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中我|新傳理論68

2021-01-08 胡師姐北大新傳考研

1理論內容

鏡中我(the looking-glass self)理論,由美國社會學家查爾斯·庫利(Charles Cooley)在《社會組織》中提出:人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自我的認識,這種認識主要是通過與他人的社會互動形成的,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態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鏡子」,個人透過這面「鏡子」認識和把握自己。

人的自我是在與他人的聯繫中形成的,這種聯繫包括三個方面:

①關於他人如何「認識」自己的想像。

②關於他人如何「評價」自己的想像。

③自己對他人的這些「認識」或「評價」的情感。

這三個階段嚴格來說是人內傳播與人際傳播的一個結合體。通過人際傳播,他人才會產生對我們的印象和評價。人內傳播則體現在這三個階段中的知覺和感覺部分,即借用人際傳播中別人的反應來評價自己、理解自己,從而形成自我認知,包括思想、情感、態度等。

「鏡中我」也是「社會我」,傳播特別是初級群體中的人際傳播,是形成「鏡中我」的主要機制。以「鏡中我」為核心的自我認知狀況取決於與他人傳播的程度,傳播活動越活躍,越是多方面的,個人的「鏡中我」也就越清晰,對自我的把握也就越客觀、越準確。

相互認知也是確立有效的社會協作關係的重要條件。滿足基於人的社會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也是個人從事人際傳播活動的一個基本動機。

2 理論評價

作為最早系統研究傳播現象、進行理論化嘗試的重要學者,庫利關心的一個主要課題是人的社會化問題。在庫利看來,傳播是「鏡中我」形成的主要機制,它不僅是個人社會化的途徑,而且是將整個社會連成一個整體的紐帶。庫利關心的焦點是人際傳播,「鏡中我」是揭示人際傳播在個人社會化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的研究成果。

3 網絡空間中的「鏡中我」

網絡人際傳播及網絡社會角色扮演等人際活動,主要是在各種不同形式與類型的網絡社區中展開的。這些發生在網絡用戶個人之間的傳播活動,使人與人之間建立、維持和發展著一種新形式的相互關係,即網絡人際關係,並且通過不同的傳播方式形成了網絡傳播中的虛擬社區。

正是基於各種傳播交往活動,尤其是發生在使用者個人之間的人際傳播與溝通,使網絡虛擬世界迅速變成了現實的網絡空間。同時,它也使網絡空間演繹為新形式的社會空間,為以「鏡中我」為核心的自我認知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條件。

參考資料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第二版)[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陳力丹.論人內傳播[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1.

周廣揮.網絡傳播中的「鏡中我」機制[J].青年記者,2008(7):12.

