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術的發展歷史你知道嗎

2020-12-16 麗傑琪的紀實

有人給漢武帝寫奏章,當時字寫在竹簡上,一本奏章須用牛車來拉。歐洲人把字寫在皮上,一部《聖經》要耗費305張羊皮。書寫材料如此笨重、昂貴,成了文化傳播的嚴重障礙,世界各國都在尋求廉價、輕便、優質的書寫材料。

中國是文明古國,文化發達,典籍浩繁,首先發明了紙。從字源學角度看,紙從「鄉」,以絲為原料,最早的紙稱「絮紙」。絲原料難得,後為植物纖維取代。迄今所知最古老的植物纖維紙在西安滿橋西漢墓中出土,用舊麻頭、破布為原料,時間不遲於公元前2世紀。滿橋紙質地鬆弛,表面粗糙,還無法用來書寫。105年,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用樹皮、麻頭、破布、舊魚網造出一種新型紙,進獻朝廷,天下稱為「蔡候紙」。蔡侯紙已適宜書寫,我國自古就有蔡倫造紙之說,就是對他改進造紙術的一種盛譽。從此,造紙材料易得,紙價低廉,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

紙是最理想的書寫材料,很快淘汰竹簡和絹帛。4世紀,我國新疆也普遍用紙作公文。5世紀,吐魯番已有了造紙廠。紙經新疆向西傳播開去。阿拉伯史料表明,3世紀,紙已傳到伊拉克,波斯薩珊王朝已用中國紙書寫宮廷文件。印度梵文、波斯語有了「紙」字,都是漢語轂褚紙的音譯。紙的唯一來源是中國,中國輸出紙,卻成功地保守了造紙的秘密近千年。

造紙術的西傳與唐代一次邊境戰爭有關。唐朝把邊境伸展到蔥嶺以西,與阿拉伯帝國東部邊境接壤。751年,唐軍與阿拉伯軍隊戰於但邏斯(中亞吉爾吉斯境內),失利,2萬餘人被俘。中國俘虜中有造紙工匠,被送往中亞的重要城市撤馬爾罕,在這裡辦起中國境外的第一所造紙工場,製造植物纖維紙,以優質廉價享有盛譽。詩人塔比亞(961-1038年)說:「在撤馬爾罕的特產中,應該提到的是紙。由於它更美觀、更合適、更簡便,因而已經代替了過去書寫用的埃及葦紙和羊皮紙。紙只產在這裡和中國。」紙作為撒馬爾罕的特產,銷往西方,滿足各國的需要。

794年,阿拉伯的首都巴格達也有了造紙廠,工匠來自撒馬爾罕,據說還有中國人。接著大馬士革等地亦建起大造紙廠。巴格達的阿拉伯哈裡發(皇帝)正式下令用紙書寫公文。這樣,紙的影響便擴大到整個伊斯蘭世界。不過,8、9世紀的阿拉伯仍從中國進口紙,因為中國紙質地精良,品種豐富,色澤繁多,尺幅寬大,都是阿拉伯紙所無法相比的。

在中國造紙術西傳之前,埃及是西亞、北非、歐洲紙張的供應國。埃及用尼羅河的一種水草加工成紙,稱葦紙。葦紙不及中國紙光亮耐磨、質地輕軟、書寫簡便、傳遞方便、價格低廉。9世紀,在葦紙的故鄉埃及也辦起造紙廠。造紙業興旺發達,原料就顯得緊張,有人掘墳,剝取包裹木乃伊的布條,賣給造紙廠作原料。在埃及,中國式紙也很快取代葦紙作書寫材料。有人對阿拉伯的12500卷古文書書寫材料作了研究,發現719-815年的120件均用葦紙,

816-912年的120件文書有24件用中國紙,913-1009年的80件用中國紙的達74件。有一份標明年代寫於883-895年的葦紙文書,最後寫上「用葦紙作書,請君原諒」的話,說明葦紙的地位一落千丈。11世紀,一個波斯旅行家到埃及,見到賣菜賣香料的小販都用紙隨賣隨裹,紙張已普及於生活用品的包裝。

