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女道士不簡單!

2020-12-14 搜狐網

原標題:唐代的女道士不簡單!

女道士是土生土長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一門職業,她們並非是天主教修女式的苦修人物,而是人在道觀,身在紅塵,具有比一般的良家婦女更為自由的活動空間。

唐代詩人王建的《唐昌觀玉蕊花》一詩云:「女冠夜覓香來處,唯見階前碎玉明。女冠就是女道士。這覓香」一詞可做多種解讀:其一是女道士晚上出來賞花,這是從字面意義上的理解;還有一層字面背後的解讀,就是女道士晚上出來不是為了賞花,而是來「花前月下」的情人之約。可見唐代的女道士過的是非常世俗化的生活。

雖說女道士自古有之,可是到了唐朝,這個行業才被推向巔峰。該行業的代表人物基本上分兩派:一是公主派;二是才女派。唐代公主總計二百一十位,其中入道者就有十二位。公主派的代表人物為玉真公主。才女派的代表人物則是三位女道姑:薜濤、魚玄機、李季蘭,並稱唐代「三大女詩人」

先說玉真公主。

玉真公主是武則天的孫女、唐睿宗的女兒、唐玄宗嫡嫡親的妹子。也就是說她不僅跟玄宗是一個爹,還是一個媽。這在當年皇宮佳麗三千人的年代,是概率極低的一件事。兄妹倆的母親竇氏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被奶奶武則天給害死了,兄妹倆一直相依為命。

玉真公主小時候就一心向道,出宮以後,她住進豪華的玉真觀,常常召集名人雅士飲酒作樂,不少男子拜倒在這位公主的石榴裙下。這位公主雖然似乎終身未婚,緋聞卻是層出不窮。

據說,玉真公主與大才子李白、王維鬧出過緋聞。此外,玉真公主與張說、高適、儲光羲等著名的文人關係也很密切。

事實上,這都是捕風捉影的架空之談,人家玉真公主與這兩位文人是伯樂與千裡馬的關係。王維和李白都是由於她的推薦而能到朝廷做官(其中李白連進士考試都沒參加過,直接就當了「翰林供奉」),二人也因此揚名天下。

由於玉真公主愛好文學與道教,所以跟當時文化界和宗教界的關係都很密切,當然,可能也有統戰的意圖。在整個唐玄宗時代,玉真公主的地位十分顯赫,她在哥哥面前具有很大的發言權,經常向哥哥推薦國家幹部,所以她的身邊經常是文人云集,如眾星拱月。以致千年之後,有人猜測在開元天寶年間,長安城中有一個以玉真公主為核心的文藝沙龍。

才女派的女道士魚玄機,初名魚幼薇,字蕙蘭,西安人。魚玄機曾與著名詩人溫庭筠有過一段微妙的情緣,有《冬夜寄溫飛卿》一詩可證:

苦思搜詩燈下吟,不眠長夜怕寒衾。

滿庭木葉愁風起,透幌紗窗惜月沈。

疏散未閒終遂願,盛衰空見本來心。

幽棲莫定梧桐處,暮雀啾啾空繞林

詩中說自己在漫漫長夜裡無法入睡,心緒萬千,好像林中的小鳥,圍繞著樹林飛來飛去,沒有一枝是自己可以棲息的枝頭,巧妙地借曹操《短歌行》中的「繞樹三匝,何枝可依」之句表達了自己對老師的思念與依戀之情,這有點像瓊瑤的自傳體小說《窗外》裡暗戀老師的那個女高中生。

魚玄機後來嫁給狀元李億為妾,為正室所不容,出家至長安附近的崇真觀為女道士。期間寫下傳誦千古的名作《贈鄰女》:

羞日遮羅袖,愁春懶起妝。

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

枕上潛垂淚,花間暗斷腸;

自能窺宋玉,何必恨王昌。

宋玉,戰國晚期楚鄢人(今湖北宜城人)。據傳是屈原的弟子,著名楚辭賦大家。宋玉長得一表人才,是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王昌,古代傳說中的負心郎。塵世上既然找不到有情有義的男子,自己流乾眼淚,想斷柔腸又有什麼用!魚玄機宣告:自己從此不再恨薄情郎王昌了,她自信能找到像宋玉那樣的如意郎君!她要開始一種新的生活,更好的風景在前方!

