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教育概況

2020-12-16 中公教師網

西周結束之後,到了春秋戰國,一般認為,春秋戰國是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的一個過度,還有一種「春秋是奴隸社會的結束,戰國是封建社會的開端」的說法,這兩種觀點基本一致。西周時期學在官府,學校教育為貴族開放,形成「惟官有書,而民無書」、「惟官有學,而民無學」的局面。到了春秋時期,官學衰微,文化下移,私學興起,可謂 「天子失官,學在四夷」(四夷分別為東夷、西戎、南蠻、北狄),教育不再是貴族的專屬,也為平民開放。到了戰國時期,養士之風讓私學更加發達,以至於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罕見的「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文化奇觀。

西漢學者劉歆作《諸子略》將當時的學派分為十家,即: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小說家,並分別指出其學術淵源及主要特點。十家中小說家屬於藝文,除去不算,稱為九流,簡稱「九流十家」。在眾多流派中,儒家和墨家勢力最大較為顯赫,被成為「顯學」,之後的「百家爭鳴」發源於儒墨之爭。

儒家作為顯學之一,其影響力一直持續到今天,並在世界範圍內傳播,代表人物主要有孔丘﹑孟軻﹑荀況等。孔子的言論被弟子們整理在《論語》裡,孔子曾經提出「性相近,習相遠」、「唯上智與下愚不移」,既有先天距定論的成分在裡面,又注意到了後天環境對人發展的影響。孟子被稱為「亞聖」,主張人性本善,提出的「盈科而後進」啟發後人教育教學要做到循序漸進。荀子,主張人性本惡,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偽」,其思想成為法家的啟蒙,還主張教育要通過「聞見」「知」「行」的方式進行,體現了其重視直觀經驗。

墨翟,中國春秋戰國時思想家、政治家,提出「兼愛」「非攻」等觀點,創立墨家學說,並有《墨子》一書傳世。墨子的人性素絲說「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體現了環境對人發展的決定性作用,屬於內發論。墨子的「三表法」偶爾也為考點。

道家以老子和莊子為代表,其代表作品有《老子》(又名《道德經》)、《莊子》等。道家的「道法自然」的思想啟迪後人遵循自然法則,對兒童的教育也要如此。

除儒、墨、道三家以外,還有其他各家,尤其是法家,對中國的文化也有較大的影響。

以上就是對春秋戰國時期教育概況的詳細講解,希望能對考生有所幫助!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QQ公眾號教育雜談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學科知識」即可查看13大學科知識點解讀

