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爵士鼓教育
只為發現每一個優秀的你
- 黃河爵士鼓 -
作為藝術生常常會被貼上各種標籤,比如說「花瓶」、「沒前途」、「青春飯」、「成績不好走偏門考上大學,是不受重視的等等。」
可你知道嗎?未來不學藝術可能就會沒飯吃!
《重返課堂》藝術教育
這是馬雲在2017年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的演講,給那些「藝術無用論」的家長當頭一棒。
他認為當今社會飛速發展,未來時代需要的人才應更加全面,藝術的重要性逐漸顯現,知識儲備如果還只停留在語數外,那麼這樣的孩子將在未來的30年內找不到工作。
10月23日,在第14屆國際校長聯盟大會上,馬雲再次語出驚人:「藝術是關乎生命審美的教育,但是在中國,藝術更多是謀求生存的教育。孩子們學習藝術,主要還是為了考好大學、找好工作。反而是在老年大學,藝術教育回歸了本質。」
同時他還指出:「我覺得不同年齡要有不同的教育重點,從幼兒園開始,就要給孩子種下文化的種子,學習琴棋書畫,唱歌是能夠通向靈魂,舞蹈能夠懂得節奏,畫畫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小學要培養的是價值觀,做人的道理;初中強調要有一些技藝,初中孩子最活躍,要培養紀律性;高中一定要找到未來的興趣。」
清華大學藝術教育中心主任趙洪說:「孩子如果一旦學習什麼,淺嘗輒止,半途而廢,他將來一生可能什麼都可以放棄,在這個意義上說,學一門藝術讓孩子學會堅持,比藝術本身要重要」。
馬雲一直強調藝術教育並倡導從幼兒園開始學習藝術。
藝術教育,真的那麼重要嗎?
藝術教育帶來幸福感
現在很多家長要求孩子每天除了學習,什麼都不做。凡是和學習無關的事,一律被看作是「浪費時間」。他們把孩子的每一分鐘都安排得滿滿的,在這其中,卻沒有藝術、沒有遊戲,沒有交友、沒有自由。
要知道對孩子的成長影響一生的是讓他學了大量沒用的東西。小編想說:你正在毀掉孩子的一生。大量家長把理性的、知識性的東西放在了孩子的童年。讓孩子數數、背乘法表,甚至背元素周期表。這樣造成的後果是讓孩子贏在起跑線,輸在終點站。
學習音樂可以提高氣質
社會上對學音樂的人最常見的評價是有氣質有品位,因為音樂也是一種藝術形式,藝術源於生活但又高於生活。它是現實生活中的精華所在。對藝術的審美和鑑賞能力的提高,自然反饋到日常的生活之中。在所有藝術形式裡音樂是最能帶來氣質與品位的,音樂是從心靈深處喚醒孩子的氣質與靈感。
受過藝術教育薰陶的孩子,
他們看人看世界都是不一樣的。
他們有自己的感知,眼睛裡充滿了色彩,
他們將在藝術的世界裡撐起一片天地,
他們在未來擁有無限可能。
儘管孩子們在初次登上舞臺時會很緊張,但是孩子們還是把自己所有的情感都展現得標準、有力、充滿感染力。而舞臺經驗豐富的孩子在眾目睽睽之下,大膽的展示自己,以自信的心態以及狀態來面對觀眾,都是經過一次次賽場歷練形成的。
小編要為學習音樂的孩子豎起大拇指,
不管是業餘學習還是專業學習,
如果你還堅持在這條路上,
那它可能會成為你今後人生寶貴的財富,
願每個熱愛音樂的孩子
都能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