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頭大、吃得多,它是鯽鯉雜交品種,拿捏好2點才能越釣越多

2020-12-16 小飛的釣魚閣

去年2月份我寫過一篇文章,叫做「野河釣了條1斤的鯽魚?別高興的太早,它根本不是土鯽」,主要是寫了有人誤把工程鯽當作土鯽釣。

土鯽個頭小、生長慢,加之現在自然水域電打網捕厲害,魚資源大減,釣個一斤的土鯽絕非易事。但工程鯽不一樣,這種魚吃得多、長得快,體型也大,三五斤的經常能見到,所以釣個一兩斤的並不是新鮮事,至少沒有土鯽那樣高的含金量。

工程鯽也叫湘雲鯽,是鯽魚和鯉魚的雜交品種,這種魚一般是在黑坑、養殖塘比較多見,至於野河為什麼會有,一部分是從養殖塘跑出來的,一部分可能是善男信女放生導致。

反正我們這邊的河道,我小時候是沒見過工程鯽,這兩年放生的越來越多,而這種魚也經常被釣起來,所以應該有點關係。

我們這邊的黑坑主要以作釣鯽魚為主,鯽魚的品種一般就是銀鯽,且大部分都是從江蘇那邊產的。但是工程鯽也放,有那麼一兩個黑坑就專放這種魚,我不知道是因為便宜還是其他原因。

工程鯽雖然長的和鯽魚一樣,但實際釣起來,它倆的釣法包括用餌、線組搭配都是有區別的,畢竟這種魚還有鯉魚的基因,光食量這一塊就比普通鯽魚大很多。

黑坑的工程鯽怎麼釣?大師們都說有兩個核心問題要注意,第一個是窩餌投餵量

剛開始釣工程鯽我並沒有特別的注意某些問題,完全就是按照普通鯽魚的那種套路,一次兩次都沒釣好,於是只能上網去跟黑坑玩得好的大師們學。

在我看了N個視頻時候,發現了大家在講工程鯽釣法時總會提到兩個問題,第一個就是窩餌的投餵量一定要大。

想想也不難理解,工程鯽既然是鯽魚和鯉魚雜交的,那麼應該也遺傳了兩種魚的一些特性,外表已經長的像鯽魚了,可能食性方面就跟隨鯉魚吧~

咱們釣銀鯽也好、白鯽也好,通常是採用一些細膩的、霧化好的餌料,而釣工程鯽霧化並不太重要,餌料的片狀要大、顆粒要粗,這是為了讓它們進窩後有實實在在的東西吃進嘴,而不是一直在那裡吸食霧化的碎屑。

符合這類特性的餌料,比如超誘就很典型,再比如野釣七號、一窩瘋、天下鯽或者某些帶「鯉」字的膨化類餌料也行。

大家只有一些細膩餌,又不想再花錢買,也可以在開餌時放些底窩料進去,因為底窩料的片狀、比重一般都大。

釣鯽魚我用的最多的底窩料(散炮)就是麝香底窩、純穀物、魚寶、純谷誘,這些東西在以前的文章裡經常有體現,相信關注我時間長的朋友都知道。

窩料釣餌採用這種大片狀、大比重的餌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加大投餵量,當然前提是正釣、魚數量多且開口正常的情況下,這時你就不要怕窩量過重導致死窩,哐哐往裡面餵就行了。

你要是經常釣鯉魚,那倒簡單,就按照釣鯉魚那樣餵窩子就行,反倒是太怕死窩、窩子做的太少,可能導致魚被左右兩把搶走。

釣工程鯽的第二個要點,這種魚有抬頭接餌的習性,所以要延緩餌料到位的時間

這一點也是大家談論比較多的,這個特點我覺得應該是遺傳鯽魚的吧,黑坑釣銀鯽的時候經常會發現,只要窩子裡魚聚到一定數量、把它們的活性調動起來了,就會看到很多接口,表明魚上浮搶食了。

哪怕是野釣土鯽也有這種情況發生,當然不是指半斤一斤的土鯽哈,這種個體的鯽魚比較謹慎、一般也不會大量聚窩,所以很少接口,但小鯽魚是會的,你甚至可以直接 釣浮。

回到釣法上,既然它有抬頭接餌的習慣,那我們如何釣呢,是直接釣浮嗎?釣浮是不建議的,一般的魚情都首選釣底,我們要做的只是減少餌料到位的時間。

想延緩餌料到位時間有這樣幾種方法,連起來做效果最好,首先子線要長。釣黑坑的子線普遍比野釣要長,野釣鯽魚基本10~20公分就夠了,而釣黑坑我是選擇35公分長的(單根子線長度),這僅是我釣鯽魚的習慣。

