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放:
近日,關於「藍莓、花椰菜等都無法預防癌症,甚至會增加致癌風險」、「抗氧化劑不延壽反致癌」的說法在網上傳播,顛覆了人們希望通過補充抗氧化劑防癌、防衰老的日常思維。
疑問:
抗氧化劑還能不能吃,應該怎麼吃?藍莓、花椰菜真的會增加致癌風險嗎?
解答:
抗氧化劑致癌的說法起源於美國遺傳學家、分子生物學家詹姆斯·杜威·沃森剛剛在《開放生物學》上發表的《氧化劑、抗氧化劑以及腫瘤的不可治》,文章重點闡述了腫瘤治療中,只有小部分涉及抗氧化物,而且是從分子細胞的角度解釋自由基對腫瘤細胞可起到攻擊的作用。在文章裡,沃森提到大量的營養試驗表明,維生素A、C、E等抗氧化劑並不能明顯阻止胃腸癌的發生也不能延長生命,抗氧化劑引起的癌症可能會多於預防的種類。
然而,在國內媒體的報導中,相關信息內容卻被歪曲成為藍莓、花椰菜等富含天然抗氧化劑的食物可致癌。
「沃森的說法只強調了自由基對腫瘤細胞的作用,卻沒有從人的整體出發,看到自由基可引發的併發症和對人體造成的損傷。」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亞洲自由基研究學會主席趙保路認為,沃森談到腫瘤累積太多抗氧化劑會阻止自由基殺傷腫瘤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把這一現象無限推理到抗氧化劑引起癌症多於預防癌症的種類太過武斷,「而中國媒體的報導則是對自由基和抗氧化劑非常片面的理解」。
「人體內本身有著天然的抗氧化劑和抗氧化酶,然而,隨著年齡增長,體內的抗氧化功能逐步減退,在醫生及營養師的指導下進行補充是有必要的。」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營養科主任賈凱告訴記者。
「然而,自由基又是具有功能性的,自由基是負責傳遞能量的搬運工,生命的運行是離不開自由基的活動的。因此,體內要保持健康,就要保持自由基和抗氧化劑的平衡。」趙保路認為沃森的說法只強調了自由基功能性的一面,「以腫瘤為例,放化療產生的自由基,可以攻擊腫瘤;但化療和放療的副作用也是很厲害的,這也是自由基引起的,所以強調兩者中的一者是錯誤的。」
「腫瘤、衰老、老年病,都是慢性疾病,致病因素很多,單純考慮一個因素也是不全面的。」趙保路表示這個問題需要多方面的思考。
目前在商場和超市裡到處可見廣告宣傳富含抗氧化劑的食品,周圍的人群也在通過服用維生素來達到均衡營養、延緩衰老的目的,那麼,這種做法正確嗎?
「有些食物本身就含有天然的抗氧化物,如西蘭花、西紅柿、藍莓等等,也有人通過服用維生素和類胡蘿蔔素來達到減小氧化損傷的目的,然而很多人對抗氧化劑的攝取進入了一個誤區。」賈凱告訴記者,日常食物內的抗氧化劑是對人體有好處的,而額外的補充服用卻是值得商榷的。
以維生素為例,維生素分為水溶性維生素和脂溶性維生素。水溶性維生素,如VB、VC是溶於水的,即使過多地攝取,通常都會從尿液裡排出去;而脂溶性維生素,像VA、VD、VE等,不當地補充,會在體內蓄積,會損害人的肝臟功能或者造成腹瀉等。
「尤其是VE,目前發現和乳腺癌確實是有關係的。其實如果合理均衡膳食,食物本身含有的抗氧化劑就足夠了,不需要額外補充。」賈凱說,目前人們飲食的誤區很大,不營養進食,指望通過服用維生素來達到營養需求的做法是亟待改變的。
「最後,可能你本身覺得補充的營養素已經很全了,但是可能原來缺的還是缺,過量的還會產生副作用。」賈凱叮囑,飲食之外抗氧化劑的攝取一定要建立在醫生或者營養師對膳食評估的基礎上,切莫亂服誤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