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我喜歡聽人大附中梁麗萍老師的課。」「我最愛上一零一中學孔繁華老師的英語課。」「聽清華附中的關勁松老師講歷史是我以前不敢想的事兒……」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全市中小學經歷了延期開學複課、再次居家學習的過程,可謂一波三折。「海澱·空中課堂」5468個免費學習資源也讓全國的學生在家聽京城名師的課成為可能。
5468個資源輻射全國
今年的春季學期,學生居家防疫,返校試開學,再次居家學習,中高考延期……雖然線下課程受到影響,但學習並未按下暫停鍵。
自3月16日開始,點開愛奇藝、騰訊、今日頭條等五大平臺,觀眾可以看到的不光是各種娛樂產品和新聞,中小學生還能通過「海澱·空中課堂」上網課了。海澱區教師進修學校校長羅濱介紹,根據中央、市、區工作要求,海澱教研員和全區的骨幹教師一起,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三,研發出整個春季學期的空中課堂資源。100餘位教研員、1000餘位骨幹教師大兵團作戰,一共研發了5468個「海澱·空中課堂」資源。通過雲教研、雲培訓,根據小學和中學的不同特點,細化教學管理指導,把教學安排等各項工作落地,為海澱的學生和老師做出了巨大貢獻。
「幾乎海澱教師進修學校的所有教研員都參與到了線上學習資源的研發工作。」海澱區教師進修學校副校長林秀豔介紹,我區大部分學校都採取了整合利用空中課堂資源加教師自主個性化設計的方式。課程資源包經歷優化升級,增加了對學生指導的建議,包括學習任務單,引導學生用好資源自主學習。
據悉,「海澱·空中課堂」涵蓋小學、初中、高中各學段各學科。作為優質教育區,除我區所有中小學開啟全員全學科線上教學活動外,懷柔區、延慶區,河北赤城和易縣、內蒙古科右前旗和敖漢旗、雲南怒江州、四川省涼山州、湖北省等多個地區,都使用了我區的課程資源,這是海澱區在疫情期間的特殊貢獻。
探索融合教學的海澱經驗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3部委聯合發布《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大力發展融合化在線教育」被列為十五個重要方向之一。未來教育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資源管理研究院教授、城市綠色發展科技戰略研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陳浩認為,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的融合式發展將是未來教育的根本發展方向。
「融合式發展,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和推動下,未來將走向常態化,這也是『新冠及後新冠疫情』時期的教育技術發展方向。」陳浩指出,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的融合式發展將提升教育薄弱地區的教學水平,促進教育的公平與均衡發展。
「這與海澱近年來的教育發展方向完全吻合。」林秀豔介紹,「海澱已經建立起面向未來的資源研髮長效機制,未來,海澱線上課程資源的研發不會停,將研發每學年1至12年級的全學科資源,讓每名學生都有跨校選擇骨幹教師優秀課的機會。我區將持續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研究,共同培育教學與教研新生態。」
羅濱指出,各個學校將圍繞線上教學的關鍵問題,基於空中課堂資源的使用實踐,帶領本校各學科教師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新型教育範式的行動研究,區校協作,探索中小學融合式教學的海澱方案和海澱經驗。
秋季學期資源包研發已啟動
記者從海澱區教師進修學校了解到,2020—2021學年上學期「海澱·空中課堂」資源包研發已啟動。
羅濱表示,海澱區響應北京市要求,超前準備,新學期「海澱·空中課堂」資源包的研發,是具有海澱特色的超大規模的集體備課,大量的準備與研發工作將在暑期完成。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享受更好的學習資源,讓海澱名師課堂惠及每一位學生;同時為全區的老師減負,是區教委為骨幹教師專業發展搭建的實踐平臺。
海澱區教委主任王方介紹,2020—2021學年上學期「海澱·空中課堂」資源包研發工作,為新的教學形態常態化做好充分準備。「海澱·空中課堂」資源升級、長效化研發是應需而生,也是海澱基礎教育在新形勢下進一步走向優質、均衡、特色發展的重要舉措。此次研發的資源是春季學期資源的升級。資源研發,以國家課程標準為依據,結合海澱學生實際,全面考慮畢業年級和非畢業年級的不同特點,系統研發。
王方表示:「海澱教師進修學校是海澱的、北京市的,也是全國的。」「海澱·空中課堂」資源研發,充分發揮海澱教研員們的學術優勢和學術影響力,進行學術攻堅,將對全國的教育扶貧和教育輻射發揮積極的作用。 (聶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