其次是浮漂的選擇和調釣:浮漂選擇長腳長尾短身漂,如不是水淺、魚塘規定,浮漂長了能釣的更遠,我通常用40公分以上的漂。要餌料到位慢,意味著行程要長,那麼你的浮漂不僅整體要長、漂尾也要長,至少佔全長的一半左右,比如40公分的浮漂,漂尾基本20公分左右,當然也不需要太精確、太講究。

漂型:現在大多使用棗核,或者是那種小圓球漂身的,這兩種我個人不喜歡用,尤其討厭圓球型,一隻也沒有。我覺得釣工程鯽的浮漂,吃鉛不用太小,大概1.5~2.5克的樣子,具體看魚大小,漂型建議大肚、寬肩的那種。

補充:浮漂只要吃鉛合適、稍微長一點,其他方面問題不大,不能說咱們用一隻細長身的就釣不到了吧。用大肚、寬肩的或者是葫蘆型的,只是說它橫截面積大點,到位慢且頓感強一點。

調釣:建議調高目,比如調至浮漂的一半,現在市面上釣黑坑的鯽魚浮漂,漂尾的目數通常在15目以上,那15目的漂尾你就調個七八目。釣目,前期可以少一點,比如二三目,發現有口老不中魚就往上擼釣到四五目。

長子線+長漂尾+調高目,基本上餌料到位就慢了許多,如果你還覺得到位快,或感覺魚有接口但接不住,那就把鉛墜往上推或者減少餌料比重。

為什麼這兩點都做好了,還是釣不好、釣得沒別人多

以上兩點是很重要,但不是說窩子越重、餌料到位越慢就一定釣得多,任何事都有個度,我們一定要根據魚情去拿捏,而不是一味地照搬照抄。

比如說這個坑放了2000斤魚,你去正釣,釣半小時一小時後發現全場不上魚,那這個時候還能一味地打窩嗎?也許不如掛倆顆粒扎邊逗釣有效。

再比如很多人玩黑坑也喜歡以休閒為主,不去那些放魚多收費高的黑坑、甚至不正釣只偷驢撿漏,那這樣的話你面對的魚情可能就是魚少、魚滑、魚身體不健康、口也比較差,這樣釣法也得調整。

例:

我們這邊有個黑坑,是一個大混養型的黑坑,老闆隔斷時間就換個品種的魚往裡面放,有一次放工程鯽,數量不多大概也就幾百斤,我是過了幾天才去釣的,當時收費50大洋。魚本來就不多、又是過了幾天,我猜測魚口就不會好,加之價格那麼便宜,也不奢求狂拉爆護了。

那個釣場允許手拋窩,但我沒拋,連散炮都沒打,我記得餌料是鯽魚套餐+大鯽終結者+超誘+雪花粉,反正就是大片狀為主加一點狀態餌這樣,前期水加的少,一桿一桿地搓幹散餌。

