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樂教育發展孩子的能力

2021-03-03 瑤瑤姐的樂學園

大家好,今天的瑤瑤姐來報導啦……


喜歡音樂可以說是孩子們的天性,父母也經常會運用音樂來撫慰或是教育孩子。那麼,音樂教育對於孩子來說有什麼作用呢?

1.音樂教育有助於孩子的情感發展

情感是人的社會化的一個重要方面。音樂教育是一種特殊的美感教育,它把旋律、節奏、和聲、聲調等音樂要素有機地組合了起來,將美好的情感付諸聲音的表達中。這種聲音能叩動孩子心靈中的琴弦,使孩子產生一種強烈的情感體驗。因此,不管是從教育方式、教育手段,還是從孩子的接受心理來說,音樂教育在培養孩子良好的情感方面都具有獨特的效果。

  

2.音樂教育有助於培養孩子協作的意識與技能

孩子的社會化是指由自然人向社會人轉化的過程。在一開始的時候,孩子的社會化表現為以自我為中心傾向,就像是教育家皮亞傑所說的:「兒童早期的社會行為處於自我中心和真正的社會化之間的中間地位,只有當他們從自我中心狀態中解脫出來,具備了與同伴進行有效協作的能力,社會行為便進入一個新階段。」在這一社會化的過程中,對於孩子的音樂教育就可以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3.音樂教育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年齡小的孩子在家庭裡往往只處於服從的地位,或是處於撒嬌邀寵的「小皇帝」地位,要發展平等自治的夥伴關係是很困難的。但是在音樂活動中,父母可以使孩子逐漸體會到活動規則對活動本身的保障作用。

  

4.音樂教育有助於孩子語言的發展

皮亞傑認為「語言導致行為的社會化」。有了語言,人們才能進行彼此的交流。因此,語言的發展是孩子的社會化的一個重要方面,而音樂教育則具備了促進孩子語言發展的諸多因素。

  

作為音樂教育的主要形式的歌曲,它包含了兩個部分:歌詞與旋律。歌詞再配上動聽的旋律,對於孩子來說比較容易能夠接受和吸收。讓孩子多聽一些優美的歌曲,能夠使孩子積累一些精練、優美、富有感情的詞彙。

  

音樂教育不僅對孩子的一般意義的語言發展有促進作用,還有助於孩子特定意義上的語言交際語言的發展。這種語言必須在交往中才能學會運用。尤其在音樂遊戲和舞蹈中,父母應當引導孩子學習使用交際語言進行交往。比如「我想和你跳舞」「請你和我一起玩兒」等。這些語言是交際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這些交際語言能夠促進孩子社會交往技能的發展。

  

5.音樂教育能夠促進孩子的智力發展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胎教音樂很受歡迎,那些悠揚、輕柔、婉轉的曲調不僅使母親聽了心曠神怡,而且使母體內的胎兒也能受到感染,使他們生活的「宮內世界」也像母體外一樣充滿陽光,從而使他們變得健康、漂亮、聰明。音樂為什麼能夠促進孩子的智力發展呢?

美國佛羅裡達州、加利福尼亞州的政府有這樣的法規,每一名新生嬰兒都必須獲贈莫扎特、貝多芬的音樂雷射唱片。這是因為研究顯示,聆聽這兩名大師的音樂能夠提高兒童的智商。除此之外,他們還有這樣的規定,州內的每一間託兒所都必須播放莫扎特與貝多芬的音樂給孩子們聽,以便進一步為孩子營造一個能提升智商的環境。

  

對於孩子來說,自出生之前開始就對音樂有好感,出生後不斷發展著對音樂的喜好,3~4歲時就已初步具備欣賞音樂的能力了。音樂能使孩子享受一種深深的愛,使孩子的心情充滿歡樂。這種情緒會促使孩子神經系統的發育完善。能夠調節血流量和神經系統的活動功能,有利於孩子的記憶、理解、想像思維等各種能力的發展。

6.音樂能夠促進孩子神經細胞的傳遞

孩子在出生後大腦不斷發育,環境和經驗都不斷在神經元(大腦內傳遞信息的微小的帶電神經細胞)之間形成神經迴路和圖形。大腦裡有無數個這樣的神經元。不過科學家發現,如果大腦不利用某些神經元,也不在它們之間建立通道,那麼就會把它們削減掉。孩子所處的環境越豐富多彩,其大腦網絡就越發達。

大腦發育最旺盛也是最關鍵的時期,是從出生後開始到10歲左右結束。語言能力和音樂能力都是在這段時間裡發展的。近期研究表明,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一般推理能力所依賴的神經學基礎主要是在1歲之前建立的。孩子聽到的話語使神經元之間產生系列複雜的相互聯繫,這些聯繫對整個大腦的發育有重要影響。同樣,研究顯示,父母越是給孩子唱歌或播放旋律優美、結構嚴謹的音樂,孩子大腦就越容易產生神經迴路和圖形。除了上面所說的這些作用之外,音樂還有很多有助於孩子的其他作用,父母不妨讓孩子接受一下音樂教育,讓孩子在音樂教育下更快樂地成長。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啦,我們明天再見!

