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風雨凌煙「番仔樓」見證家族的海上絲綢史

2020-12-24 臺海網

位於漳州臺商區的曾氏「番仔樓」。 (張志堅 攝)

一座「番仔樓」,見證了一個家族的海上絲綢史。

在閩南僑鄉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一種集傳統紅磚白牆古民居與南洋建築特色於一體的洋樓,被稱為「番仔樓」。「番仔」是家鄉人對漂洋過海到南洋生活的華僑的稱謂,語氣中隱含羨慕和妒忌雙重意味。

每一幢「番仔樓」都承載著一位母親對漂洋過海兒子的牽掛,一個妻子對在異國他鄉丈夫的守望,一個孩子對父親歸來的期盼,同時也是一個離鄉海外僑胞思鄉念祖、與家鄉親族血緣關係的時代紐帶,見證了一輩「過番」人謀生創業的辛酸歷程。

這些有異域風情的建築,以新加坡、菲律賓、印尼風格為主,也有英國、德國、日本、美國式的,不僅承載著一個家庭的海上絲綢記憶,也充分體現了閩南華僑建築的獨具匠心和多國文化的交融合璧,更以其獨特的家族傳承留下了珍貴的「萬國建築博物館」。

閩南多山少平地,清末至民國國弱民窮,這些「番仔樓」是一些閩南人為生活所迫漂洋過海前往南洋謀生,發達後回鄉所建。其建築風格中西合璧,建築材料多為南洋直接運輸而來。

「番仔樓」集閩南傳統古民居與南洋建築的優點,因設計師想法各異,各種石雕、磚雕、彩畫、拼磚、灰塑等工藝價值高,是閩南僑鄉的一顆顆建築瑰寶。「番仔樓」在閩南泉州、漳州一帶數量及精品甚多。

許多「番仔樓」不僅建造精美,並且飽含華僑背井離鄉下南洋打拼的辛酸血淚,每一棟「番仔樓」背後都有一段生離死別、忍辱負重、白手起家和榮歸故裡的傳奇故事。

在閩南龍海市角美鎮東美村(今漳州臺商投資區角美鎮東美村)古僑村,有座氣勢恢宏、潔白耀眼的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巨型建築——百年華僑豪宅曾氏「番仔樓」,從遠處望去氣如義大利維克多·埃曼紐爾二世紀念堂。閩南的「番仔樓」多為獨棟別墅,而曾氏「番仔樓」儼然是個建築群,一派「皇家莊園」的規模。

這座歷經百餘年的曾氏「番仔樓」,依然散發出獨特的魅力,透露著昔日的輝煌與霸氣。

走進曾氏「番仔樓」,發現整座樓的建築以閩南人的傳統習慣坐南向北,成三橫三縱「凹」字形布局,主次分開、錯落有致。整座建築雕梁畫棟,門房、窗戶、房梁上布滿各種精美的石雕、木雕圖案,呈典型的閩南風格。

據居住在此的曾氏後人介紹,房主曾振源於19世紀中期,隻身遠渡新加坡,開始在南洋謀生。從在貨棧當學徒幹起,秉承閩南人吃苦耐勞、忠厚誠實、聰明睿智的傳統,很受老闆喜歡,慢慢幫老闆打理生意,直至自己進入商行。

據說有一年颱風季節,暹羅、安南等地要高價進一批貨物,無人敢出海,從小在海邊長大的他雖然對颱風心生敬畏,卻也看到了商機。或許是老天憐人,此次出海化險為夷、安全而歸,也為他拿到了用命換來的第一桶金。

此後,曾振源用掙到的錢開了間貨店,取名「豐源貨棧」,從此走上自己的經商之路。經過十多年的商海馳騁,生意逐漸涉及貿易、航運、典當等行業,並在新加坡,菲律賓、印尼、泰國、越南、緬甸以及廈門、廣州設有分號,逐漸成為閩南的巨商望族。