相關焦點

  • 禁毒社工理論知識:鏡中我理論
    【導讀】華圖北京社工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禁毒社工理論知識:鏡中我理論--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更多資訊請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北京社工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禁毒社工理論知識:鏡中我理論   由美國社會學家查爾斯?霍頓?庫利在他的1909年出版的《社會組織》一書中提出。
  • 必備衝刺名解15 基模理論、詳盡分析可能性理論、鏡中我理論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基模理論、詳盡分析可能性理論、鏡中我理論」的名詞解釋,拿起你的小本本查漏補缺叭 !!基模理論是皮亞傑提出認知發展論的時候涉及的觀點,是指個體運用與生俱來的基本行為模式,了解周圍世界的認知結構。
  • 用「鏡中我理論」解析馬伊琍育兒觀:像閨蜜一樣相處,是最好狀態
    他們的這種關係其實就是他們的這種關係其實是蘊含著鏡中我理論。二:鏡中我理論人的行為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自我的認識,而這種認識主要是通過與他人的社會互動形成的,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態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鏡子",個人透過這面"鏡子"認識和把握自己。
  • 「鏡中我效應」通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塑造自己
    美國社會學家查爾斯·霍頓·庫利在1902年提出「鏡中我效應」,該理論認為:「一個人的自我觀念是在與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是其他人對於自己看法的反映,他所具有的這種自我感覺,是由別人的思想和對自己的態度所決定的。」庫利在《人類本性與社會秩序》一書中還做了一個恰當的比喻:「每個人都是另一個人的一面鏡子,反映著另一個過路者。」因此,這個理論又被稱為「鏡中我效應。
  • 「鏡中我」育兒觀,看女王媽媽,咋把女兒變成另一個「鏡中我」
    這背後是「鏡中我理論」在發揮作用。孩子在早期的成長中,主要來源於和父母的互動。父母就像孩子的一面鏡子,平等的映射才能發揮最好的效果。什麼是鏡中我理論?也就是我人的自我認知源於和他人的社交互動,而在孩子幼年時期,親子間的互動幾乎佔據了孩子社交活動的全部。像朋友一樣和孩子誠懇客觀的交流,孩子在這種互動中才能得到最客觀的他人評價。
  • 符號互動論|新傳理論25
    在心理學上:主張心理學應研究意識的機能與功用,認為「自我」就是「一個人可以用來稱呼他自己的一切之總和」,「自我」可分為物質我、精神我、社會我、抽象我。他在這方面的研究為符號互動論奠定了最初的理論基礎。
  • 概念辨析 | 鏡中我、主我與客我、自我互動理論、象徵性互動理論,這些你該分清啦!
    鏡中我、主我與客我、自我互動理論這些研究社會互動的理論可能是我們剛接觸傳播學時碰到的最大難點(畢竟說的似乎就是同一個意思),如今早已入門傳播學的你,這幾個理論真的能區分嗎?1.「鏡中我」在1909年出版的《社會組織》一書中,庫利提出了著名的「鏡中我」概念。「人們彼此都是一面鏡子,映照著對方」。
  • #新作者扶植計劃 # 合理利用「鏡中我效應」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這時孩子將會覺得反正有爸爸媽媽呢,我不學也沒關係。從家長口中,孩子會認為不努力也沒關係,從而失去了學習的動力。3 媽媽走過去,溫和地說「!」來,你哪裡不會了,來媽媽陪你,媽知道你再看一遍你就會做了,這算什麼大不了的事,一努力就會了!從媽媽嘴裡孩子知道,努力肯定行,肯定有收穫!什麼是「鏡中我效應」?
  • 300個新傳專業英文詞彙,你能說出幾個?
    比今天展示的內容還多200個活脫脫一本新傳專業英文字典01.鏡中我理論 the looking-glass self19. 文化帝國主義 cultural imperialism20. 社會遺產繼承 transmission of social heritage21. 社會地位賦予 status conferral22.
  • 墨菲定律:「鏡中我」效應,讀懂之後,與別人相處更輕鬆
    美國社會學家查爾斯·霍頓·庫利在1902年提出了一個理論,他認為我們的自我觀念是在和人的交往中形成的,是他人對我們看法的反映。因此這個理論也被稱為「鏡中我」效應。這個觀點與社會心理學理論中提倡的「不要在意他人的看法」相反,指出我們對自己的評價,也就是「自我觀」,是通過與他人相互作用形成的。比如,「我」向慈善機構捐了五十塊錢,然後通過他人的種種評價和反應,想像他們對我的認識。
  • 「鏡中我」效應—在意別人的看法or不在意別人的看法
    「鏡中我效應」是由美國社會學家庫利提出來的,這個理論認為:「一個人的自我觀念是在與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是其他人對自己看法的反映,他所具有的這種自我感覺,是由別人的思想、別人對於自己的態度決定的。」
  • 框架理論 | 新傳理論19
    他認為,任何一種傳播活動,同時都在傳遞著由三個元素構成的信息組合:感官刺激的符號、該符號的指代和區別性指代,以及傳受雙方圍繞該符號產生互動行為的規則。在這裡,框架指的是就如何理解彼此符號,傳受雙方相互約定的詮釋規則。
  • 秒背新傳107之營銷學|AIDA理論、AIDAS理論
    21西南財經大學新傳交流qq群:74574846921四川省社科院新傳交流qq群:917983100
  • 主我客我鏡中我:你眼中的自己是乖乖,別人眼中的你是憨憨
    剛剛接觸新傳考研複習的你們,尤其是跨考的小夥伴,對於新傳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呢?相信大家在複習初期都有些許迷惑和挫敗感,尤其是「看不懂」,其實新傳並不是一門獨立學科,而是與社會學、心理學、文化人類學、政治學等諸多學科相互交織的交叉學科。更重要的是,這是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不信,我們的專欄——《生活處處是新傳》為你揭秘。
  • 符號互動論 | 新傳理論25
    ❷ 在心理學上:主張心理學應研究意識的機能與功用,認為「自我」就是「一個人可以用來稱呼他自己的一切之總和」,「自我」可分為物質我、精神我、社會我、抽象我。他在這方面的研究為符號互動論奠定了最初的理論基礎。「社會我」承認「自我」至少在某些方面是源於經驗的;在社會我中,自我來自他人的經驗,是他人給予的。
  • 鏡中白髮
    有時會有一種錯覺,鏡中那人並不是自己吧,都說鏡中是虛幻世界的投影,也許那是另一個人,在另一處漸老。可是,多年不見的友人相見,都會驚呼:「你怎麼這麼多白頭髮了?」便心下凜然,他們眼中的我,應該是真實的吧。回想起來,仿佛少年兒童的歲月並不遙遠,似乎昨天還是年輕氣盛,怎麼生命的秋霜瞬間就染白了昨日的發?想想曾經的時光,一下被滄桑擠遠,遠得極不真實。
  • 新傳考研必備衝刺名詞解釋,看這個系列就夠啦!15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基模理論、詳盡分析可能性理論、鏡中我理論」的名詞解釋,拿起你的小本本查漏補缺叭!(特點)詳盡分析可能性理論(提出+觀點)社會心理學家理察.佩蒂等在研究說服性信息傳播之際,提出了一種稱為「詳盡分析可能性」的理論。
  • 心理學:實用的「鏡中我效應」,戀愛對象什麼樣,其實由你決定
    而這種由他人的意識,進而決定自我心理認識成長的情況,在心理學上被稱為「鏡中我效應」。01「鏡中我效應」是什麼?02「鏡中我效應」的體現「鏡中我效應」作為一個社會裡常態的心理知識,它體現在每一個人身上,但又不輕易地被人發現。事實上,從你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從你開始學習說話,開始掌握生活技能時,「鏡中我效應」已經開始影響你了。
  • 《王者榮耀》自我之象猶在鏡中是誰的臺詞 自我之象猶在鏡中臺詞介紹
    導 讀 王者榮耀自我之象猶在鏡中是誰的臺詞,王者榮耀也是一款非常火爆的遊戲,那麼「自我之象,猶在鏡中」又是哪位英雄的臺詞呢,相信還有些小夥伴不知道。
  • 社會臨場感理論 | 新傳理論38
    專業從事新傳考研輔導7年帶出百餘名學員成功考上北大等名校滬江CCtalk年度TOP10名師社會臨場感(social presence),又稱社會存在、社會表露、社會呈現,是傳播學技術與社會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概念。該理論最初由馬裡蘭大學教授肖特(John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