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為什麼封禁不了中國網際網路,印度有多依賴中國貨?

2020-12-15 kokee講

印度為什麼要封殺中國app?6月29日晚,印度宣布禁止包括微信、快手等在內的59個中國App,原因是這些應用有損印度主權和國家安全。有意思的是一款刪除中國應用的App在google play 應用商店引發下載狂潮,一度衝上印度區免費榜榜首。

印度年輕人為了表達自己的愛國之心,發起了抵制中國貨、電熨鬥、他們打砸中國製造的電視、手機,並且拍成視頻上傳到網絡上。相應的,印度本土電商也紛紛將自家產品打上了抵制中國的相關圖標。

其中比較熱銷的是印著boycott China的T恤和帽子,活動組織者甚至將帽子作為入場券,不過比較尷尬的事很快被人發現,帽子背後的標籤是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場面一度非常尷尬。

另外據一加數據顯示,6月15日一加8Pro在印度開售,幾分鐘內就被搶空。還有印度人在推特上抱怨,等了幾天還是沒搶到,嘴上說不要身體還是挺誠實的。

由於手機是印度的剛需,而在印度幾乎沒有比中國品牌更加有性價比的手機,所以市面上手機大多來自中國品牌,讓印度人花半年積蓄去買蘋果,簡直比要了他們老命還嚴重。

嚴格來說,印度更需要中國,而不是中國更需要印度,這一點在每年出口順差上就能得知。再舉幾個例子,Paytm是印度第一電商支付系統,大概有約3.5億用戶,年收入5億美元,阿里巴巴和賽富資本佔股份的60%。

Flipkart是印度第一電商,月活3億用戶年收61億美元,騰訊佔約10%。

OYO印度第一酒店訂票與酒店連鎖企業約1.8億用戶,年收9.5億美元,滴滴佔約7%。

Ola印度第一網約車約1.25億用戶,營收3.1億美元。騰訊在資本與中國亞歐經濟合作基金佔約10%,還有很多就不展開了。

事實上印度根本沒法離開中國,更沒辦法抵制中國製造商品與應用,印度很多人的日常生活壓根就離不開中國的生態。

如果時間機器理論生效,其實就可以把印度當成十年前的中國,當年國內網際網路玩的是copy to china,把美帝成型的商業模式搬到中國來。現在在印度就是copy to India,把國內的商業模式搬到印度、東南亞,可以說網際網路產業成就了印度。

印度是一個神奇的國家,很多印度人在印象中都是好吃懶做,貪財好色,愛吃咖喱,愛跳舞,喜歡神油的胖子,但其實沒那麼簡單。

事實上這些年國外網際網路巨頭裡面擔任高層的印度人越來越多,大名鼎鼎的谷歌CEO,微軟納德拉,AdobeCEO這些精英早已統治了矽谷近半壁江山。

如果說IT行業是印度人的優勢,那麼華爾街的大量印度高層就不只是印度人人都會編程可以解釋的了。由於收益相比華人,印度人在矽谷職場可以說是混得風生水起

很多人會吃驚,為什麼誕生出這麼多矽谷高層的印度是一個極度迷信的國家?我們常說人人生而平等,但是印度卻相反,印度古文明誕生於印度河與恆河平原的富饒土地上,是一個非常迷信的國家。

這裡的人相信人生而不平等,幾千年來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讓低種姓人群難以擺脫貧困,高中姓世襲,內部婚姻制和快速發展與現代社會格格不入。

舉個例子,高種姓和低種姓是不能通婚的,除非低種姓給得起高昂的彩禮,但是低種姓的平民又怎麼給得起呢?所以他們一直都相信人人生而不平等。

直到有了網際網路,由於印度非常迷信,幹什麼都幹不成。但是計算機這種東西在迷信的印度網際網路產業就發展的很好,甚至一度衝擊了種姓制度。高種姓的女孩子都願意嫁給低種姓的碼農,並且倒貼的那種。因為碼農在印度是非常高薪的行業,再次證明錢是萬能的。那麼高種姓、低種姓還不是錢在作祟?

