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鄠邑區委組織部、區委人才辦和團區委共同主辦的人工智慧與人才創新微沙龍,在西戶高新區科創園全安能源眾創空間舉行。微沙龍由鄠邑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聞其偉同志主持,鄠邑區醫療、能源、農業、電子、環保等各領域青年企業家和優秀創業青年等各類人才共20餘人參加。
微沙龍邀請鄠邑籍頂尖人才代表——哈佛大學博士後研究員李曙光為主講人,以《可重構和可變形機器人技術》為主題,從如何基於摺紙原理來設計和製造可以自動變形的外骨骼,從而使微型機器人可以跑、可以遊,甚至可以滑翔;如何用塑料紙片泡沫和帆布來製造一些成本不到5美元,但卻可以提起自身重量1000倍物體的人工肌肉和軟體機器人;如何把兒童摺疊玩具改造成粒子機器人,並且使這些粒子機器人隨機組合起來,實現許多生物和細胞具有的高級集群行為功能等方面,為鄠邑區本土優秀人才上了一堂生動活潑、通俗易懂、內容豐富、科技感十足的新型機器人科普課,顛覆了大家對於由硬質材料和零件組合而成的傳統機器人體態笨重、功能單一的認知。
(向上滑動啟閱)
李曙光博士簡介:
李曙光目前在哈佛大學威斯研究所(Wyss Institute)擔任研究員,合作導師為Robert Wood教授。他同時也在麻省理工學院(MIT)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CSAIL)工作,合作期間被公派赴美國康奈爾大學進行聯合培養,師從Hod Lipson教授。李曙光目前的研究領域主要是模塊化機器人、摺紙機器人以及軟體機器人。他在攻讀碩士和博士期間曾獲得全國機器人大賽冠軍(舞蹈機器人組)、IROS2010最佳論文提名獎(Novel Technology Paper Award for Amusement Culture)和SMASIS2009最佳學生論文獎(For Bio—inspired 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他近年來的多篇研究論文發表在Nature、PNAS、Science Robotics、ICRA、IROS等頂級期刊和學術會議上,相關研究成果獲得全球上百家知名媒體、雜誌、網站的專題報導和關注,包括BBC、NPR、新華社、美聯社、MIT News、MIT Technology Review、Discovery News、CNN、Science Friday、Popular Science、Scientific American等。2019年3月21日,李曙光的粒子機器人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雜誌,並被選為封面文章進行了重點報導。
(向上滑動啟閱)
粒子機器人簡介:
這種前所未有的「粒子機器人」看起來不像生物,但它們的構造就像生物系統一樣,雖然由簡單的部分組成,但是能力很強大。這種粒子機器人系統的獨特之處,在於除了信息交換,還有力學協同,即通過粒子之間「你推我,我拉你」來實現,它們能夠模擬生物細胞集體遷移,實現搬運物體、向光刺激移動及躲避障礙物。
李曙光團隊研究的粒子機器人為開發具有預先確定性行為的大規模群體機器人系統提供了全新途徑,且比傳統機器人和仿生系統具有更高的可擴展性。
未來若是粒子機器人系統的大小能夠達到微米級別,那麼將在醫療等眾多領域帶來深遠的影響和重大的突破,成群的隨機細菌驅動的微機器人可以使用粒子機器人技術將藥物運送到目標區域,到達人體內部難以到達的區域。
西戶高新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胡選利、西安萊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李建奎、陝西全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嚴凱濤、陝西恩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張乃妮等企業家和創業人才分享了自己的創業經驗和企業發展歷程,在聽了李曙光博士的知識講座並深入交流後,對李博士團隊的研究成果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紛紛表示:希望李曙光博士能夠將最新研究成果帶回鄠邑區落地轉化,希望能夠與李曙光博士團隊合作分享世界前沿科技成果,加快科學技術成果轉化,為鄠邑區人才創新、發展高科技產業貢獻一份力量。
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聞其偉指出,鄠邑區人文底蘊深厚,優秀人才輩出,創新活力十足,區委組織部一定要為企業家和各類人才搭建好平臺,做好招才引智和科技成果轉化的服務保障工作,讓青年才俊感受高科技的魅力,加快鄠邑區智慧型城市建設步伐。聞其偉強調:一是要進一步創造機會、搭建平臺,讓鄠邑區更多的企業家、科技人才、創業人才能夠了解科技前沿成果,對話世界精英人才,讓更多的科技企業能夠發展壯大,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二是人才辦、團區委要優化人才服務水平,主動對接服務,營造良好的愛才育才氛圍、引才用才環境。三是要向李曙光博士學習,學習他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鑽研精神,學習他腳踏實地的優秀品質,學習他不忘祖國、心繫家鄉的愛國情懷。四是希望鄠邑區的各類人才能夠以李曙光為榜樣,發揚不怕苦、不服輸、敢打拼的鄠邑精神。五是希望各位人才能夠抓住李曙光博士短暫回鄉的時機,多溝通、多交流,爭取能夠碰撞出合作的火花。
交流互動後,聞其偉同志一行陪同李曙光博士參觀了全安能源眾創空間,對全安能源開發的電力智能運維系統給予高度評價。
此次活動為鄠邑區本土優秀人才開拓視野,放眼世界,領略最前沿的科技成果打開了一扇「對話之窗」,為鄠邑區引進精英人才和智能產業,加快融入「一帶一路」開啟了一扇「國際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