發跡後的曾振源為了實現衣錦還鄉「起大厝」的夙願,於1903年回鄉蓋起了現在這座「番仔樓」,前後歷時十四年建成,佔地面積約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627平方米,大小房間120餘間,單修造工錢就耗費白銀二十多萬兩。

樓分為上下兩層,主牆為白色格調,歐式壁面、浮雕花鳥錯落有致;外牆裝飾為英式風格,雖歷百年,色彩仍然鮮豔,據說所用的花瓷磚乃是英國製造,由南洋專船運回。樓頂紅磚黛瓦兩側,壁爐的煙囪、鐘樓相互輝映,洋溢著濃烈的異國風情。

此樓另一奇觀是地下排水用水系統,由於閩南每年春節過後都是「陰雨連三月」的梅雨季節,此樓構建時在大樓的石板通道下面設有三縱三橫的排水溝,無論下多大的雨,都不會出現積水現象。後花園置有風力抽水機房、木風輪帶動機器把水提上樓頂水塔,再通過管道,通向各座建築,百年前農村有自來水設施,可謂鳳毛麟角,這樣巧具心思的設計令人驚嘆不已!

歷經世事變遷,如今這些散落在閩南農村各個角落的「番仔樓」大都保存完好,也有的因後裔僑居海外、無力修繕而殘破不堪。這些在風雨飄搖的年代留下的中西合璧建築物,是值得好好珍惜保護的「文化遺產」。(林建武)