11世紀下半葉,西非摩洛哥的首都非斯也有了造紙廠。造紙術由此很快傳人歐洲。至遲在12世紀中期,西班牙的薩狄瓦建起歐洲第一家造紙廠。基督教世界的最早造紙廠建立在法國的赫各爾,義大利第一家造紙廠建於1276年。英國、俄國學會造紙要到16世紀。隨著歐洲殖民主義擴張,1575年,墨西哥有了美洲的最早的紙廠。造紙術從中國向外傳播,差不多近二千年,才完成環球「旅行」,傳遍五大洲。中國造紙術直到18世紀以前仍處於世界領先地位,1754年,法國還向中國尋求藤類纖維紙、巨幅紙的製造技術。

紙傳人歐洲要比造紙術的傳入早得多,歐洲現存最早的一份紙本文件是1109年西西里的一項法令,紙的來源是北非。歐洲紙張的主要供應地是西亞的大馬士革,紙經君士坦丁堡輸往義大利的威尼斯,再轉銷往歐洲各國。歐洲人曾把紙稱為「大馬士紙」,直到近代才知道紙是中國發明的。紙在歐洲的使用加速了文化的傳播,引起守舊派的恐懼,1231年,頑固不化的德皇胖特列二世曾下令,公文一律寫在羊皮紙上,如用紙者,嚴懲不貸。這樣的倒行逆施是持續不了多久的。當中國雕版印刷術傳到歐洲,紙張的優越性進一步顯示出來,羊皮紙僅能作紙印書籍的封面了。

中國造紙術的西傳,引起阿拉伯、歐洲文化的飛躍發展。阿拉伯巴格達於830年建起規模巨大的圖書館,10世紀,埃及的開羅、西班牙的科爾多瓦成為阿拉伯世界的另兩個文化中心,圖書館規模也是首屈一指的,這些都出現在造紙術傳入之後。紙的大量生產,還推動了阿拉伯翻譯古典文獻的熱潮,古代希臘、羅馬文獻被譯成阿拉伯文,寫在紙上,才得以保存下來。

歐洲文藝復興之時,正是中國造紙術傳入歐洲之際,有了廉價優質的紙,書籍才得以大量印刷,文化終於走出宮殿、教堂,來到民間,教會壟斷文化的局面打破了,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體。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對推動人類文化的傳播有不可估量的意義。

