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博士後研究員帶您領略科技感十足的「粒子機器人」

2020-12-17 騰訊網

  4月6日,鄠邑區委組織部、區委人才辦和團區委共同主辦的人工智慧與人才創新微沙龍,在西戶高新區科創園全安能源眾創空間舉行。微沙龍由鄠邑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聞其偉同志主持,鄠邑區醫療、能源、農業、電子、環保等各領域青年企業家和優秀創業青年等各類人才共20餘人參加。

  微沙龍邀請鄠邑籍頂尖人才代表——哈佛大學博士後研究員李曙光為主講人,以《可重構和可變形機器人技術》為主題,從如何基於摺紙原理來設計和製造可以自動變形的外骨骼,從而使微型機器人可以跑、可以遊,甚至可以滑翔;如何用塑料紙片泡沫和帆布來製造一些成本不到5美元,但卻可以提起自身重量1000倍物體的人工肌肉和軟體機器人;如何把兒童摺疊玩具改造成粒子機器人,並且使這些粒子機器人隨機組合起來,實現許多生物和細胞具有的高級集群行為功能等方面,為鄠邑區本土優秀人才上了一堂生動活潑、通俗易懂、內容豐富、科技感十足的新型機器人科普課,顛覆了大家對於由硬質材料和零件組合而成的傳統機器人體態笨重、功能單一的認知。

  (向上滑動啟閱)

  李曙光博士簡介:

  李曙光目前在哈佛大學威斯研究所(Wyss Institute)擔任研究員,合作導師為Robert Wood教授。他同時也在麻省理工學院(MIT)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CSAIL)工作,合作期間被公派赴美國康奈爾大學進行聯合培養,師從Hod Lipson教授。李曙光目前的研究領域主要是模塊化機器人、摺紙機器人以及軟體機器人。他在攻讀碩士和博士期間曾獲得全國機器人大賽冠軍(舞蹈機器人組)、IROS2010最佳論文提名獎(Novel Technology Paper Award for Amusement Culture)和SMASIS2009最佳學生論文獎(For Bio—inspired 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他近年來的多篇研究論文發表在Nature、PNAS、Science Robotics、ICRA、IROS等頂級期刊和學術會議上,相關研究成果獲得全球上百家知名媒體、雜誌、網站的專題報導和關注,包括BBC、NPR、新華社、美聯社、MIT News、MIT Technology Review、Discovery News、CNN、Science Friday、Popular Science、Scientific American等。2019年3月21日,李曙光的粒子機器人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雜誌,並被選為封面文章進行了重點報導。

  (向上滑動啟閱)

  粒子機器人簡介:

  這種前所未有的「粒子機器人」看起來不像生物,但它們的構造就像生物系統一樣,雖然由簡單的部分組成,但是能力很強大。這種粒子機器人系統的獨特之處,在於除了信息交換,還有力學協同,即通過粒子之間「你推我,我拉你」來實現,它們能夠模擬生物細胞集體遷移,實現搬運物體、向光刺激移動及躲避障礙物。

  李曙光團隊研究的粒子機器人為開發具有預先確定性行為的大規模群體機器人系統提供了全新途徑,且比傳統機器人和仿生系統具有更高的可擴展性。

  未來若是粒子機器人系統的大小能夠達到微米級別,那麼將在醫療等眾多領域帶來深遠的影響和重大的突破,成群的隨機細菌驅動的微機器人可以使用粒子機器人技術將藥物運送到目標區域,到達人體內部難以到達的區域。

  西戶高新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胡選利、西安萊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李建奎、陝西全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嚴凱濤、陝西恩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張乃妮等企業家和創業人才分享了自己的創業經驗和企業發展歷程,在聽了李曙光博士的知識講座並深入交流後,對李博士團隊的研究成果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紛紛表示:希望李曙光博士能夠將最新研究成果帶回鄠邑區落地轉化,希望能夠與李曙光博士團隊合作分享世界前沿科技成果,加快科學技術成果轉化,為鄠邑區人才創新、發展高科技產業貢獻一份力量。

  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聞其偉指出,鄠邑區人文底蘊深厚,優秀人才輩出,創新活力十足,區委組織部一定要為企業家和各類人才搭建好平臺,做好招才引智和科技成果轉化的服務保障工作,讓青年才俊感受高科技的魅力,加快鄠邑區智慧型城市建設步伐。聞其偉強調:一是要進一步創造機會、搭建平臺,讓鄠邑區更多的企業家、科技人才、創業人才能夠了解科技前沿成果,對話世界精英人才,讓更多的科技企業能夠發展壯大,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二是人才辦、團區委要優化人才服務水平,主動對接服務,營造良好的愛才育才氛圍、引才用才環境。三是要向李曙光博士學習,學習他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鑽研精神,學習他腳踏實地的優秀品質,學習他不忘祖國、心繫家鄉的愛國情懷。四是希望鄠邑區的各類人才能夠以李曙光為榜樣,發揚不怕苦、不服輸、敢打拼的鄠邑精神。五是希望各位人才能夠抓住李曙光博士短暫回鄉的時機,多溝通、多交流,爭取能夠碰撞出合作的火花。

