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的典故,除了烽火戲諸侯,還有這4個你所熟悉的!
文|夢裡一晌貪歡
在華夏悠久的歷史中,其中春秋戰國時期可以說是風雲人物層出不窮以及局勢跌宕變幻最為出奇的一個時代。而在這其中還有很多典故也是隨著這個時代一起發生了。而除了烽火戲諸侯以外,還有這4個你所熟悉的!
先來說第一個紙上談兵。或許大家對於個是典故聽的更多的是在三國裡的馬謖身上,實際上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這一個典故。當時戰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並且很是健談用兵知道,連他的父親都難不倒他兵法上的事情。而他也自認為自己天下無敵了。而趙奢卻說這是在紙上談兵不知戰場局勢變通。後來趙奢死了。趙括繼承了他的位置。但由於他沒有經驗,一下子在長平一戰損失兵力四十萬。
第二個就是三令五申,當時的孫武流浪到吳國,而作為君主的吳王想試一試孫武的軍事才能,所以就給他們一百多個宮女讓其操練,由於那些宮女不是士兵,所以說他很難將隊伍操練起來。而這時候孫武明白不能用號令了,就是 殺了兩個帶頭的王妃。而這樣一來隊伍很是聽話。而這就是三令五申的由來。
第三個圍魏救趙。當時的魏國的軍隊圍住了趙國,而當時的趙國只能鄰居齊國求救,而齊威王命令田忌和孫臏去救援趙國。田忌是想著直接去幫助趙國。而孫臏則是說率領軍隊進攻魏國的都城。而魏軍聽到自己老家被圍了之後自然就會放過趙國回來解救自己的都城。而這樣的方法一出,確實比較奏效。魏軍連夜趕回都城,而齊軍以逸待勞打敗了魏軍。而這就成了歷史行最為著名的一個戰略方案。
第四個就是眾所周知的臥薪嘗膽。在春秋末年的時候,南方的吳、越兩國加了當時的群雄爭霸的鬥爭中。而這兩個國家也自然成為了對方的敵人。但越國因為實力不敵所以輸給了吳國。而越王勾踐也自然成了一個敗軍。而他在吳國的那段時間中,他保持自己的實力,並且每天都要嘗一個苦膽來告誡自己。而經過十年的累積,越王勾踐終於滅掉了吳國,挽回了自己的臉面已經尊嚴。
經過上邊所說的,在春秋戰國時期並不只有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出名,而今天所說的這四個典故也是後人所耳熟能詳了。當然了這也並不是全部,只是挑出幾個比較出名的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