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文章
公務員是個體面的職業,不僅社會地位高,而且收入穩定豐厚。因此,人們對這個職業趨之若鶩,當今社會的許多青年才俊都試圖通過考試,在百萬競爭者中謀得一個公務員職位。
然而,隨著近年來國家對公務員的管理日趨嚴格,有些已經當上公務員的人卻對此多有抱怨。其實,這些人如果多了解一些歷史,就應該感到慶幸,因為他們比中國歷史上的那些同行要幸福得多。
在中國歷史上,很早就形成了對公務員嚴格的制度化管理,僅就日常考勤而言,一次遲到早退,就會遭受杖責懲罰,甚至可能因此入獄。
在中國古代,「清」、「慎」、「勤」,是考評一個公務員的基本要素,而對「勤」的起碼要求就是遵守日常考勤制度,做到按時上下班。
為此,古代朝廷對公務員的考勤制度是非常嚴苛的。一般在卯時,也就是如今的清晨五點左右就要求到崗點名,如果因事出差,那就要在籤到簿上寫明原因並畫押。所以古時上班籤到也稱「點卯 」或者「畫卯」,這種說法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雖然有嚴格的考勤制度約束,卻仍時常有人缺勤,有的公務員稱病請假,實則在外遊玩。宋仁宗時,曾發生右巡使張億上書彈劾史館修撰石中立等33人假借生病不赴朝會。宋仁宗十分惱怒,特地下詔警告百官,並制定相應措施杜絕這種現象。規定以後如有多次稱病不上朝者,朝廷會派醫官檢查核實,一旦發現欺詐,必予嚴懲。
宋代之所以發生公務員裝病不上朝的事,是因為宋朝自開國起就有優待官員的傳統,對公務員管理相對寬鬆,但其他朝代對於官員因病因事請假是有嚴格規定的。秦漢時期,請病假超過3個月者免去官職。喪假三年,但服喪期間,原來的職務會被別人替代。請假者歸仕後,需要通過重新考核才能重新安排工作。明清時期,外官嚴禁請假。無論病假還是事假,凡是離開就任的崗位就會被立即免職。因病因事被免的公務員,若無重要官員推薦,很難再次起用。明朝時,王陽明功勳卓著,被封為新建伯。但他晚年因身體有病而多次向朝廷請假,在未得到允許的情況下,就自行離職了。結果他因此遭到彈劾,他雖然已經在回家的途中去世,還是受到了被褫奪新建伯爵位的懲罰。
為了防止有人點卯後「溜號」,古代還有上班時間多次點名、抽查的監督方式。在唐朝,就有「頻點」的規定:「內外官司應點檢者,或數度頻點。」如果一次也沒參加點名,則以全天無故曠工論處,而曠工的後果是很嚴重的,會被按律嚴懲。
中國自漢唐以後就有了成熟的文官制度,對公務員的考勤也反映在歷代典章制度中。《唐律疏議·職制五》規定,內外官員應上班而不到的,缺勤一天處笞二十小板,每再滿三天加一等,滿二十五天處杖打一百大板,滿三十五天判處徒刑一年。倘是軍事重鎮或邊境地區供職的「邊要之官」,還要罪加一等,會被強制勞動一年。《 唐律疏議· 職制四》中,還有一條專門關於點名考勤的法令,大意是:內外官吏每天都有數次點名,點名時未到的,每缺一次笞打二十小板。倘每次點名不到的就算曠工,全天不來上班的,就計算天數,然後按無故曠工的罪名交部議處。
除上述規定外,唐朝在不同時期,還有扣除工資的處罰。唐玄宗時期,缺勤一天,扣三個月工資,「文武官朝參,無故不到者,奪一季祿」;唐肅宗時期,缺勤一天,扣一個月工資,「朝參官無故不到,奪一月俸」。
元代的趙孟頫,是中國歷史上最頂級的書畫大家之一,因其才學深得元世祖忽必烈的賞識。他在元朝至元年間任尚書省兵部郎中,相當於現在的正廳級幹部。當時的丞相桑哥考勤抓得很嚴,規定上班鐘聲響過,官員都必須到省,如果誰遲到就打屁股,由專門負責的札魯忽赤(斷事官)執法。某日,趙孟頫遲到,結果真的被不講情面的斷事官當堂打了屁股。趙孟頫是趙宋皇室子弟,又是個文人,從小養尊處優,何曾受過這等屈辱,於是他捂著屁股一瘸一拐地去找副丞相葉李哭訴。他說:「古者,刑不上大夫,所以養其廉恥,教之節義。且辱士大夫,是辱朝廷也。」把他挨打說成是朝廷的恥辱。