李季蘭,原名李冶,浙江吳興人。李季蘭與「茶聖」陸羽交情很深,完全稱得上是「藍顏知己」。她曾給陸羽寫過一首情深意重的五律:

昔去繁霜月,今來苦霧時。

相逢仍臥病,欲語淚先垂。

強勸陶家酒,還吟謝客詩。

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淚水裡浸著幸福,飽含著一個女詩人的感動。人在病中最脆弱最無助,陸羽的這次到來,無疑讓李季蘭感到非常的溫暖,女人常常為男人的細心所感動。

李季蘭在當時的詩名很大,甚至傳到唐玄宗的耳朵裡了。唐玄宗召李季蘭進宮,臨行前李季蘭做了一首《恩命追入,留別廣陵故人》詩:

無才多病分龍鍾,不料虛名達九重。

仰愧彈冠上華發,多慚拂鏡理衰容。

馳心北闕隨芳草,極目南山望舊峰。

桂樹不能留野客,沙鷗出浦謾相逢。

唐玄宗見到李季蘭後誇了一句:原來是個俊老太太(俊嫗)呵。」沒評其文,只評其貌。 看完唐玄宗的這句話忍不住想笑,深深地感嘆還是張愛玲說得對——「出名要趁早啊

李季蘭經過幾段有始無終的感情,最後悟出了男女之情的實質: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這四句詩平白如話,但意味深長,把男女關係一語道破,成為膾炙人口的傳奇名篇。這不僅需有曾經滄海的人生體驗,更需要有勇氣和洞見,同時還帶著些一切都看淡的寧和。

薛濤,字洪度,陝西長安人,是唐代最知名的女詩人。她很小就隨做官的父親到了成都,此後一直生活在那裡。

薛濤最初的身份是歌妓,她的成名是在成都節度史韋皋一次宴會上韋皋宴請一位重要客人,作陪也都是蜀中文化名流。韋皋召來薛濤,席間有文人賦詩文雅之事,薛濤也即席寫下一首七律《謁巫山廟》:

亂猿啼處訪高唐,一路煙霞草木香。

山色未能忘宋玉,水聲猶是哭襄王。

朝朝暮暮陽臺下,雨雨云云楚國亡。

惆悵廟前多少柳,春來空鬥畫眉長

韋皋看過讚嘆不已,傳閱給席間眾賓客,大家也都嘆服。薛濤這首詩寫的是過巫山神女峰時謁巫山廟的情景。

自從宋玉的《高唐賦》以後,巫山雲雨已經成了男女歡愛的代言,但在薛濤的筆下,卻有一股惆悵懷古的味道,大有憑山憑水吊望,感喟世事滄桑的味道。尤其最後一句「春來空鬥畫眉長」,更是隱隱指責前人沉溺女色,這樣的立意出自女人之手已是不易,出自一個風塵女子筆下更是殊為難得。

薛濤與成都的幾任節度使都保持良好的關係,其中與武元衡情意最深。

武元衡,字伯蒼,為武則天的曾侄孫,是真正的皇家貴胄。武元衡節製成都期間,薛濤曾頻繁出入武府,與武元衡談詩論文。後武氏奉調回京,薛濤託人捎去問候的詩作《送盧員外》,寫得文採斐然,情致暗藏但又典雅莊重:

玉壘山前風雪夜,錦官城外別離魂。

信陵公子如相問,長向夷門感舊恩。

信陵君,名無忌,是戰國時魏國第六個國君安釐王魏圉的異母弟弟,喜歡養士,門客達千人,是著名的「戰國四公子」之一。

侯嬴是魏國首都大梁(現在的河南開封一帶)夷門監者,也就是個看大門的門衛,既老且貧,信陵君卻將他迎為上賓。

後秦國圍攻趙國,趙王求救於魏王,魏王懼於秦國的虎狼之威,猶豫不決。由於信陵君的姐姐嫁給了趙國的平原君,故信陵君一意要救趙,但又做不了魏王的主,於是侯嬴為信陵君出謀劃策,讓魏王最寵愛的如姬竊了魏王的兵符,信陵君才得以帶兵救趙,侯嬴則刎頸送公子,以報知遇之恩。