半小時後窩子裡魚星四起,但不吃,把餌料調粘也不吃。沒辦法只能一邊逗一邊守,也不再快速拋竿餵窩了,後面釣了三四個魚吧,不過個頭還挺大,大概兩斤多一條。

最後是大家最關心的味型

釣工程鯽在味型上我還是會用香為主,或者加一些穀物味,就和鯽魚差不多,像鯽魚套餐、一窩瘋這類餌料都可以用的,但釣黑坑我覺得還是天元的餌料好用些。

至於添加劑方法其實和釣鯽魚也一樣,夏秋季節果酸、果味小藥不會錯,剩下的你可以加點藥酒、大麥紅薯膏。這樣的搭配方向肯定不會錯,至於加多少量就得自己調配了。

【作者簡介】:小飛,一個90後釣魚愛好者,希望用文字記錄垂釣的美好、把心得留給需要幫助的人,歡迎漁友們關注

相關焦點

  • 工程鯽?什麼是工程鯽?鯽魚品種都分不清,還好意思釣鯽魚?
    今日閒來無事咱們來捋一捋鯽魚的幾個品種,以後和釣友聊起天來也多了幾份談資,聊得起勁說不定當場就被人尊為大師,請客吃飯都不在話下。當然這些都是玩笑,作為專業的釣魚人多了解幾個鯽魚的品種,對於日後垂釣目標性絕對會更強的。
  • 餌料和蚯蚓哪個釣鯽好用
    蚯蚓是動物蛋白,又是活餌,蚯蚓很常見,所以魚看到了也不會害怕,放鬆了警惕,在水裡一動一動很招引魚,尤其是在冬天,鯽魚特別喜歡吃這個蚯蚓,蚯蚓味道特別大,又是活餌,所以魚喜歡吃。蚯蚓最佳的使用時間就是冬天。或者是春天如果魚口多的時候,由於上蚯蚓可以釣好多竿不用換,省時間,所以很有優勢。
  • 祝大家2018大鯽大鯉 好運連連!
    祝你們在2018裡大鯽大鯉,時時好運。接下來分享今天的出釣情況,早上駕車送老婆去上班,同時也帶上我的釣具,回頭也好給自己解解毒,放鬆放鬆心情。來到溪邊找個釣位,打好窩,綁好鉤已經8點了。還開始下起了小雨,並且越下越大,乾脆收竿不釣了,收拾好釣具裝上車,正準備走,又忍不住去看看同村人釣的咋樣?這一看讓我又把釣具拿下來,因為他們都釣到了鯽魚。並且傍邊有個不錯的釣位。
  • 簡析和認識鯽魚:種類最繁且多,品種選擇常常會讓人無所適從!
    鯽魚又是雜食性魚類,它們的食譜極為廣、雜,不挑食,其動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均可吃食。鯽魚在南方一般在1冬齡時便開始成熟,北方一般為2冬齡始達性成熟。2.像"鯉魚"的鯽魚---生物工程鯽魚品種(鯉鯽類):代表品種有湘雲鯽、黃金鯽、巨鯽、芙蓉鯽等等。
  • 大板鯽一年四季都有,為啥天冷了才好釣?這樣一分析你就懂了
    釣魚人一年四季都在吐槽魚不好釣,夏季的時候小雜魚鬧窩太嚴重不好釣,到了現在晚秋又因為溫差太大不好釣,到了冬天溫度太低不好釣。但是很奇怪的是在夏季和初秋的時候大板鯽不好釣,但是到了十月中旬以後鯽魚又突然好釣了,小魚也不怎麼鬧窩了。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從這幾個方面想想就能想明白了。
  • 鯽魚有哪些品種?不同品種的鯽魚食性如何?釣不同品種鯽魚的技巧
    鯽魚的名氣在釣魚圈裡是非常大的,幾乎所有的釣友都釣過鯽魚,可以說鯽魚是垂釣頻率最高的淡水魚類之一。在不同的水域裡,鯽魚的形狀和習性是有差別的,進而使鯽魚有很多不同的品種。那麼,鯽魚有哪些品種?不同品種的鯽魚食性如何?下面,我們來講下釣不同品種鯽魚的技巧。
  • 野釣學得越多釣得越差?為什麼新手總是從一個坑裡跳進另一個坑中
    想要釣好魚想要進步,就要多去釣,多學習,善於思考,多總結經驗。新手的進階路上難免會走一些彎路,花一些冤枉錢,感覺剛從一個坑裡跳出來就又掉進另一個坑中迷茫。拋去新手光所環帶來的喜悅,新手總感覺學得越多,釣得越差,這是為什麼呢?我想這是由於新手過於著急想要釣好魚,使得盲目中缺乏思考,沒能看清事情(問題)的本質。
  • 把魚鉤放大一號試試,大板鯽一釣一個準
    ,那真是可以連杆上的,而且個頭還大。冬天釣鯽魚,如果你老是脫鉤、頻繁跑魚,若不是看漂抓口的原因、或者是雜魚鬧窩的情況,那我個人覺得是鉤子小了!說具體點,冬釣鯽魚,不管魚多大,你使用蚯蚓和使用餌料魚鉤的選擇是不一樣的,掛蚯蚓鉤子可以放大點(紅蟲也一樣),掛餌料就小點。原因是:用商品餌作釣,你魚鉤越大餌團就越大,餌團越大就越容易擋口,而且冬季的魚對商品餌興趣不是很大,不會很大口地吃。
  • 野釣鯽魚,想釣獲個頭大的,就要留意這三點
    個人從開始釣魚到現在,堅持野釣已有十多年,尤其酷愛釣鯽。但是受制於如今的釣魚資源,喜歡野釣的朋友都知道,想在野生環境裡釣獲大個體的鯽魚是比較難的一件事!因為我所處的家鄉水系遍布,認識的釣友也有很多,這就給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經過多年留心觀察,嘗試總結,我覺得垂釣野生大鯽魚,需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寫出來供釣友們參考。
