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是數學的靈魂,如同人的大腦,對人體有著支配作用,人離開了大腦就如同行屍走肉一般。數學缺少了思想,就會變得毫無意義,只是簡單的計算。同學們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不僅要學會計算、做題,還要掌握相應的數學思維方法。掌握了數學的思維方法,就像有一種得到「綱領」的感覺,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問題都會從容解答,我們整理了在小學階段常見的應用題的14類思維方法,具體如下:
1.綜合法
綜合法是指在解題的過程中,從已知條件出發一步步計算出所求問題的方法,計算過程中,要一環扣一環,從已知量求出未知量。具體過程為選擇兩個已知數量,並通過這兩個已知數量解出一個問題,然後將這個解出的問題作為一個新的已知條件,與其它已知條件配合,再解出一個問題,一直到解出應用題所求解的未知數量。
綜合法
2.分析法
分析法可簡單理解為是綜合法的反過程,在解題過程中,是從所求問題出發,「由果索因」,逆向逐步找出解這個問題所需要的已經條件。具體過程是從應用題的問題人手,找出解這個問題所需要的兩個條件。在較複雜的應用題中,這些條件有的是已知的,有的可能是未知的,這時再把未知的條件作為中間問題,然後再找解這個中間問題所需要的條件,這樣逐步推理,直到所需要的條件都能從題目中找到為止,使間題得以解答。
分析法
3.圖解法
在解應用題時,有的題目比較複雜,各條件關係不容易直接看出來,這時可以用作圖法把題目的數量關係揭示出來,使題意形象具體,一目了然,從而有助於快速找到解題的途徑。作圖法解題可以畫線段圖,也可以畫示意圖,對解答條件隱蔽,複雜疑難應用題,能起到化難為易的作用。例如在解和、差、倍問題時需要經常畫圖找數量之間的關係。
圖解法
4.消去法
解題時,有時會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未知量,這就需要通過一定的方法,消去一個未知量,只保留一個未知量,叫做消法解題。用消去法解題可以先整理條件,比較出兩個未知量的聯繫和區別,再解答。具體過程為:
1)把兩個未知量中其中一個未知量轉化成相等的量。
2)用消元的方法消去一個量。
3)先求出保留的未知量,再求出消去的未知量
消去法
5.枚舉法
枚舉法在數學中是一種常見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一般我們要根據問題的要求將問題所涉及的所有情況全部列舉出來,一一進行解答。運用枚舉法解答應用題的關鍵是要正確分類,必須注意無重複、無遺漏,有次序、有規律地進行枚舉,要將每一個符合條件的對象都列舉出來。當問題出現的情況是有限種,而且這些情況又無法統一處理時,就可以用枚舉法來解決。
枚舉法
6.演示法
對於那些不容易理解和分析數量關係的應用題,利用身邊現成的東西,如鉛筆、橡皮、小刀、文具盒等,進行演示,使應用題的內容形象化,數量關係具體化,這種解題的方法叫做演示法。例如解時鐘問題,火車過橋問題等可用演示法比較生動形象,更容易理解題意。
演示法
7.假設法
假設法也是一種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可運用於多種題型的解答,如邏輯推理題、雞兔同籠計算型應用題等。具體方法如下:
1)假設法解邏輯推理題,通常先假設某個條件成立,據此得到某個結論或者引出矛盾,從而使問題得以解決。
2)假設法解雞兔同籠或類似問題,有些難度較大的應用題,思考時可以先把題目中的一個未知量假設為已知的,然後根據題目中的已知條件推算出結果。有時結果與題中已知數不符合,只要做適當調整,就可以求出結果。也有些應用題要求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未知數量,思考時可以先假設要求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未知數量相等,或者先假設兩個數量是同一種量,然後按照已知條件推算。再根據數量上出現的矛盾加以適當調整,從而找到正確的答案。
假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