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為人父母,是什麼感受?
有人覺得感動和幸福,&34;;有人覺得懵懂,&34;;有人覺得慌亂和焦慮,&34;、&34;。
90後奶爸莊莊是最後一種。
他說自己工作非常忙,經常加班,沒想要孩子,生小孩不是計劃內的,孩子出生後,又怕不能給孩子更好的生活保障,心裡害怕,怕自己不稱職。
莊莊對孩子出生的&34;來自於三個方面。
一是還沒有做好當爸爸的準備,不想生孩子,自己沒房沒車,賺得錢不多。
二是老人還上班,幫不上忙,又沒有經濟實力請保姆,孩子只能自己帶。
三是孩子天天哭,影響心情,覺得家庭灰暗,人生灰暗,他說男人也會有產後抑鬱,因為生孩子後生活完全改變了。
不過莊莊是個負責任的爸爸,面對孩子的降生,他主動做了很多功課,成為妻子和朋友眼裡的好爸爸。
他說養孩子需要一整套的知識,不能靠老人的經驗,老人的經驗有些是過時的,不科學,做了父母就要主動學習,他通過網絡、書籍等,系統學習科學的育兒知識,還主動和其他的爸爸交流,學習經驗。
養孩子細節問題太多,吃喝拉撒,護理、早教,孩子各階段需要做什麼,需要哪些物品,從哪裡購買,莊莊整理了出來,做成表格,用到的時候拿出來,非常方便。
因為孩子出生後物品增加很多,他還學習收納知識,同樣也是整理表格,各類的東西怎麼收納,用什麼工具,放到哪裡,整理出來就好收拾多了。
孩子的時間表,也整理出來,按部就班,生活就會條理分明。
他自己稱為&34;,因為他的工作原因,經常加班,在家裡也要隨時處理工作,妻子主要帶孩子,他需要幫忙做家務,而他又想多陪伴孩子,於是他學習哥哥的方法,使用掃地機、洗碗機、廚師機等,讓機器來代替人工,節省了時間。
因為小時候父親工作忙,很少陪伴自己,他覺得他從小缺少父親的陪伴,他不能像父親那樣,他要多陪自己的孩子。
他也做到了,一有空就陪著孩子,女兒也很粘他。
莊莊的做法得到了妻子和父母的認可。
在我眼裡,年輕的莊莊也算是育兒達人了。雖然孩子出生前沒做好準備,但是孩子出生後,沒有逃避,而是積極面對,努力做一個負責任的好爸爸,他的做法值得很多新手父母學習。
現在很多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人們的生育意願越來越多,據統計,2019我國生育率創歷年來最低。
年輕人不敢生孩子,不願生孩子,除了高昂的育兒成本,不會養孩子、育兒焦慮,也是很多年輕人對生孩子望而卻步的原因。
但是,養孩子雖然難,而孩子帶來的快樂和幸福,卻是翻倍的。
&34;,有個媽媽坦言。
&34;。
很多新手父母焦慮,因為面對一個小小的嬰兒,會慌亂,會手足無措。
孩子會哭鬧,會生病,怎麼安撫嬰兒,怎麼科學餵養、科學護理,對新生父母是全新的考驗。
孩子不僅僅需要吃飽穿暖不生病,最大的問題還有教育,智力開發、科學早教、情商和習慣培養等,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幾乎是所有父母的願望。
怎麼能做到?卻是一項複雜而浩大的工程,所以有人建議,父母應該學習,合格之後再&34;。
當然,做父母是每個人的權利,不發合格證也可以生孩子,但是做父母是一項責任,也是考驗,缺乏做養育孩子的知識,可以學習,學習的途徑很多。
看視頻學習更直觀,也很方便,西瓜視頻上就有很多育兒方面的內容,包括科學餵養、生病護理、早期教育等。
越來越多的專業人士,通過視頻的方式分享和傳播育兒知識、方法,隨時隨地都可以學習。
根據孩子的發育特點,新手父母可以確定各階段的學習重點。
孩子在出生的第一年為嬰兒期,這個階段的孩子非常脆弱,而且發育的變化最大,從一個只會哭和吃、睡的小不點兒,到可以爬、可以走路,可以牙牙學語,叫爸爸媽媽,一年的時間裡,孩子經歷了最大的變化。
在這個階段,也是新手父母最慌亂的時候,孩子吃飽了嗎?營養夠嗎?孩子為什麼哭?生病了怎麼辦?都是父母焦慮的來源。
一歲前的護理細節很多,比如洗澡、撫觸、運動能力發展等,生病更是常見,嘟嘟一歲前就鬧過腸絞痛、溼疹、鵝口瘡等。
一歲前的餵養也很重要,包括輔食添加,營養補充等。
隨著孩子語言和運動能力的發展,對孩子的早期教育就提上日程,早期教育不是去機構上早教課,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通過和孩子的互動,對孩子的引導,培養孩子的語言、精細化動作等能力,開發孩子的智力。
很多研究證明,習慣的培養越早越好,比如飲食、睡眠等,兒時的習慣可以影響一生,所以從孩子開始吃飯就培養好習慣,以後會非常受益。
3歲以後,孩子的理解和溝通能力進一步發展,也需要上幼兒園了,3-6歲是學齡前階段,也需要為將來上學做準備。
開始集體活動,也會更多的進入公眾場所,需要遵守規則,所以規則意識必須要建立了。
孩子有規則意識,出門會省心很多。
&34;,第一次做父母,更需要學習,在西瓜視頻搜索:&34;,即可獲得新手爸媽技能包!
做更好的父母,才可以擁有更好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