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華電子將擴大12英寸晶圓代工廠產能 主要是28nm工藝產能

2020-12-23 TechWeb

【TechWeb】12月18日消息,據英文媒體報導,在第一大晶片代工商臺積電取消2021年12英寸晶圓代工折扣,晶片代工產能緊張狀況有從8英寸晶圓廠延伸到12英寸晶圓廠的趨勢的消息出現之後,也有代工商在謀劃擴大12英寸晶圓代工廠的產能。

新出現的謀求擴大12英寸晶圓代工廠產能的,是聯華電子,他們旗下目前有4座12英寸晶圓代工廠。

英文媒體的報導顯示,聯華電子董事會,已經授權執行286.56億新臺幣的資本支出計劃,折合約10.17億美元,用於擴大產能。

在報導中,英文媒體指出,聯華電子董事會授權的近10.2億美元資本支出,將用於優化一座12英寸晶圓廠的產能,特別是28nm工藝的產能。

從英文媒體的報導來看,聯華電子此前已經披露了增加28nm工藝產能的計劃,在10月底的投資者會議上,聯華電子也表示他們將持續增加28nm工藝的產量。

相關焦點

  • 晶片廠商稱聯華電子已提高12英寸晶圓代工報價 因產能緊張
    【TechWeb】1月6日消息,在此前的報導中,已出現了晶片代工報價上漲由8英寸晶圓延伸到12英寸晶圓的趨勢,英文媒體此前就提到,全球最大的晶片代工商臺積電,在今年將取消給予大客戶的12英寸晶圓代工折扣,變相提高代工價格。
  • 產能緊張!傳聯華電子提高12英寸晶圓代工報價
    1月6日消息,在此前的報導中,已出現了晶片代工報價上漲由8英寸晶圓延伸到12英寸晶圓的趨勢,英文媒體此前就提到,全球最大的晶片代工商臺積電,在今年將取消給予大客戶的12英寸晶圓代工折扣,變相提高代工價格。
  • 晶片廠商稱聯華電子已提高12英寸晶圓代工報價
    在此前的報導中,已出現了晶片代工報價上漲由 8 英寸晶圓延伸到 12 英寸晶圓的趨勢,英文媒體此前就提到,全球最大的晶片代工商臺積電,在今年將取消給予大客戶的 12 英寸晶圓代工折扣,變相提高代工價格。
  • 8英寸晶圓產能告急
    其中高端晶片缺貨最為明顯,8英寸晶圓產能緊缺,擴產受限受到了更大的關注。而事實上,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自2019年下半年起便一片難求。從需求端來看,8英寸晶圓的下遊需求主要來自於電源管理晶片(PMIC)、CMOS圖像傳感晶片、指紋識別晶片、顯示驅動IC、射頻晶片以及功率器件等領域,而模擬晶片和功率器件的需求量持續上升是8英寸晶圓產能緊張的主要原因。
  • 英文媒體報導:世界先進也在尋求收購8英寸晶圓代工廠
    據英文媒體報導,在聯華電子尋求收購8英寸晶圓廠,提高產能之後,另一家晶片代工商世界先進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也在尋求收購8英寸晶圓廠... 據英文媒體報導,在聯華電子尋求收購8英寸晶圓廠,提高產能之後,另一家晶片代工商世界先進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也在尋求收購8英寸晶圓廠。
  • 外媒:臺積電等晶片代工商8英寸晶圓產能緊張 已提高代工報價
    而從外媒最新的報導來看,臺積電等晶片代工商在下半年依舊會有不錯的業績,他們部分生產線的產能緊張,已經提高了報價。外媒援引產業鏈人士透露的消息報導稱,包括臺積電、聯華電子在內的晶片代工商,已經提高了8英寸晶圓的製造報價,上調了10%到20%。外媒在報導中還提到,臺積電和聯華電子等晶片代工商提高8英寸晶圓的製造報價,表明他們8英寸生產線的產能緊張。
  • 世界先進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也在尋求收購8英寸晶圓代工廠
    據英文媒體報導,在聯華電子尋求收購8英寸晶圓廠,提高產能之後,另一家晶片代工商世界先進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也在尋求收購8英寸晶圓廠。
  • 中芯的8英寸晶圓產能是世界最高的而臺積電的12英寸產能是最高的
    其實一句籠統的話就可以概括兩者的區別,就是臺積電主要靠先進技術賺錢。目前,7納米、16納米和5納米技術是中芯賺錢的三駕馬車,佔其收入的60%以上。中芯主要靠成熟技術賺錢,主要收入來自150/180nm、55/65nm、40/45nm,佔比64%左右。
  • 一片晶圓到底可以切割出多少晶片?(附30強晶圓代工廠)
    一塊完整的wafer   名詞解釋:wafer 即為圖片所示的晶圓,由純矽(Si)構成。一般分為6英寸、8英寸、12英寸規格不等,晶片就是基於這個wafer上生產出來的。   與Fabless相對應的是Foundry(晶圓代工廠)和封測廠,主要承接Fabless的生產和封裝測試任務,典型的Foundry(晶圓代工廠)如臺積電、格羅方德、中芯國際、臺聯電等,封測廠有日月光,江蘇長電等。
