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楊斯喬 博士
【1】
沒有孩子的時候,我們是不擔心的。
有了孩子之後,一系列的問題都出現了。最重要的其實是跟孩子的交流、樹立跟他之間的全新的關係。
有時候,我們會很衝動,認為孩子是自己的一部分,什麼都想指揮他。
但是,即便是很小的他,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對周遭世界的看法。
我決定將跟他之間的交流放緩,一邊更清楚的理解他的感受和重新建立一種教育的機制來適應一個有想法的個體的成長。
【2】
其實,我聽一位老師說過:有關教育的問題,從來都沒有「標準答案」或「完美方案」,更沒有「一招制勝」、「一勞永逸」的【教育模式】【educational pattern】或系統。
教育是一個社會問題。
同時,因為教育關乎人類社會的未來,所以更是一個難以「解決」的社會問題。
所以我們研究和學習教育創新的目的不應該是給出一套「答案」,而是懷著更開放的心態,在不斷地質疑、提問、實踐和總結中摸索前進。
作為家長,我們願意為了自己的孩子重新來一次系統學習,改變心態、碰撞和思考,我想也就足夠了。
【3】
靈敏的機器人正在大舉入侵全球各地的製造業。
無人駕駛汽車已從科幻變為現實。
無論是在圍棋、撲克牌等競技類項目上,還是在事關生死的癌症病人診斷和疾病預警上,人工智慧軟體都在迅速超越全世界最聰明的人類大腦。
技術的迅猛發展正在吞噬著大量的常規例行職位,不管是藍領還是白領,無人倖免。
每當想到這樣的突變我們都非常緊張。
自己的孩子在未來會經歷怎樣的挑戰呀!
而擺在眼前的現實是,人工智慧只會發展得越來越快,不可能原地踏步,等學校緩過神來只會為時已晚。
重塑教育和讓我們的孩子掌握未來的技術和領導力這件事,你每走慢一步,就會讓年輕人在面對未來真實社會的洗禮時更加脆弱,更加不堪一擊。
我發現,我們的孩子們未來需要學習的東西不能忽略技術,但讓我們有別於機器的是我們的人生哲學和柔性的為人處世的領導力和管理力。
—— 一個人該如何有效的自我管理帶來更高的工作績效趕上人工智慧的步伐。
【4】
創新時代,孩子們需要掌握與以往不同的能力。
包括:
【創造力】【creativity】
【溝通能力】【communication】
【利用創意解決問題的能力】【problem-solving ability by using creativity】
【領導力】【leadership】
【項目管理能力】【project management competence】
【概念化能力】【definition ability】。
在與孩子的相處中,我們發現:利用標準化考試對這些能力進行評估則是徒勞的。
如果我們真的想為孩子提供全新的學習體驗,讓孩子為迎接創新時代做好充分準備,那麼就要信任教師、信任學校,相信他們能在新型評估模式的指導下,為孩子給出審慎的評估意見。
未來,我們更需要孩子們有【個性化發展】【individualized development】的清晰方向,發揮自己孩子的獨有天賦和基因基礎,而不是將所有學生通通推送到「一考定終生」的死胡同裡。
我們知道,教育大局的改變是有難度的。
但是我們跟孩子在一起的啟發和引導卻是家長很重要的一個思維的進步。
我們的孩子需要明確自身優勢的個性化定製的教育,而且他們必須做好跟人工智慧搶飯碗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