  交流互動後,聞其偉同志一行陪同李曙光博士參觀了全安能源眾創空間,對全安能源開發的電力智能運維系統給予高度評價。

  此次活動為鄠邑區本土優秀人才開拓視野,放眼世界,領略最前沿的科技成果打開了一扇「對話之窗」,為鄠邑區引進精英人才和智能產業,加快融入「一帶一路」開啟了一扇「國際之門」。

相關焦點

  • 卡內基梅隆大學機器人學院博士後王晨:無監督在線學習在機器人場景...
    機器人的興趣場景預測,是移動機器人的基本能力之一,雖然目前正處於探索階段,但對於自主探索和決策等許多實際應用來說至關重要。我們希望機器人在未知的環境中不斷探索新的事物,並對相似物體進行忽略,同時也希望機器人能夠在短時間內從不平衡的數據中進行學習。
  • 你怎麼看待方舟子打假高曉松入職哈佛研究員?
    詳細解釋一下琳琅滿目、形色各異的「研究員」到底是啥意思此研究員非彼研究員。你就可以聯繫這個基金會,這個基金會考察你之後發現你是個大有前途的癌症研究人員,於是這個基金會和你一起聯繫某個大學,比如哈佛大學,然後你就成為哈佛大學的 Research Fellow。但是你並不是哈佛大學的僱員,你並不是在為哈佛大學工作,而是在為這個基金會工作,所以你的工資也是這個基金會付給你的。這個基金會同時還給哈佛大學錢,這樣你就可以用哈佛大學的實驗室等場地和資源。
  • 就用這些科技感十足的萬聖節服裝
    更何況即使是在美國,崇尚個性化的美國人也更願意自己動手製作自己的萬聖節服飾,那麼我們該如何為自己打造一套看起來科技感十足的萬聖節cosplay服飾呢?在本指南中,我們將帶你領略一下從簡到繁,各種科技感cosplay服裝的製作。首先,讓我們從最簡單的開始吧。入門級套裝:喪屍套裝首先上場的是任何人都能輕鬆實現的喪屍套裝!
  • CCG博士後研究員招聘啟事
    2020-03-24 21:00 來源: 澎湃新聞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 全球化智庫(CCG)常年與清華大學華商研究中心聯合招聘博士後研究員(清華大學博士後官網信息: http://postdoctor.tsinghua.edu.cn
  • 哈佛跟蹤調查3萬中國民眾,留美研究生解讀研究員,真被當槍使?
    其實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和清華大學合作開闢了很多為我國政府領導培訓的課程,第一第二作者搞不好還給這些人上過課。首席作者是愛德華(Edward Cunningham),目前在哈佛是講師,是阿什研究所的主任(director),也給能源、環境和金融大型企業做顧問。
  • 粒子植入放療或由機器人來做
    原標題:粒子植入放療或由機器人來做(通訊員崔玉豔 記者程守勤)近日,在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中,中國醫師協會介入醫師分會會長、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院長滕皋軍教授帶領的「粒子超人——多臟器腫瘤粒子介入機器人」研發團隊榮獲金獎
  • 哈佛大學商學院年度布拉瓦特尼克生命科學獎學金揭曉
    Blavatnik 生命科學獎金成立於 2013 年,是由英國首富Len Blavatnik領導的布拉瓦特尼克家家族基金會送給哈佛大學的禮物的一部分,該獎學金的設立是為哈佛商學院,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校友和哈佛體系內的博士以及博士後們提供新的創業機會,鼓勵他們研究有前途的生命科學技術,同時培養他們的領導才能,並在創業過程中提供資源和輔導。
  • 從哈佛研究員說起 中美科研體系中博士晉升路線
    前段時間,高曉松發消息稱自己去了哈佛當了研究員,不久引來了方舟子的打假,指出所謂研究員只不過是一個自費的、誰都可以去的訪問學者。一時間,引起了大家對美國的研究員頭銜的好奇。   Postdoctoral Associate/Postdoctoral Fellow / Postdoctoral Researcher/ Research Associate,博士後研究員,指獲得博士後職位的博士。與Research Assistant是學生不同,博士後是學校或者機構的正式工作人員。一個博士後的工作期限一般是2-5年。
  • 喬治亞理工學院機械工程機器人方向趙燁團隊招收博士博士後
    趙燁博士2011年本科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系自動化專業(師從高會軍教授和張立憲教授),隨後於2016年在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機械工程系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師從Luis Sentis教授),同年獲得機器人輔修專業學位。
  • 哈佛大學的蛇形機器人Kirigani升級了
    去年年初,哈佛大學 John A. Paulson 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的一支研究團隊,向我們展示了一款蛇形軟體機器人。其借用了日本古老的剪紙藝術的名字(Kirigami),打造出了一款能夠觸地伸展、收縮自如的蛇形推進機器人。時隔一年,該團隊已進一步完善其設計,讓蛇形機器人的速度和動作準確度有了更大的提升。
  • 南方醫科大學郭金山課題組誠招博士後