詩中以信陵君喻武元衡,夷門侯嬴為作者自喻。用典精切,不僅切合兩人的主客身份,也深深表達了女詩人的情意。

薛濤用這個歷史故事,明白地表示了友情之所以彌足珍貴,乃在於武元衡對自己的尊重之情、知己之恩。特別是薛濤以一樂伎之身,飽經風霜,更感知己之恩重於泰山,貴於和璧,因此銘刻於心,念念不忘。

薛濤後來脫去樂籍加入道籍,在成都郊區的浣花溪旁,買了獨門獨院的小別墅,種了滿院枇杷花,時年不過二十多歲。

薛濤逝後,當時的劍南節度使段文昌為她親手題寫了墓志銘,並在她的墓碑上刻上「西川女校書薛濤洪度之墓」,稍後的唐代詩人王建經過成都時,寫下一首詩來贊薛濤:

萬裡橋邊女校書,枇杷花裡閉門居,

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

成都現在有一座叫望江樓的公園,就是為紀念薛濤而修建的,裡面有薛濤的雕像,上面對聯上寫道:

古井冷斜陽,問幾樹枇杷,何處是校書門巷?

大江橫曲檻,佔一樓煙雨,要平分工部草堂

工部」指的是唐代詩聖杜甫,薛濤的詩歌居然與一代詩聖平分秋色,這樣的女子,古往今來能有多少?那縷淡如青煙的寂寞香魂,如果能看到這樣的評語,也應含笑於九泉之下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淺談唐朝女道士,如何修行?素食戒腥,辟穀食氣
    導語:淺談唐朝女道士,如何修行?居家修行,進入道觀修行,素食戒腥,辟穀食氣道教與佛教一樣,修行方法不外乎兩種, 一種是出家入道觀或寺廟,另一種是直接在家修行。對於在家修行又分為兩種情況,唐代對入籍做道士的女性並不要求出家修行,而是居家修行,也就是說女子可以入道為冠在家修行,也可以不入道做女冠但以道教信徒的身份在家修行。
  • 唐代女道士寫過最肉麻的一首詩,表達相思之苦,男生讀了都會落淚
    在中國歷史上,就有一個著名的女道士,此人才學過人,並用自己的筆寫出了一首著名的肉麻情詩。雖然詩歌比較肉麻,但是卻能夠很好地表達出人的相思之苦,因此連男生聽了之後,也會被感動得落淚,而這首詩便是唐代女才子李冶所寫的《相思怨》。相思怨 (李冶)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 唐代女道士的一首哲理小詩,短短6字道出夫妻間相處智慧,精闢!
    有的詩詞沒有什麼唯美的意象,在字詞等方面也沒有刻意錘鍊,卻用最質樸的語言,總結出最深刻的人生道理,這類詩多出自僧人或道士,如唐朝詩僧王梵志的《城外土饅頭》。城外土饅頭,餡草在城裡。一人吃一個,莫嫌沒滋味。
  • 唐代四大女詩人:每人一句愛情名言,每人一段愛情故事
    唐朝是詩的時代,誕生了無數才華卓絕的詩人,不僅有男詩人,亦不乏女詩人,其中尤以魚玄機、李冶、薛濤、劉採春最為著名,並稱為「唐代四大女詩人」,又稱「唐代四大才女」。詩歌是永恆的藝術,愛情是永恆的主題,感情細膩的女詩人寫起愛情詩,往往比男詩人更能一語擊中人心。
  • 老農為生兒子,聽信道士砸壞唐代皇陵石刻像
    2020年,偃師一個農民來到唐恭陵,將恭陵神道六尊石翁仲環首劍悉數砸斷,公安部門接到報警後,抓捕了犯罪分子,問其原因,農民講自己生了三個女兒,想要生個兒子,找道士算卦,道士說你去「太子墳」(唐恭陵>是武則天長子李弘)把看墳的石人劍砸斷,你就生兒子了,於是,河南地區保存最完的唐代墓葬石刻像,也是僅存的一組盛唐陵墓石刻像終被愚昧無知砸損,最後,損壞國家一級文物的代價—
