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公元2020年5月12日,距離偉大女詞人李清照的離世恰好865周年。
在大家的印象中,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一位代表女作家前期多寫其閒適生活,後期則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她的詩歌風格:
如「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之閒情,或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之沉痛,風格均委婉含蓄,不失婉約派本色。
但是在她眾多的詞作中,卻有那樣一篇風格特殊的《漁家傲》,氣勢之磅礴,音調之豪邁,展現了詞人精神境界裡雄奇闊大的另一面。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裡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這首詞,在《花庵詞選》裡題作「記夢」,寫於李清照南渡以後,在消沉愁苦的作品中獨樹一幟。
詞一開頭,便展現出了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一色的圖景,拂曉時分,雲霧海濤混沌一片,銀河閃爍,千帆競舞。
天、雲、霧、星河、千帆這幾個景象本已極其壯麗,詞人又準確嵌入「接」、「連」、「轉」、「舞」幾個動詞。
「接」、「連」二字把垂圍的天幕、洶湧的波濤、瀰漫的雲霧,自然地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渾茫無際的境界。「轉」、「舞」二字,則將詞人在風浪顛簸中的感受,逼真地傳遞給讀者。
我們仿佛能看到詞人從顛簸的船艙中仰望星空,天上的銀河似乎也在轉動。海上颳起了大風,無數的舟船在風浪中飛舞前進。亦真亦幻間,構築了一個瑰麗雄奇的境界。
接下來「仿佛」三句,寫詞人在夢中見到了天帝。詞人經過海上航行,一縷夢魂仿佛升入了天國,見到了慈祥的天帝。他殷勤地問著我:你可有歸宿之處?
這便有了下闕對天帝提問的回答,一個「報」字恰好對應天帝的「問」。「我報路長嗟日暮」,來自屈原《離騷》「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詞人結合自己的身世,表達了自己不怕長途遠徵,只求日長不暮,以便尋覓天帝、不辭上下求索的情懷。
「學詩謾有驚人句」,是詞人在天帝面前傾訴自己空有才華,卻遭逢不幸、奮力掙扎的苦悶,流露出對現實深深的不滿。
「九萬裡」三句意思是說:看大鵬已經高翔於九萬裡風之上,大風呵,不住地吹吧,把我的帆船吹送到蓬萊三島去吧!
「三山」指的是渤海中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傳為仙人居所,遙望可見。然而乘船前去的人們,每每臨近時卻會被風吹開,無人能夠到達。
詞人卻翻舊典出新意,借大鵬扶搖九天的風力,吹到三山去,膽氣之豪,境界之雄,詞中罕見。
上闕天帝詢問詞人歸於何處,此處交代海中仙山即為詞人歸宿,前後呼應。
這首詞寫於南渡以後,北宋淪亡,南宋偏安江南一隅,詞人雖是女子,卻同樣有著深切的家國之思。詞人對海中仙山的尋覓,對天國境界的描摹,對天帝形象的刻畫,都反映出了詞人對理想境界的嚮往與渴求,背後隱寓著的則是對南宋黑暗現實的失望與憤懣。
鄭振鐸先生在《中國文學史》中盛讚李清照是「宋代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我想不僅僅是她婉約詞宗的地位,更在於她後期詞作裡那些深沉蘊藉的家國之思,都映射出一位偉大詞人「家國興亡,匹夫有責」的品格。
往期精彩
每天一首古詩詞|劉方平: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每天掌握一個文學典故|莊周夢蝶:忽忽枕前蝴蝶夢,悠悠覺後利名塵
10首詩詞,10種溫暖:願你歷盡山河,覺得人間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