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第12式的第3個動作——左手上掤,右手蓄勁法

2020-12-23 倪華太極養生

接下來我們繼續分解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的第12式——掩手肱捶。

現在分解的是第三個動作,就是左手引化 右手蓄勁法。

它是左手引,是個引掤動作;右手蓄勁。

一、動作解析

1、眼法

它首先是接上一式動作,眼法不變。

2

注意身體我們是稍稍右轉,再變左轉,蓄勁。左轉是稍稍,也是一點點,非常小。它正好是掤化的一個動作。

左轉呢它是蓄勁了,因為我們下一式是加大左轉,它有這麼一個過渡。要體會清楚,練的時候要多加體會,體會它裡頭的這種身法的微妙變化。

3

凡是身體涉及到左轉右轉,它腿部纏法是很微妙的,一定也是左順右逆變為右順左逆,或者是右順左逆變為左順右逆。

但在這個動作當中呢,它是稍稍右轉,那就是右順左逆;然後左轉時,那就左順右逆,但是步型不變。仍然是偏馬步的步型。

4、

右手:

隨身體的變化,我稍稍右轉的時候,我們的右肘首先是貼肋的,小臂是走外側的上弧線,是掌形端起。

轉到什麼位置呢?轉到我們的右腮旁。右腮旁握拳。握拳是從小指開始,順纏握拳。保持拳心對右後上斜角,拳眼對右前上斜角。

左手:

同時我們的左手走左側的一個上弧線,從腰的位置旋轉,轉到與胸的高度一致。保持手心對右後上斜角,中指揚起對左前上斜角。

連起來打的時候架子可大可小隨著整套拳式的節奏進行

二、動作作用

它的作用呢?

是上一式動作被我右手引左手擠掤化了,對方就加大了右轉,並用左手擠按我的左手。

這個時候我稍稍右轉掤化,變左轉蓄勁,準備發拳。

這個時候我左轉他右轉,掤化之後,其實前手的掤化也是,裡面也有發力。

但是在這個設計當中呢,我們是一個蓄勁的動作,準備下一式。

好的,今天先說到這裡,感謝大家!