由於趙孟頫當時正得寵,所以桑哥也怕事情鬧大,於是就親自去慰問,並送其回家養傷。其後,尚書省的處分辦法改為曹史以下的低級官員遲到缺勤者才打屁股,像趙孟頫這樣的中高級官員可以豁免。趙孟頫這頓屁股算是沒白挨,至少給同僚們掙到了以後遲到不挨板子的好處。
趙孟頫因遲到挨板子的事說明,即使是蒙古人執政的元代,政府仍然延續了中原王朝原有的那套考勤規矩。
公務員不但在上班期間受到考勤制度的管束,對於公務員下班後的行為,朝廷也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納入考核的。古代的上班族也喜歡在業餘時間去娛樂場所放鬆一下,以調劑日常的緊張生活。在明初,有些官員甚至夜不歸宿,「下班」後連家也不回,不僅影響家庭和諧,更導致「政多廢弛」。後來朝廷下令,禁止官員退朝後嫖妓、吃花酒。據《唐會要》記載,唐代有位名叫張黔牟的大理司直,竟帶著婢女一起值班,結果遭人舉報,受到處罰。
嚴厲的考勤制度是對古代公務員意志品質的考驗。尤其是上朝途中,夏天還好,如果是冬季,清晨五點還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幾乎伸手不見五指,公務員們就要頂著刺骨的寒冷趕著去上班了,這種辛苦可想而知。他們如果知道現在的公務員實行朝九晚五,該有多羨慕啊!
在中國歷史上,要求公務員早上五點上班的考勤制度起源很早,在《詩經》中,就有描寫妻子早晨催促丈夫起床上朝的詩句。《詩經·齊風·雞鳴》中有:「雞既鳴矣,朝既盈矣,東方明矣,朝既昌矣。」意為:「公雞已經開始打鳴,太陽也升起來了,已經到了要上朝的時間,趕緊起來吧!」可見中國古代這種卯時上朝的制度產生於先秦時代,距今已有近三千年了。
古代和現在一樣,大都市中心的房價非常高,一般的普通公務員買不起,他們只能在居住在偏遠郊區。由於每天很早就要上班,如再遇颳風下雨,上班途中的奔波就更加艱辛,這也讓他們十分痛苦,甚至有了辭職以求解脫的想法。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29歲開始在長安當公務員,一開始買不起房,就在長安渭南租了一套房。因為距離上班地點太遠,每天都披星戴月早起上班,到家時又很晚,他為此還專門寫了一首詩來感嘆上班的辛苦,這首詩名叫《晚歸早出》:「筋力年年減,風光日日新。退衙歸逼夜,拜表出侵晨。何處臺無月,誰家池不春。莫言無勝地,自是少閒人。坐厭推囚案,行嫌引馬塵。幾時辭府印,卻作自由身?」從詩中可以看出,這種每日早出晚歸的生活,讓他身心疲憊,很想辭職求得一個自由身。
古時由於害怕引起火災,所以城市道路和宮廷裡都不設路燈,公務員們只能摸黑上朝,結果便是百官「戊夜趨朝,皆暗行而入,相遇非審視不辨」。也因此釀成過悲劇,曾經有人在雨夜上朝時因路滑失足跌入御河溺死。
摸黑上朝除了因意外導致人身傷害外,還使公務員很容易遭受暗殺等恐怖襲擊。公元815年(唐元和十年)6月3日早晨,天還未亮,當朝宰相武元衡從靖安裡的宅邸出來,像往常一樣乘轎前去上朝。當車轎走到靖安坊東門時,突然遭到一群黑衣蒙面人的襲擊。由於天黑,宰相的侍從根本來不及反應,結果武元衡當街被刺殺,首級也被兇手割去。堂堂宰相尚且如此,普通公務員在上朝途中的安全就更沒有保障了。
中國古代公務員可分為京官和地方官兩類。地方公務員每天早上參加由當地最高官員主持的會議。凡在中央各機關供職的官員,一定品秩以上,必須參加由皇帝親自主持的朝會。官員上朝要遵守相應的規矩,除少數年事已高的一二品大員,或被特賜可以紫禁城騎馬或坐轎者外,其餘人一律步行入宮,隨從不得跟入,因而也沒人舉燈照明。
