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裡的脂肪,現在不太受人待見。那些囤積在腹部、臀部、大腿的脂肪,讓愛美人士想要擺脫,醫生也頻頻警告脂肪過多有一系列健康隱患,甚至增加死亡風險。
其實,我們體內的脂肪組織有不同類型,不能一概而論。其中大部分是白色脂肪,存儲能量以備食物匱乏之時所需,存儲得太多,搞得它們常被稱為「壞脂肪」。
另一種褐色脂肪就不一樣了。它們位於神經系統附近、鎖骨周圍還有腎臟附近。褐色脂肪組織會產生熱量,協助燃燒能量。還有一些研究提示,褐色脂肪多的人,患上肥胖症或糖尿病的風險相對更低,屬於受人歡迎的「好脂肪」。
科學家們過去對白色脂肪與健康、疾病的關係做了大量研究,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現在會對「壞脂肪」的警覺意識越來越高的一個原因。
相比之下,我們過去對褐色脂肪了解得還不多。為什麼它們可能有健康益處?為什麼兩種脂肪對身體的影響不一樣?今天介紹的這項研究就可以幫助回答這個問題。
這項研究最近發表在《細胞》子刊Cell Metabolism。丹麥哥本哈根大學(University of Copenhagen)的科學家從兩種脂肪分泌的蛋白質入手,看看白色脂肪組織和褐色脂肪組織向身體其他部位發出的信號有什麼差別。
「這是第一次有人對褐色脂肪組織做出如此詳細的研究。我們繪製了脂肪細胞分泌並用於和其他細胞通訊的所有蛋白質,發現了巨大的差別。」研究合作者、諾和諾德基金會基礎代謝研究中心的Camilla Schéele教授說,「就像兩種脂肪在說著兩種不同的語言。」
▲研究分析的脂肪細胞來源於鎖骨部位的褐色脂肪和皮下的白色脂肪(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研究人員採用高靈敏度質譜技術,對兩類脂肪細胞展開蛋白質組學分析。結果表明,有471種分泌的蛋白質在兩種脂肪細胞中受到不同調節。從這些蛋白質的類別可以看出,褐色脂肪的抗炎能力更高,更擅長調節免疫系統;而白色脂肪對組織的可塑性更強。
這項研究還發現,有101種蛋白質看來只通過褐色脂肪分泌。其中,有一種蛋白質EPDR1格外吸引科學家的注意,動物實驗驗證,這種蛋白質對褐色脂肪細胞的發育起著重要作用。「褐色脂肪是如何形成的,一直以來是個未解之謎,現在我們得到了一條線索。」研究作者說。
▲蛋白質組學分析結果揭示了新的潛在靶點(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而這份蛋白分子名單,無疑還提供了很多線索可以讓科學家更好地了解脂肪發出的信號,從中有可能找到肥胖症和其他代謝疾病的藥物新靶標。
參考資料
[1] Atul Deshmukh et al., (2019) Proteomics-Based Comparative Mapping of the Secretomes of Human Brown and White Adipocytes Reveals EPDR1 as a Novel Batokine. Cell Metabolism. DOI: https://doi.org/10.1016/j.cmet.2019.10.001
[2] Brown and white body fat speak different languages. https://healthsciences.ku.dk/newsfaculty-news/2019/10/brown-and-white-body-fat-speak-different-languages/
原標題:都是脂肪,差別咋就那麼大?科學家發現不同脂肪給身體的信號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