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的圍棋與一些歷史趣事

2020-12-20 圍棋書生

說到春秋時期,咱們先了解一下這個時期的由來,這個是過程是比較有意思的。周朝第十任國王周厲王,姬胡。史書上描述他殘暴,貪財,信任小人,同時引起上層貴族與底層人民的不滿,這還沒完,他南徵荊楚,防禦活躍在陝西甘肅一帶的西北遊牧民族,也一直與活躍在淮河中下遊的一個淮夷部落徵戰。真可謂是,拳打南山敬老院,腳踢北海幼兒園,在作死的道路上反覆橫跳。史書記載「國人暴動」,厲王從鎬京(現西安)狼狽出逃,死於彘(現山西霍州)(彘是豬的古稱,這段時間起的人名和地名有些比較有意思,讀者老爺們如果喜歡,我做一起關於名字的文章)王朝元氣大傷。

繼任者周宣王,前期因為一幫賢臣輔佐和教管,國力有所恢復,後期一幫賢臣相繼去世,宣王作為厲王的親兒子,身上的某些特質顯露出來,也開始南徵北戰(沒有成功過),濫殺大臣,獨斷專行,除了不好色,基本上就是大家印象裡的昏君。他的繼任者周幽王,在繼承其父的做事風格上,推陳出新,沉迷女色,因「烽火戲諸侯」失信於天下,也因為失信而亡。

祖孫三代人的作死之路讓西周成為了歷史,滿目瘡痍的鎬京也已經不適合做王都了,從而東遷洛陽,拉開了東周的序幕。諸侯列國也對這祖孫三人不滿,各懷心思,表面上聽從王令,暗地裡相互重拳出擊,孔聖人所說的」禮樂崩壞「的政治局面到來。諸侯之間各自為政,火併事件成為常態,王朝形如虛設,隨著田氏代齊,三家分晉,春秋戰國時代的大戲開始了。

春秋戰國時期,是充滿殺戮,欺詐,陰謀的時代,也是文化璀璨,百家爭鳴的時代。被稱為世界文明史上軸心時代之一,影響深遠。

談到圍棋,人們肯定認為圍棋和儒家必是密不可分,但前期也不盡然如此。孔子曾說:"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意思是,每天吃飽喝足了,無所事事,這過的也沒什麼意思。既然這樣,還不如來下棋,免得去做些擾亂社會穩定的事情。孔聖人是沒什麼時間下棋的,心中有大事要做,對於在棋盤上輸贏與自己思想不合。孔子看重「禮」,「仁」二字,在棋盤上不分輩分和身份,只論輸贏,不合乎禮法:下棋想要贏就會有爭鬥之心,要有計謀,難免不仁。

孔子曾問道於老子。老子說,你的思想並不能通於大道。萬物自有規律,不需要刻意,順其自然就行了。史書上並未記載老子會下圍棋,也沒有談過下棋,不過老子的思想卻讓後來下圍棋的人從中悟出了很多下棋的道理。比如, 無為而勝,道法自然等等。老子思想過於宏偉高深,一般人難以理解。孔子的學說更接地氣,容易理解。

孔子雕像

關伊子,說到這個人名你可能不知道,但是老子西出函谷關,便是此人相送,在道教地位很高。《道德經》也是此人求老子所寫,著作《關伊子》九卷。其中一句點到圍棋:「習射,習御,習琴,習奕,終無一事可以一息者得。」 意思是,射箭,御駕,彈琴,下棋,不下苦功夫是學不成的。可見圍棋地位的提高。

過了大約一百多年,《孟子》問世,書中提到,做什麼事情是屬於孝呢?孟子會到有五不孝,「博弈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其中,「博」是一種投擲類遊戲,類似於和現在的飛行棋差不多,需要擲骰(tou)子,輸贏靠運氣。「奕」就是圍棋。「博弈」合起來就是各種棋子遊戲。這話的意思是,玩棋子遊戲或愛喝酒的人,不能好好贍養父母,這是不孝的表現。個人理解,孟子肯定見過因為太過沉浸玩棋和喝酒裡的人,沒有好好贍養父母的人,用來警示大家做一些事情不要太過沉浸,把其他好多事都荒廢了。當今,很多人愛玩手機和遊戲,過分沉溺,耽誤了很多事,也是值得我們反思自己的。

