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韓國《中央日報》6月21日報導,韓國CU便利店對最近五年來各國啤酒銷量的比例進行分析後發現,中國啤酒的銷量則大幅上升。有分析認為中國麻辣燙是「幕後功臣」。
韓國電商平臺數據顯示,中國香辛調料「麻辣粉」和麻辣燙食材今年的銷售額比去年增加了96倍以上,麻辣香鍋製作材料的銷售額也比去年增加了41倍以上。隨著麻辣燙、麻辣香鍋受到韓國消費者的追捧,被稱為「麻辣伴侶」的中國品牌啤酒銷量也大幅增加。
這一現象引發了中國網友的感嘆:我大中國美食只要出去都能大受歡迎。
這樣的感嘆並非空穴來風,麻婆豆腐、夫妻肺片、油條、大白兔、老乾媽、辣條……國貨美食走向世界,「徵服」外國粉絲的例子比比皆是。
許多食物的英文翻譯也鬧了笑話。比如「口水雞「」被譯成「slobbering chicken」(流口水的雞);「麻婆豆腐」被翻譯成「Tofu made by woman with freckles (滿臉雀斑女人做的豆腐)」;「夫妻肺片」更是被譯得很是血腥——「Husband and wife's lung slice (丈夫和妻子的肺片)」。
這樣奇葩甚至有些血腥的英譯名不僅會鬧笑話,流傳至國外還有可能會給外國友人造成誤解,有損我國的國際形象。
為了讓這些「強翻」走上正軌,2017年,我國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聯合發布《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範》系列國家標準,明確規定了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要遵循合法性、規範性、服務性、文明性四大原則。同時,還提供了常用的3500餘條規範譯文,涵蓋交通、旅遊、娛樂、教育、餐飲、住宿等13個領域。
並在公布的標準規範譯文中部分生活中常見的部分菜品小吃的英譯文本。比如:麻辣燙的翻譯為「Spicy Hot Pot」;涼菜為「 Cold Dishes」;砂鍋為「Casseroles」;刀削麵為「Daoxiao Noodles」;米線則為「Rice Noodles」;另外還有燒烤店,譯為「Grill House 」或「Barbecue Restaurant」。除此,「豆腐」則可直接譯為「Doufu」。
在韓國大受歡迎的麻辣燙,英文叫「Spicy Hot Pot」,你記住了嗎?
(海疆在線綜合環球網、央視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