相關焦點

  • 做好孩子學前音樂教育,孩子這5種能力超過同齡人
    當孩子們聽到連貫、悠揚的音樂時,他們會很自然地去模仿鳥飛、魚遊等動作;當他們聽到激昂向上、力度較強的音樂時,他們會用跺腳、邁大步或用自己創造的相應的大幅度動作來表現音樂的高揚和歡騰氣氛。音樂的表現力和創造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合而為一的。
  • 孩子音樂啟蒙教育,必讀文章
    而且音樂對調節情緒、培養辨別和記憶能力都有作用。音樂是表達內心感受的一種方式,很多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情感卻可以通過音樂表達出來。所以,我們需要轉變自己的教育理念,不要認為讓孩子學習音樂就是為了讓他掌握一門才藝,為將來成為音樂家打基礎,而是讓他在親近音樂、感知音樂的過程中產生良好的樂感和音樂鑑賞能力。
  • 如何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為大家介紹奧爾夫音樂教育方式
    它用語言、身體的律動、戲劇、舞蹈等方式讓複雜的音樂內涵。在不經意間傳達給每一個人。它是當今世界最著名、影響最廣泛的三大音樂教育體系之一。在奧爾夫的音樂課堂中,孩子們有機會進入豐富的藝術世界。課堂上會用到的部分音樂器材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音樂教育並不是音樂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 「功學社音樂教學系統」融合「城市向上」助力重慶音樂教育發展
    專注於音樂興趣、音樂能力和美感教育的專業音樂課程體系,融合了達爾克羅茲、奧爾夫和柯達伊之教學法精髓;資深教研團隊與教師團隊,將抽象的音樂轉化為具體的教育內容
  • 音樂教育:孩子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教育,家長要重視!
    對於幼兒來說,有利於孩子的智力開放和發散思維的能力,音樂教育對孩子的人生啟蒙階段,起著重要作用。1、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得以開發。2、加強幼兒的聽覺和記憶能力。3、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音樂教育與傳統的學習語文、數學的教育方式有所不同,傳統的學習注重的是知識能力的培養,而音樂教育更加注重的是在藝術方面的提升,通過藝術去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與傳統的教育相比,音樂教育會讓孩子更容易接受,更能讓孩子在學習中,獲得更多的東西。
  • 黃品嘒:用音樂來喚醒丨音樂教育主題沙龍(上)
    為使孩子們在學校的幹預效果加強,與家長們能更好地交流孩子的情況,以及展示老師們日常的課堂內容,同時也為家長們提供一個互相學習、交流的機會,我們每周都會舉辦不同主題的「家長沙龍」。新年伊始,我們從主題到氛圍,從宣講方式到溝通環節進行了全方位升級。本次的音樂教育主題沙龍便是新年的新嘗試。
  • 在敏感期發展孩子的能力
    孩子在什麼年齡時,家長重點培養哪種能力能夠收到較好的效果,許多心理學家做了這方面的研究。比如,他們發現初生的嬰兒感覺發展最快;6個月到2歲的幼兒動作發展最快;3~6歲的兒童語言、想像能力發展最快。如果在孩子的某種能力發展最迅速的時候注意加強這方面的教育,就會促使孩子的智力及個性得到更迅速的發展。
  • 2019綠城兒童發展研究院論壇:音樂教育應從0歲開始
    這是因為嬰幼兒在傾聽音樂的過程中,可以感知到音高、節奏、力度、音色等基本的音樂結構形式,這些感知會引起嬰幼兒身體上的運動反應,促進他們身體協調性的發展;同時在識記節奏的過程之中,大腦會自然產生數學概念,發展出邏輯思維能力。因此,家長應重視兒童早期音樂智能建構,挖掘嬰幼兒自身潛能。學會掌握好恰當的時間,用恰到的方法對其進行開發,這必將對孩子未來發展帶來關鍵性和不可估量的能量。
  • 孩子音樂天賦初現?了解這幾點,提高孩子全面發展
    前兩天聊天,朋友跟我說,他家小孩子吃飯的時候總用筷子敲碗,制止了,下一次還這樣。幾乎所有孩子都玩過「打擊樂」:用筷子擊打桌子,用勺子敲碗,用小木棒敲響餅乾盒子……打擊樂,其實這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孩子製造聲響的欲望。音樂的三大元素包括:節奏、 旋律、 和聲。衡量一個人的音樂素質,首要條件就是節奏感。
  • ​紫水晶音樂教育|幼兒音樂教育之省思
    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對音樂的功能加以全面的理解,對其內涵深刻的體悟才能根據幼兒的生理、心理發展的特點對幼兒實施音樂教育,才能發揮音樂對幼兒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的作用。這些早期定向的技能傳授,不等於就是對幼兒在進行音樂教育。還有就是孩子的成長環境中充斥流行音樂與大眾傳播媒介,幼兒很難接觸也很少有機會接觸到優秀的、民族的、高雅的音樂。美好的音樂不能直接作用於幼兒的成長,故幼兒難以獲得健康的、美的薰陶。
