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收益要交稅了?對誰收?收多少?

2020-12-18 騰訊網

  前幾天有朋友問我:聽說從今年1月1號起,基金和銀行理財的收益要按照3%繳納增值稅了,這是真的嗎?是不是以後到手的收益變少了?

  其實這件事規劃君本來不打算說的。因為涉及到「稅」,這裡面的很多政策條款還是很隱晦的,想必以後會有更清晰的條款釋義。

  再加上很多投資產品的底層資產並沒有完全披露,所以我們並不能輕易下定論說因為徵收增值稅了,「某某產品以後的收益一定會降」。

  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這條稅收消息對咱們普通投資者來說,其實沒什麼影響。

  不過礙於有些朋友可能理解有誤,所以今天就來簡單說說「理財收益要交稅」這件事兒。

  首先,交稅這事兒是真的。

  經典的財稅56號文給各位貼出來了,想看全文的話,可以到國家稅務總局官網→稅收政策→最新文件→翻到第四頁→找到「關於資管產品增值稅有關問題的通知」查閱。

  這份《通知》裡第一段就明確寫道:

  簡短的一句話,估計各位看後可能會有一大堆的問題。

  比如,資管產品管理人是誰?什麼是資管產品?這項稅負對誰收?怎麼收?收多少?對我的收益是否有影響?……

  以下,規劃君就儘量用通俗的語言,來解答上述問題。

  1.資管產品管理人是誰?

  資管產品管理人,並不是一個真的「人」,而是跟錢打交道的公司和機構。就好比保險中常說的「保險人」,其實指的是保險公司是一個道理。

  資管產品管理人,主要包括銀行、信託公司、公募基金及其子公司、私募基金管理人、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及其子公司、期貨公司及其子公司、養老保險公司,等等。

  2.什麼是資管產品?

  就是上面提到的這些跟錢打交道的公司發行的產品。

  比如銀行理財產品、保險產品、信託產品、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集合資管、定向資管計劃、債權計劃、養老保障管理產品等等。

  這麼說吧,你能接觸到的投資產品,幾乎都涵蓋在徵稅的範圍裡。

  是不是覺得後背的冷風嗖嗖的~~還沒賺著錢呢,就要交稅了。

  朋友們,就咱兜兒裡那仨瓜倆棗兒的,要說交點兒稅就能侵吞你的收益,那你真是拿著賣白菜的錢操著賣白粉兒的心了。

  3、稅率是多少?

  這項稅收政策對帳戶裡沒有幾千萬、幾個億的投資者來說,一丁點兒影響都沒有,真的。

  一來,整體的稅率並不高。

  再算上一個增值稅附加稅,整體稅率也只有3.26%,要比財產轉讓、勞務報酬的20%的稅率要低很多了。反映到產品的收益率上,也並不明顯。

  看到一個試算的例子,

  5000萬的本金,約定利息為10%,期限1年,到期後到利息500萬。按照3.26%的稅負計算:

  管理人應納稅=500萬×3.26%=16.3萬

  收益率下降=10%×3.26%=0.326%

  實際收益率=10%-0.326%=9.674%

  對於投資者來說,10%的年化收益稅後變成9.674%,差別也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不可接受。

  而且,現在金融機構都巴不得多賣產品呢,怎麼可能真的讓投資者承擔稅費?像上面這種固定收益理財產品,那些資管機構估計大概率會變相把這部分「缺口」給補貼上的,投資者照樣可以拿10%的約定收益。

  二來,也並非所有的收益都要收稅,還有很多免稅和不徵稅的情況。

  比如:公募基金買股、買債賺到的錢免徵;非保本的理財收益免徵;公募基金贖回免徵……

  這回放心了吧,其實這項稅負跟咱們普通投資扯不上什麼關係。

  至於從攢錢助手裡獲得的利息會不會被稅,各位攢友們就放心吧,規劃君只會繼續給各位送加息、滿減的福利,不會稅你們的。

  沒有懸念了,祝各位攢錢愉快!

