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術的發明》教案

2020-12-16 中公教師網

《造紙術的發明》教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能說出造紙術發明改進的基本史實;能夠分析出造紙術的重大意義。

【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造紙術改進的相關史料,提高總結、歸納、概括歷史信息的能力,樹立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史學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到造紙術的發明對人類文明的巨大貢獻,樹立創新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造紙術的發明與改進。

【難點】

造紙術發明的重大意義。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詩句「竹簡墨香千古傳,金楷隸篆話軒轅。歷代輝煌留史冊,文明瑰寶碧雲天。」設置問題:詩句描寫的是什麼?這種狀況什麼時候開始發生改變?

學生回答教師引導,在兩漢時期造紙術的發明改進改變了竹簡書寫的歷史,那麼造紙術是誰改進的呢?它有何重大意義呢?導入新課。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造紙術的發明

1.背景

教師展示居延漢簡與馬王堆漢墓帛書,提問:通過這兩幅圖片可以看出,當時書寫的主要材料是什麼?

學生通過觀察,回答問題:竹簡、帛。

教師出示有關竹簡故事和帛書記事的史料,提出問題:從中可以看出什麼弊端?

學生觀看史料,回答問題:竹簡笨重,不便閱讀搬運,而帛書造價昂貴,僅限達官貴人使用。

2.發明的過程

(1)教師出示《人民日報海外版》(2014年06月06日,第15版)關於紙的記載,提問:這張紙地圖出現於什麼時間?是由什麼製造的?

學生閱讀回答:出現在西漢時期,由麻製造而成,但這種紙質地粗糙,使用不便。

(2)教師出示紙製作的過程以及《後漢書》中關於蔡侯紙的記載,提問:誰改變早期的造價高昂的現象?使用的原料是什麼?造出來的紙被稱為什麼?

學生閱讀回答,教師總結: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使用便宜的樹皮、麻頭及破布、魚網以來造紙,人民為了紀念他,把這種紙稱為蔡侯紙。此後紙逐漸代替帛與竹簡,成為主要的書寫材料。

(二)造紙術的意義

1.傳播

教師出示造紙術傳播的路線示意圖,提問:造紙術是如何傳向世界的?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4世紀起,造紙術傳到朝鮮,7世界傳到了日本,8世紀傳到中亞,後來經過了阿拉伯傳到了歐洲和非洲,歐洲人又帶著紙張傳進了新大陸美洲。

2.意義

教師出示兩則關於造紙術評價的材料,組織學生以歷史小組為單位討論:根據材料可以看出那些影響?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造紙術的發明,引起了書寫材料的一場革命,使紙日益成為普遍的書寫材料。保存了珍貴的文字資料以及人類文明;造紙術的對外傳播,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響了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造紙術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

環節三: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關於造紙術的發明、改進、意義的知識點,梳理框架,強化學習效果。

作業:紙的發明便利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但也浪費資源,寫一篇關於如何節約用紙的小文章,下節課分享。