  • 故事:女道士
    每個人都宅家裡不出門。你值得擁有。或許是在家裡太無聊。捏在一起。第四步。變得又硬又老。但是燉骨頭湯不同。留下來的就是黏稠的糖稀了。等到水分蒸發掉的時候轉小火繼續熬。炒西蘭花一定要用大蒜爆鍋才會香。容易結團。並且雙喜(軟經典)條盒應用新型防偽技術。這款香菸17元一包。或許是在家裡太無聊。加醋和蔥姜浸泡20分鐘;豬肉焯水之前。但是人為香精調香太多。防止風乾。一頓簡單的飯菜味道卻不簡單。
  • 女道士一生作詩無數,其中一首對和尚表達愛意的詩,卻流傳千古
    唐代是文學鼎盛的時期,除了以李白、杜甫為首的男詩人外,也有許多才華出眾的女詩人。其中最出名的,便要屬李冶、薛濤、魚玄機、劉採春了,她們被稱為「唐代四大女詩人」,李冶與魚玄機二人,更是一生風流韻事無數,感情問題簡直讓人頭大,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故事,則是關於李冶的。
  • 唐代女詩人李冶,寫下一首非常經典的詩,說透夫妻之間的關係
    千百年來,文人墨客留下不少愛情和婚姻方面的作品,其中唐代最大膽的女詩人李冶,只用了一首短詩,就道破夫妻之間的關係,讓人讀後備受啟發,如同醍醐灌頂。《八至》唐代:李冶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 傳說故事:女道士
    然而,李恚忽略了,在當時的唐朝,女道士惹出的風流韻事還少嗎? 當一邊念經,一邊寫詩的李冶長成花季少女時,生命中第一個男人朱放出現了。有些時候會解救消愁來緩解思念之情。也更是如此。但就算我們退一萬步去講。格外的好心腸。於是不管放到什麼時候。雙魚座人從來都不會主動去追求。女人都是善變的。就不會出現任何浪漫因子。不知道什麼才是自己想要的。也會有一些處女座受到一些新對象的示好。
  • 一個女道士的多情史
    在唐朝,「女道士」是個故事和事故都很多的職業。多位知名女性都曾有過女道士的身份,比如做完女道士就從兒媳婦變成媳婦兒的楊貴妃;比如讓王維和李白「爭風吃醋」的玉真公主;比如之前寫到的大唐四大女詩人中的李冶、薛濤。
  • 道士修煉方式
    煉丹道士在,晾魂甫定時必然會注意並思考這種現象,<<周易參同契)對這種現象便作了記述,並提醒煉丹者予以注意,否則配方及操作不當,就會出現「飛龜舞蛇,愈見乖張」的劇烈反應,嚴重者可危及煉丹道土的生命。中唐的《真元妙道要略》也記載廣硝石,宜佐諸藥,多則敗藥。生者不司合三黃等燒,立見禍事。」
  • 思念大賢山上的張道士
    鄭經理把我介紹給張道士,鄭經理與張道士曾經是鄰居,兩人相熟。張道士俗名張守安,沂源燕崖村人。年幼家貧,8歲時在此地的迎仙觀出家,道名明北。那時迎仙觀剛被日本鬼子洗劫不久,年少的張道士與一名年老道長相依為命,維持著迎仙觀的香火。16歲時,張道士感念眾生深受戰火之苦,毅然還俗參軍。先後參加過淮海戰役、渡江戰役……解放後又奔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軍旅生涯二十七年,以副營長身份退伍還鄉。
  • 歷史上著名的四位女道士,最後一位頗有爭議
    所以在道教的神仙體系中有很多地位崇高的女性神仙,例如后土娘娘、鬥姆元君等,歷史上也出現了很多著名的女道士,本期就為大家介紹其中著名的四位女道士。魏華存魏華存又稱「南嶽夫人」、「紫虛元君」,是晉代的女道士,出生在一個官宦世家,她的父親魏舒位極人臣,深受晉朝司馬昭和司馬炎的器重。