據印度2019年網際網路數據顯示,印度連續5年智慧型手機出貨量超1億部。2019年6月,印度網際網路用戶達到6.7億,每年新增網際網路人口超過1億。可以說印度受益於網際網路產業的高速發展,成為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出海的必爭之地。

當然印度的淘金之路也並沒有想像中的順利,這裡面涉及到非常多的問題。

一、語言問題,據哈佛商業評論的數據顯示整個印度有32種不同的語言,每種語言至少有100多萬人使用,而且印度有約7億文盲,只有不到1億人可以讀寫英文。

在印度由於語言障礙,90%的出版物沒有網站,95%的視頻消費使用當地方言,這就導致一個網際網路應用,如果想要進入印度市場,至少需要兼容5種印度語言。

二,女性地位低下。由於印度的傳統觀念依然根深蒂固,女性在使用手機方面受到了極大的制約。特別是在農村地區,有研究表明,在印度使用手機的女性比例僅為38%、而另一些研究則顯示這一數字僅有28%的未婚女性被禁止使用或擁有手機。

麥肯錫世界研究所2018年6月發布的報告稱,印度女性對該國GDP的貢獻僅為18%,是全球最低的國家之一,這在中國是很難想像的事。

三,整體消費能力不足。而大多數印度人仍然使用的還是功能機,iPhone在印度手機的份額約為2%,即使是最便宜的智慧型手機也顯得昂貴。他們平均每年收入不到2000美元。

四,本土化,印度市場有著足夠的特殊性。比如谷歌在印度專門推出了本地化的社交網絡平臺Neighborly,谷歌的產品經理伍德沃德說:『我們在做這個產品的時候,是在考慮孟買的年輕人需要什麼?而並非考慮矽谷的山景城要什麼?』為了讓印度用戶更好的在無網絡環境中使用產品,谷歌還推出了youtube、谷歌地圖的離線版本。

早期出海的網際網路公司確實吃到了人口紅利,那是躺著賺錢的日子。2008年app store橫空出世,中國移動應用大航海時代的開端,久邦數碼是第一個吃到螃蟹的,推出Go桌面不到兩年時間,全球用戶約為2.4億,月活4200萬成為google play 市場份額最大的免費手機桌面應用。

久邦數碼也憑此成為第一家在美上市的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公司,獵豹移動也嘗到了工具應用出海的甜頭。旗下的清掃大師幾乎成為海外安卓裝機必備,下載量突破9億,2014年獵豹移動登陸紐交所。

UC是最早進入印度市場的,早在2011年就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印度網速並不快的網絡環境下,UC網頁壓縮功能大受歡迎。如今UC已經佔領了印度移動瀏覽器44%的份額,甚至超越了谷歌的Chrome瀏覽器。

國產手機的出海之路也是所向披靡,出奇制勝。目前小米、oppo、vivo 三家公司的市場份額加起來超過了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的50%。印度也是一加手機的第二總部,一度成為年度高端銷量冠軍。

印度是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智慧型手機市場,排名前五的品牌中,小米、vivo、oppo 和Realme、一加都來自於中國。在疫情期間的封鎖政策下影響到了諸多產業的正常運轉,也讓智慧型手機的生產銷售陷入停滯。

印度為什麼要封殺中國app?或許是中印邊境衝突升級,或許是抵制海外資本,或許是印度國內疫情矛盾轉移。據Appsflyer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從2019年第2季度到第3季度,中國App 在印度市場的份額從2018年的43%下降至38%,印度本土公司已經逐漸意識到中國公司對自身發展的威脅。

隨著現在的一紙禁令,現在去印度淘金的時代或許一去不復返了。這對於很多公司來說虧得慌,平白無故失去了一大片市場,很多還沒有盈利的團隊,在印度前期做的推廣都白費了。唯一可以採取的應對方法就是把在印度市場上的成功經驗進行遷徙,在東南亞市場上尋找新的突破口和增長點。

