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朋友小霞,她家的孩子滿6個月了,孩子照顧的無微不至,也經常的跟孩子互動做遊戲鍛鍊孩子各方面的發展。但是,現在她需要上班,她不知道該把孩子交給誰照顧好。於是就交給自己的婆婆跟媽媽各照顧了一段時間,就發現婆婆不怎麼跟孩子玩耍,就把孩子那麼一放就去幹活了,孩子自己跟自己玩耍。但是她媽媽就不一樣了,媽媽在照顧孩子的時候,經常的跟孩子產生互動,做遊戲躲貓貓,跟孩子一起看繪本書籍等等。一段時間後,發現孩子在各方面發展很出乎意料,比如說讓孩子趴著,大人在一旁叫孩子,孩子會開心的爬過來,鍛鍊孩子的肢體行動能力,辨別聲音的能力,於是就決定讓自己的媽媽幫她帶孩子。
再看我的另外的一個朋友小路,她家的孩子也是滿6個月了,她是全職媽媽,當我們聊到自己如何帶孩子的時候,他說自己一點都不累,孩子很聽話,我們都很好奇。最後知道,原來她把孩子放在一旁,買了很多的玩具和撕不爛啃不破的書籍,孩子就在那裡自己跟玩具書本玩耍,自己在一旁刷熱劇,這確實輕鬆。
但是當我們把倆孩子抱在一起,朋友小霞家的孩子在大人說話叫他的時候,孩子會抬頭看著大人的嘴巴,開心的向大人爬去,相反的朋友小路家的孩子,不管大人如何幹擾叫他,根本不搭理大人。再比如,當我們抱著孩子的時候,我們指著書裡的一隻貓咪,朋友小霞家的孩子會順著大人的手指移動,甚至會伸出小手去摸這隻貓咪,相反,我們來看朋友小路家的孩子,一會看一會轉頭一會鬧著找玩具。
由此看來,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陪伴是很重要的,但是!一些家長在陪伴孩子的時候,習慣性的玩手機或者做著其他的事情,這種陪伴是很低效果的陪伴,那麼如何讓低效果的陪伴達成高效果的陪伴,就需要家長與孩子之間產生高效互動。由此可見,親子之間互動是非常重要的。
一方面可以增加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感情,一方面可以鍛鍊孩子各方面的發展。
那麼如何做好親子互動?告別不和諧親子關係!
在家長與孩子的互動中,我將親子互動分為社會類親子活動與家庭類親子活動兩大塊。
一、社會類親子活動
可以帶著孩子參加戶外活動,比如社會主題類的」帶著爸爸去旅行」這樣的節目組或者朋友一起舉辦一次親子主題活動,讓孩子在一起玩耍,大人也參與進來,做一些親子互動的遊戲,一起玩躲貓貓,抓東西,爬行比賽等等!
我有一個朋友W,經常帶著孩子跟鄰居家的孩子在一起去外面畫畫做遊戲,在長期的鍛鍊下,我朋友也喜歡上了畫畫,並且畫的很不錯,被邀請去了當地的一個培訓機構做幼兒畫畫啟蒙老師,現在自己也開啟了培訓班。
二、家庭類親子活動
這個就很簡單了,家長可以跟孩子玩搭積木,跑火車等一些親子遊戲,或者一些親子閱讀,對於不到1歲的寶寶,可以進行躲貓貓,扣洞洞,爬行鍛鍊等等活動。
就比如我媽媽,現在幫我帶孩子,除了給孩子餵養我是親自去做,其他時間,我媽媽會帶著孩子看一些汽車,告訴孩子這是什麼車;或者帶嘉嘉看花花草草,這是什麼花草之類的;或者放在床上,躲貓貓,我家嘉嘉特別喜歡這個,拿個盆擋住臉就可以躲貓貓;還有就是給他跳舞唱歌,都會逗得嘉嘉開心的不得了!
告別不和諧親子互動,家長們參與進來,跟著孩子們一起玩耍,孩子會感知到來自家長的愛,讓孩子更健康更開心的成長!
寫在最後:
你家孩子幾個月了,你是怎麼帶著孩子互動的?留言區一起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