相關焦點

  • 漳州臺商投資區百年「番仔樓」講述華僑出洋奮鬥史
    漳州臺商投資區角美鎮東美村是著名的古僑村,村內有座氣勢恢宏的曾氏「番仔樓」。近來,該建築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一處百年華僑豪宅,也是漳州臺商投資區境內第5處的「國保單位」。它有各種精美的石雕、木雕和富含異域風情的浮雕,配合著閩南特色的紅磚,整棟「番仔樓」散發著一股中西合璧的味道,也印證了曾氏先民闖蕩南洋的傳奇故事。雖平時遊客不多,但村民及其後人對它卻極為愛護。
  • 「清漳菁萃」丨漳州「番仔樓」
    漳州「番仔樓」田 豐文/圖閩南一帶流行一句口頭禪:「泉州人過番,漳州人去臺灣」言外之意,漳州人往往路走不遠。其實,這一說法有失公允。中西合璧的「番仔樓」中的經典之作,象珍珠般地散布於漳州市鎮及鄉村。經過百年的風雲變幻,進入新世紀,漳州大地尚倖存許多「番仔樓」。
  • 洪厝有座遠近聞名的七開間番仔樓
    鴻山鎮的洪厝村有一座中西合璧的番仔樓。這座番仔樓三進七開間雙櫸頭,外牆以紅磚和石條為主要建築材料。屋內有個20多平方米的長方形天井直通二樓,讓整幢樓房顯得更寬敞明亮。房屋的特色之一就是二樓天井的兩側也搭建房屋。屋前屋後均設石埕,地面建築面積334平方米。這就是村莊裡遠近聞名的七開間雙櫸頭的番仔樓。
  • 最美的屋簷,在家的方向|裕昌樓|曾振源|趙家堡|歷史建築|土樓|閩南
    散落在漳州各處的城堡關寨 園林宅邸經歷山河風雨依然風骨猶在 虎虎生氣歷史· 這些屋宇的曾經馱載著車水馬龍的熱鬧馱載著民居的方言煙火每一個屋簷下見證過女人低眉垂目的溫柔見證過男人兩肩寬寬的擔當南靖裕昌樓樓高5層,只有一樓的柱子是直的,二樓以上的柱子都是東倒西歪。歪斜的木柱達210多根,幾百年來依然如故,有驚無險。南靖縣文體旅局臺商投資區東美曾氏番仔樓饒超毅 攝曾氏番仔樓1893年開始籌建,歷時14年,單修造工錢就耗費白銀二十多萬兩。
  • 詩山百年番仔樓「調志樓」的前世今生
    調志樓始建於1921年冬季,建築坐北朝南,臨山近水,木石結構的兩層建築與周圍的古厝形成鮮明對比,閩南地區把這種具有南洋風格的建築叫作「番仔樓」。 那麼,這座番仔樓為什麼會叫調志樓呢?
  • 南安這座百年番仔樓,免費辦過託兒所和敬老院,無償移交政府!
    南安詩山有這麼一座百年番仔樓,曾開辦過南安第一家幼兒園,也曾作為養老院供孤寡老人居住,而今,樓主的後人將它移交給政府,希望老樓經過開發保護,能煥發新的生機。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視頻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南安詩山鎮鵬峰村,有一座中西合璧的番仔樓:調志樓,它由當地僑親陳宏調始建於
  • 石獅永寧老街深藏情義故事 番仔樓飽含家國情懷
    永寧紅塔灣海濱浴場旅遊攻略觀海景 品小吃 看番仔樓  近年來,石獅市紀委聯合市博物館的文史專家,充分挖掘廉政文化資源  番仔樓,是中西合璧的閩南民居建築,多為南洋歸國華僑所建,建築材料多為南洋直接運輸而來,故被稱為番仔樓。番仔樓集閩南傳統古民居與南洋建築的優點,工藝價值高,各種石雕、磚雕、彩畫、拼磚、灰塑等讓人驚嘆,是閩南僑鄉的建築瑰寶。永寧鎮有不少番仔樓,不僅建造精美,每一棟樓宇背後都有一段故事。  永寧城隍廟坐落在永寧南門與小東門之間,為永寧至今保留較完整的一座古寺廟。
  • 古韻湖裡 | 一棟棟番仔樓,一段段傳奇故事
    古韻湖裡 | 一棟棟番仔樓,一段段傳奇故事 2020-09-15 21: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平溪樓仔厝 享受山林謐靜
    走進「樓仔厝」民宿,看不到任何鋼筋,土生土長的負責人胡熙穆表示,樓仔厝的建築外觀維持八十多年前的樣子,保證原汁原味。      四年前,胡熙穆向礦場業者買下樓仔厝並花了將近千萬元整修,他堅持原貌重建,只使用木頭、磚塊,整棟建築沒有一根鋼筋。他說,建築外觀跟八十多年前一模一樣。
  • 融入古榕樹公園、番仔樓 金井三坑村打造休閒觀光帶
    ­  在11月份前,晉江金井鎮三坑村將利用自身資源優勢,打造出一條融入古榕樹公園、番仔樓群和武術文化等多個鄉村休閒旅遊亮點的休閒觀光帶,這是近日,記者從金井鎮三坑村委會了解到的。­  來到三坑村曾坑自然村入口處,兩側新建的小公園剛剛完工,讓村口增添了不少靚麗的色彩。「我們的休閒觀光帶就是從這個村口的隘門開始的。」