相關焦點

  • 印度首富的網際網路遊戲:封禁中國APP,向美國巨頭收「保護費」
    為什麼在複雜局勢下,印度會專挑網際網路領域頻頻對中國發難,與美國一唱一和?這其實離不開印度首富穆克什·安巴尼的推動。 穆克什·安巴尼旗下公司曾在中國應用被封的12周時間內,密集接受了來自美國科技巨頭超過10次、接近200億美元的巨額投資。
  • 印度封禁中國App背後:巨頭謹慎出手,祈望下一片藍海
    與此同時,中國網際網路在印度的「開疆拓土」,也不得不按下暫停鍵。7月27日,繼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決定禁用包括TikTok(抖音國際版)、微博、微信、UC瀏覽器等在內的59款應用後,又有275個中國App被納入所謂「清單」,可能有更多中國網際網路公司的應用被印度政府禁用。儘管印度政府並沒有對禁用給出詳細的規定,但是由此引發的一系列風波已經開始顯現。
  • 印度新增封禁43款中國APP 含阿里速賣通/淘寶輕量版/騰訊視頻等
    早些時候印度政府以所謂的安全問題封禁多款來自中國的APP,封禁的應用既包括大量熱門應用也包括熱門遊戲。
  • 印度政府新增封禁43款中國APP 淘寶輕量版/騰訊視頻等
    當然眾所周知所謂的安全和隱私問題只是藉口,印度政府正在推動當地網際網路發展,封禁流行應用也是措施之一。這些應用被封禁後印度本土開發商迅速開發山寨和替代品搶佔市場,印度政府希望以此推動印度移動網際網路發展。印度國家電子和信息技術部在其網站公布最新文件 , 文件顯示該機構決定新增封禁來自中國的43款熱門應用程式。
  • 美國找印度製造代替「中國貨」?印度:我們自己都離不開中國產品
    可以說誰也離不開誰,誰也不可能一枝獨秀。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物美價廉的市中國商品,讓世界各國都的依賴程度已非常明顯。發起貿易摩擦的美國,使得「中國製造」的產品在美國各大超市被瘋狂搶奪、產生恐慌心理的美國民眾瘋狂的囤積物美價廉的中國貨、小到衛生紙,大到新型科技技術產品,超市內部都被搶購一空。已經滲透到美國人的血液裡的中國產品,一旦貨斷貨,美國民眾肯定是不滿的。
  • 解決40萬當地人就業,我在印度的公司還是被封禁了
    「包括我們在內的大部分中國網際網路公司都是主動下架的,首先要配合印度政府。」一位印度網際網路從業者無奈地告訴Tech星球。但依然有部分被封禁的平臺,採用為網站引入了不同URL來規避對其應用和網站禁令的方法繼續營業。例如,從Instagram上直接給用戶提供連結來讓用戶下載其App。很快,這種方式也被發現了。
  • 印度想要終止和中國合作?並非依賴關係,放下「中國貨」再說!
    雖然說國內最近幾年發展速度一直都特別的快,很明顯中國的國際地位也是有了很明顯的提升,可是對於還有很多的國家依然還是看不慣我們的這種方式。其中包括印度這個「超級大國」也是作為一個想要和我們擺脫關係的國家,但是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來看任何一個國家想要解除和中國的合作關係肯定都是自己吃虧,根據環球時報的報導也是說明印度人民仿佛現在想要和中國脫離關係來給我們一個血的教訓,聽到這裡小編也是覺得非常的可笑,印度有什麼資本能讓我們得到教訓呢?
  • 印度之後,美國政府「考慮封禁」TikTok;「印度版TikTok」公開拒絕...
    不過,印度陸軍此次要求刪除的89款手機應用程式與此前政府封禁的59款中國手機App不同,前者只是強制要求部隊官兵不許使用,其他印度民眾仍可以使用,而後者則是在全印度範圍內完全禁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此前在回應印度封禁中國App時表示,中國政府一貫要求中國企業在遵守國際規則和當地法律法規的基礎上開展對外合作。
  • 印度屏蔽中國app後續:網際網路以外的貿易也被波及
    印度政府在 2020 年 6 月 29 日發布公告,封禁 59 個中國手機應用,基本囊括當地用戶量最大的中國網際網路產品。下達封禁命令的印度通信和信息技術部在 7 月 4 日發起 「印度數字自立創新挑戰賽」,以挖掘印度本土應用。但印度用戶並不一定選擇本土應用。在 TikTok 擁有 900 萬粉絲的印度網紅普萊姆·瓦滋短暫使用過印度短視頻應用 Chingari,但他在使用中遇到一系列技術故障,隨後便轉向國際公司的平臺 YouTube 和 Instagram 發視頻。
  • 來自中國的玩家,正在印度複製「網際網路上半場」
    配合著越來越快的網絡速度,已在中國發生的移動網際網路變局,即將在印度上演。楊敬說,印度應用商店前100榜單中,接近一半的應用由中國廠商開發,「你只是看不出它來自中國」。印度科技媒體Factor Daily在一篇描述中國廠商印度「雄心」的文章中寫道:「TikTok是Youtube殺手;Helo讓ShareChat的日子很難過;Bigo Live是交友平臺——對於那些試著了解中國(公司)在印度應用生態中統治地位的人,這樣的表達很熟悉;但直到一年多前,這些平臺及其中國母公司都不被人所知。」
