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敬畏上帝的時代
中國敬畏上帝的時代,在中國有史以來的歷史上,殷、周、春秋、戰國時代的聖人,直至今日的老百姓,屬於讓我們心儀的人類最美好的時代。
有關上帝的記載,我從《尚書》和《詩經》中,粗略地收集了13條:
1、《詩經·大雅 》:「上帝臨女(汝)」(上帝時刻都看護我們);
2、《尚書·湯誓 》:「於畏上帝,不敢不正 」(我敬畏上帝,不敢作非正當之事);
3、《尚書·湯誥 》:「惟簡上帝之心 」( 上帝知道我們的一切);
4、《尚書·湯誥》:「 惟皇上帝、降衷於下民」(偉大的上帝,賜福給天下萬民);
5、《尚書·伊訓 》:「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上帝不會常降許多吉祥);
6、《尚書·盤庚》:「 肆上帝將復我高祖之德」(上帝賜我象成湯一樣的美德);
7、《尚書·舜典 》:「以齊七政,肆類於上帝 」(具備七政美德,如上帝所示);
8、《尚書·立政》:「籲俊尊上帝 」(呼籲賢人遵從上帝教導);
9、《尚書·立政》:「丕釐上帝之耿命」(福運受於上帝的明令);
10、《尚書·立政》 :「以敬事上帝,利民長伯」( 用奉上帝之誠心,去為民官長);
11、《尚書·微子命》:「上帝時歆」(上帝時時被你香浴);
12、《詩經·大雅 》:「上帝不寧,不康禋祀」(上帝對繁縟的祭祀不安);
13、《詩經·大雅》:「其香始升,上帝居歆」(祭品香味升到天上,上帝喜歡)。
從以上的史料中,我們驚奇地看到,我們的先祖敬拜上帝的時候,基督教還沒有誕生。但是,敬拜的內容,卻近似基督教。如:只敬拜自然神上帝,沒有其它的偶像崇拜。這從秦始皇兵馬俑,和此前的考古發掘中,從來沒有發現過任何偶像,可以印證。
目前漢譯《聖經》,將英文God,譯為上帝,仍然是回歸中國上古人的上帝。在明代,基督教剛傳入中國的時候,利瑪竇先生是將God,譯為「造物主」的。中國人難以接受,於是,利瑪竇先生深入中國佛道寺廟,經過十數年的研究,考察,方找到了「上帝」這個譯名。從此,基督教和中國的上古時代,聯接並且契合了。中國人接受了基督教。
根據後人的記載,中國崇拜上帝的時代,形成的政治倫理,有四點值得注意:一是上帝面前,人們是平等的;二是除了上帝,沒有其它神祗;三是國家實行聯邦制,每個國家是自由的;四是最高權力者是行禪讓的,即選舉制的。這種制度,經過大禹治水之後,第四點改變了。大禹開始了父子相傳的家天下時代。接著的商、周,繼承了夏的傳統,雖然家天下了,但是,前面三條並沒有多大變化。經過漫長的春秋戰國時代,四條全部被顛復,最後由秦始皇完成了徹底轉型。
我們看到,在殷商末年,人民和「聖人」無限懷念的,仍然是上古那種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禪讓時代。攔擋周武王伐殷的伯夷和叔齊便感嘆:「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兮!」
到了孔子,看到禮崩樂壞,他吶喊出「克己復禮」的呼聲。他要復的,便不僅是「周禮」,還有「三皇」時代,人們在上帝面前享有的平等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