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溼度?到底是誰影響了我的冷熱?

2021-03-05 河北計量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

在這炎炎夏日

30℃左右的時候

我們會覺得很熱

但是在春秋的30℃下

卻並不覺得那麼悶熱了

難道是

太陽出了問題嗎

溫度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

微觀上來講是物體分子熱運動的劇烈程度

現在

再來說說我們感受到的「溫度」

它的學名叫做體感溫度

體感溫度重在「感」

即人體對冷熱的感覺

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人體皮膚的溫度

體感溫度天氣預報的氣溫

是不同的概念

天氣預報的氣溫是在觀測場中

離地面1.5米高的百葉箱中的溫度表上測得的

研究表明

在相同的氣溫條件下

人們會因

溼度、風速、太陽輻射(或日射等的不同)

而產生不同的冷暖感受

甚至於

從太陽下走向一片樹蔭

都會有驚人的體感溫差

溼度,很多時候溫度比較高,但是溼度比較小,人體不感覺到難受,因為人的體表的水分被高溫所蒸發掉而比較乾爽;

風速,一定的風速會使人感覺到氣流在流動,身體散發出的熱量都被吹離體表,溫度雖然比較高,但是比較乾爽;

輻射,太陽輻射直接照射到人,會感覺到難受,如果在樹陰底下或遮陽棚下,感覺與太陽直接輻射就完全不一樣,一般陰天與晴天的溫度相差4~6℃,甚至更大。地表輻射也是如此,假如說站在地表比較熱的地方,熱地表的蒸汽蒸得人難受,假如地表是比較涼爽的水體或是溼地,體感溫度就大不一樣。

夏季外出時,不少朋友感覺到地面溫度較高,超過了天氣預報的氣溫,甚至有「燙腳」的感覺。是因為隨著高度的降低,溫度呈迅速升高趨勢,加上地面物質(如柏油路面)等其他因素的影響,地面溫度比天氣預報中的1.5米高處的氣溫高出10~20℃是正常情況。

美國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提出過「炎熱指數」的概念,根據美國炎熱指數的標準,在相同的溫度下,相對溼度越大,體感溫度的增幅就越明顯。儘管這是美國「標準」,在中國可能「水土不服」,或許和中國人的感受稍有差別(人種不同,體表的汗腺、體毛可能有一些差異,導致散熱的能力不同),但仍有一定參考價值。 

根據美國炎熱指數的標準,在相同的溫度下,相對溼度越大,體感溫度的增幅就越明顯。比如,同樣是30℃時,當相對溼度只有50%時,體感溫度達到31.1℃,與實際氣溫比上升了1.1℃;而當相對溼度達到90%,體感溫度飆升至40.6℃,比實際氣溫高出10.6℃。可見,夏季溼度越大,體感溫度和實際溫度差異越大。 

而在同樣的相對溼度下,溫度越高,相對溼度對體感的增溫作用也越明顯。比如某地實際氣溫達到46℃,相對溼度47%,體感溫度便飆升至74℃。而在相同的溼度下,如果實際氣溫只有40℃,體感溫度也不會超過55℃。可見,夏季氣溫越高,溼度對體感溫度影響越大。 

空氣裡的水分,穿衣服的顏色、長度,是否有風,是否在水邊等等,這些都是影響我們對溫度感知的因素,所以現在雖說有著跟三伏天一樣的溫度,卻沒有三伏天那般令人難以忍受,看來是外界因素和體感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不過,就算未到桑拿天,高溫還是很強烈的,所以防護措施不能少,文末給小夥伴們奉上高溫應對技能: 

穿著:最好選擇易吸汗、寬鬆、透氣的衣服,注意勤洗勤換;