四、板書設計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視頻示範」查看各學科視頻示範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蔡倫改進了造紙術,沒改造之前的造紙術是什麼樣,誰發明了造紙術
    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是古代人類的智慧結晶。如果沒有紙,就沒有辦法記錄文字,沒辦法傳遞知識,我們的子孫後代更沒辦法知道過去發生的故事。 造紙術在中國很早很早以前就已經出現了,只是它的出現時間過於久遠,有相關記載的文字資料都很少。
  • 人教版高三歷史教案:科技的創新與人類社會的進步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造紙術的國家,西漢時期我國就有了紙。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實現了人類書寫材料的偉大革命。4世紀時,造紙術東傳朝鮮、日本,8世紀時傳到西亞,後來經阿拉伯傳到非洲、歐洲。  造紙術的發明有利於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也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傳播,為歐洲人文主義等資產階級思想的傳播創造了條件,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  (2)印刷術:在隋唐時期,我國就出現了佛經等雕版印刷品。北宋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
  • 盤點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造紙術:它的發明是歷史上的一項重要成就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它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圖為古代勞動人民在造紙的畫面。【盤點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造紙術:它的發明是歷史上的一項重要成就】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在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圖為古代勞動人民在造紙的畫面。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
  • 中國史上最牛的三大發明家,一個發明造紙術,一個發明機關槍
    在勞動中,祖先們的智慧被發揮的淋漓盡致,雖然今天科技非常發達,但是我們現在很多人已經失去了創造的能力,今天小編就要為大家介紹一下中國歷史上最牛的三大發明家,其中一位發明了機關槍, 本來可使中國成為當時的第一強國,但是最終卻被皇帝流放,悲慘而死!
  • 我是小小發明家,親身體驗一把四大發明的造紙術!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對,你沒聽錯!這麼高級的技術我們在家也是可以帶娃一起玩的,那就讓我們準備起來吧。製作再生紙的工具:廢紙張、水、臉盆、果汁機、模具、各類裝飾品。
  • 造紙術發明前後,古代人都是怎麼造紙的?
    造紙術的發明與流傳,為世界文化事業起了巨大的交流和推動作用。在紙沒有發明以前,人在不同時期利用石壁、獸骨、陶器、甲骨、銅器、石刻等來寫和畫。自從戰國至漢用竹木筒和絲織的帛以後,比金石銘刻要方便多了。總之,中國造紙術的發明和發展,是基於古代勞動人民文化與物質生活的需要,經過我們祖先一千多年來辛勤勞動,不斷實踐與創造的結果。
  • 外國人眼中的漢朝十大發明,造紙術地動儀赫然在列,但一些發明出乎...
    這其中,造紙術赫然排在第一位。關於這一點,想必所有人都會覺得理所當然吧,畢竟是四大發明之一,更是深刻影響文化傳播的大發明嘛! 可接下來的一些發明,就比較有意思了,吊橋、深井、高爐、獨輪車以及船舵也被外國人列入了漢朝十大發明之中。看到這裡時,記譯君先是驚訝,然後就是驕傲了。
  • 中國古代的造紙術
    在紙沒有發明以前,我國先後曾以龜甲、獸骨、金石、竹簡,木牘、縑帛(「紙」字的初始意義,即指用於書寫的縑帛)之類記事。但是甲骨不易多得,金石笨重,縑帛品貴,簡牘體積很大,都不便於使用。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迫切需要尋找廉價易得的新型書寫材料。經過長期探索和實踐,終於發明了用麻繩頭、破布、舊魚網等廢舊麻料製成植物纖維紙。
  • 高二歷史教案:《古代中國的發明和發現》教學設計
    高二歷史教案:《古代中國的發明和發現》教學設計 2018-11-16 08:43:40 來源:學科網
  • 「造紙術」中不為人知的秘密
    蔡倫發明了造紙術這條信息來源於《後漢書 · 蔡倫傳》,上面寫著是再元興元年上奏的,而且還表明了紙的原料是樹皮、麻頭、漁網、破布。但是發明時間書裡說錯了。這就是造紙術中的兩個秘密。
  • 為什麼說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又怎樣推動了文藝復興的發展