相關焦點

  • 蔡倫改進了造紙術,沒改造之前的造紙術是什麼樣,誰發明了造紙術
    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是古代人類的智慧結晶。如果沒有紙,就沒有辦法記錄文字,沒辦法傳遞知識,我們的子孫後代更沒辦法知道過去發生的故事。 造紙術在中國很早很早以前就已經出現了,只是它的出現時間過於久遠,有相關記載的文字資料都很少。
  • 《造紙術的發明》教案
    《造紙術的發明》教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能說出造紙術發明改進的基本史實;能夠分析出造紙術的重大意義。【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造紙術改進的相關史料,提高總結、歸納、概括歷史信息的能力,樹立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史學意識。
  • 造紙術坎坷的流傳過程
    造紙術坎坷的流傳過程註: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本文獨家原創,作品未經作者允許,禁止抄襲轉發,侵權必究。一說蔡倫大家都知道,造紙術。當然也有很多不知道得,今天小編給大家普及一下。是他的發明讓我們有了現在的書本。
  • 一張紙的誕生——親身體驗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
    一張紙的誕生□餘希言/文你知道紙是由什麼組成的嗎?你知道紙是怎樣造出來的嗎?你知道造紙術是由哪個國家最先發明的嗎?你知道造紙術對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有什麼影響嗎?元月1日,我參加了由福州日報小記者團組織的「探秘四大發明之神奇的造紙術」體驗活動,聆聽了老師對古法造紙術以及造紙術發展的知識講座,還親身體驗用古法造出了一張屬於自己的紙。通過這場活動,我了解了一系列有關紙的知識。下面我就為大家來解密這些知識吧。在造紙知識講座上,豆豆龍老師告訴小記者們,紙都是由纖維組成的。古法造紙的流程是取原料、搗漿、取漿、烘乾,這樣一張紙就誕生了。
  • 為什麼說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又怎樣推動了文藝復興的發展
    後來經過了我們歷代前人的探索,在西漢時期終於發明了造紙術,雖然這時候已經有了紙,但因為造價高昂,所以還是只流行於達官貴人之間;到了東漢時期,蔡倫用樹皮、麻頭等便宜易得的原料改進了造紙術,此時紙的造價成本高昂的問題才得以解決;從此輕便、易寫的「蔡侯紙」才飛入尋常百姓家;讀書人也不用被小山般的竹簡所埋了。
  • 中國古代的造紙術和印刷術,是怎樣推動人類歷史進程的?
    本文系作者我的世界瞬間鮮花綻開獨家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中國古代的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和火藥,是舉世聞名的四大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史的重大貢獻四大發明改變了人類歷史進程,是我國古代文明的集中表現。
  • 探秘千年造紙術:不同時空,同樣使命
    然,「溫故」方能「知新」,只有深入探究,才能從中汲取能量助推當下發展。國民電動汽車智能化引領者雷丁,毅然肩負起了這樣的使命,2018年4月,雷丁汽車 —「尋跡·中國偉大古發明」活動盛大啟程,以影響世界發展進程的「造紙術」為起點,帶領大家探索、發現古文明,同時感受雷丁與古文明的碰撞與融合,領略雷丁品牌的升華之道。中國電動汽車網作為本次活動的戰略合作媒體,也將進行全程報導。
  • 中國古代的造紙術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迫切需要尋找廉價易得的新型書寫材料。經過長期探索和實踐,終於發明了用麻繩頭、破布、舊魚網等廢舊麻料製成植物纖維紙。關於造紙術的起源,過去根據《後漢書蔡倫傳》中的說法,認為紙是東漢的宦官蔡倫於公元105年發明的。但是本世紀我國的考古發掘實踐已證明這種說法不全面。
  • 造紙術你會嗎?我說的是在宿舍就能做的那種,鏡頭記錄全過程
    造紙術你會嗎?我說的是在宿舍就能做的那種,鏡頭記錄全過程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紙巾是家庭中必備的生活用品,任何地方都少不來它的存在,清洗完水果後,想要擦乾淨水果上的水滴需要它,吃飯的時候衣服弄上油漬需要它,上廁所更是少不了它,然而造紙術大家都會嗎?我說的是在宿舍就能做的那種,鏡頭記錄全過程,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來看一看吧。
  • 盤點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造紙術:它的發明是歷史上的一項重要成就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它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圖為古代勞動人民在造紙的畫面。【盤點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造紙術:它的發明是歷史上的一項重要成就】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在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圖為古代勞動人民在造紙的畫面。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