飲食:適量飲淡鹽開水、涼茶、綠豆湯等,不可過度吃冷飲,飯菜宜清淡,不宜吃剩菜剩飯。

起居:適當增加午休,保證睡眠時間;渾身大汗時,不要立即衝涼;電扇不要直接對著身體長時間吹,進出空調房間注意適應室內外溫差。

出行:儘量避免或減少戶外活動,若外出,應採取必要防護措施,如打遮陽傘,並帶上充足的水和防暑藥品。儘量不要長時間在太陽下曝曬,注意到陰涼處休息。 

相關焦點

  • 人體冷熱和什麼有關,僅僅是和溫度有關嗎,有其他因素影響嗎?
    人體冷熱感覺屬於觸覺問題。很多人習慣於只用溫度作為唯一的標準來推斷人體的冷熱感。事實上,人體的感知溫度和實際溫度有時相差很大。影響人體冷暖感覺的因素很多。除了溼度和風力,還與人的體質、情緒、年齡有關。溼度能使冷熱加劇人們常說「熱在三伏」,但我們看氣象資料,大部分地區的最高氣溫不是出現在三伏,而是出現在三伏前後。人們之所以覺得三伏天最熱的一天,是因為「熱」加上了「溼」,悶熱。同樣,在寒冷的冬天,潮溼會使人感到更冷。因為南方的溼度比北方高,在同樣的溫度下,人們會感到特別冷。
  • 室內設計師如何解決,空間的溫度、溼度、噪音以及環保呢?
    包括了空間的溫度、溼度、噪音以及環保。大家可以想像一下。一個冬冷夏熱,潮氣沖天,噪音不絕於耳,極度汙染的空間裡,合理的空間劃分,合理的動線設計,以及優美的視覺衝擊。顯得就會極其的不重要了。所以今天這節課,裝修乾貨鋪就幫助廣大的設計新人,解決掉這些看不見的設計該怎麼做的問題。一,空間的溫度。
  • 溼度究竟會不會影響流感的傳播?溼度大到底能不能預防流感?
    截圖來自微博 溼度究竟會不會影響流感的傳播?溼度大到底能不能預防流感? 首先,秦老師肯定地回答了我們,通過人季節性流感流行病學研究及實驗室條件下豚鼠傳播試驗,結果表明:溫度和溼度是北半球流感季節流感病毒傳播的兩個重要因素。
  • 體感溫度是什麼?空氣溼度和體感溫度的關係如何?
    【氣溫、相對溼度與體感溫度的關係】  「體感溫度」就是人主觀感受到的溫度,每個人的耐熱程度不同,體感溫度自然有別。影響體感溫度的重要氣象因素之一就是相對溼度,溼度越大,體感溫度和實際溫度差異越大;氣溫越高,溼度對體感溫度影響越大。
  • 對流傳的《不同溼度風速條件下的體感溫度》的質疑!
    通過比較和分析,雖然說這份資料在國外有它的實驗依據,但是我還是懷疑其準確性。並且,這份數據並未告訴我們它適用於哪一雞種的哪一日齡體重。   從數據變化來看。在風速和溼度呈線性變化的情況下,體感溫度的變化缺乏一定規律的曲線趨勢,因此,我們了解其因果關係,卻沒有專業人員提供風速、溼度、環境溫度、日齡對體感溫度的影響參數,更沒有人提供這些參數之間的函數關係。
  • 溼度對煙氣在線監測的影響
    溼度對煙氣在線監測的影響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目前,CEMS主要為完全抽取式和稀釋法測量兩種方式,主要監測參數為SO2、NOx、顆粒物濃度及煙氣參數O2、溫度、壓力、流速和溼度,HJ/T75-2007中要求CEMS數據為手工輸入或者實時測量,而HJ75-2017中明確CEMS中必須監測溼度參數
  • 巴戟天烘乾機對溫度和溼度的控制
    溫度過高過低都會對藥材品質產生不良影響:當溫度過高時,含脂類中藥材會過熱而油質跑失,含揮髮油的中藥材過熱會芳香散失。當溫度過低時,又容易導致藥材幹燥速度太慢或未乾透導致發黴或蟲蛀。因此基於不同的中藥材特性選擇適宜的乾燥溫度,對中藥材藥性的保存,品相及藥材後期的保管儲存都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 陸龜的原產地溫度溼度控制要求
    白天溫度26~28度,夜晚20~24度;溼度60%~70%,使用UVB5.0。較易養,易患爛甲、腸胃炎、內外寄生蟲、缺鈣等病。2.印度陸龜:主要分布於印度西部、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島和哈馬赫拉島。白天溫度26~28度,夜晚20~24度;溼度60%~80%,使用UVB5.0。
  • 都在測溫度,但到底什麼是溫度?
    然而,什麼是溫度?一個體系有沒有溫度?溫度計到底測量了什麼?這些問題即便在專業的物理教科書和雜誌上也是語焉不詳。本刊特發此文,供參考。撰文 ∣ 曹則賢(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飲水魚心知冷暖,濯纓人足識炎涼。
  • 把蘭花的溫度和溼度說得如此透徹,非這篇文章莫屬!
    二、溫度對蘭花生長有什麼影響1、蘭花只有在一定的溫度範圍內才能夠生長,溫度對蘭花生長的影響是綜合的,它既可以通過影響光合、呼吸、蒸騰等代謝過程,也可以通過影響有機物的合成和運輸等代謝過程來影響蘭花的生長,還可以直接影響土溫、氣溫,通過影響水肥的吸收和輸導來影響蘭花的生長。
