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工作的時候,別人叫我『小姑娘』,現在我已經是『奶奶』了。」新場鎮新南村黨總支書記盛麗萍笑著說。近日,深耕新南村發展30多年的盛麗萍榮獲上海市勞動模範稱號。令她欣喜的是,在各級政府的持續關注與扶持下,新南村近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新南村曾經是名副其實的貧困村,村裡沒有集體資產,幹什麼都要『打白條』,工資都是到年底才能領。」目睹早年鄉村困境的盛麗萍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落後的面貌,「為村裡人做點實實在在的事。」
破題:「無從下手」的貧困村如何改變?
新南村原本是一個貧困村,沒錢沒資源,很多時候,村幹部想做事沒法做。久而久之,村民老是埋怨村幹部不做事,村民與村委會間的嫌隙越來越大。
重建村民對村委會的信心和信任是第一步。盛麗萍記得,幾年前村裡準備建設鄉創中心,但是鄉創中心後面有一處破舊的違建廠房非常礙眼。因此,村裡違章建築整治也從這處廠房入手。
廠房的女主人邱女士聽到消息後不樂意了,「為什麼我們要第一個拆?」看到這家人非常牴觸,當時有幹部提出,廠房是違建、現在又有相關政策,不用跟他們多「糾纏」。但是盛麗萍知道,邱女士一家家庭情況不是特別好,廠房的收入佔了很大一塊,有情緒是很正常的。為此,她多次上門,和邱女士解釋現在的鄉村建設,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最後,邱女士勉強同意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邱女士也逐漸認可了村委會的做法。前段時間,盛麗萍在路上碰到了邱女士,她問道:「當初把你的廠房拆了你有沒有恨我?」邱女士對她說,「一開始真的不理解。現在看到村裡的樣子,終於理解你當初為什麼要這麼做了。」
邱女士的故事只是盛麗萍日常與村民溝通的一個縮影。盛麗萍與村幹部們通過前期與村民的聯繫,暢通了民情民意,在這個基礎上,又從制定製度著手,積極推動「三會制度」等做法,讓村民積極參與到村民自治活動中來。「涉及村民的事項由他們商量提出方案,再經兩委會商定,這樣工作起來就順暢多了,群眾也滿意了。」盛麗萍說。
轉折:鄉村美起來了
2018年,為創建上海市美麗鄉村,新南村提出了「美麗老家、美麗田園、美麗家庭、美麗鄰裡、美麗公約、美麗傳統」的「六個美麗」理念,其中 「美麗老家,我們一起回鄉」在「農二代」心中引起共鳴,激發回鄉尋夢熱情。
盛麗萍大膽提出凝聚返鄉青年的力量,發揮年輕人的創意想法,在環境整治和美化中深入挖掘村史、桃文化、農耕文化,並發動村內能工巧匠對閒置廢棄的農機、磚瓦、水缸等資源進行二次利用,打造出富有鄉村文化內涵的特色景觀,喚起百姓鄉愁記憶,一時成為「網紅」的鄉村遊打卡點。
放在五年前,80後小夥徐超肯定不會料到自己最終會回到農村創業。他記得五六年前,一碰到盛麗萍,總是收到她「來村裡做村幹部」的邀請,而他也總是搖一搖頭回絕,「當時在一家建築企業工作,沒有回村裡的想法。」後來,他每次回村都能看到村裡的一些新變化,加之看著父母起早摸黑地在田裡幹活,他終於下了決心:回鄉創業!
憑著在外積累的人脈與經驗,幾年來,徐超的生鮮生意越做越好。盛麗萍也竭盡所能,為返鄉的年輕人提供更大的平臺。「這些年親身感受到了村裡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盛麗萍的影響下,徐超也萌發了為村裡貢獻力量的想法。前不久,新南村與新場另兩個村合資成立了上海新場鄉創發展實業有限公司,招聘了徐超作為副總經理。「我會努力的!」徐超鬥志滿滿。
盛麗萍也欣喜地看到,村裡的村幹部年輕化趨勢明顯,「身邊都是80、90後。也正是因為年輕人的加入,新南村變得越來越有活力。」
未來:圍繞鄉創、年輕人做文章
有了村民的信任,有了新鮮血液的加入,盛麗萍對新南村未來的種種設想終於能順利落地了。今年年初,新南村入圍市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計劃,明年六月即將驗收。
新南村的鄉村振興該怎麼做?盛麗萍覺得,還是要在圍繞鄉創、吸引年輕人上做文章。盛麗萍列舉了幾個村裡正在做的項目:「村上·一面」麵館近期已經開張,邀請駐村藝術家王峰打造。將麵館以藝術化的形式融入鄉村,正是現在年輕人熱衷的鄉村體驗。鄉創中心一角已經改建成了「520鄉村咖啡館」。「鄉創de小布」土布研習創意小院也已正式開放,為土布這一非遺藝術的發展提供新動力。另外,村裡的「浦東老八樣與新場新八樣」餐館正在裝修,讓到訪鄉村的遊客在村裡也能方便地嘗到鄉村美食。
未來,盛麗萍和她的小夥伴們,還將積極探索鄉村文旅體驗。結合上海桃花節、古鎮文化體驗季等活動,開展親子、美食等鄉村體驗活動,也帶動桃子、葡萄等農產品的銷售。
「這些年來,新南村得到了各級政府的關心支持,我也一直得到鼓勵。我希望新南村能在我們的努力下,越變越好。」盛麗萍說。
文字:嚴靜雯
攝影:鄭峰
編輯:鄒瑩
* 轉載請註明來自浦東發布官方微信
【來源:浦東發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