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潘妤
2018-10-26 15:15 來源:澎湃新聞
10月25、26日晚,本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展演作品、來自羅馬尼亞錫比烏國家劇院的話劇《俄狄浦斯》上演於「扶青計劃暨青年藝術創想周」,這也是這一在羅馬尼亞乃至東歐頗負盛名的劇院第一次來到上海演出。值得一提的是,本劇的編劇、主演,也是錫比烏戲劇節主席的康斯坦丁·基裡亞克。他在這部劇中用全新的樣式、現代的舞臺,解讀了《俄狄浦斯》這一古希臘悲劇。
話劇《俄狄浦斯》改編自古希臘悲劇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和《俄狄浦斯在科羅諾斯》。相對於早已被熟知的《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在科羅諾斯》被不少人忽視,但其作為索福克勒斯晚年之作,也是其最後一部作品,是「俄狄浦斯」故事、人物形象,以及主題思想的最終完成。
在希臘文中,「俄狄浦斯」有兩層意思:一是「腫疼的腳」,這是俄狄浦斯的身體特徵和名字來源;二是「知道腳的謎語」,意即「知道人的謎語」,它是刻在神廟入口處的那句著名神諭「認識你自己」,也是俄狄浦斯一生的追求目標——無論是在忒拜尋找殺害拉伊俄斯的兇手,還是在科羅諾斯尋找自己的歸宿,本質都是尋找自己。
錫比烏國家劇院別出心裁將兩個劇本進行結合與穿插,讓觀眾得以更為全面立體地了解「俄狄浦斯」一生自我追尋的過程。
演出以《俄狄浦斯在科羅諾斯》的開頭作為序幕,隨著主人公的回憶,開始倒敘《俄狄浦斯王》的故事,最後再回到《俄狄浦斯在科羅諾斯》。這一改動讓全劇變得既熟悉又「陌生」,是對經典的重構,也更利於將劇作塑造成一部「現代作品」。比起原著中俄狄浦斯一生對宿命的無奈追逐,與現實的結合才是這一版本《俄狄浦斯》的點睛之筆。
沒有古希臘作品的歌隊,也沒有復古的服裝。在一個類似密閉的空間裡,演員著現代服飾出場。象徵著俄狄浦斯內心與命運啟示的「黃泥人」攀爬纏繞在他身上,不斷噬咬他的身體,以此展現俄狄浦斯得知自己「弒父娶母」真相後的內心煎熬……
當伊俄卡斯忒在後臺自殺後,扮演她的演員穿著不同服飾回到場上,傳報人對著扮演伊俄卡斯忒的演員開始講述王后自殺的經過。如此的間離手法也不時出現在劇中。
結尾處,背景視頻中現代建築、樓群轟塌的黑白影像令人深處「壓抑」氛圍,拉近了這齣悲劇與當下的連接。
康斯坦丁在解釋自己拋棄傳統樣式創作這部古希臘悲劇時說:「我們不僅僅是把經典劇目改編到現在時,而是借這個劇目,讓觀眾去發現此時此刻正在身邊發生著的人生。故事體現的是人情冷暖與人性的本質,隨著歷史的演變,環境變了,時代變了,但人性不變。人性的善與惡、美與醜,都被框進這一部一百分鐘的戲劇之中。」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