  • 大唐「女冠三傑」,唐朝最出色的三位女詩人
    「女冠三傑」是唐代女性詩人中成就最高的三位:李冶、薛濤、魚玄機的合稱。女冠,亦稱「 女黃冠」、坤道、女道士。唐代女道士皆戴黃冠,因俗女子本無冠,唯女道士有冠,故名。女冠是唐代社會出現的一個極為特殊的社會群體。甚至在大唐諸帝201位公主中,有過入觀作女道士經歷的就達21人之多。
  • 她是唐代四大女詩人之人,美豔無雙才華卓越:會寫詩的人多厲害
    她是唐代四大女詩人之一,灑脫潑辣、爽利乾脆,美豔無雙、才華卓越,卻身世悽涼,半生飄零。我們都知道唐宋時期,詩詞達到了頂峰,有很多著名的詩人都出自唐朝,比如我們熟知李白、杜甫、 白居易、王維,他們四個齊名,被後人稱為「唐代四大詩人」,但其實在唐代,也有很多跟他們四位一樣有才華的女詩人,只因身為女人,空有一身才情,卻鮮為後人所知。據專家考證,在唐朝290年間竟然出現了207位女詩人。
  • 偷桃竊藥事難兼:李商隱和女道士的悽美情緣
    李商隱和女道士的情緣若追究起李商隱的身世和人生經歷,不難發現,他和道家之間還有著莫大的淵源。李商隱青年時期曾經在玉陽山修習道術(資料圖)據傳,李商隱青年時期曾經在玉陽山修習道術,並在此期間可能與一位女道士發生了戀情。李商隱有兩首詩作《月夜重寄宋華陽姊妹》、《贈華陽宋真人兼寄清都劉先生》,後人考證,認為這兩首詩是李商隱寫給女道士的情作。
  • 歷史鉤沉:唐代高道葉法善師承傳道弟子考
    葉法善師事趙元陽,唐代史書無傳,但從以上御製碑文來看,葉法善曾師事趙元陽,向其學習「遁甲、步玄之術」,存在師承關係。考趙元陽系唐代青城山著名道士和隱仙,為「岷山七聖」之一,且「必當世一極負時譽之高道,故為玄宗所知」。付元天、王家佑《青城道教仙源錄》認為:趙元陽或為趙公元又以為即趙昱。「遁甲」乃是術數的一種,術士們常常根據奇門遁甲來推算吉兇禍福,以趨吉避兇。
  • 道教常識:道士戴的帽子叫什麼?你知道都有哪幾種嗎?
    即便是在現代社會的今天,道士們依然是身著青衣道袍,簡單樸素,他們在度己度人的同時也在傳播著傳統中華文化。道士所穿道袍多以黑色、白色和藍色為主。這也體現了道教的見素抱樸、清心寡欲的思想。同時黑與白也是陰與陽的象徵符號,一陰一陽之謂道,黑白兩色的道家太極符號也是對陰陽之道的一種形象概括。
  • 中秋節起源於唐代崇奉道教,既是渴望生命延續,也是追求現世幸福
    值得注意的是,唐代在玩月風習的基礎上,出現了許多有關玄宗遊月宮的神話傳說。例如《唐逸史》中記載了道士羅公遠開元年間中秋侍明皇登月宮的故事。「公遠奏曰:『陛下莫要至月中看否?』乃取拄杖,向空擲之,化為大橋,其色如銀,請玄宗同登,約行數十裡,精光奪目,寒色襲人,遂至大城闕。公遠曰:『此月宮也。』見仙女數百,皆素練寬衣,舞於廣庭,明皇問曰:『此何曲也?』曰:『霓裳羽衣也。』
  • 「最牛」女道士,出生在清朝,去世在21世紀,死前對徒弟說三字!
    「最牛」女道士,出生在清朝,去世在21世紀,死前對徒弟說三字!文化的發展對於人類具有重大的意義,在中國,有很多宗派,文化在一起交融發展。中國有很多有名的道士,武當山就是中國道教最昌盛的地方,受到了很多道教徒的追捧,很多人都到這裡祈福。尤其是近代以來,中國出現了很多有名的道士,「白玉仙姑」就是其中一位,「最牛」女道士,出生在清朝,去世在21世紀,死前對徒弟說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