相關焦點

  • 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第40式的第5個動作——左手掤化右手蓄勁法
    接下來我們繼續講解陳氏太極拳實用拳法的第40式掩手肱捶的第5個動作,左手掤化右手蓄勁法。一、動作解析1、眼法:首先是接上一式動作,眼法不變。4、手法:同時我們的手上動作:右手順纏走上弧線,肘貼肋,揚小臂,轉到右腮旁。握拳時從小指開始蜷曲握拳。拳心朝向右後上斜角,拳眼朝向右前上斜角。它是繼續右轉時,握拳,再稍稍左轉,這是一個蓄勁的動作。
  • 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第20式——肘底捶的兩個動作跟練要求
    接下來我把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的第20式——肘底捶的跟練要求,和大家講解一下。一、整體跟練首先是整體跟練要求。第一個動作:從上一個式子的最後一個動作,眼睛向前;身體左轉,胸向左前方向;腿部纏法左順右逆,步型為左前虛步;兩手變逆纏,變成了雙手的一個前後的開掤動作
  • 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第26式——退進步攔擦衣的動作跟練
    接下來我們繼續講解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的第26式退進步攔擦衣的跟練要求。這個式子總共有三個動作。我們首先是整體跟練要求。一、整體跟練1、第一個動作:眼法:首先是在上一式動作基礎上,眼法不變;*它這個眼法不變呢,其實還是有一定的偏轉。一個是向前;一個呢是稍稍偏轉到往左側轉一點點。基本上是不變的。
  • 陳式太極拳勁理拳法實鑑
    陳家溝陳式太極拳第十二代正宗傳人,師從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太極拳「四大金剛」之一朱天才大師,為朱天才大師之入室弟子。中國武術六段,新加坡陳式太極拳協會理事,新加坡武術龍獅總會武術一級教練。二、螺旋纏絲的對拉拔長勁法在老架一路中的表現形式老祖宗留下來的拳理拳法,和當代大師們對螺旋纏絲的對拉拔長勁法的分析,無不包含先輩、前輩所論及的陳式太極拳所特有的「勁」的學說,並把這個「勁」融會貫通於作為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中所表現出的太極「掤、捋、擠、按、踩、挒、肘、靠、前進、後退、左顧、
  • 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第八式——初收的兩個動作跟練
    接下來我把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的第八式——初收的跟練要求,和大家分解一下。在上一式動作基礎上,眼法不變;身體微微右轉,胸偏向右前斜角;腿部纏法注意重心後移,後移的同時變右順左逆,保持兩腿的松塌,右順左逆成左側馬步;雙手順纏,在身法旋轉的基礎上,雙手順纏掤化來勢。叫雙手收掤法。
  • 傳統武術陳式太極拳動作分解教學——太極起式、金剛倒錐
    兩手左逆右順纏,走弧線向左前上方掤出,左手掤至左膝上方與眼平,手心朝外。右手掤至胸前中線,手心朝上,目視左前方。要求:上掤轉體時,要結合襠、腰勁,松胯塌腰,勁貫手掌。練此動作時吸氣。內勁:丹田氣下降至湧泉,隨著身體左轉,由右腳順右腿纏至腰間:腰左轉、使勁通過肩、肘,貫於兩手,形成上掤勁。
  • 太極實戰拳法與內功修煉
    >   混元太極實戰拳法十三式凝聚了太極大家、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創始人馮志強先生所傳授的最經典的技擊精華,是幾十年擂臺實戰經驗之總結,技擊性特強,體現了太極拳的技擊靈魂。太極鼓蕩貫穿整套拳的始終,意氣鼓蕩,丹田鼓蕩,肢體鼓蕩,充分體現了混元太極拳鼓蕩的內功特色。進一步結合了人體骨骼運動規律及經絡氣血運行特點,武醫結合,糾正了太極拳修煉中易傷膝傷腰腿的錯誤動作,特別強調中正不偏,圓襠開胯,內外雙修,動靜相兼,每一個動作都細緻入微,精準到位,得氣快,內勁足,更科學更高效的實現健身養生之目的。
  • 這番問答真真切切地詮釋了《太極拳論》
    陳式十六代後裔陳鑫先生(字品三)在所著的《陳式太極拳圖說》中提出:"兩手各管保護半個身體,以鼻為界。"這就比王宗嶽的《太極拳論》講得清楚些。不過手部運動線路,並不經過鼻前,因此我教學生是以手心斜對心口為界。陳鑫先生 又提出運動中自轉的纏法有順、逆之分。
  • 陳式太極拳中無可忽視的代表性動作「金剛搗碓」
    練就金剛太極尊,渾身合下力千均。陳鑫在《太極拳圖說》中說:「金剛為神名。鋼如精金百鍊,堅而又堅,其手所持者降魔杵也;搗碓者,如谷之在臼,以杵搗之。右手將捶如降魔杵,左手微屈如碓臼,既取其堅剛沉重,又取兩手收在一處以護其心名」。所以金剛搗碓一式古時又稱護心拳。
