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味揚州 世界美食之都的100個細節」徵文選刊】
徐薇/文
定居揚州已一年有餘,我總想為揚州寫些什麼。
拿什麼來喻指這座古城呢?似乎可以有很多,又似乎哪一種都無法涵蓋她的魅力。細想想,我更願意將她比作《紅樓夢》中的大觀園。如大觀園般,她既是俗世中的世外桃源,又不乏人間的煙火氣息。且不說揚州在美學上給人帶來的視覺享受,單單說她的人間煙火——揚州美食,即可令人深戀其味,怎一個美字了得。
在《紅樓夢》中,曹雪芹用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描述大觀園內的飲食文化。此類描述,既令讀者通過人物對各色美食的偏愛窺探出人物的性格,又顯示出大觀園繁華極致的生活景象。於揚州城而言,揚州美食,亦是其展現獨特魅力的重要載體。
閒暇時,我愛去東關古渡,尤其是在秋天。想來,許是因在運河之畔彳亍,可「攄懷舊之蓄念,發思古之幽情」;或是因緊鄰的東關街諸多美食的誘惑;抑或是兼而有之,此之謂「兼美」矣。
裙裾間裹挾著古運河的迤邐秋風,從東關古渡步行至東關街,不過三五分鐘的路程。東關街美食頗多,我獨愛街內「粗茶淡飯」的「桂花藕粉圓」。
避開節假日,擇一微雨迷濛的黃昏。將晚未晚之時,華燈初上之際,雨中的東關街霧氣氤氳、巷道清澄。目光所及之處,皆以厚重又不失靈韻的青黛色為基調,嵌以星星點點的原色,畫卷般徐徐鋪展。徐徐鋪展的,還有鱗次櫛比的美食店鋪。「粗茶淡飯」,即是其中之一。
及至店門口的雕花門楣處,有身著白色粗布的服務員招呼入內,便知這個時刻來對了——忙時,你只能看見她們在店堂內穿梭避讓的身影。「裡面請!」服務員的手臂朝著店堂內划過一道弧線,我隨之環顧一番,果然,還有少許空位。尚未來得及選定在哪裡落座,即被空氣中飄忽的桂花香氣所吸引,不禁輕翕鼻翼,發覺自己真真有些餓了。不必說,這香氣來自「桂花藕粉圓」——設在店堂東首的敞開式作坊內。我來這裡,原也是為了它。我數度為了這「桂花藕粉圓」尋至此處,它亦從不辜負我的追尋,這種篤定的相逢,自然令人無比心安。遂偏座一隅,點一份「桂花藕粉圓」。
《紅樓夢》第四十一回有一段描寫,史太君兩宴大觀園時,有一樣點心叫「藕粉桂花糕」:「丫環們聽說,便去抬了兩張高几來,又端了兩個小捧盒。揭開看時,每個盒內兩樣。這盒內是兩樣蒸食:一樣是藕粉桂花糕,一樣是松穰鵝油卷。」這「藕粉桂花糕」,據說是杭州一帶的傳統小吃,我未曾吃過。單從字面上看,應與東關街「桂花藕粉圓」的食材相差無幾,不過是乾濕的區分、外形的差異罷了。姑且不論其他,還是眼下這碗「桂花藕粉圓」要緊。
只見四隻杏兒般大小的桂花藕粉圓平沉於碗底,其凝結如膠,色如紅玉。那碗倒也別致,口寬身矮,碗沿一襲青花,內壁上方書有一行黑色楷書:藕逢緣粗茶淡飯。此文字恰與赭色湯麵相接,相映成趣。彷佛這不是一碗普通的小吃,而是一件極具美學價值的工藝品,使人不忍下箸。輕撥瑩白羹匙,即可見若干小小巧巧、原本隱於碗底的金色桂花浮漾於湯麵之上。撥轉間,愈覺其香氣嫋嫋。雖歷經高溫,仍金燦如初,不改其色,想必是金桂吧。《紅樓夢》中薛蟠的正室「金桂」是極惹人恨的,然此「金桂」,其形、其香皆深得造物主的厚愛,加之此時與藕粉圓的相會,更是令人不由讚嘆:揚州不愧是世界美食之都,其美食之「美」,正所謂「色、香、味俱全」。視覺、嗅覺,都給人帶來美的體驗,或可說,這猶如一場音樂盛會的序曲,它奠定了桂花藕粉圓,乃至所有揚州美食的基調——藝術的美感。
有了頗具藝術美感的序曲,主旋律——桂花藕粉圓的口感——更是值得期待。
薛姨媽吃了一塊「藕粉桂花糕」,然曹雪芹並未交代其口感如何。大觀園內「藕粉桂花糕」的美味已無從知曉,且讓我細細品嘗眼前的「桂花藕粉圓」吧。待羹匙將桂花與藕粉圓攪拌後,舀一隻藕粉圓於羹匙內,咬一口,藕粉的柔韌、芝麻的綿糯、桂花的清香瞬間在唇齒間交融、纏綿。熱度,又使得這些感受增強了數倍、數十倍,促人不由得一口接著一口。惟如此,方可將這樣美妙絕倫的味覺延續下去;惟如此,方可長久地保存其由外而內的美感,直至奏響主旋律的最強音。這旋律給我帶來了無比的喜悅,我由此感覺安逸,感覺自己是一個幸福的人——在世外桃源般的揚州古城裡,享有這塵世間最樸實的幸福。
不覺間,四隻桂花藕粉圓皆入得腹中。青花碗內尚存少許湯汁,亦棄之不舍。心下暗忖,那不正是音樂盛會的尾聲嗎?此時的品味更多了幾分閒適,慢慢飲盡湯汁,唇齒留香,如餘音繞梁。揚州美食,怎一個美字了得。
出了「粗茶淡飯」。雨水敲打著東關街沿路店鋪的屋簷,滴滴答答,聲聲入耳。
【作者簡介】
徐薇,江蘇興化人。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有作品刊發於《雨花》《稻河》《興化文學》《楚風》《純小說》《泰州日報》《泰州晚報》《興化日報》《楚風月報》等報刊。著有散文集《愛的敘述》,中短篇小說集《畫家與小花》。現從事語文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