  • 8英寸晶圓:持續十年緊缺 還將持續十年?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8英寸晶圓:持續十年緊缺 還將持續十年?「產能很難搶,我們的晶片需求發給晶圓代工廠之後都要等排期,為此,我們今年的流片延緩了一段時間才完成,因為一開始基本排不上。」近期,一位深圳晶片設計領域的創業者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 晶圓產業鏈及主要公司分析
    截止2016年12月,全球折合成8寸晶圓的產能為每月1711.4萬片;其中中國大陸全球市場佔有率接近11%,相比2015年上升了1.1個百分點,僅次於臺灣、韓國、日本和北美。臺灣、韓國、日本是主要的晶圓產地,晶圓產能佔全球晶圓產能的59.3%。臺灣、韓國、日本是主要的晶圓產地,佔比達59.30%,而大陸產能佔比為10.80%。
  • 晶圓產能將持續緊缺至2022年後,客戶已出現恐慌!問題根源在哪?
    即便是現在新建8英寸晶圓廠也需要2-3年才能實現達產,這也意味著目前8英寸產能爆滿的狀況,難以在短時間內得到緩解。    在此背景之下,今年下半8英寸晶圓代工市場產能持續爆滿,供不應求,價格也是水漲船高。此前就有產業鏈人士透露,在今年8月份,包括臺積電、聯華電子在內的晶片代工商將8英寸晶圓代工報價提高了10%-20%。
  • 產能有多缺?Fabless公司自買設備給代工廠擴產能
    Fabless自掏腰包擴產 同所有的Fabless晶片設計公司一樣,聯發科以往的晶片都是交給臺積電(TSMC)、力積電(PSMC)等晶圓代工廠生產。進入5G時代,聯發科的存在感進一步增強,並且疫情原因令2020年第二季以來遠程辦公/教育需求居高不下,同樣也在做電源管理IC的聯發科,面臨晶圓代工產能吃緊的問題。
  • 除了中芯國際(00981)內地還有哪些晶圓代工廠?
    上周中芯國際(00981)在國內A股科創板上市,當天就創造了6500億市值的神話,將晶圓代工這一大眾並不熟知的產業帶到了大家的眼前。我們談論了太多這家國內龍頭企業,以至於疏忽了其他中國大陸的晶圓代工廠。他們或發展自己的特色工藝,或不斷向先進位程進發,用自己的一份力量點亮大陸晶圓代工產業。
  • 臺積電在美國建5nm生產線,卻在南京擴建28nm工廠,原因望周知
    根據臺積電的方面的消息可知,南京工廠的產能已經從月產1.5萬片提升到2萬片,可以說,臺積電的這一舉動讓很多網友不解。要知道,國內市場是最大的晶片消費市場,臺積電將5nm生產線放在美國,卻在南京擴建了28nm生產線的產能,這是為啥。其實,原因很簡單。
  • 和艦晶片實控人為臺灣聯華電子:三年獲政府補貼超50億
    和艦晶片的實控人為臺灣聯華電子和艦晶片的前身是和艦科技,成立於2001年11月,該公司主要從事集成電路製造環節中的晶圓代工業務。和艦晶片的實際控制人是聯華電子(聯華電子在中國臺灣上市),目前,聯華電子間接持有公司98.14%的股份。
  • 除中芯國際以外,中國內陸還有這些晶圓代工廠
    來源:網絡整理 上周中芯國際在國內A股科創板上市,當天就創造了6500億市值的神話,將晶圓代工這一大眾並不熟知的產業帶到了大家的眼前。 我們談論了太多這家國內龍頭企業,以至於疏忽了其他中國大陸的晶圓代工廠。
  • 聯電收購三重富士通,欲重返晶圓代工老二位置
    到此一樁歷時5年的12英寸廠收購案終於落地,也是聯電時隔7年再度在日本布局代工產線。 三重富士通成為聯華電子完全獨資的子公司後,將更名為United Semiconductor Japan Co.,Ltd.
  • 8寸晶圓代工廠競標搶產能,新一輪的漲價潮來了?
    打開APP 8寸晶圓代工廠競標搶產能,新一輪的漲價潮來了? 滿天芯 發表於 2020-12-15 13:56:28   要說8寸晶圓產能緊缺到什麼地步,前有某老總下跪求產能,後有聯發科買設備租給代工廠保產能。
  • 臺積電在大陸擴產 在美國設廠 三星電子奮力趕超
    在美國出口管制影響中芯國際增加產能的背景下,臺積電、聯電等晶片代工大廠不約而同地瞄準中國大陸龐大的內需市場,準備在大陸擴產以增加份額。據臺灣《經濟日報》11月23日報導,全球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在「美國制裁中芯」後進一步發酵,28nm成熟製程產能持續滿載。為滿足客戶需求,臺積電、三星和聯電均啟動大陸工廠28nm新產能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