  最後做個話題徵集:各位有什麼想看的內容?歡迎砸向規劃君,麼麼~

相關焦點

  • 「固收+」基金2020大爆發破解:高收益低波動的固收+最討喜
    「在很多非標業務受限、銀行理財打破剛兌、P2P退出歷史舞臺的背景下,『固收+』產品成為了很多穩健型投資者的選擇。今年這類產品發行較快,年內規模超過3000億,掀起了一波小高潮。」格上理財首席策略師張婷說。
  • 魚和熊掌兼得,爆紅的固收+,收益如何做到8%?
    ——「固收+」應運而生。通過名字不難看出,「固收+」包括 「固收」 和 「+」 ,其中固收為主,「+」為輔。固收很容易理解,就是傳統的債券,主要包括國債、企業債等收益相對穩健的產品。目前銀行理財收益普遍在3%-4%附近,所以合格的固收+基金需要儘量做到以下幾點:(1)年化收益儘量達到5-8%區間,好的時候做到8%甚至10%,同時把回撤控制在2-3%以內的水平;(2)正收益:確保每年正收益、力爭每個季度正收益
  • 5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買什麼理財收益高?
    很多投資者手上攢有一筆存款後,就會考慮通過理財方式實現資產增值。選擇理財產品是,除了產品風險外,投資者最關注的莫過於理財預期收益。那麼如果有五萬,個人投資理財一年預期收益多少呢?買什麼理財收益高?一起來做一下個人理財分析!
  • 江瀚:固定收益的銀行理財也能虧?買理財虧錢時代來了?我們該怎麼辦?
    ,在這個觀念之中固定收益類銀行理財相對風險較低收益較為穩定幾乎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的首選,然而誰也沒想到的是固收類的銀行理財也能虧錢?不僅如此,據了解,包括工銀理財、招銀理財、建信理財、中信理財等機構的20餘只銀行理財產品的最新份額淨值低於1,絕大多數為剛成立不久的固收類理財。比如,「工銀理財·鑫得利固定收益類926天封閉淨值型理財產品(GS19086)」,今年3月10日以來份額淨值低於1,至6月2日為0.9156。
  • 首個中外合資理財公司的首款產品上線:還是一樣的固收配方,封閉期2年
    12月10日,在開業2餘月後,中國理財網顯示,匯華理財推出首款「固收+」策略公募理財產品——「匯嘉封閉式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債券打底,疊加部分股票的「固收+」產品,這也是當下穩健型投資者偏好的資產配置,與其他國內理財子公司的策略選擇較為一致,可以說是「類似的配方」。
  • 華夏基金固收+黃金戰隊:全部產品成立以來正收益 近兩年平均年化...
    今年「固收+」異軍突起,成為全年理財圈的流量擔當。包括華夏鼎清債券在內的6隻新發「固收+」基金首募規模破百億,年內整體新發募集規模已超3000億。
  • 對話資管30人丨信銀理財副總裁賀晉:如何應對不再固定的「固收」
    今年疫情以來金融市場較為波動,特別是前段時間信用債的永煤事件導致了系列連鎖反應,投資者亦擔憂以信用債為主要配置資產之一的銀行理財會否發生收益波動。為此21世紀經濟報導近期訪談了信銀理財副總裁賀晉,他表示,目前中信銀行(601998,股吧)的理財產品並未投資這次信用風波涉及主體,未來更要做好投資端的優選,入庫標準要更嚴格。
  • 東方紅資產管理饒剛:「固收+」並非簡單的股債混合
    饒剛首先,我們要有一個正確的投資目標。比如說我們的「固收+」追求的是什麼?我們要知道這個產品的目標是代替一部分銀行理財,那麼收益率的目標很可能就是在4%到8%左右。這並不是市場上最高收益的產品。買這類產品的投資者往往風險偏好並不高,對於他們,收益率往上的邊際效應是遞減的。有了明確的收益目標後,就能夠比較容易去踐行我們的投資理念和流程。
  • 從小要讓小朋友了解理財意識
    理財是指對財務(財產和債務)進行管理,以實現財務的保值,增值為目的。理財可以為您家庭建立一個獨立,安全,自由的財務生活體系,以實現個人人生,家庭各階段的目標和夢想,達到財務自由的過程。那我們小朋友要不要學習或者了解理財呢?也許有的家長會說了,孩子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他們現在掙不到錢,怎麼去理財呢,還小肯定不懂的。但是可以慢慢的去學習,比如一些簡單的小意識。
  • 零錢通1萬一天收益多少,什麼影響理財產品的收益
    摘要:理財平臺的數量越來越多,在這些理財平臺上也分布著多種類型的理財產品。微信零錢通就是熱門的理財平臺,用戶也非常關注這些理財平臺的收益情況。如果微信用戶想要進行穩健的投資,就可以選擇將錢存在微信零錢通裡面。
