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採的思想自以為是以虛無主義為標誌的。「虛無主義」這個名稱表示為尼採所認識的、已經貫穿此前幾個世紀並且規定著現在這個世紀的歷史性運動。尼採把虛無主義的解釋綜合概括在一句中:「上帝死了!」
或許人們認為這句話表達了尼採這個無神論者的一個意見,從而只不過是個人發表的意見,因此是片面的,由於這個緣故,它也是很容易反駁的:反駁它,我們只需要提出,今天到處都是大量的人在上教堂,並且基於一種基督教式的上帝信仰來承受生活的困苦磨難。然而,問題依然是,尼採講的這句話是否只不過是一位思想家的乖張的觀點,並且這位思想家最後還瘋掉了。有待追問的還是,是否尼採在這裡倒是表達出被形上學所規定的西方歷史範圍內總是已經未曾明言地被道說的這句換。在發表任何一種話的本來意思。因此,我們首先必須嘗試來思考「上帝死了」這句話的本來意思。因此,我們最好排除我們在面對這樣一句可怕的話時很快就會冒出來的所有倉促意見。
尼採是在1882年出版的著作《快樂的科學》第3卷中首次表達出「上帝死了」這句話的。隨著這部著作,尼採開始走上了他的道路,去形成其形上學的基本立場。在這部著作之後,尼採出版了另一部著作,《查拉圖斯特如是說》。從這以後,尼採致力於寫作他所計劃的主要著作,為之殫精竭慮而徒勞無功。計劃中的主要著作最終未能完成。這部主要著作暫時被冠以《權力意志》的書名,並且還有一個副標題:「重估一切價值的嘗試。」
早在青年時代,尼採就相信上帝死了和諸神垂死這樣一個怪異的思想。在起草他的第一部著作《悲劇的誕生》時,尼採就在一個筆記中這樣寫道:「我相信原始日耳曼人的話:一切神都必然要走向死亡》。」青年黑格爾在《信仰與知識》一文的結尾處說道:「新時代的宗教賴以建基的那種情感——就是:上帝本身死了……」黑格爾的話所思考的東西不同於尼採的話所思考的。不過,兩者之間有著一種根本性的聯繫,這種聯繫隱藏在一切形上學的本質中。帕斯卡爾從普魯塔克那裡引來的話「偉大的潘是死去了。」
尼採在《快樂的科學》中「瘋子」一節中這樣寫道:「瘋子。——你們是否聽說過哪個瘋子,他大白天點著燈籠,跑到市場上不停地喊叫:」我尋找上帝!我尋找上帝!「——由於那裡剛好聚集著許多不信上帝的人,所以他引起了一陣哄然嘲笑。怎麼搞的!他失魂了嘛?其中一個說道。他是不是像小孩一樣走錯了路?另一個說。還是他迷失了自己?他害怕我們嗎?他在夢遊嗎?人們議論紛紛,哄然大笑。這個瘋子突然闖進人群之中,並張大雙眼瞪著大家。
」上帝哪裡去了?「他大聲喊叫,」我要對你們說粗話真相!我們把它殺死了——你們和我!我們都是兇手!但我們是怎樣殺死上帝的呢?我們又如何能將海水吸光?是誰給我們海綿去把整個地平線擦拭掉?當我們把地球移離太陽照耀的距離之外時又該做些什麼?……曾經時這世界上最萬能的他現在已倒在我們的刀下……「
如尼採所說,上帝已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