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臨近暑期,家長們就開始犯愁,不知道該怎樣合理安排孩子的假期。是讓孩子利用這個假期參加課程補習班或參加興趣班,還是帶孩子出去旅遊呢?讀書太枯燥,孩子又不樂意,旅遊太費事,家長也沒時間。
那麼問題來了,是否能夠二者同時兼得? 讓孩子能在寓教於樂的環境中度過一個愉快而有意義的假期。
答案是:有,即為「夏令營」。
現在「暑期夏令營」真正做到了將「教」與「樂」,「學」與「玩」相融合在一起,也成為近年來各大教育專家力推的一種假期學習方式。
從教育學的觀點來看,一個人的成長學習分為三部分: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而夏令營教育模式是介於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之間的結合體,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孩子們的「快樂源泉」。
滑鐵盧大學健康社區研究網絡中心(Healthy Communities Research Network)主任Troy Glover表示: 夏令營可以培養孩子的情商、獨立意識、環保意識、健康的生活習慣、學習能力、領導能力和提升自信等,同時這些品質將在活動之後能夠繼續很好的引導孩子的學習生活,它的意義是持久深遠的獨行動。
下面我們將從幾個方面具體細談參加夏令營的「七大好處」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參加夏令營的孩子中有96%的人結識了新朋友;93%的人認為通過夏令營認識了跟自己不同的人;74%的人做了以前不敢做的事情。而夏令營參加者的父母中,70%的家長認為孩子在活動中增強了自信。
初入蛇蟠島Juvenile夏令營,陌生的文化環境,一張張新鮮的面孔,孩子們多少會感到畏怯。Ontario camp Association研究會主席Stephen Fine表示,正是利用這次絕佳的機會,能夠讓我們設計出專門針對幫助這些孩子們培養獨立性和社交技能的夏令營課程從而更好地融入新環境。
團隊交流與協作是每日活動必不可少的環節;所有學生必須學會在沒有父母幫助的情況下獨立做決定,學會與不同個體之間交流學習和互動,甚至是在面對衝突時,學習如何管理個人情緒以及如何更好化解同齡人之間的衝突。
在如今視頻、遊戲和智慧型手機盛行的當下,孩子似乎開始更願意「宅」在家中看世界;統計局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在6歲至19歲的年輕人中,只有7%的孩子完成了每天所需的鍛鍊時間。進入夏令營,電子產品將被限制使用,沒有電視,沒有網際網路,也沒有手機;孩子們會被要求早起,參加大量的體育活動以及戶外活動,規律的飲食和定時的健康零食提供有助於他們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提高身體素質,以更好的精神狀態面對新的一天。
不同於上一代人,如今許多孩子生活在城市的車水馬龍之中,嚴重缺失與大自然之間的聯繫。自然環境能夠促進孩子感官的健康發展,激發想像力與創造力。
在蛇蟠島Juvenile夏令營中,孩子們將會有許多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機會。他們會學著將自己腦袋中的所學所知與真實的大自然牽線搭橋,會想像,會好奇,會思考,從而更好更深的感知這個世界的本來樣貌。
著名的兒童職業治療師安吉拉·漢斯科姆(Angela Hanscom)也曾經特地提出,適當切斷孩子與電腦屏幕之間的聯繫,親近大自然更加利於孩子腦部的發育,從而更健康的成長。
夏令營擺脫了傳統填鴨式教育,讓孩子們體驗學習中的快樂生活,體驗開放式的教學快樂。夏令營課程內容設置豐富,不是全理論或全數理化的教學,沒有考試,沒有優勝劣汰的競爭,不一定非要掌握某種知識或方法,而是潛移默化式的培養和教育,這樣孩子就沒有心理負擔,能在學習中自由發揮,真正體驗學習所帶來快樂。
漫長的暑假會讓孩子們從學習的思維和狀態中一下子鬆懈下來,甚至有些孩子會把整個暑期的時間運用於網路遊戲等不良的娛樂環境中去,而夏令營使學習、娛樂兩不誤,使孩子們保持學習的連貫性,不至於因為暑期假期過長而影響下學期的學習進度。
中小學校的學生心理和生理都處在一個急劇變化的過程中。有很多青少年由於缺乏與外界必要的溝通,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種相對封閉的個人世界,利用暑假組織夏令營活動讓孩子走出校園,走出家門,走向大自然,並通過一些精心策劃的體驗設計活動,讓孩子融入到社會實踐活動中去,可以讓孩子從相對封閉走向豁然開朗的人際環境,有利於幫助孩子矯正心理誤差,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