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的工資比一些大學生的工資高,的確是現實。近年來當地縣城勞務市場無技術含量的普通用工(俗稱小工),拎張鐵掀就幹活,每天200元,時常供不應求;稍有點技術的,如壘牆支灶、修修補補、建築工地瓦工、鋼筋工等,每天300元,也常常一人難求。今年以來用工新一輪漲價,小工300、大工500已是常見。
而大學畢業生,以考入機關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為例,第一年見習期工資3000元,轉正後不到3500元,之後按工齡、職務、職稱等逐年增加,前5年月收入不超過4000元。
由此看來,農民工工資似乎比大學生要高。但是,再從工作時間、工作量、勞動強度和收入支出上看,農民工工資暫時高是有道理的,工有所值,大學生工資低也完全說得過去,而且衣食無憂。
1、農民工起早貪黑、披星戴月,無雙休、公休和節假日,一年幹不了300天,一天不幹一天沒工資;大學生多是室內工作,風颳不著、雨淋不著、冬暖夏涼,環境舒適,工作輕鬆,有公休、雙休、節假日,即使是病假也照常有工資,旱澇保豐收。
2、農民工上有老下有小,拖家帶口,一人掙錢全家花:孩子學雜費、老人打針吃藥、家庭日常生活、喜事喪往、化肥農藥、兒女婚嫁、買車買房等無所不包。大學生無論是官二代、富二代,還是農二代,基本上是獨身一人,或剛結婚組成家庭。過去有的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上大學期間就啃老、沒有也裝有。參加工作了,一人工資一人花;結婚了,倆人工資倆人花。除了戀愛婚姻父母包辦不了,其他的如彩禮、喜宴、車子、房子全包。有孩子了,作為爺爺、奶奶只要在著,就要包下去。
3、農民工吃青春飯、掙年輕錢,一輩子幹不了多少年,五十歲之後勞累後遺症便開始顯現。老來靠什麼?土地加每月80~100元的養老補助費。而大學生年齡由小到大、職務職級或職稱越來越高、工資收入逐年增加,退休還有高額養老金,無任何後顧之憂。
由此可見,農民工趁年輕掙點血汗錢,看似高實則不高,是合理的。年輕大學生不應該與農民工橫向截屏比工資,而是看他們的勞動付出和報酬值不值,看縱向一生的收入和支出虧不虧。要說不合理的話,大學生一上班就幾千元,就合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