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中第十個節氣叫做夏至,這個節氣是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關於這個節氣的風俗、傳統食物也是數不勝數,那麼這個節氣的含義大家要了解。
夏季節氣的含義: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
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
夏至日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標誌著盛夏就要來臨,我國南方各地從日出到日沒大多為十四小時左右。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並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
俗話說「熱在三伏」,真正的暑熱天氣是以夏至和立秋為基點計算的。大約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國各地的氣溫均為最高,有些地區的最高氣溫可達40攝氏度左右。
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古時夏至日,人們通過祭神以祈求災消年豐。夏至日是我國最早的節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國放假一天,回家與親人團聚暢飲。
從中醫理論講,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養生要順應夏季陽盛於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著眼於一個「長」字。
夏至養生需要注意的方面:
一、起居養生
夏至節氣人們應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熱,「暑易傷氣」若汗洩太過,令人頭昏胸悶,心悸口渴,噁心甚至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