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13日 10:56 來源:CCTV.com
根據2004年頒布的《道路交通安全法》,電動自行車屬於非機動車,應當在非機動車道內行駛,最高時速不得超過15公裡,也就是說,國家大法賦予了電動自行車合法的身份。
何小華:當前的現實確實使是這麼一個樣,生產是合法的,銷售是合法的,購買也是合法的,因為沒有說購買是違法,沒有這條法定,只是你一上路就違法了。
造成這種尷尬的原因是電動自行車雖然具有非機動車的合法身份,但是《道路交通安全法》還規定:依法應當登記的非機動車,經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登記後,方可上道路行駛,而非機動車的種類,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當地實際情況規定。廣州市正是根據這一法條對電動自行車不予登記,不準上路。
何小華:我們認為它根本來說就不符合我們的根本的實際,也不符合我們廣東的廣大的中下層市民的需求。如果你把這個電動自行車這麼全面地禁止了,對於這些市民來說,特別是對於中下層市民來說是一個很沉重的打擊。電動自行車是他們必須有的一種生活方式,甚至是生存方式。
據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的調查統計,全國的電動自行車的使用者70%以上都屬於中低收入階層,他們使用電動自行車的主要用途是上班和上學。電動自行車的價格在2000元上下,靠蓄電池驅動行駛,速度一般可以達到每小時20公裡,充電一次可以行駛40-60公裡。
楊新苗(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副教授):電動自行車,它這種方式跟公交比起來,跟小汽車比起來有一些優點,首先需要的空間很小,電動自行車的空間和自行車是相當的,第二對能源的消耗很小,如果使用汽車的話,一年的燃油消耗將近上萬,那麼使用電動自行車對油的消耗基本上是沒有的。
近四、五年來,電動自行車開始大規模地出現在中國各個城市的道路上,使用電動自行車的人已經超過了2000萬。但是,全國各地對電動自行車卻採取了迥然不同的管理政策,,有像廣州一樣採取禁止和限制的,也有上海、蘇州那樣登記上牌就能上路的。早在幾年前,海口、北京、珠海等地就開始禁止或限制電動自行車行駛,而且和廣州禁令一樣也曾經引發了廣泛的爭議。那麼為什麼電動自行車在有的地方被廣泛使用,有的地方又被禁止上路呢?兩種決策的背後又出於什麼考慮呢?
記者首先來到較早限制電動自行車上路的海口市展開調查,海口市早在2003年,也就是電動自行車在海口剛剛出現不久就發布通告,禁止電動自行車進入海口主要市區行駛,2004年又連續發布通告禁止電動自行車進入市中心。2005年12月,海南省還在全國第一次為電動自行車的上路問題召開了立法聽證會,可是直到現在,海口仍然禁止電動自行車進入市中心區域。
記者:海口有一個規定,說是市中心不許這樣的電動自行車上路,您知道這樣的規定嗎?
行人:知道。
記者:您為什麼還要這樣走呢?
行人:我上下班很困難,轉車、打車一個鐘頭多,現在加上坐公汽不很方便,我要搭一個多鐘頭,我把這個時間白白浪費在這上面,從這個角度來說,騎這個東西方便。
行人:這個車非常好。
記者:你覺得它好在什麼地方?
行人:又方便又省錢,又沒有尾氣汙染。
記者:這個多少錢一個?
行人:大概2100。3:每天充一次電,就用一天。
記者:咱們算一下,您每天充電,電錢算進去有多少錢?
行人:0.5度,一塊錢一度,就是五毛錢。3:充滿電就跑50公裡,一公裡才幾分錢。
記者:你覺得很值?
行人:值,一天給我們省十多塊錢,肯定老百姓很喜歡它嘛,很愛它嘛。
:按照海口市禁止電動自行車的通告,凡是進入市中心的電動自行車都要被處以罰款。
行人:也被交警罰過款。
記者:罰過,罰了多少錢?
行人:200。
記者:為什麼罰你?
行人:這個車沒有上牌,不能上路。這樣講。我們也需要交通,也沒辦法。
記者:有一天你被警察抓了,又被罰錢了,怎麼辦?
行人:那也認了,那也沒辦法。那你就得避著警察。有時也要避一下吧,為了省幾塊錢。
記者:你站在一個市民的角度,我們替政府想想,他為什麼要出臺這個規定?你覺得。
行人:我們目前也不了解刪除
記者:當時為什麼做這樣一個決定,為什麼市中心區域不讓電動自行車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