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禾果媽媽 原創
等待了很多個星期,你們曾猜想過寶寶究竟是男孩還是女孩,等到了最後關頭,無論產程是長是短,在經歷了讓人精疲力盡、痛苦不堪甚至是充滿驚險的分娩後,你們的孩子誕生了。
媽媽終於過了生孩子這一關,寶寶正躺在媽媽溫暖的臂彎,爸爸正倚在床邊看著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然而這樣的安心與寧靜只是片刻的,作為新手爸媽,你們的辛苦才剛剛開始。
這個什麼都不會、離開你就無法的生存的人類幼崽,從此徹底改變了你們的生活,打亂了你們所有的計劃。儘管在懷孕期間,你們已經做了很多準備、學習很多育兒知識,然而隨著這個小傢伙的到來,第一次做爸媽的你們,還是會感到不知所措,還是會鬧得人仰馬翻。你們想給孩子最好的一切,想盡全力做最好的父母,但也因此,常常陷入焦慮。
西瓜視頻聯合「我要WHATYOUNEED"在六一兒童節這天邀請了10位新手爸媽聊了聊他們育兒過程中的焦慮和成長。在採訪過程中,10位新手爸媽回憶著孩子從出生後他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講著講著就笑了,笑著笑著就哭了......
莊莊,爸爸,94年生人,育有一女
她都是人生的第一次,要給她一個好的環境或者氛圍。
莊莊在成為爸爸後做了很多功課,主動去學習育兒知識,時常會幫助寶媽分擔家務。他認為好父母的標準就是「陪伴」。想要給女兒更好生活的他,目前沒房沒車,總會自責自己還沒賺到足夠的錢,無法提供更好的經濟條件。雖然已經盡全力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但仍然為自己與別人家的經濟差距而感到自己並不稱職。
除經濟問題外,最讓莊莊感到焦慮的是每日的作息時間被打碎,時間和精力都不夠用。沒有老人幫帶孩子,沒有錢請保姆、育兒嫂,凡事必須親歷親為。女兒溼疹嚴重時經常抓撓,哭鬧不止、睡不好覺,讓他很崩潰;和妻子育兒理念不合時會吵架,找不到好的解決辦法,讓他很無奈。莊莊直言「爸爸也會後產後抑鬱,但是很多會被忽略」。
Icy,媽媽,94年生人,育有一女
不能工作,社交圈很窄,一年10個微信都加不上。
以前喜歡社交的Icy,在有了孩子之後跟朋友聯繫的越來越少,就連最好的朋友也因為時間和距離的關係,已經兩年沒見過面了。Icy表示帶孩子要隨時待命,沒有自己的空間,甚至連上廁所都要憋到孩子睡著才能去。孩子一直粘著媽媽,媽媽根本沒有辦法管理自己的時間。然而,老公的個人生活節奏卻幾乎不受什麼影響。在育兒方面,她已經走了一百步了,但老公才走了十步。
Icy也為自己脾氣差而感到焦慮,特別是因為要帶孩子而無法重歸職場,使她對女兒有埋怨。她知道女兒愛自己、粘自己,不會生自己的氣,因此也常常會反省自己做得不好。她對著鏡頭對女兒說「我想疼你一輩子,我不想生老二老三,等你結婚後就不要找我們了,我和你爸爸要過二人世界」,然而,本想開個玩笑,Icy卻忍不住落淚了。也許,捨不得孩子長大,也是父母的一種焦慮。
Erica,媽媽,95年生人,育有一子
我已經做好了很充足的心理準備,但是還是覺得很辛苦。
最讓Erica感到崩潰的是寶寶哄睡很困難,有了孩子後很難睡上一個完整的覺。另外,寶寶體質也比較弱,不僅牛奶蛋白過敏,溼疹也很嚴重,拉肚子便血。寶寶13個月,去醫院次數就超過了24次,照顧生病寶寶的辛苦與煎熬,相信很多媽媽都能感同身受。Erica說覺得自己已經學了很多知識,但還是沒把孩子帶好,有自責挫敗感。
在育兒過程中,也時常會和老一輩人產生理念衝突。比如,她想要讓寶寶多去嘗試一些東西,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去感受,但老人就會擔心孩子的安全,給孩子過度的保護。這也是大多數家庭都會面臨的問題,照書餵養的年輕爸媽與照經驗餵養的老人總會在帶娃問題上產生分歧和矛盾,年輕爸媽不僅要堅持科學餵養的方法,還要照顧老人的情緒和想法。
以上列出的三位新手爸媽的故事,相信大多數初為父母的人看後都會產生共鳴,因為大家都面臨過同樣的挑戰,都有著相似的焦慮。
寶寶睡眠沒規律,大人睡眠被剝奪
我的兩個寶寶都是傳說中的「睡渣」,做全職媽媽這三年,我沒有睡過一個完整的覺。「睡不好覺」幾乎是所有新手爸媽在娃出生後的第一個噩夢,特別是對於那些睡眠需求很高的成年人來說,支離破碎的睡眠會讓他們整個人都不好了,從情緒到身體可能都會出現問題。無情的睡眠剝奪,足以讓新手爸媽體力透支、精神崩潰。