  • 人們對冷和熱的感覺,僅僅是因為溫度的高低嗎?
    人們對於冷熱的感覺,僅僅只是因為溫度的高低嗎?實際上並不是這樣,溫度的高低只是一個方面。人們對於冷熱的感覺,不僅僅是因為溫度的高低,我們還忽視了另外一個重要指標——相對溼度。空氣的溼度,嚴格來說應該是空氣的相對溼度,對人的生活有很大影響,尤其對人們冷和熱的感覺,有很大的影響。
  • 夏季嬰兒房間溫度和溼度應該多少比較合適?
    那麼在夏天嬰兒適合的溫度和溼度是怎樣的呢?如果天氣炎熱,室內溫度較高,不開空調不僅會讓寶寶感到不適,影響寶寶的睡眠質量,還可能導致寶寶長痱子。此外,寶寶的身體對於溫度的適應性差,溫度太高很容易造成出汗過多脫水,甚至導致中暑。室內溫度也不能忽高忽低,夏季應保持在26攝氏度左右,冬季應保持在20攝氏度左右,春秋兩季不需特別調整,只要保持自然溫度就可以基本符合要求。
  • 冷熱衝擊箱冷卻水塔原理,溫度恢復時間檢驗
    TEMAK冷熱衝擊箱溫度恢復時間計算按規定位置安裝溫度測量傳感器,將高溫箱和低溫箱的溫度控制器分別調節到所要求的標稱溫度上。分別使箱體升溫和降溫,自冷熱衝擊箱進入控溫狀態後穩定 30 min或按產品技術條件要求穩定相應的時間,記錄測量點的溫度值。
  • 都在測溫度,但到底什麼是溫度?|賢說八道
    然而,什麼是溫度?一個體系有沒有溫度?溫度計到底測量了什麼?這些問題即便在專業的物理教科書和雜誌上也是語焉不詳。本刊特發此文,供參考。撰文 ∣ 曹則賢(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飲水魚心知冷暖,濯纓人足識炎涼。
  • 極簡風格設計,溫度溼度實時監測--秒秒測溫溼度計評測
    家中的環境的溫度溼度對於人所待的舒適度是成正比的,實時掌控家中的溫溼度,能夠有效的提高生活的舒適感。不同季節溫度的高低變幻莫測,尤其在春秋季節,高低溫提醒我應該加衣減衣,以防止感冒,夏天溫度過高也要注意防暑降溫。北方的冬季和春節天氣比較乾燥,對於室內保持溼度是非常重要的。
  • 空氣溼度含量對人身健康有什麼影響
    空氣溼度是什麼呢?它表示房間空氣乾燥的程度,在一定的溫度下空氣裡含有的水分越少,則空氣越乾燥;水分越多,則空氣越潮溼。房間空氣的乾濕程度叫做「溼度」。過高或者過低的空氣溼度都會影響人體的身體健康。過高的空氣溼度很造成人體的悶熱不適,調查研究表明,當室內空氣相對溼度達90%以上,26℃的室內溫度會讓人感覺31℃的悶熱體感。乾燥的空氣能以與人體汗腺製造汗液的相等速度將汗液吸收,使我們感覺涼快。可是溼度大的空氣卻由於早已充滿水分,因而無力再吸收水分,於是汗液只得積聚在我們的皮膚上,使我們的體溫不斷上升,悶熱難當。
  • Moist溼度標籤和Extreme極端溫度標籤演示
    Moist溼度標籤HKRAT- HT02和Extreme極端溫度標籤HKRAT-PT02是在10月發布的2款新產品,透過於可靠性試驗實驗室的一系列測試,標籤展示出卓越的傳感性能。 Moist溼度標籤HKRAT - HT02
  • 新風系統會影響室內溼度嗎?如何保持適宜的室內溼度?
    有人想知道:新風系統會影響室內溼度嗎?是否會增加或者降低房間的相對溼度呢?房間如何保持適宜的室內溼度?新風系統會影響室內溼度嗎?夏天開空調、冬天用暖氣的時候,室內的空氣總是特別的乾燥,我們的皮膚很容易變得乾燥,不舒服。一般來說,大家會使用加溼器來增加室內的溼度,也有人說,新風系統可以增加室內溼度,是不是這樣的呢?
  • 溫度、溼度、緯度 對病毒傳播發出「天氣預報」有何作用?
    溫度、溼度、緯度,一些科研團隊圍繞新冠病毒傳播的外部環境條件進行研究,並就疫情進展發出類似於「天氣預報」的「警報」。而這對當前防疫乃至未來「預防」有何作用?受疫情影響的城市與溫溼度具有相關性,溫度在5攝氏度至11攝氏度,溼度在47%至79%。這些地點還有共同點,「疫情暴發時間與年度溫度周期的最低點重合,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內溫度相對穩定」。該科研團隊又使用天氣模型,預測未來幾周內最有可能出現新冠肺炎社區嚴重傳播的高風險區,包括東北亞、中亞、東歐、中歐、不列顛群島、美國東北部和中西部等。這份「走廊」地圖最早繪製於2月下旬。
  • 溫度/溼度一目了然,米家藍牙溫溼度計使用體驗
    而我們生活的室內環境也一樣受到潮溼的困擾,為了直觀的了解室內的溫度、溼度指數,我入手了小米米家出品的藍牙溫溼度計。首先開箱走起,在此之前,小米已經出過一款溫溼度傳感器,相比之下前者沒有顯示屏,所以不是很直觀,必須通過小米網關連接,然後使用米家APP讀取溫溼度的數值,相對溫溼度計還是挺繁瑣的,不過他的優勢在於與米家智能設備聯動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