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於表現人類不畏艱險和千方百計克服困難的拼搏精神,是我國雜技藝術的特點之一。「走鋼絲」就是這樣一個形象化的節目。雜技中的「走鋼絲」以巧、難、險著稱,練就這門絕技需要相當紮實的基本功。廣州雜技團《雜技小科普》系列課程帶觀眾了解,《升降軟鋼絲》是怎麼練成的。
「走鋼絲」在歷史上稱為「走索」或「踏索走繩」。早在距今二千年的漢代,就有「走索上而相逢」的記載。可見這個節目在中國的歷史上源遠流長。「走索」的道具主要是一根繩索,後來改為牢度更大、直徑更小、更能顯出巧、難、險特點的鋼絲。
目前我國的鋼絲節目主要有「硬鋼絲」和「軟鋼絲」兩種表演形式。廣州雜技團創新性地將地面軟鋼絲凌空架起,飛懸在7米高空,並利用機械控制升降,使得鋼絲猶如柳枝迎風擺動。演員在晃動不止的軟鋼絲上完成「倒立行走」「前手翻倒立」「單手倒立」「倒立獨輪車」「單拐倒立」「擺浪前空翻下」等高難絕技,完全超越了人體的平衡極限。
據悉,本期《雜技小科普》課程跟觀眾講解鋼絲上絕活的主講人是廣州雜技團演員唐哲。從小加入廣州雜技團大家庭,開始了雜技行業裡堪稱最高難的節目《軟鋼絲》的學習歷程。2020年,唐哲以總成績927分、超出第二名53分的優勢獲第41屆「明日」世界馬戲節最高獎——法蘭西共和國總統獎。他從自身體驗出發,解密《升降軟鋼絲》「十年磨一劍」的臺前幕後。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莫斯其格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戴雨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