圍棋第二次被孟子提起,是拿圍棋做比方,講了一個現在我們還在給孩子講的故事。天底下有很多容易存活的生物,你讓它曬一天太陽,十天裡都寒冷的環境裡生活,哪個生物能承受得住?(是不是很耳熟,這就是一曝十寒的由來)。下圍棋也逃不脫這個道理,圍棋雖是小技藝,但也要專心致志(專心致志就是這麼來的),否則也學不成。奕秋,舉國聞名的圍棋高手。他同時教導兩個孩子學棋,一個孩子專心致志,認真聽奕秋的講課;另一個孩子雖然也再聽講,一會想天鵝就要飛來,就想拿起弓箭把天鵝射下來。雖然兩個人都是奕秋的學生,但是兩人的成績肯定有高低。這是成績不好的學生愚笨嗎?肯定不是呀!這個故事大家熟悉不?我們從小聽了多少遍!這個故事就反映了圍棋在當時的普及性。再有就是關於奕秋這位圍棋大家的一些事,他是中國圍棋史上最早的國手。現在我們誇誰圍棋下得好,就稱其為「當代奕秋」。這個稱讚也最好只用於段位沒有那麼高,對一些圍棋歷史不是很懂的棋手。你對科比說你是喬丹第二(沒有不尊敬科比的意思),你對易建聯說你是姚明第二,人家會高興嗎?

孟子前後兩次提起圍棋,可以看出他和孔子一樣的,對圍棋談不上喜歡。第一,他倆都是一心要做大事,遊走諸侯列國,宣揚自己的思想,以求人民幸福安康為己任,無暇圍棋。第二,當時圍棋也在發展階段,尚未形成完整的圍棋理論,方便人們學習,圍棋入門簡單,但深入其中,有大奧義,此時不顯。

孟子畫像

與孟子同時期的有位叫做尹文子著書《尹文子》,其中「以智力求者,如奕棋,進退取與,攻劫收放,在我者也。」象圍棋這種以智慧取勝的遊戲,何時進退,如何取捨,何時進攻,何時總攻,在於我的選擇。這是最早關於圍棋教學的話語,也是用圍棋做比方強調了主動權的問題。

《左傳》上太叔文子說,「奕棋舉旗不定,不勝其偶」(舉棋不定的由來),下圍棋,你舉棋不定,是贏不了對方的。舉棋不定也從圍棋本身延伸到眾多領域,成為了我們日常用語。

關於圍棋在春秋戰國時期的發展,我們就先告一段落,如果讀者老爺認為我整理的資料,對你有用的話,給我一個小小的關注。如果我哪裡寫的不對,你通過可以私信或者評論來告訴我,我會及時修改。