  • 《音樂遊戲》促進兒童音樂能力的發展
    美國音樂心理學和教育學家戈登認為,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嬰幼兒早期,接觸多樣性的音樂活動非常重要。像語言學習一樣,早期豐富的音樂環境,可以幫助幼兒無意識積累音樂語言,雖然他無法理解,卻是日後有意識聆聽的基礎。音樂語言的積累,又是音樂思維活動的重要基礎和前提。
  • 咔卡福「家庭親子音樂平臺」,用音樂開啟孩子智慧的開關!
    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家長已經意識到:音樂教育在培養孩子的感性素質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而家庭音樂教育在整個音樂教育中, 所佔的地位, 是十分重要而特殊的,家庭音樂教育是促進兒童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它除了能培養和健全兒童的審美心理結構,還可以豐富其想像力,發展其感知力,加深其理解力,增強其創造力,是培養其音樂才能的重要手段。
  • 小學音樂教育在灤南縣的發展狀況與研究
    小學音樂教育在灤南縣的發展狀況與研究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的教育事業也發展迅速,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展,中國的教育正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素質教育的開展對中小學音樂教育提出了更好的要求。
  • 早期的智力教育不在於獲取知識的多少,而在於發展孩子的思考能力
    孩子實際上是最喜歡制度化的。早期孩子的智力教育不在於獲取知識的多少,而在於發展孩子的思考能力,培養孩子的思考習慣,儘管獲取知識也許是一種結果,但卻絕非是目的。而且還要讓孩子們喜歡學習,善於學習,這樣他們會越學越感到樂趣無窮,而孩子們認識的內驅力愈強大,鑽研愈深,探究傾向愈強烈,孩子的智力發展就越好!
  • 機器人教育與編程教育相輔相成,提升孩子的綜合能力
    機器人教育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為切入點,以對機器人仿生學的形態編輯,結合學科知識,讓學生直觀的了解形態變化中關鍵幀、重心、循環、速度等知識要點。編程教育是以程式語言的學習與計算思維的培養為目的,需要將模塊一層層剝開,學習核心的邏輯、算法、語法和結構。編程教育因為學生群體年齡跨度較大,會分階段、有針對性地設計課程,讓每個孩子在不同階段收穫不同的編程技能。
  • 音樂律動,也叫音樂遊戲,發展幼兒的音樂能力為目標的遊戲活動
    金星班音樂課音樂律動,也叫音樂遊戲,它是在音樂的伴隨下進行的一種有規則的,以發展幼兒的音樂能力為目標的遊戲活動,它把豐富的教育要求以生動有趣的遊戲形式表現出來,幼兒在聽聽、唱唱、跳跳、玩玩當中掌握了一定的知識
  • 音樂治療在馬來西亞的發展
    她說,音樂可以幫助特殊兒童成長,重點是大人需要有早期療育(Early Intervention)的概念,及早讓孩子接受適當的治療。形式多元沒指定樂器音樂治療的形式很多元,而且沒有指定使用哪種樂器。她通常會先評估特殊兒童的情況,然後依照個案的情況來設計音樂活動,主要目的是幫助他們的感官發展,還有讓他們通過音樂自我表達。
  • 小央美美術教育:對於孩子觀察能力的培養,對孩子發展十分重要
    少兒美術教育迅速發展是一個值得誇讚的現象,這表明了整個社會越來越重視少兒藝術素養的形成與提高。 它與兒童文學、兒童音樂、少兒舞蹈的內涵並不類同。 少兒美術的內涵是「兒童根據自己的觀察、體驗,運用美術方法進行創作的活動」,而後幾者則是「成人為兒童創作的文學、音樂和舞蹈,或供他們欣賞、體驗和學習」。
  • 從音樂教育裡讓孩子獲得幸福感
    他認為當今社會飛速發展,未來時代需要的人才應更加全面,藝術的重要性逐漸顯現,知識儲備如果還只停留在語數外,那麼這樣的孩子將在未來的30年內找不到工作。清華大學藝術教育中心主任趙洪說:「孩子如果一旦學習什麼,淺嘗輒止,半途而廢,他將來一生可能什麼都可以放棄,在這個意義上說,學一門藝術讓孩子學會堅持,比藝術本身要重要」。馬雲一直強調藝術教育並倡導從幼兒園開始學習藝術。
  • 發展0-1歲嬰兒音樂能力的方法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潛能開發>興趣藝術>正文發展0-1歲嬰兒音樂能力的方法 2013-01-31 11:49 來源:網際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