  • 造紙術是四大發明,而古代怎麼手工造紙?存千年而不朽的藝術珍品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是人類文明史上傑出的發明創造。早在1800多年前,東漢人蔡倫改進造紙術,極大地促進了中國乃至全世界文化的發展與傳播。最初,人們造紙的原料主要是破麻布和構樹皮等。可是,你知道古代的紙,是怎樣製造出來的?
  • 穿越體驗蔡倫造紙術 增強文化自信
    8月1日下午,近40組家庭齊聚白鷺前湖、白鷺中洲,一場「蔡侯造紙術」體驗活動在這裡精彩上演。隨後,大家還觀看了古代造紙術傳奇故事,了解了蔡倫對造紙術的貢獻,以及「蔡侯造紙術」的深遠影響。8月2日,在白鷺南山、白鷺後海組織近80組家庭參加捏陶泥活動。
  • 「筆」的發展歷史,你知道嗎?
    漢字的鼻祖-甲骨文秦朝-毛筆工具秦朝在統一全國後,為了經濟文化的發展,在全國範圍內推行統一的文字小篆而書寫小篆的毛筆,這也標誌著中國古代的書寫工具基本成型數位筆科技改變命運,時代的要求能夠創造新的物質,新的物質又能帶動新的生產,不知道在未來筆的使用價值,不再是為了書寫。
  • 你知道『兩把刷子』是什麼意思嗎?
    你知道兩把刷子是什麼意思嗎?其實兩把刷子是有故事的,早在很久以前就有這句話了。大家都知道文房四寶,所謂文房四寶就是:筆墨紙硯。筆則是毛筆,但是隨著科技和網際網路的發展。毛筆逐漸被取代,手機只需要動動手指就可以知道想知道的了。墨也是被取代,現在隨處可見的都是碳素筆。硯臺也是同樣的境遇,已經被大多數人所遺忘。紙雖然依舊常見,但是紙的命運也在消亡。
  • 復興路上的回憶-漢代造紙術
    古埃及停止對外提供紙莎草後,歷史上出現了一個重要角色「羊皮卷」,後來中華的造紙術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文明。後來這種最原始的技藝,經過提煉,改進一步一步成為了造紙術。最早的造紙工藝記載在《天工開物》裡面。從漢高祖開始,西漢二百多年的和平歷史創造出了改變世界文明的「紙」,只有在和平的年代,文藝才能興盛,文明才能傳播。東漢又是二百年的和平,蔡倫改造了百年前的工藝,讓造紙更加簡單、便捷、成本低、質量好。
  • 中國造紙術發展史(組圖)
    漢代造紙工業流程圖紙的發明、發展也是經過了一個曲折的過程。 公元105年發明造紙後,造紙術就從河南向經濟文化發達的其它地區傳播。蔡倫被封到陝西洋縣為龍亭侯,造紙術就傳到漢中地區並逐漸傳向四川。據蔡倫家鄉湖南耒陽的民間傳說,蔡倫生前也向家鄉傳授過造紙術。東漢末年山東造紙也比較發達,出過東萊縣(今掖縣)的造紙能手左伯。公元二世紀造紙術在我國各地推廣以後,紙就成了和縑帛、簡 牘的有力的競爭者。公元三到四世紀,紙已經基本取代了帛、簡而成為我國唯一的書寫材料,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科學文化的傳播和發展。
  • 帶你去松陽縣這個小山村看古老的造紙術
    這便是「造紙術」的重要步驟:蕩料入簾。也叫「抄紙」。用綿紙書寫、印製的族譜和地契,歷經百隨著現代生產方式的發展,傳統的手藝逐漸被機械製造取代。我們去探訪的時候,嘉興遊客宓女士正在李坑村遊玩,她也拿起竹簾體驗了一把「抄紙」,連連感慨:「終於見到了書本上的造紙術,很神奇。」
  • 這兩位歷史名人你一定都知道,但其一些黑歷史,一定會驚呆你
    俗話說的好人無完人,就算是有名的大人物,總是有那麼一些,不完美的地方,在歷史上,就有很多人物,他們的事跡流傳至今,有的人發明了一些東西,推動了社會的進程,這些人是我們現在,幾乎人人都知道的歷史名人,但是這些人,其實他們也有一些事情,鮮為人知。
  • 【紙簡介】紙的歷史與發展過程 造紙術、紙的發明
    【紙簡介】紙的歷史與發展過程 紙的發明 一、紙的歷史與發展過程 紙,用植物纖維製造,能任意摺疊用來書寫的非編制物。 最早的紙在2200年前,西漢初期已有,但還是很粗糙,不被廣泛應用。公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與指南針,火藥,印刷術一起,給中國古代文化的繁榮提供了物質技術的基礎。紙的發明結束了古代簡牘繁複的歷史,大大地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西漢繪有地圖的紙,是目前世界上發現最早的紙漿紙。 用植物纖維製成的薄片,作為寫畫、印刷書報、包裝等。有別於糹氐,糹氐為動物纖維「絲滓」。紙張:紙的總稱。
  • 5個歷史冷知識,顛覆你的歷史常識,很多人一個也不知道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歷史更是源遠流長。除了人們熟知的正史以外,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歷史冷知識,有趣又耐人尋味。1、王莽篡漢王莽為西漢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員,其人謙恭儉讓,禮賢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2、歷史第一個女皇帝眾人皆知武則天是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其實嚴格意義來講,武則天並不是第一個女皇帝。歷史上真正的第一個女皇帝是北魏的元姑娘。在胡太后毒死兒子孝明帝之後,立剛剛滿月的孝明帝之女為帝,冒充太子,但是即位的當天就被廢。而胡太后毒死兒子的主要誘因竟然是孝明帝處死了太后的情夫清河王元懌。這個也是北魏分裂的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