒有計劃,他當時也會馬上思考這個問題。當孩子給了計劃之後,家長要充分的相信他,並且尊重他的計劃,讓他自主地去完成計劃。
2、誇獎孩子,讓他有成就感。
每一個孩子都喜歡,但為什麼有的誇獎卻沒有起到效果?這就關係著誇獎方式是否正確。
很多家長都喜歡這樣誇孩子:
你真棒!
你最能幹了!
其實這種過於籠統的誇獎是錯誤的方式,因為孩子完全不懂,會感到莫名其妙,不懂自己棒在哪,為什麼能幹?。所以家長在誇獎的時候就要注意措辭,要有針對性地、具體地去誇獎。
比如說孩子今天做的試卷附加題得了滿分,那麼你就可以具體的告訴他:附加題比較難,你能夠得滿分,看來你已經把這個單元的知識點都掌握了,並且你在做題的時候非常的仔細、認真。
如此一來,孩子就知道自己得滿分的原因了:一個方面是自己掌握的知識點,另一方面是自己做題的時候非常的仔細,並且認真檢查了,所以才能德滿分,這樣再以後做題時,他就能用同樣的方法了。
3、鍛鍊孩子,讓他有勝任感。
在家裡,我們可以經常制定一些小遊戲,讓孩子有勝任感。其實換一種思維來考慮,他就是責任感。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思想是非常單純的,只要你賦予他&34;,他就會非認真完成。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小遊戲來培養。
在有兩個孩子的家庭裡,可以這樣玩。姐姐給弟弟出題,然後再給弟弟打分,姐姐能夠勝任這件事情,必定是自己掌握了這些知識點才行。因為如果是他自己都不掌握的知識,他怎麼能給別人出題呢?
從遊戲裡鍛鍊孩子,不僅能加深孩子對知識的印象,用這種方式來進行復盤,還能孩子有一種歸屬感,讓他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情,總而會更加主動去學。
通過簡單的幾個方法,也可以讓「雞飛狗跳」的戰場轉成「母慈子孝」的靜好。
(本文作者:本文作者:霖筱筱。親子諮詢師一枚,愛看書愛寫作,愛孩子愛生活。本文原創首發石頭爸爸的育兒經,請勿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