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大家都把目光焦距到「疫情」和「高考」當中去了,但是人們卻發現,「中考」更能影響這千百萬學生的命運!現在的「高考」和「中考」都面臨著改革,但是兩者的發展方向截然不同:「高考」朝著「讓越來越多的人能上大學」的方向改革,而「中考」卻朝著「普高、職高分流」的方向改革!
上高中的學生「不到一半」,這是為什麼?
今年的很多地方都出現了類似的問題:網友說全縣一共有6500名學生參加中考,最後結果卻只有3200名學生考上了普高。上高中的學生「不到一半」,這是為什麼?
其中的主要原因有兩個:
1.由於企業的發展和科技人才的需要,政府方面便大力提倡「職業教育」發展。
由於當前國家發展迅速,已經到了瓶頸的地方,要想再進一步發展和強大,必須要依靠強大的科技力量。
現在中國有很多科技公司,國企的,民營的,都非常多。這就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在這種背景下,政府大力提倡、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為「職業學校」輸送大量學生,經過培養之後又向社會企業輸送大量人才。
這就是所謂的「科教興國」,科技和教育必須結合起來,才能進一步發展強大。所以,這就導致政府對普高招生進行名額限制,把多餘的學生輸送到職業教育當中。
2.主城地區的「掐尖教育」導致大量區縣學生又重新回流到區縣。
主城地區的學校「高考」和「中考」的成績都越來越優秀,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這些學校招攬了所有區縣的優秀學生。這就也為著,優秀生源基本上都跑到主城去了。
但是,由於政府的宏觀調控,各個學校的招生名額是固定的。這就導致很多到主城學校去學習的二流、三流或四流學生被迫返回到各個區縣去報名讀書。這些學生雖然比不上主城的一流拔尖學生,但是又比區縣的很多學生成績要好。
所以,主城區的很多學生回流到區縣,實際上又佔據了區縣學校的名額。這就導致,那些平時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學生,最終是上不了高中,就算拿錢交擇校費,很多學校都收不了。因為名額已經滿了。
最終,這些學生,就只能流向「職業學校」。這和政府的宏觀調控與設計是相符合的。
「一半左右的學生上不了高中」這一現象意味著什麼?
超過一半的學生上不了高中,這樣的情況還是比較少見;但是接近一半的學生上不了高中,那也是很正常的。這種趨勢,這種政策,將會持續較長一段時間。
那麼,「一半左右的學生上不了高中」這一現象意味著什麼呢?
1.意味著「職業學校」將會進一步發展壯大,學生提前進行「職業規劃」。
雖然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上不了普通高中,但是這些學生到了職業學校去學習和發展,還能夠很好地培養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就讀職業學校,這對於那些成績較差的學生來說實際上是一個「好消息」,這些學生當中的大部分,將會成為未來社會科技發展的中堅力量!
2.意味著學生的「讀書成本」將會進一步提升,家長的壓力將進一步加大。
成績最好的學生讀書基本上不用給錢,甚至學校反而給學生錢用;但是對於成績靠後的學生來說,就只能交錢讀書了;尤其是想讀好學校的學生和分數線以下的學生,必須要交更多的擇校費才能就讀。而對於讀職業學校的學生來說,讀書成本也比普通高中要大,各種學習的和生活的開銷都比普通高中的學生要大。
3.意味著成績一般的學生只能選擇職校,而少數調皮學生則讀不到書。
成績一般的學生,沒有更多的選擇,只能讀職校。高昂的擇校費是很多學生家庭都望而卻步的;但是對於那些調皮學生、成績非常糟糕、倒數的學生來說,基本上就讀不到書了。不是學校不收學生,而是由於成績太低,擇校費根本就交不起,動不動就是三五萬,而且就算是交了這些擇校費,一些學生也不去珍惜;還是調皮搗蛋,家長根本就不願意繼續供他讀書,這就只能進入社會,提前打工掙錢。當然,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種學生還是極少數。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