就清朝而言,親王、軍機大臣和各部主官上朝時可以有專人打燈引導,奏事處官員、各部院衙門遞奏官和各省堤塘官,因需提前將各種文件和報告送達,因而也特許給燈。這些燈光,使普通公務員們也有光可借,以防在黑暗中碰撞或摔傷。他們每天上朝時先集中在東華門外等候,遠遠看見有燈光過來,便尾隨過去,亦步亦趨地跟著走。
古代考勤制度雖然看上去嚴苛得不近人情,其實也是有人性化一面的。
每天朝會的時間,根據議程長短而定,一般不會拖得很長,多在辰時即上午七時至九時就會結束。朝會的結束稱「散朝」、「放班」或「退朝」。五代以後,皇帝早朝時通常並不上殿與百官見面,而是將宰相或首輔等一些重臣召入內殿開小會。小會開完後,宰相出來,領著百官在大殿行禮後,宣布退朝。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宋神宗即位之初,韓琦任宰相,遇到小會時間過長,便按照過去的習慣,讓其他官員自行退朝。御史中丞王陶認為這是對皇帝的不敬 ,為此彈劾韓琦。可皇帝並沒有因此降罪,反而特地下旨,如遇執政大臣奏事到辰時還未結束,「即一面放班」,就是允許百官自己退朝,以後便定為制度,可見皇帝對公務員還是比較體諒的。
據清代《欽定六部處分則例》記載,京官統一的散值(即下班)時間,規定是春分後於申正(約下午四時)散值,秋分後於申初(約下午三時)散值。照此看來,下班時間很早,而且工作時間也不過八小時。從秦漢到明清,古代公務人員每日上下班的時間大抵如此。但由於普通百官居住的生活區域都比較偏遠,離中心區域的皇宮很遠,而那時交通又很不方便,所以 回到家時已經很晚,成了白居易筆下的「退衙歸逼夜」了。
古代公務員上班期間的午餐是免費的,而且餐飲很高檔,由於是參加朝會官員的工作午餐,所以這頓飯叫「朝食」,又因為是皇帝埋單,故也稱「賜食」。 午餐後也有一段午休時間。有些勤奮的公務員就利用這段時間看書學習,給自己充電。宋代史學家宋敏求在《春明退朝錄》中曾說,他任諫議大夫一職參加朝會期間,每天退朝吃午飯之後,便博覽唐宋史雜著,同時纂輯自己的見聞以補綴,最後積累成這部專述唐宋典例的《春明退朝錄》。
中國當代實行雙休不過二十年,世界上至今還有國家沒有雙休制。而中國古代公務員早在漢代就已經享有雙休了,這很讓當時的人們羨慕。
我國的休假制度由來已久,從漢代起,政府機關便規定每5天休息一日,稱「五休日」。唐代改為「旬優」,每10天休息一日。由於在假日裡,政府機關辦公活動還是照樣進行,所以那時就有了輪休制。
清朝末年,隨著西風東漸,「禮拜天」這一宗教用語開始出現。辛亥革命後,民國政府開始實行星期日休假制度。由此形成了現代休假制度的雛形。
中國古代,很早就建立了完善的文官制度,以其支撐龐大複雜的官僚機構。在這套制度下,即使國家遇上了幾十年不上朝的懶惰皇帝,政府也能正常運轉,如今西方國家的文官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借鑑了中國古代的經驗。
與古代同行相比,當代中國公務員是很安逸的,既享受國家提供的各種福利,還收穫了萬眾的敬仰和羨慕。每天也不必起早摸黑地趕著上下班,只要不懶床,基本不會遲到。起床後可以先鍛鍊一會兒,然後從容用完早餐,再前往單位,在舒適的現代化辦公室裡開始一天的工作,這是古代公務員想都不敢想的幸福啊。如果還有所抱怨的話,可以穿越到古代,體驗一下那時公務員的工作和生活,沒準三天兩頭要被打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