  • 「漂洋過海奮鬥,回鄉起大厝」泉州石獅市番仔樓傳遞的桑梓情深!
    番仔樓楹聯裡藏家風吳先生家的番仔樓是山雅村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建築風格中西合璧,鮮豔的紅磚與精緻裝飾彰顯閩南特色。這座番仔樓名為寧遠樓,屋內格局有兩櫸頭,四間小廳,天井通透,寬敞明亮。一旁小院子裡的大樹已與番仔樓齊高,鳥語花香給居住環境增添幽靜氣息。根據房子的主人吳先生介紹,那時候,建築材料都要從浦內港人力運輸,參與建設的青壯年挑著磚頭、水泥、杉木等材料徒步而來。這座番仔樓耗時兩年建成,先建兩層,後來建屋頂的閣樓。徜徉其間,你可以發現番仔樓裡的每一處設計都頗顯用心。比如,一層天井旁的石柱下方有排水口,為了暢通雨水,石柱還具有排水的功用。
  • 漳州曾做過八天「國都」 老教堂見證「閩變」
    不過,80年前,在漳州這塊土地上,卻真的存在一個「龍汀省」,範圍轄現在的漳州、龍巖等地,更令大家想不到的是,在那次類似「西安事變」的「閩變」事件中,漳州還留下「八天國都」的軼聞。 探訪:繁華市區裡的古老教堂  11月的天氣,秋高氣爽,穿過中山公園,新華西路上,夾雜在林立高樓間的西式老教堂,尤為醒目。
  • 漳州天一總局國第一國際郵局,竟隱藏在福建一個小農村,無人知道
    清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東南沿海,海外貿易發達華橋銀信業務開始興盛,郭有品先生創辦中國醉早一家家郵局天一總局,於漳州角美正式開業。角美東美村「番仔樓」到天一總局我們可以看到上面牌匾有一行字,好像不是漢字,這是什麼樣的一個寓意呢,它就是拼起來,就是要從英文也不像英文,它是用閩南語拼出來,它是「郭有品天一總局」。
  • 漳州古城邀你體驗「老街情、慢生活」
    煙炙磚、竹篙厝、圓枋脊伽藍廟、番仔樓、老教堂你沒看錯這裡就是漳州古城漳州古城位於漳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核心區,保護面積約53公頃,煙炙磚、竹篙厝、圓枋脊等古老元素點綴著傳統院落,伽藍廟、番仔樓、老教堂等歷史建築巍然挺立,「唐宋古城、明清街區、民國風貌、閩南韻味、僑臺同輝」是其形象的概括。
  • 五年努力達共識,南安詩山百年番仔樓「調志樓」移交政府!
    本報訊(記者 黃耿煌 陳靈 通訊員 蘇穎寶 洪順興 陳少峰 文/圖)籤字、蓋印、握手、合影……12日下午,一座歷經百年、鐫刻慈善基因的華僑番仔樓「調志樓」(又名「宏潮樓」)由華僑後代手裡,正式移交給南安詩山鎮人民政府管理、使用。
  • 為何說這個不起眼的小港,帶動了整個漳州地區的經濟發展?
    這是空前絕後的歷史機遇,月港商人壟斷了明帝國的海上貿易。△月港通洋期間,漳州平和縣生產的克拉克瓷,頗受追捧。這些用於出口的青花瓷,與布匹、絲綢等其他物產,沿九龍江順流而下,遠銷東南亞、歐洲等地。月港的貿易區域,一是東南亞的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地區,稱西洋;一是菲律賓、琉球和日本,稱東洋。因為「倭寇」的原因,日本徹底得罪了明朝,被列入禁運名單。
  • 花樣漳州繽紛村遊
    近日,市文旅局推出以「花樣漳州 繽紛村遊」為主題的12條國慶鄉村精品旅遊線路,涵蓋古村、花海、水鄉等熱門旅遊打卡點。12條鄉村精品旅遊線路分別為:線路一:平和高寨村柚海——鍾騰村榜眼府——高峰谷——平和蕉路村繩武樓——福峙樓;線路二:田螺坑土樓群——裕昌樓——塔下村或南靖官洋村和貴樓——雲水謠古鎮——懷遠樓;線路三:薌城珠裡村(林語堂文化園、香蕉海、玉尊宮)——高新區荔枝海——七首巖;線路四:龍文湘橋村——閩南水鄉·九十九灣——福建海絲鐘錶博物館;
  • 阿吉仔馬蹄酥 見證古早味
    廈門老字號阿吉仔馬蹄酥,每盒內裝12個,價格實惠,以其酥脆的外皮和軟糯的內餡,受到市民遊客喜愛。這份伴手禮,能夠喚醒每個廈門人充滿喜悅的味蕾記憶。阿吉仔馬蹄酥,在堅持手藝傳承的基礎上,升級產品包裝與制餅原料,致力於將「阿吉仔」打造為以餅為主的廈門伴手禮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