孩子哭鬧帶給人的壓迫感和無助感
孩子餓了哭,困了哭,冷了哭,熱了哭,拉臭臭了哭,腸絞痛了哭,長溼疹了哭,著急了哭,見到生人了哭......哭是孩子表達情緒、與人交流的方式。新手爸媽常常搞不清楚寶寶哭鬧的原因,面對哇哇大哭的孩子手足無措,經常會因為不能有效安撫寶寶而感到產生深深的挫敗感。孩子的聲聲哭喊帶給人的壓迫感和無助感讓人很容易就情緒失控。
被孩子拴住自由,失去自己的生活
有了孩子後便有了牽絆,二人世界時的輕鬆自在不復存在。出門逛街看個電影,需要背奶;遊戲打到一半孩子哭鬧,要立即哄娃;想追個熱劇需要等到晚上孩子熟睡之後......化妝品、高跟鞋都被束之高閣;足球賽、NBA都放棄看直播。對於選擇辭職在家帶娃的一方來說,更是幾乎放棄了自己整個社交圈,就連自己的興趣愛好可能都要暫時放在一邊。新生寶寶,成了你世界的全部。
母乳餵養太艱辛,寶媽承受身心雙重壓力
對於新手爸媽來說,除了寶寶令人頭疼的睡眠問題外,最讓人感到困難的就是餵養問題。尤其是寶媽需要忍受開奶之痛、漲奶之苦,還會遭遇乳頭皸裂、乳腺炎、回奶、追奶、背奶、斷奶等一系列痛苦的事情。純母乳餵養?混合餵養?還是純配方奶餵養?媽媽親餵還是瓶喂?厭奶期怎麼辦?如何斷夜奶?寶寶營養不良或是餵養過度?一個個令人頭疼的問題接踵而至,艱辛的餵養之路,讓寶媽時時面臨著沉重的身心壓力。
家庭與工作兩頭奔波,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對於需要兼顧家庭與工作的職場爸媽來說,總是會面對「陪孩子」還是「忙工作」這樣的兩難選擇。正所謂「放下工作養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寶寶成長的每一天都彌足珍貴,寶寶的一顰一笑一個進步,都想要親眼見證,然而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為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質基礎,許多新手父母不得不忍痛割愛、疲於工作。寶寶得不到足夠的父母陪伴會缺乏安全感,爸媽也會因為無法更多地陪伴孩子而感到憂慮。
家庭成員的育兒理念衝突造成彼此之間關係緊張
在有老人幫帶孩子的家庭,兩代人截然不同的育兒方法和育兒理念很容易引發矛盾,如果再遇到夫妻雙方其中一人拉偏架,那麼矛盾便會進一步升級。生完孩子,你會發現,好像每一個人都有話語權。三代人同處一室,年輕爸媽作為尷尬的「夾心層」,既不能不尊重老人,又不能放任孩子不管,的確感到心累。即便沒有老人幫帶孩子,僅是夫妻兩人,就能在養育孩子方面產生許多分歧,甚至吵架冷戰,幸福感降至冰點。
焦慮者最後只會收穫這兩樣東西:
一、無效的焦慮帶來的強烈壓力,嚴重影響當事人的認知和正確判斷。因此,可能進一步產生挫敗感。
二、由於不停歇的思考和忙碌,帶給周邊的人很多壓力和連帶行為(例如要求別人完成一些事情),進而遭到他人的反感。
新手爸媽過度的焦慮源於自己認為「應該做得足夠好」或者「有義務做得足夠好」,心理學家把這個稱之為「道德糖衣」。深陷焦慮的人不但不能正確地面對和解決問題,還可能會導致心情抑鬱、人際關係緊張等問題。因此,新手爸媽必須學會採取以下措施幫助自己實現自我救贖:
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養育方式,讓自己和寶寶都感到快樂
在育兒方面,很多問題就連專家都存在爭議,更不要說沒有經驗的新手爸媽了。今天聽這個朋友這樣講,明天聽那個同事那樣講,最後也不知道究竟怎麼做是對的。其實,在很多時候,爸媽還是要聽從自己的內心判斷,根據自家的情況決定養育方式。
舉個最簡單又最普遍感到困惑的例子,究竟是母乳餵養好還是奶粉餵養好?母乳餵養的優勢當然是顯而易見的,母乳有著奶粉無可替代的營養價值,母乳餵養更方便,還能省不少奶粉錢。可是,不論寶媽是奶水不足還是工作太忙,抑或是情緒不佳,任何原因導致不能再堅持母乳,其實都不必焦慮!奶粉餵養的寶寶也可以很健康,瓶餵時懷抱寶寶也可以培養和寶寶的親密關係,最重要的是爸爸也可以直接參與到餵養過程中,寶寶不會一直黏在媽媽身上。
沒有絕對正確的養育方式,只有最適合自己的養育方式,特別是在餵養方面,只有媽媽好,寶寶才會好,讓自己和寶寶都到輕鬆快樂才是最重要的!