關注QQ公眾號:教育雜談,獲取考試資訊!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春秋戰國時期的十大人物
    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曾擔任宋國大夫,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墨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屈原,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戰國末期楚國人。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識,志向遠大。
  • 春秋戰國時期十大著名人物
    孔子,中國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大成至聖先。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末期人,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並稱「老莊」。後被道教尊為始祖,稱「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認為李姓始祖。
  • 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一)形成的原因(百家爭鳴,啟於春秋,興盛於戰國,它是特定的歷史時代的產物): 經濟:井田制崩潰,封建經濟的迅速發展。
  • 歷史類春秋戰國時期小說推薦
    今天主推歷史類春秋/戰國時期(不排名次,春秋/戰國時期的經典小說都太少了,可能是這段時期太特殊,太璀璨,史料太少,以至於沒有一定的筆力駕馭不了這個時期,所以春秋和戰國混在一起寫了)1.一個偶然的原因,某男穿越來到春秋,成為一個春秋時代的封建小領主。
  • 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人物
    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人物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非常複雜的一個時期,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期。什麼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縱橫家……基本上各個領域都是人才輩出。單說思想家,思想家就分為了各種派別,形成了百家爭鳴之勢,什麼道家,儒家,法家,兵家,墨家……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派別。
  • 春秋戰國時期,繁榮燦爛的科學文化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的大變革時期,社會的變革促進了科學文化的繁榮。在這一時期,湧現出一大批對後來的中國歷史有著深遠影響的大思想家,如老子、孔子、莊子、墨子等等,因此,在思想領域上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
  • 春秋戰國時期的轉型和文化
    眾所周知,春秋戰國間的數百年,是中國歷史上社會變化動蕩最為劇烈的時期之一。因為那個時期是從我們所認識的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轉型的歷史時期。在這個明顯的社會轉型期,社會出現了動蕩不安、諸侯混戰的局面。在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春秋五霸」,即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戰國七雄」,即齊國、楚國、燕國、韓國、魏國、趙國、秦國。經過西周時期經濟的不斷增長,各地區新興的地主階級已經不滿足於舊的政治體制,而是迫切要求建立強大的中央集權制度,以維護他們既得的政治和經濟利益。
  • 每日翻譯:春秋戰國時期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每日一句英語>正文每日翻譯:春秋戰國時期 2013-02-16 16:06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 孔子的思想學說為什麼在春秋戰國時期不好用
    但是,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圍繞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的理想抱負,周遊列國,不斷宣傳的仁政思想,卻始終沒有得到各家諸侯的賞識,以至於,最落魄的時候,累累若喪家之犬。在政治方便,孔子主張施行仁政,而所謂的仁政,孔子概況為「克己復禮」,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而所謂克己復禮的方式,主要是「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也就是希望統治者自己做到」為政以德「,」克己復禮「,」子帥以正「,然後,通過教化民眾的方式,恢復周禮,達到天下歸仁。
  • 春秋戰國時期的重要思想家 政法文綜必看
    春秋戰國時期的重要思想家 政法文綜必看 在政法幹警
  • 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戰役
    >一、考情在綜合素質考試中,文化素養模塊一般會考查8-9個單選題,而歷史常識部分會考2個單選,其中春秋戰國時期三、練習題在戰國時期
  • 春秋戰國時期70個國家簡介
    中國先秦姬姓諸侯國,戰國七雄之一。又稱北燕。周公東徵後,周太保召公奭被封於燕,他自己留輔王室,而令其子就封,成為第一代燕侯,西周、春秋時期,燕的疆域主要包括今北京地區和遼寧西部的大凌河流域,都城在薊(今北京)。同中原各國來往較少,國力一直不強。西周時期的燕國,共有11代燕侯。春秋早期,燕國常常受到北方山戎的侵擾。燕桓侯曾一度把都城南遷到臨易(今河北雄縣西北,或疑為今易縣)。
  • 春秋戰國時期的神秘人物——鬼谷子
    本文章由絢麗多姿的幸福原創獨家發布,歡迎眾多讀者前來領略~在我國歷史上出現了很多有才能的人物,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而其中有位顯赫的人物,鬼谷子。鬼谷子,姓王名字詡,是春秋時期衛國的人,因為隱居在鬼谷,所以被人們稱為鬼谷子。據說鬼谷子幾乎無所不知,各種知識他都了解,包括政治家的韜略,還有外交家的交涉之法,陰陽家的祖宗衣缽,包括預言佔卜,他都精通,所以是以為全才。他所著的《鬼谷子》更是將幾大流派聯合串通起來。
  • 春秋戰國時期的政治格局是如何出現變化的?
    春秋戰國時期的周天子金字塔春秋戰國是個亂世,諸侯列國混戰不斷,逐漸破壞周天子的禮樂秩序,政治格局的平衡經數百年混戰終於被徹底顛覆,伴隨戰爭而來的則是百姓的流離失所,這對百姓而言是痛苦隨著新興地主階級的壯大,他們通過變革舊有的教育體系,改變了傳統的人才培育自天子出的模式,孔子、孟子、老子、鬼谷子等諸子百家廣收門徒,遊走列國,合縱連橫,將新興的發展理念和模式帶到了諸侯列國,間接推動變法運動的發展,新的制度逐漸建立起來,期間變法最為徹底的秦國,成為諸侯列國的最強者,也成為結束春秋戰國數百年亂世的核心力量。
  • 盤點春秋戰國時期的名將,哪個時代更強?
    春秋戰國時期,可以說是歷史上戰爭最為頻繁的一個時期,接連爆發的戰爭自然便催生了大量的名將,那麼春秋戰國時期到底有多少名將呢?簡單盤點一下(排名不分先後):春秋時期春秋時期的名將其實更多體現於謀略方面,雖然如今來看這些人的謀略其實也很簡單,但由於早期戰爭受「禮制」影響較大的原因,這些人的戰法在當時已經是極大的創新。1、曹劌,長勺之戰。
  • 春秋時期烜赫一時的魯國、宋國,到了戰國為何被徹底邊緣化?
    如果我們深挖戰國時期的歷史,可能會有這樣一個發現,這個發現便是戰國時期這段波瀾壯闊的大歷史,不僅只有「戰國七雄」。實際上,戰國時期還是有諸多小國存在的。但是,這些小國顯然被戰國時代的列國紛爭徹底淹沒。雖然在戰國的舞臺上很難看到他們的身影,但是這些春秋時期重要的諸侯國,卻一直是客觀的存在。而在這些小國中,最為出名的莫過於魯國、宋國。春秋時期的這兩國,可以說是留下了諸多的故事。不論是魯國的「曹劌論戰」,還是宋襄公的「仁義大旗」,可以說是成為了春秋時代的一個歷史特寫。
  • 春秋戰國時期,擁有孔子的魯國,為什麼沒有成為戰國七雄?
    春秋戰國時期,開始於公元前770年(西周亡國的時期),結束於公元前221年(秦朝成立的時期)。這一時期,是一個百家爭鳴、人才濟濟、思想開放而且活躍的時期,踴躍出了道家老子、莊子,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韓非子、墨家墨子等對後世影響極大的學術大家。
  • 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為何普遍都看不起秦國?
    在春秋戰國的歷史中,沒有任何一國的君主,曾想到最後會是秦國最終完成了統一的大業。因為,在春秋戰國歷史上的秦國,一直都受到了各諸侯國的排斥。而到戰國初期的霸主魏國,更是視秦國蠻夷,連年大舉用兵徵討秦國。正是這樣的背景下,秦國受到魏國的壓制達到了八十年之久。
  • 春秋戰國時期知識分子是如何生活的?知識分子:我們有經濟來源
    那麼春秋戰國時期的知識分子是如何保障自身生活的呢?當我們帶著這個疑惑穿越兩千餘年的歲月看向那群足以「扭轉乾坤」的知識分子時,似乎聽見了他們清晰的回答:我們有經濟來源。本篇筆者就從春秋戰國時期知識分子隊伍的形成說起,聊聊他們所具備的特徵,進而說說他們的經濟來源。
  • 春秋戰國之——何為春秋
    今天嚼扒帶領大家走向春秋戰國。這個充滿魅力的時代。在燦爛的中國文化中,春秋戰國時期絕對是不可不提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是中華文化形成徹底的奠定時期。要了解中國歷史,必先了解春秋戰國。因為這個時期形成了中國文化、政治、軍事、宗教、外交等等形成的重要時期。首先先來了解一下其中的春秋。什麼是春秋?為什麼叫春秋?首先來說一下中國的文化。中國的文化來源於天文,我們知道一年四季的氣候是不平均的,冬天太冷,夏天太熱。講晝夜,白晝在冬天最短,在夏天太長,都不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