    1951年,1979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2004年更名為南方醫科大學,是廣東省獨立辦學重點醫科大學。2019年6月起以第三層次人才(教授、博導)受聘於南方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課題組經費充足,為了進一步發展,現與組織與胚胎學(國家重點學科)教研室張琳主任合作擬招聘博士後2名,感興趣者請發送簡歷及代表性論文至jsguo4127@163.com、12333205@qq.com, 或直接通過微信/QQ聯繫(Wechat(QQ): 123332035)。熱烈歡迎您的加盟!
  • 一起來領略一下摺紙機器人的風採
    導讀 近幾年,各大知名高校似乎愛上了摺紙,他們想盡辦法利用摺紙原理,造出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機器人,而且最關鍵的是,這些機器人或許在將來能夠派上很大用場。今天,機器人大講堂就帶領大家,一起來領略一下摺紙機器人的風採。 作者:海蛟  你對摺紙是怎麼定義的?
  • 碩士如何成功申請哥倫比亞大學帶薪博士後研究員職位
    ■R醫生背景申請類型:Postdoctoral Research Fellow(博士後研究員)教育背景:碩士學位(在讀博士)開展申請的半個月內,我們就收到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一位知名教授的回覆。經過數次郵件溝通和電話面試,教授決定以Postdoctoral Research Fellow(博士後研究員)的名義接收R醫生,明確其可參與黃斑病變的科研項目,並可進行臨床觀摩(包括門診和手術)。教授本人將親自指導R醫生的研究項目。完成項目後,還可在同行評議的期刊上發表文章。
  • 高曉松成哈佛大學研究員 入職東亞語言與文學系
    高曉松發微博曬出工作證,宣布自己正式入職哈佛大學成為研究員。同時他還曬出了哈佛圖書館珍藏的各種珍貴史料,表示自己要在哈佛認真做點研究,「努力做一個較好的知識分子。根據哈佛大學官網信息顯示,高曉松任職於東亞語言與文學系,職位顯示是「研究員」(associate)。
  • 探秘福建首批智慧幼兒園:科技感十足 AI機器人來晨檢
    相比傳統的幼兒園,智慧幼兒園科技感十足。在入園處,兩臺AI人臉識別安全出入設備,可以自動甄別家長身份,在確保幼兒安全接送的同時,並實現了分時段接送,讓園方在投入相對少的人力情況下,實現高效有序地運轉。疫情防控給學校增加了許多工作,而在智慧幼兒園裡,迎接小朋友們的是兩位負責晨檢的AI機器人,他們可以幫助小朋友完成身高、體重、體溫、手足口檢測等一系列功能,並且把相關數據傳輸到智慧幼兒園管理系統。同時,每間教室都安裝了智能消毒系統,在夜間自動啟動消毒,為小朋友營造安全舒適的環境。
  • ...大學姚長江課題組誠招特別研究員/副研究員、博士後及研究助理
    2013年博士畢業於中科院化學所光化學重點實驗室,師從鍾羽武研究員/姚建年院士,隨後留所任助理研究員,2014-2019年先後在德國雷根斯堡大學、維爾茲堡大學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從事科研工作,合作導師分別為物理有機化學家Burkhard Koenig教授、德國科學院院士Holger Braunschweig教授/歐洲科學院院士Todd Marder教授和Zhang Qichun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有機光電化學和光電功能材料
  • 她是哈佛博士後,南京大學副教授,放棄科研擔任街道辦副主任
    哈佛求學路中科大畢業之後,憑藉著本科期間優異的學習表現,羅林姣順利獲得世界排名第一名校哈佛大學的青睞,前往哈佛大大學攻讀博士研究生。博士畢業後,羅林姣並沒有選擇直接就業,而是繼續在哈佛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在博士後階段,她的學術能力相比於以往提升了不少,從其發表論文的期刊級別就能看出來。
  • 高曉松躋身哈佛東亞語言與文學系研究員
    他竟然正式入職哈佛大學,成為大名鼎鼎的哈佛東亞語言與文學系的研究員!哈佛東亞語言與文學系!!!!小編一口老血噴出這是多少學術大牛棲身的學術殿堂 啊!矮大緊老師所說的研究員,英文是Research Associate,這個詞的意思,和國內等同於教授職稱的研究員不同,更類似於訪問學者。
  • 哈佛大學:大流行學者
    哈佛大學約翰·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新課程的第一個實驗室要求學生在抵達校園後幾天,必須使用粒子發生器對宿舍的HEPA過濾器進行測試。動手,現實世界的課程處於ES20r的癥結所在,該課程由Michael P. Brenner,Michael F. Cronin應用數學和應用物理學教授以及物理學教授John Doyle和Henry B.
  • 一句「祖國需要我」,8位哈佛博士後集體回國,他們到底多重要?
    在眾多回國的留學生中,八位哈佛大學的博士後格外引人注目。他們有著相似的經歷——早年出國留學,並且留任哈佛。其實在哈佛,他們是關係友好的同時,彼此交往甚多,他們在美國享有一定的聲明,生活和工作也是相當穩定。然而,物質生活的優越並不是他們追求的終極目標,他們無時無刻不記掛著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