  • 博時基金「固收+」系列不斷擴容 多隻產品近3年年化收益超10%
    本網11月6日訊 年初以來受疫情等事件影響,權益市場大幅震蕩,再疊加傳統理財面臨淨值化轉型和收益下降等因素,越來越多追求穩健收益的投資者開始選擇以絕對收益為目標、淨值回撤相對較小的「固收+」策略產品。作為目前我國資產管理規模最大的基金公司之一,成立22年的博時基金,固收領域投資一直是其的傳統強項。
  • 「固收+」基金大發展 規模大幅增長
    「今年『固收+』量挺大的,很多股份制銀行發力,前段時間已經賣了很多這樣的產品,明年國有大行可能會接力『固收+』,國有大行的量將更大,『固收+』產品在未來一段時間會出現大幅增長。」今年「固收+」基金火了!規模大幅增長。「在很多非標業務受限、銀行理財打破剛兌、P2P退出歷史舞臺的背景下,『固收+』產品成為了很多穩健型投資者的選擇。
  • 餘額寶1萬一天收益多少,如何了解度小滿理財產品收益
    在存入之前自然也比較關注的是餘額寶的收益。餘額寶1萬一天收益多少?如何了解度小滿理財產品收益呢?餘額寶1萬一天收益多少用戶在平臺進行投資理財時,自然比較關心的就是這些平臺的收益問題。餘額寶每天都會產生收益,具體的收益要與官方所顯示的收益率為準。
  • 零錢通1萬一天收益多少,哪些因素決定理財產品收益
    微信零錢通是騰訊專門針對微信用戶所推出來的理財產品,微信用戶可以將錢包上的零錢存入微信零錢通裡。微信零錢通1萬一天收益多少?哪些因素會決定理財產品的收益呢?微信零錢通1萬一天收益多少微信零錢通主要對接的是貨幣基金產品,貨幣基金產品的風險性比較低,基本上不會出現負收益的情況,不會給用戶帶來本金損失。
  • 進可攻,退可守 避險資產選擇固收+
    最常見的固收就是銀行理財產品。2018年《資管新規》出臺後,銀行理財產品要實現淨值化。國有大行大多數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在3.7%。新冠疫情爆發,貨幣政策較為寬鬆,上半年很難看到收緊流動性,銀行理財產品收益大概率持續走低。對於投資者來說,銀行理財產品最突出的問題,就是收益不高。
  • WEMONEY朝聞:中信信託董事長陳一松即將離職;招行理財子公司兩固收...
    【WEMONEY研究室】招行理財子公司兩固收產品跌破本金 銀行理財後市怎麼走招商銀行理財子公司「招銀理財」管理的同系列兩隻產品,均跌破本金。「驚呆了!」投資者王女士對記者感慨道,因為這兩隻產品是100%主投固收類資產,跌破本金情況實在出乎意料。
  • 投資圓桌:2021年固收市場全類別投資機會之 「固收+」投資策略
    這裡相對的持有區間長一些,收益相對純債是要有吸引力的。第二條線就是選擇具備性價比的彈性標的,正股都是成長標的,分布在TMT、新能源新興產業,一些傳統行業的具有成長性的優質公司也在裡面。曹巍浩:可轉債是「固收+」的,非常活躍,「固收+」,「+」的來源來自於哪兒?王丹:組合的超額收益簡單拆分,拆成兩個方面的收益來源:第一個就是擇時,資產配置方面帶來的收益。合適的資產配置,它能夠有效的防止風險和使得你的組合的收益不會與市場產生比較大的偏離。
  • 工銀瑞信張洋: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打造具備全天候收益特徵的固收+產品
    擁有5年以上「固收+」實戰經驗、工銀瑞信聚利18個月定開混合擬任基金經理張洋表示,「固收+」這類產品要「積矽步以千裡」,注重風險控制,追求絕對收益。2021年市場股債均有機會,正適合此類產品運作。  「固收+」要將風控放在首位  談及運作「固收+」的感受時,張洋直言,「過去5年,無論股市,還是債市都有較大波動,甚至出現極端行情,而這期間最大的感觸是『固收+』產品一定要注意控制波動、控制風險。」
  • 2018微信提現手續費多少?微信提現5000收多少錢?
    那麼,2018微信提現手續費多少?微信提現5000收多少錢?下面就讓筆者帶大家去了解一二吧。微信提現手續費2018微信提現手續費多少微信官方公布,每個用戶免費提現額度為1000元,一個身份證號認證下的帳號,
  • 匯添富基金劉江、葉盛談「固收+」:如何讓「+」更有含金量
    面對持續震蕩的股市,許多投資者選擇攻守兼備的「固收+」產品作為「避風港」。匯添富基金即將推出一隻精心打造的「固收+」產品——匯添富穩健添益一年持有混合基金,為投資者提供一款滿足理財需求的得力工具。匯添富穩健添益一年持有混合基金將由資深基金經理劉江、葉盛聯袂管理,分別負責股票投資和債券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