  • 洪傳陳式太極拳一代名師李儲功先生
    李儲功老師是一代太極宗師洪均生早期弟子之一,習練洪均生所傳陳式太極拳四十餘年,功架純正。自謙言隨師習拳三十餘年,不敢稍怠,然對太極之理法始窺其貌。並言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囑我們要學諸家之長,引為己用,與所學太極大有裨益。
  • 陳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承人崔法強開山收徒
    9月28日,陳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承人、林州市太極搏擊養生堂總教練崔法強收徒儀式在林州紅旗渠假日酒店舉行,靳國榮、呂飛傑、吳佳興等三名太極拳愛好者拜在崔法強老師門下,正式成為陳式太極拳第十三代傳人,承擔起傳承太極拳、弘揚太極文化的責任。
  • 太極養生八式動圖全解,初學者必備!
    陳式太極拳養生八式,動作舒展大方,柔和平穩,圓活連貫,由簡至繁;練起來輕鬆自如,陰陽相合,剛柔相濟,均勻緩慢,如行雲流水,連綿不斷。以連續弓步為主要步型變化,手法動作以中國傳統太極拳的正手即掤、捋、擠、按為主線變化而成。
  • 太極拳單鞭動作教學與分解技法
    陳式太極拳單鞭    動作一:身微右轉即向左轉回;同時右手順纏向內、左手逆纏向外各翻一個圈,隨即右手變勾手右舉,左掌弧形移至腹前,在身體左右旋轉時,左腳也隨著以腳尖點地輾轉。(圖21- 22)由於該式與右手運動為主的懶扎衣相對,因此懶扎衣與單鞭為太極拳第二勢,呼為二儀勢。另外,雖皆以練一隻手為主,但須牽動到一動無有不動,以達到節節貫串。這種要求比雙手練習全動要困難些,須以運用特點五作為重點。    5.太極拳八個特點要表現在每一個動作中,也可以說太極拳是八個特點聯合運動的拳。過,就某一個動作而言,則以某一個特點為主要內容,其餘特點為次要,但並不等於不再運用其餘特點了。
  • 陳式太極拳基本功|太極拳系統化訓練
    1、學架子(了解規律,熟練套路) 學架子階段是練習陳式太極拳的初級階段。在這個階段,要先掌握簡單的基本動作。這裡的基本動作包括定步的手上纏絲動作和熟練後配合步法的協調練習,通過這些基本動作的練習來初步了解陳式太極拳對手法、步法、手型、步型的基本要求,明確陳式太極拳的基本特點和風格。
  • 陳照丕《太極拳見解》(手抄本)
    以上這十三個字都合乎標準,用成死的不行,得用成活的,就是與人交手時要隨機應變,靈活應用的方法,這十三個字就是太極拳內的精華,也就是太極拳內有十三式之稱。還有一個十三式,就是太極拳的理論,這個十三式是八卦加五行,八卦是乾,坎,艮,震,巽,離,坤,兌。
  • 陳式太極拳74式與83式的來龍去脈
    陳式大架一、二路自陳長興以來歷經陳耕雲,陳延熙,至其曾孫陳發科已經歷時百餘年,陳公發科初來北京時教的就是74式。其早期弟子:侄陳照丕,子陳照旭,楊易晨,洪均生等皆習此,洪均生老師在「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一書中就有記載。  陳公發科在長時間教學中逐步增加三個式子即:三換掌,退步壓肘,中盤。此三式在整套拳中又重複一次就成了6式。
  • 抖音我左手一式太極拳右手一劍刺身前是什麼歌 下山完整歌詞
    抖音我左手一式太極拳右手一劍刺身前是什麼歌 下山完整歌詞  最近在抖音上聽到一首歌感覺還挺好聽的,歌詞大意是「我左手一式太極拳右手一劍刺身前」。據了解這首歌歌名叫《下山》,原唱是「要不要買菜」。下面來看一下。
  • 太極拳的主勁之一,「掤如旋傘」,仔細閱讀一下
    一個人,贏在了作息上,高手生活很規律,沒有三天魚,二天網。這種人,看似低調生活,卻擁有強大作息規律。生物鐘一旦穩定,按部就班,良性循環開始,武功持續穩步提高。左手研墨,右手執筆。你的程序對,體系就厲害。何時練拳,何時工作,何時休息,形成良性循環,生物鐘不被打亂,人就走得長遠。
  • 「一起學太極」楊氏太極拳圖解—捋擠
    圖文素材以傳統楊氏太極拳103式為藍本,以楊氏太極拳第五代嫡傳人楊軍老師的「明理、知體、達用」的教學體系作為講解輸出,僅供大家參考交流之用。一起開啟我們的太極之旅吧!動作一:以腰帶動,由正前方向轉體45度,使兩臂逐漸翻轉,變兩手掌心側相對,右手側向外,左手側向裡。
  • 楊式太極拳單鞭、下勢和上步七星練習要點
    (接圖18-21,再接圖207)   楊式太極拳第四式單鞭   動作一:重心漸漸移於左腿,身體左轉;同時,右腳尖微翹,以腳跟為軸隨轉體腳尖儘量裡扣踏 實,重心隨即移回於右腿;同時,兩肘微沉稍屈,兩掌心微下復隨轉體向左抹轉半個平面橢圓形,兩掌高與肩平;眼神隨轉體向前平視轉移,稍先於左掌到達左方,但眼神須要顧及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