    然而在如此之多的發明中為何造紙術如此重要?他又憑什麼能夠入選中國四大發明中的呢?原來在文字發明之後,人們嘗試了許多的書寫材料;比如在獸骨、銅器和石頭上等等,然而刻在這上邊不僅費時費力,成本高昂,而且記載的內容非常少;後來人們找到了更好一點的書寫材料,在絲綢和竹簡上寫;雖然成本低一些了,但文化的學習和傳播依然是那麼的沉重。
  • 復興路上的回憶-漢代造紙術
    古埃及停止對外提供紙莎草後,歷史上出現了一個重要角色「羊皮卷」,後來中華的造紙術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文明。蔡倫起源「紙」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被發明,被誰發明後來這種最原始的技藝,經過提煉,改進一步一步成為了造紙術。最早的造紙工藝記載在《天工開物》裡面。
  • 造紙術的發展歷史你知道嗎
    中國是文明古國,文化發達,典籍浩繁,首先發明了紙。從字源學角度看,紙從「鄉」,以絲為原料,最早的紙稱「絮紙」。絲原料難得,後為植物纖維取代。迄今所知最古老的植物纖維紙在西安滿橋西漢墓中出土,用舊麻頭、破布為原料,時間不遲於公元前2世紀。滿橋紙質地鬆弛,表面粗糙,還無法用來書寫。
  • 造紙術坎坷的流傳過程
    造紙術坎坷的流傳過程註: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本文獨家原創,作品未經作者允許,禁止抄襲轉發,侵權必究。一說蔡倫大家都知道,造紙術。當然也有很多不知道得,今天小編給大家普及一下。是他的發明讓我們有了現在的書本。
  • 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舉辦「時光印記--古法造紙術」拓展活動
    淳化縣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小主持人」興趣班在縣文博館舉辦「時光印記--古法造紙術」拓展活動。「小主持人」興趣班全體學校和部分家長共同參與 活動。文博館工作人員通過PPT向學員們詳細介紹了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的發明與發展,實際演示了古法造紙術的製作工藝流程。
  • 中國造紙術發展史(組圖)
    漢代造紙工業流程圖紙的發明、發展也是經過了一個曲折的過程。 公元105年發明造紙後,造紙術就從河南向經濟文化發達的其它地區傳播。蔡倫被封到陝西洋縣為龍亭侯,造紙術就傳到漢中地區並逐漸傳向四川。據蔡倫家鄉湖南耒陽的民間傳說,蔡倫生前也向家鄉傳授過造紙術。東漢末年山東造紙也比較發達,出過東萊縣(今掖縣)的造紙能手左伯。公元二世紀造紙術在我國各地推廣以後,紙就成了和縑帛、簡 牘的有力的競爭者。公元三到四世紀,紙已經基本取代了帛、簡而成為我國唯一的書寫材料,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科學文化的傳播和發展。
  • 密雲區世紀英才幼兒園家長進課堂之蔡倫造紙術的由來
    蔡倫造紙術的由來 今天相永航媽媽來到了密雲區世紀英才幼兒園大五班,為大家講蔡倫造紙的故事。原始時代的時候,人們發現烏龜的殼可以刻字,可是烏龜不好捕捉,龜殼也不平。隨著實驗的一步步完成,他成功的做出了紙張,蔡倫造紙術由此得來。聽完了蔡倫造紙的故事後,相永航的媽媽還告訴大家,要學習蔡倫熱愛研究和發明,並且遇到困難不氣餒的精神。蔡倫造紙術的發明一直沿用到我們現在,相永航的媽媽還給大家講了現在造紙的工序鏈,大家看的好有興趣。
  • 宦官蔡倫,經過很多次的實驗,最終終於發明了造紙術
    原創:宦官蔡倫,經過很多次的實驗,最終終於發明了造紙術當時的宮裡對小太監的要求還挺高了,要他們學習這樣那樣的,什麼詩書啊,禮樂啊,都必須要懂,還會派專門的人去輔導那些勤奮好學的小太監們,這時候學習的知識也為後來蔡倫的發明做了良好的知識條件和思考能力。
  • 一張紙的誕生——親身體驗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
    你知道造紙術是由哪個國家最先發明的嗎?你知道造紙術對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有什麼影響嗎?元月1日,我參加了由福州日報小記者團組織的「探秘四大發明之神奇的造紙術」體驗活動,聆聽了老師對古法造紙術以及造紙術發展的知識講座,還親身體驗用古法造出了一張屬於自己的紙。通過這場活動,我了解了一系列有關紙的知識。下面我就為大家來解密這些知識吧。
  • 蔡倫的造紙術,為何有著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稱號?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麻纖維紙的國家。現在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裡還保存著一張迄今世界上最早的古紙。它是1957年在陝西西安灞橋的一座漢墓中發現的。據科學家鑑定,這張紙是麻質纖維紙,大約是漢武帝(公元前140—87年)以前的東西。此外,麻質纖維紙在考古中還有多次發現。如1933年,在新疆羅布淖爾漢代烽燧遺址中發現了一張麻紙,據考證,是公元前40多年西漢宣帝時的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