  • 都說最好吃的淡水魚是它,就是個頭太小隻適合做湯,催奶特管用
    可能很多愛吃魚的朋友都會選鯽魚,特別是在北方地區,由於魚的種類相對較少,而河流等水域裡面一般都會生活著大量的野生鯽魚,這種魚雖然個頭比較小,但是肉質之鮮美罕有魚肉可比,常吃野生淡水魚的朋友都知道鯽魚肉是最美味的,比鯉魚、鰱魚、草魚,鯰魚等都好吃。
  • 廣州河裡「非洲鯽泛濫」,半天釣一桶,網友:不能吃
    鯽魚,是一種常見的淡水魚種,雖然很普通卻非常受追捧,尤其是野生的大板鯽,但野釣很難遇到大板鯽。由於資源匱乏,別說大板鯽了,就連小鯽魚都不一定有保證,但在廣州的河道裡「非洲鯽」非常好釣,半天就能釣一桶,簡直都快泛濫了!
  • 野釣時別總想著鯉鯽同釣,大小兼顧,有太多的不同了
    其實也很簡單,一是鯉魚的魚鉤都比較大,一般多用8號以上的伊勢尼,加上較大的玉米粒,對鯽魚來說,香味不符合,鉤餌太大,太硬,很難吸食,自然不吃;二是鯉魚遊曳的水域都比較深,對鯉魚適合的水深,未必適合鯽魚,而且體型懸殊太大,本來小鯽魚,說不準也是鯉魚的食譜之一,那鯽魚更不會遊到鯉魚附近送死了。
  •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能釣到大板鯽 這樣釣鯽魚拉到你手軟
    鯽魚在我國分布較廣,基本所有的省份都有鯽魚的身影,也是釣魚人最喜愛垂釣的魚類,鯽魚味道鮮美,經常吃鯽魚可以增強抗病能力。因為它含有優質蛋白,有利於消化,可以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補肝明目的作用。還能防止動脈硬化、高血壓等疾病,更有益氣健脾的功效。常吃鯽魚還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 三句話教會你如何浮釣草魚!野釣坑釣通用,肯定比別人釣得多
    草魚個頭大、力氣足,味道也很不錯,所以一直深受釣魚人喜愛。夏季一般是草魚活動最旺盛的季節,也是最好釣草魚的季節。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現在時值金秋,卻也同樣是個釣草魚的好季節!為什麼這麼說?所以對於我們釣魚人來說,再不抓緊時間去釣幾條大草魚,就得等來年了。今天不空就給大家分享一下釣草魚最重要的三句話,吃透這三句話,不管是江河湖庫還是黑坑魚塘,只要有草魚,通通不在話下!第一句:釣草魚最重要的是溫度,溫度不及釣位來補。對於秋季釣草魚而言,最大的難點就在於溫度。
  • 【釣魚技巧】冬天釣大板鯽的三個要點
    大板鯽是為數不多的幾種最為耐寒的魚種,哪怕是結冰之後都還是可以釣。 最近在一些釣魚的社交媒體上面常常看到有釣友曬大板鯽的漁獲,在分享喜悅的同事也會零星的分享一些釣大板鯽的知識。今天蓑笠哥根據自身這些年釣大板鯽的經驗以及結合其他釣友的分享來談談釣大板鯽的三個要點,只要你方法用得對資源又不是太差的話真的是可以拉到手軟。
  • 冬季才是釣大板鯽最好的季節
    鯽魚的繁殖能力非常強,每年最少會產卵2次,只要長期有水的地方,丟上兩三條鯽魚,就會大量繁殖。鯽魚的適應能力也很強,不管水質有多差、溫度高低,都能夠生存下來,並繁衍後代。鯽魚屬於雜食性底層群居魚,主要以水中藻類、浮遊生物、昆蟲、小蝦為食,同時也食麥粒、玉米等素食。
  • 揭秘谷麥釣大魚之精準選位2——石坎篇
    找到好釣位,就找到了大魚的「家」。2016年初次到達這裡時,我向當地一位姓何的大爺打聽到:這個小型電站修建於1958年,裡面大魚很多,品種也多,夏秋季漲水發電,冬春季節不發電,大壩這一節水深、大魚最多、經常看到大魚衝出水面「板水」。聽了他的話,心裡明白了八分,這大勢恐怕是選對了。
  • 廣州釣魚人珠江裡釣起「墨汁魚」,全身墨黑色,這能吃?
    比如廣州一位釣魚愛好者,在珠江垂釣時(手竿蚯蚓魚餌),就釣起一條令人目瞪口呆的「墨鯽」——一斤多重,可以說是罕見的大板鯽,但卻全身烏黑如墨,連眼珠都是墨黑色.....
  • 夏初兩不釣,一不釣大肚子魚,二不釣紅尾巴魚,這是什麼意思呢
    ,自然界的寄生蟲,也開始活躍起來,對淡水魚,尤其是鯽鯉來說,最容易被紅線蟲寄生,因為紅線蟲多寄生在魚尾,所以被老鳥們戲言,這是紅尾巴魚;而紅線蟲,往往多發於4月底到5月底之間,主要在春末夏初流行,而紅線蟲卻又不僅僅寄生在鯽鯉的尾巴處,往往在魚鰓、魚眼、魚鱗中都有可能存在,但是,往往在魚尾上寄生,最容易被我們一眼看出來;紅線蟲到底是什麼