  • 對不起,抵制中國貨的印度,連消毒液上的按壓泵都造不出
    #不抵不是印度人#為了表決心,人們爭先購買一款印著「抵制中國」的紅色帽子。尷尬的是,許多印度人搶到貨才發現,上面寫得仍是他們魂牽夢繞繞不開的「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對此,印度國大黨成員、政治家阿比吉特·穆克吉痛心疾首,發了一則推文:「不少中國產的『抵制中國』文化衫,成功蹭了印度『抵制中國貨』的熱度。
  • 印度禁掉59款中國應用背後:一個奇葩的印度網際網路市場
    從某種意義上,現在的印度,在移動網際網路領域就是那個小島——一方面移動網際網路普及率低,具體僅為35%左右,市場潛力巨大;另一方面,他們的支付能力的確相對有限——iPhone在那裡並不受歡迎,只拿到不到3%的份額,亞馬遜則在印度巨額虧損..... 如何客觀了解印度市場?它能夠成為中國公司出海的首選地?進入印度市場需要考慮哪些問題?
  • 印度少數政客煽動抵制中國貨,中方回應:受損的是印度自己
    近期,印度社交媒體有極少數人宣布抵制中國商品,參與者包括一些高層政客。 據印度《經濟時報》10月26日報導稱,印度全國貿易商聯合會當日表示,在抵制「中國製造」的呼聲在社交媒體傳播後,印度有零售商不願再囤積更多中國貨,並抱怨今年「排燈節」對於中國產品的零售需求同比下降45%。
  • 印度屏蔽中國手機應用後續:網際網路以外的投資和貿易也被波及
    文 | 石燦 實習生胡文迪印度政府在 2020 年 6 月 29 日發布公告,封禁 59 個中國手機應用,基本囊括當地用戶量最大的中國網際網路產品。下達封禁命令的印度通信和信息技術部在 7 月 4 日發起 「印度數字自立(Aatmanirbhar Bharat)創新挑戰賽」,以挖掘印度本土應用。但印度用戶並不一定選擇本土應用。
  • 禁用59款中國應用後 印度或將再審查275款中國應用
    《印度時報》旗下媒體《印度經濟時報》(ET)7月27日援引消息人士稱,印度政府已將275個中國App拉入一個所謂「特別監控清單」,對於任何「危害國家安全和用戶隱私」的行為進行更高級別的監控。知情人士表示,可能有更多中國網際網路公司的應用被印度政府禁用。
  • 印度大範圍封禁中國手機應用,報復邊境衝突?
    6月30號的中國外交部記者會上,有路透社記者問:據報導,印度方面發布公告稱,出於國家安全考慮,正採取措施封禁幾十個中國手機應用。中方對此有何評論?發言人說,「中方對印方有關公告表示強烈關注,正在了解核實情況。中國政府一貫要求中國企業,在遵守國際規則和當地法律法規的基礎上,開展對外合作。
  • 中國比印度更發達,為什麼美國科技行業的印度CEO卻比中國多得多
    為什麼中國在經濟上比印度更大、更發達,但美國和科技行業內的印度CEO卻比中國多得多?中國經濟的成功意味著中國受過教育的百萬富翁比印度多。他們中的許多人是來美國接受高等教育的,其他人是來投資的。大多數人並不熱衷於晉升。比起印度人,有更多中國人通過辦理投資籤證獲得綠卡。你會發現在美國的中國中小企業比印度多得多。而且,很多中國人會回國創辦企業,印度人不會。因此,他們更有可能成為中國公司的執行長,而不是美國公司的執行長。
  • 印度禁用中國公司APP 網際網路巨頭何去何從
    在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在聲明中表示,這些中國應用程式「以未經授權的方式竊取並秘密傳輸用戶數據到位於印度境外的伺服器上」。印度政府稱,這些APP集體侵犯了印度用戶的隱私,收集用戶數據時不符合規定,此次行動將維護印度移動和網際網路用戶的利益和印度網絡空間的主權。最近幾年,以TikTok為代表的APP在國外風生水起,印度由於人口眾多,是一個重要的市場。
  • 中國創業者在印度的一年:做印度佔星行業的淘寶,不再拷貝中國
    這怎麼聽起來都像是一個典型的「中國模式」,或者說「Copy from China」。僅僅 4 個月,我們的小團隊就做到了 20 萬 DAU,新用戶次日留存 60% 以上,自然新增甚至達到 95% 以上。在印度做增長不難,移動端用戶多、年輕人多、願意接受新產品的人多,但是,難的是變現,讓他們掏錢。
  • 印度軟體業到底有多「厲害」?其實美國、中國和印度各有千秋
    印度和中國不管在什麼事上,都有一爭。近日,關於軟體業方面,很多網友把美國中國以及印度都拉出來作比較,那麼這三個國家的軟體業到底是怎樣的發展現狀呢?印度理工專攻工程教育和計算機,很多從印度理工出來的人都在IT大有作為。不僅如此,美國矽谷的一些IT大佬也能看見印度人的身影,很多印度人還在各種知名企業當高管。足以說明,印度的軟體業發真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