成為父母需要適應期,承認自己的情緒狀態
母愛抑或是父愛,都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從懷胎十月時,準爸爸準媽媽就開始和這個小生命產生了奇妙的感情。然而產後,不少爸媽會因為焦慮、抑鬱而產生厭煩的情緒,感覺自己像是被綁架了,不想接受自己已經生育的事實。其實,母愛和父愛不會一開始就很強烈,而是在一天天的陪伴和付出中逐漸滋長的。在孩子帶來的衝擊和顛覆中,母愛和父愛會來得晚一些,對於孩子的到來,新手爸媽都是需要一個心理上的適應期的。承認自己的不成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慢慢學會如何扮演好父親、母親的角色。
增強自己的掌控感,分配好各個家庭成員的育兒角色
作為孩子的父母,自然應該是育兒方面重要問題的決策者,應該對孩子的生活做自主安排。尤其是對於寶媽來說,對於別人不恰當的要求應該學會說不。當很多家庭成員都參與到育兒過程中時,應當分配好每個人的任務,彼此之間是合作互補關係,不越界幹預不屬於自己角色的事情。通常,我們會建議老人更多地負責後勤工作,比如爺爺帶孩子遛彎、接送孩子上下學,奶奶做家務做飯,而爸爸媽媽應當決定採取什麼理念、什麼方式來育兒,如何為孩子做好啟蒙早教等。
當好爸爸媽媽的同時,也要做好自己
在孩子剛剛出生的前半年裡,父母幾乎是全身心陪在寶寶身旁,事無巨細地照顧寶寶,沒有太多屬於自己的時間。隨著寶寶的長大,慢慢變得獨立,爸爸媽媽可以獲得的自由時間也相對多一些,儘管可能只是零零碎碎的自由時間,但也不要浪費。尤其是對於全職媽媽或者全職爸爸來說,利用這些可支配的自由時間,堅持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是非常有意義的。
無論是外在的穿衣打扮、容貌形體,還是內在的精神世界,都應該在為人父母后得到更好的管控和提升。因為父母就是孩子的範本,父母的形象對孩子有著深遠的影響。做好自己,才能為孩子做好榜樣;做快樂的父母,才能養育出快樂的孩子。
尋找可靠的聯盟支持,多渠道學習育兒知識
新手爸媽一定會或多或少地加入一些母嬰類、育兒類的分享交流群,這沒有問題,特別是群內多是自己熟知的同學、朋友、同事的話,大家一起聊天吐槽,互相鼓勵、互相支持,也有助於心理疏通。但是,一定不要盲目加入一些號稱「權威」「專家」的社群,還有一些母嬰產品推銷類社群也應當謹慎。加入一個群體後,這個社群裡討論的內容一定要讓自己有舒適感、安全感,如果不信任這個社群就趁早退出。
身處這個海量網絡媒體資訊的時代,信息、知識唾手可得,建議新手爸媽們多關注頭條號、西瓜視頻等母嬰類領域的優質原創作者或視頻創作人,這裡從備孕到孩子上學,所有你想知道的問題幾乎都能找到答案。利用碎片時間,比如餵奶、吸奶、睡前等時間,看一些育兒文章、育兒視頻,更快更方便地掌握育兒技能。就在這個六一,在西瓜視頻搜索:「六一禮物」,即可獲得新手爸媽技能包!用更輕鬆更直觀的方式才能更快地進步。
尋求專業機構的評測和幫助,防止焦慮情緒惡化
由於每個人的性格和家庭情況有很大差異,情緒的嚴重程度也不盡相同,有的新手爸媽可能只是有點負面情緒,通過以上講到的這些辦法可以做出改善,自身的心態總體還是積極的;而有的爸爸媽媽焦慮的情緒會不斷惡化,甚至到了焦慮症、抑鬱症的程度,無法通過自己的調整或家人的勸解而緩解,那麼這時候,必須要尋求專業機構的幫助,用科學的心理評測工具對自己的情緒進行客觀評測,在心理醫生等專業人士的幫助下進行恢復治療。
養育是一面鏡子,透過孩子可以看到父母的影子。希望新手爸媽可以勇敢地和孩子一起慢慢成長。那些焦慮不安的日子,最終也會成為我們人生中最珍貴的經歷。育兒路上,爸爸媽媽一邊播種一邊收穫,雖然萬分辛苦,但也萬分幸福。最後送給新手爸媽們一首詩,希望大家學會釋然: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盡力氣將你拉開,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懷著快樂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裡彎曲吧,
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也愛無比穩定的弓。
——紀伯倫
我是禾果媽媽,英國曼大理學碩士,90後二胎美媽,家有高顏值小姐姐和小弟弟,喜歡閱讀與分享。敬請關注我的頭條號@禾果媽媽暖心說,學習育兒知識,分享親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