相關焦點

  • 春秋戰國時期,繁榮燦爛的科學文化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的大變革時期,社會的變革促進了科學文化的繁榮。在這一時期,湧現出一大批對後來的中國歷史有著深遠影響的大思想家,如老子、孔子、莊子、墨子等等,因此,在思想領域上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
  • 春秋戰國時期的十大人物
    鬼谷子,王氏,名詡, 戰國時代傳奇人物。 屈原,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戰國末期楚國人。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識,志向遠大。
  • 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人物
    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人物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非常複雜的一個時期,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期。什麼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縱橫家……基本上各個領域都是人才輩出。單說思想家,思想家就分為了各種派別,形成了百家爭鳴之勢,什麼道家,儒家,法家,兵家,墨家……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派別。
  • 歷史類春秋戰國時期小說推薦
    今天主推歷史類春秋/戰國時期(不排名次,春秋/戰國時期的經典小說都太少了,可能是這段時期太特殊,太璀璨,史料太少,以至於沒有一定的筆力駕馭不了這個時期,所以春秋和戰國混在一起寫了)1.<引用自《大爭之世》簡介> 主角穿越的人物為公子慶忌 推薦一看3.春秋小領主 作者:赤虎春秋時代,是中華文明的根源,因為中國一半以上的姓氏都在春秋形成,一半以上的成語形成於春秋時代,我們文化的始源也在春秋……因為有了這段歷史,才給我們留下了人類歷史上最輝煌的遺產
  • 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一)形成的原因(百家爭鳴,啟於春秋,興盛於戰國,它是特定的歷史時代的產物): 經濟:井田制崩潰,封建經濟的迅速發展。
  • 春秋戰國時期教育概況
    西周結束之後,到了春秋戰國,一般認為,春秋戰國是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的一個過度,還有一種「春秋是奴隸社會的結束,戰國是封建社會的開端」的說法,這兩種觀點基本一致。西周時期學在官府,學校教育為貴族開放,形成「惟官有書,而民無書」、「惟官有學,而民無學」的局面。
  • 春秋戰國時期十大著名人物
    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末期人,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並稱「老莊」。後被道教尊為始祖,稱「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認為李姓始祖。曾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鬼谷子,王氏,名詡, 戰國時代傳奇人物。著名謀略家、縱橫家的鼻祖,兵法集大成者、相傳其額前四顆肉痣,成鬼宿之象。
  • 春秋戰國時期的轉型和文化
    眾所周知,春秋戰國間的數百年,是中國歷史上社會變化動蕩最為劇烈的時期之一。因為那個時期是從我們所認識的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轉型的歷史時期。在這個明顯的社會轉型期,社會出現了動蕩不安、諸侯混戰的局面。在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春秋五霸」,即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戰國七雄」,即齊國、楚國、燕國、韓國、魏國、趙國、秦國。經過西周時期經濟的不斷增長,各地區新興的地主階級已經不滿足於舊的政治體制,而是迫切要求建立強大的中央集權制度,以維護他們既得的政治和經濟利益。
  • 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戰役
    一、考情在綜合素質考試中,文化素養模塊一般會考查8-9個單選題,而歷史常識部分會考2個單選,其中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戰役更是高頻考點,考查方式大多為地位和戰役的一一對應。三、練習題在戰國時期
  • 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時期,為什麼叫做「春秋」?
    說到中國古代經歷過的最混亂的時期莫過於春秋戰國時期。而在此之前的西周時期,周天子一直是享受著號令天下莫敢不從的權力並接受著四方朝拜覲見,但是在經歷了周平王東遷,東周始建後,周王室的地位已經在逐漸喪失,雖然名義上還是天下共主,但內裡卻已經成為了沒有實權的一個空架子。
  • 春秋戰國時期的神秘人物——鬼谷子
    本文章由絢麗多姿的幸福原創獨家發布,歡迎眾多讀者前來領略~在我國歷史上出現了很多有才能的人物,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而其中有位顯赫的人物,鬼谷子。鬼谷子,姓王名字詡,是春秋時期衛國的人,因為隱居在鬼谷,所以被人們稱為鬼谷子。據說鬼谷子幾乎無所不知,各種知識他都了解,包括政治家的韜略,還有外交家的交涉之法,陰陽家的祖宗衣缽,包括預言佔卜,他都精通,所以是以為全才。他所著的《鬼谷子》更是將幾大流派聯合串通起來。
  • 博覽我國戰國時期,看中國歷史上的奇聞趣事
    伴隨著我國歷史長河的不斷前行,許許多多的真相都在人云亦云中變了味,甚至可以說顛倒是非。今天小編盤點了一部分真實的戰國歷史分享給你們:博覽我國戰國時期,看中國歷史上的奇聞趣事。1.前300年,辛西,周赧王十五年,齊王地元年,秦昭王七年,楚懷王二十九年,趙武靈王二十六年,韓襄王十二年。①秦攻楚。
  • 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典故,你知道幾個?
    從此周天子的權威一落千丈,出現了春秋戰國時期群雄並起,諸侯紛爭的局面。 春秋時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諸侯王不再聽命於周王,一些強大的諸侯趁機發動兼併戰爭,強迫其他各國承認其霸主地位。管仲輔佐齊桓公打著「尊王攘夷」旗號,使齊國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 退避三舍 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
  • 春秋戰國之——何為春秋
    今天嚼扒帶領大家走向春秋戰國。這個充滿魅力的時代。在燦爛的中國文化中,春秋戰國時期絕對是不可不提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是中華文化形成徹底的奠定時期。要了解中國歷史,必先了解春秋戰國。由於它所記歷史事實的起止年代,大體上與一個客觀的歷史發展時期相當,所以歷代史學家便把《春秋》這個書名作為這個歷史時期的名稱。為了敘事方便,春秋時期開始於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一年,止於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戰國前夕,總共295年。
  • 春秋時期烜赫一時的魯國、宋國,到了戰國為何被徹底邊緣化?
    如果我們深挖戰國時期的歷史,可能會有這樣一個發現,這個發現便是戰國時期這段波瀾壯闊的大歷史,不僅只有「戰國七雄」。實際上,戰國時期還是有諸多小國存在的。但是,這些小國顯然被戰國時代的列國紛爭徹底淹沒。雖然在戰國的舞臺上很難看到他們的身影,但是這些春秋時期重要的諸侯國,卻一直是客觀的存在。而在這些小國中,最為出名的莫過於魯國、宋國。春秋時期的這兩國,可以說是留下了諸多的故事。不論是魯國的「曹劌論戰」,還是宋襄公的「仁義大旗」,可以說是成為了春秋時代的一個歷史特寫。
  • 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為何普遍都看不起秦國?
    在春秋戰國的歷史中,沒有任何一國的君主,曾想到最後會是秦國最終完成了統一的大業。因為,在春秋戰國歷史上的秦國,一直都受到了各諸侯國的排斥。而到戰國初期的霸主魏國,更是視秦國蠻夷,連年大舉用兵徵討秦國。正是這樣的背景下,秦國受到魏國的壓制達到了八十年之久。
  • 春秋戰國時期,擁有孔子的魯國,為什麼沒有成為戰國七雄?
    春秋戰國時期,開始於公元前770年(西周亡國的時期),結束於公元前221年(秦朝成立的時期)。這一時期,是一個百家爭鳴、人才濟濟、思想開放而且活躍的時期,踴躍出了道家老子、莊子,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韓非子、墨家墨子等對後世影響極大的學術大家。
  • 春秋戰國時期70個國家簡介
    很多人都不知道春秋戰國的一些常識,小編花了很久整理出來以供大家鑑賞齊國是周朝諸侯國之一,姜姓。田氏代齊後,史稱「田齊」,媯姓。是為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之一。 春秋初期,齊與主要競爭對手魯國之間經常發生戰爭。公元前689年,齊襄公滅魯的與國紀,掃除東面障礙。公元前686年,公孫無知殺襄公自立,公子糾奔魯,公子小白奔莒。次年,無知被殺。
  •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乍一看:誰家的圍牆
    導語: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乍一看:誰家的圍牆。評世間萬事,覽人間美景,大家好,歡迎點閱本期內容。不過在大眾的認知裡,比較有名的長城應該就是北京八達嶺長城了,而且我們也大多都只熟知長城是大約在秦朝,而今天小編要說的卻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長城,它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這處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長城,就是楚長城。說到楚長城,可能大家就比較陌生了。雖然說楚長城其實在我國也是有著比較多的遺蹟數量的,但是它的完整度和名氣,確實和北京的八達嶺長城不在一個層面之上。
  • 春秋戰國時期的重要思想家 政法文綜必看
    春秋戰國時期的重要思想家 政法文綜必看 在政法幹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